图书介绍
实用中医诊断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邓铁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438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37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568页
- 主题词:中医诊断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中医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上篇 中医诊断学绪论与发展历史的回顾3
第一章 概论3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的任务与学科内容3
一、中医诊断学的任务3
二、中医诊断学的出现形成3
三、中医诊断学的学科内容4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特点6
一、重视诊断道德6
二、重视四诊合参8
三、重视临床思维10
四、重视辨证论治13
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学习研究方法与展望16
一、学习方法16
二、研究方法18
三、展望19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史略22
第一节 疾病的认识与辨病的发展22
一、殷商时代对疾病的初步认识22
二、周秦时代对辨病的奠基29
三、汉晋隋唐时代对辨病的发展31
四、宋元明清民国时期对辨病的提高35
第二节 诊法的形成与发展41
一、舌诊41
二、舌下络脉诊法45
三、脉诊49
四、小儿食指络脉诊法55
五、胸腹切诊58
六、其他诊法69
一、经络辨证79
第三节 辨证的形成与发展79
二、六经辨证81
三、脏腑辨证85
四、温病辨证87
五、八纲辨证89
第四节 病案的创始与发展91
一、病案的萌芽91
二、病案的创始92
三、病案的发展93
四、专科病案著作的出现94
五、病案的日趋完善95
六、病案质量的提高98
第五节 中医诊断学对世界医学贡献举例99
一、沙虱毒99
二、狐惑病100
三、狂犬病101
四、梅核气102
五、脚气103
六、葡萄疫与青腿牙疳106
七、疕病与隐疹107
八、煤矿毒气与煤气中毒110
九、疥疮110
十、睑生风粟——沙眼及其合并症的诊断111
十一、细络诊法112
中篇 诊法与辨证119
第三章 诊法119
第一节 问诊119
一、一般情况120
二、现病史120
三、既往史130
四、个人生活情况130
五、家族史130
一、望全身情况131
第二节 望诊131
二、望局部情况(分部望诊)139
三、望舌(舌诊)150
四、舌下络脉诊法162
第三节 闻诊165
一、听声音166
二、闻气味169
第四节 切诊(上)——脉诊170
一、脉诊的意义170
二、脉诊的部位171
三、诊脉的方法173
四、诊脉注意事项174
五、正常脉象175
六、异常脉象177
七、妇儿脉诊210
第五节 切诊(下)——按诊212
一、按额部213
二、按头颈部213
三、按肌肤213
五、按疮疡214
四、按手足214
六、按胸腹215
七、按腧穴216
八、按耳穴216
第四章 辨证217
第一节 八纲辨证217
一、表里218
二、寒热220
三、虚实222
四、阴阳226
一、六淫病的辨证228
第二节 病因辨证228
二、疫疠辨证233
三、七情病的辨证236
四、饮食劳倦病的辨证238
五、外伤及虫兽伤辨证241
六、诸虫证243
七、痰饮、瘀血辨证245
第三节 六经辨证246
一、概述246
二、六经辨证247
第四节 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255
一、概述255
二、卫气营血辨证256
三、三焦辨证264
第五节 气血津液辨证267
一、气血辨证267
二、津液辨证271
第六节 脏腑辨证274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274
二、肝与胆病辨证278
三、脾与胃病辨证280
四、肺与大肠病辨证284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286
六、脏腑兼证290
第七节 经络辨证291
一、概述291
二、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292
三、经络辨证292
第一节 外感病辨证纲要302
一、外感病辨证可以统一302
第五章 辨证方法的综合应用302
二、外感病辨证统一纲要303
第二节 杂病辨证纲要305
一、以脏腑辨证为总纲305
二、以脏腑相关学说为指导305
第三节 辨证论治的步骤307
第四节 辨证与辨病308
第五节 中医药的辨证论治337
第一节 妇科诊断概要340
第六章 临床各科诊断概要340
一、妇科四诊概要341
二、妇科辨证概要343
第二节 儿科诊断概要346
一、儿科四诊概要347
二、儿科辨证概要348
第三节 外科诊断概要351
一、外科四诊概要351
二、外科辨证概要353
第四节 伤科诊断概要355
五、脱臼359
第五节 眼科诊断概要360
二、眼科辨证概要361
一、耳科常见症状辨证363
附:口腔科辨证特点365
第一节 发热367
一、外感发热368
二、杂病发热370
第三节 汗出异常373
一、汗出过多374
一、外感头痛375
第四节 头痛375
二、汗闭375
二、杂病头痛376
第五节 咳嗽377
一、外感咳嗽378
二、杂病咳嗽378
第六节 气喘379
一、实证气喘380
二、虚证气喘380
第七节 胸痛381
一、外感胸痛381
第八节 心悸382
二、杂病胸痛382
一、实证心悸383
二、虚证心悸383
第九节 不寐384
一、实证不寐384
二、虚证不寐385
第十节 神志异常385
一、烦躁386
二、抑郁386
四、昏迷387
三、谵语387
第十一节 出血389
一、里实热证390
二、虚证391
三、血瘀证391
四、外伤失血证391
第十二节 口渴391
一、实证口渴392
二、虚证口渴392
一、实证纳呆393
第十三节 纳呆393
二、虚证纳呆394
第十四节 脘痛395
一、实证脘痛395
二、虚证脘痛396
第十五节 腹痛396
一、寒证腹痛397
二、热证腹痛397
三、虚证腹痛397
第十六节 呕吐398
四、实证腹痛398
一、实证呕吐399
二、虚证呕吐400
第十七节 便秘400
一、实证便秘401
二、虚证便秘401
第十八节 泄泻401
一、外感泄泻402
二、杂病泄泻403
第十九节 眩晕403
二、杂病眩晕404
一、外感眩晕404
第二十节 发黄405
一、黄疸406
二、虚黄407
三、药物或食物性黄染407
第二十一节 抽搐407
一、外感抽搐408
二、杂病抽搐408
第二十二节 腰痛409
一、实证腰痛409
第二十三节 小便不利410
二、虚证腰痛410
一、小便短少411
二、癃闭411
第二十四节 小便过多412
一、寒证412
二、热证413
第二十五节 水肿413
一、阳水414
二、阴水414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收集与整理416
第八章 诊断步骤与思维方法416
二、评价病情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417
三、分析病情资料的一致性程度417
一、判断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417
四、辨别病情资料的主次418
第二节 病情资料的属性419
一、病情资料属性的分类419
二、病情资料属性的变化420
第三节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程序与方法420
一、辨病在先,以病限证420
第四节 诊断中常用的临床逻辑思维421
一、世界观是思维的基础421
二、从病辨证,深化认识421
三、辨病辨证,相得益彰421
二、中医诊断临床思维的三大内容和两个层次422
三、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的方法423
第五节 误诊的防范425
一、四诊不全导致误诊425
二、思维僵化导致误诊425
三、中西医诊断混淆不清导致误诊426
一、病案的重要性427
第一节 概述427
第九章 病案书写427
二、病案的采集与书写要点428
三、病案的整理429
第二节 病案的内容与格式429
一、中医门诊病案(病历)429
二、中医住院病案430
第三节 中医住院病案书写举例432
一、舌诊研究方法的创新439
第一节 舌诊的研究439
第十章 诊法的现代研究439
下篇 中医诊断学的现代研究概况439
二、舌诊的临床研究445
三、各种病理舌象的形成原理452
第二节 舌下络脉诊法的现代研究460
一、历史源流460
二、传统理论的探索461
三、基础研究462
四、临床研究464
五、国外研究467
一、历史源流的研究468
第三节 甲诊的现代研究468
六、结语468
二、传统理论的研究469
三、生理解剖学的研究470
四、临床研究471
五、结语473
第四节 脉诊的研究473
一、脉象描记仪器473
二、脉象描记、研究与分析方法475
三、脉搏图和速率图476
四、脉图特征和脉象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478
五、脉象研究进展482
第十一章 辨证的现代研究492
第一节 脾的研究492
一、脾与消化吸收功能493
二、脾与自主神经功能495
三、脾与免疫功能496
四、脾与内分泌功能497
五、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微循环检测498
第二节 肾的研究499
一、传统诊断标准化499
二、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探索500
第三节 心的研究504
一、心功能检测504
二、脉图的研究505
三、心与自主神经功能505
四、心与血液循环功能506
五、相关细胞免疫功能检测506
六、其他相关方面检测506
第四节 肝的研究507
一、相关血液循环系统功能检测507
四、相关免疫学指标检测508
三、相关能量代谢方面的研究508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508
五、相关微量元素方面的研究509
六、其他相关检测509
第五节 肺的研究509
一、肺功能检测509
二、肺血流图检测510
三、相关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检测510
四、相关血液流变学检测510
五、血浆血栓素、前列腺素测定510
十一、X线胸片检查511
十、微量元素检测511
十二、气管黏膜超微结构检测511
六、血清干扰素活性检测511
九、自由基代谢511
八、血浆纤维结合素测定511
七、血浆心钠素检测511
第六节 中医证候的相关基因组学研究评析512
一、依据512
二、方法与思路513
三、现状514
附一: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515
四、展望515
附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节选)516
第七节 血瘀证的研究519
一、血瘀证本质的探讨519
二、血瘀证诊断的标准化问题522
附:血瘀证诊断标准523
第十二章 计算机在中医诊断学中应用的研究529
一、计算机技术进步与医学应用发展的回顾529
二、中医药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研究概况530
热门推荐
- 1221588.html
- 594946.html
- 2493416.html
- 3815527.html
- 876485.html
- 3521087.html
- 1032896.html
- 2030578.html
- 3075320.html
- 967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5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5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2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0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64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2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6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24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7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