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高中文言课文名篇助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编高中文言课文名篇助读
  • 杨振中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ISBN:780627554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31页
  • 文件大小:140MB
  • 文件页数:659页
  • 主题词: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高中文言课文名篇助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熟读成诵,举一反三(代序)1

一、季氏将伐颛臾1

〔全文注译〕1

〔阐发与应用〕1

1.复音虚词“无乃”1

2.“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2

3.说“夫子”3

4.“相”的一个特殊义项3

5.说“夫”5

6.“天下”、“国”与“家”5

7.“名”与“字”6

二、侍坐章7

〔全文注译〕7

〔阐发与应用〕7

1.人称代词不分单复数7

2.两可的句意8

3.作词尾用的“尔”、“然”10

4.“与”作动词用11

5.说“作”12

6.方位名词作动词用12

7.一字见精神13

8.扩展阅读:《子贡论孔子》13

三、烛之武退秦师14

〔全文注译〕14

〔阐发与应用〕15

1.爵位15

2.关于郑文公“无礼于晋”15

3.固定句式“何&之有”17

4.东道主17

5.“执事”与“左右”17

6.说“微”18

7.“其”的指代作用19

8.古代国君的谥号19

9.烛之武——杰出的外交家19

四、殽之战21

〔全文注译〕21

〔阐发与应用〕22

1.说“国”22

2.固定句式“无乃&乎”23

3.兼词“诸”和“焉”23

4.说“遽”26

5.弦高——爱国主义的典型例证26

6.语气副词“其”26

7.国名与国君的姓氏28

8.固定句式“何&为”29

9.古代车上的座位29

10.“及”的本义和引申义31

11.典型的细节描写32

12.说“暂”32

13.《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32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34

〔全文注译〕34

〔阐发与应用〕35

1.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35

2.说“妾”36

3.略说“孰视”36

4.“孰与”是个复音虚词36

5.名词“王”的演变37

6.“地方”及其他37

7.说“谤讥”38

8.“寡人”及其他38

9.“期年”与“期月”39

10.成语“门庭若市”39

11.谀词蔽聪,忠言逆耳40

12.写作借鉴:训练立论的好材料40

13.扩展阅读:《察佞》40

六、冯谖客孟尝君41

〔全文注译〕41

〔阐发与应用〕42

1.“来”作助词用42

2.说“约”45

3.“窃”作谦词用45

4.“诺”是答应的语气词46

5.文言中的“意动”46

6.写作借鉴:欲扬先抑48

7.复音虚词“未得”48

8.春秋战国时的人才流动48

9.扩展阅读:刘熙载论《战国策》49

七、荆轲刺秦王50

〔全文注译〕50

〔阐发与应用〕51

1.说“微”51

2.“有以”及“无以”51

3.说“穷困”52

4.固定结构“然则”54

5.说“购”55

6.“竖子”的两种含义55

7.扩展阅读:《高渐离刺秦王》56

8.说“就”57

9.“陛下”与“鄙人”61

10.三个“顾”,两种解释61

11.短句有力61

12.说“被”62

13.“坐”、“箕踞”及其他62

14.说不尽的“荆轲”62

八、庄暴见孟子64

〔全文注译〕64

〔阐发与应用〕64

1.复音虚词“庶几”64

2.主语的省略66

3.说“孰”66

4.与“页”有关的字68

5.儒道迂阔68

九、鱼我所欲也69

〔全文注译〕69

〔阐发与应用〕70

1.“所”字结构70

2.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71

3.白璧有微瑕71

4.写作借鉴:舍生取义的典型例证72

5.“豆”与象形字72

6.扩展阅读(一):《嗟来之食》73

7.古代的容量单位74

8.说“已”74

9.扩展阅读(二):《五十步笑百步》75

十、齐桓晋文之事章76

〔全文注译〕76

〔阐发与应用〕79

1.说“对”79

2.文言中的介宾倒79

置现象79

3.固定结构“足以”79

4.主谓倒置句80

5.引语中又有引语的标点80

6.陈述句中的动宾倒置现象83

7.说“独”83

8.说“诚”83

9.如何处理解释歧义的词句84

10.说“度”84

11.写作借鉴:类比——说理的有效方法87

12.“抑”作转折连词用88

13.解“异于&”88

14.“盖”与“盍”90

15.古人的吃、穿91

16.复音虚词“然而”91

17.“仁政”背时92

18.扩展阅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92

十一、秋水94

〔全文注译〕94

〔阐发与应用〕95

1.“河”与“江”95

2.复音虚词“且夫”95

3.“道”的种种96

4.“望洋兴叹”的本义和误解96

5.扩展阅读:《伯夷》96

6.“三王”与“五帝”99

7.写作借鉴:同义词的运用99

8.从《秋水》看庄子的思想与文学风格99

十二、庖丁解牛100

〔全文注译〕100

〔阐发与应用〕100

1.“庖丁”及其他100

2.说“中”101

3.说“更”103

4.复音虚词“虽然”103

5.介词宾语的省略104

6.说“委”104

7.庄子的思想105

8.扩展阅读:《惠子相梁》105

十三、劝学107

〔全文注译〕107

〔阐发与应用〕108

1.说“就”108

2.“暴”是个多音多义词108

3.“者”字结构109

4.说“致”110

5.“绝”指横渡110

6.几个表示短时间的副词110

7.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111

8.扩展阅读:《蒙鸠卵破子死》112

9.习作示例:《说“专一”》112

十四、察今114

〔全文注译〕114

〔阐发与应用〕114

1.“先”解为“已去世的”114

2.“帝王”与“皇帝”115

3.“为”作动词的翻译116

4.表示“细看”的几个词116

5.“而”可作假设连词用118

6.关于“七十一”119

7.世易时移,变法宜矣119

8.“遽”与“亟”120

9.说“引”120

10.习作示例:《从实际出发——读〈楚人袭宋〉有感》121

11.扩展阅读:《一字千金》122

十五、察传124

〔全文注译〕124

〔阐发与应用〕124

1.说“传”124

2.介词结构后置126

3.扩展阅读(一):《鲍叔牙进管仲》126

4.扩展阅读(二):《孙叔敖杀两头蛇》127

5.扩展阅读(三):《伯嚭受贿亡吴》127

6.写作借鉴(一):事实论据要紧扣论点130

7.说“缘”131

8.写作借鉴(二):议论文谋篇“三要素”131

十六、过秦论132

〔全文注译〕132

〔阐发与应用〕133

1.九州133

2.商鞅变法强秦133

3.扩展阅读:《商鞅执法》133

4.说“因”136

5.“爱”解为“吝惜”136

6.说“延”137

7.“于是”的两种用法137

8.“合纵”与“连横”138

9.“城”与“池”140

10.“金”的不同含义141

11.互文见义142

12.“山东”及其他143

13.文言中的使动用法145

14.卒章见旨145

十七、论积贮疏147

〔全文注译〕147

〔阐发与应用〕148

1.扩展阅读:《治国必先富民》148

2.“本”与“末”149

3.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49

4.“狼顾”及其他150

5.说“淫”150

6.时间副词“且”150

7.“相”的指代作用151

8.重农抑商153

9.通假字简介153

10.习作示例:《仓廪实就能知礼节吗?》155

十八、论贵粟疏157

〔全文注译〕157

〔阐发与应用〕158

1.为什么定语要后置158

2.“数”的虚指与实指159

3.说“保”160

4.说“务”160

5.“牧”指长官161

6.五谷162

7.“石”既是容量单位,又是重量单位162

8.借代165

9.说“上”165

10.“县官”指国家167

11.复音虚词“莫若”167

十九、毛遂自荐168

〔全文注译〕168

〔阐发与应用〕170

1.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170

2.战国“四公子”170

3.说“竟”171

4.说“比”173

5.具有判断作用的“乃”174

6.“戟”与其他兵器174

7.高超的语言艺术175

8.说“相”176

9.“以为”的两种理解176

10.必要的重复177

11.习作示例:《呼唤当代毛遂——读〈毛遂自荐〉有感》177

12.扩展阅读:《晏子巧谏齐景公》178

二十、鸿门宴180

〔全文注译〕180

〔阐发与应用〕181

1.“关中”及其他181

2.说“得”181

3.“幸”的特殊用法181

4.“留侯张良”及其他184

5.说“游”185

6.说“他”185

7.同音或音近的通假字185

8.说“谢”185

9.“为寿”并非祝寿186

10.古人的坐位189

11.说“三”189

12.名词作状语190

13.“坐”、“跽”及其他190

14.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192

15.“为”有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193

16.习作示例:《刘邦不是“小人”》193

17.扩展阅读:《项羽志大才疏》194

二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195

〔全文注译〕195

〔阐发与应用〕195

1.诸侯195

2.太监196

3.说“徒”202

4.扩展阅读:《和氏璧》202

5.写作借鉴(一):侧面描写203

6.说“特”203

7.表被动的“见”和“于”204

8.“布衣”及其他204

9.写作借鉴(二):斗智斗勇的精彩场面206

10.表敬副词“请”206

11.“卿”与“大夫”209

12.“亲戚”、“指示”及其他209

13.“廷叱”及其他209

14.说“顾”210

15.写作借鉴(三):典型的例证材料210

16.习作示例:《由“引车避匿”想到的》210

二十二、信陵君窃符救赵212

〔全文注译〕212

〔阐发与应用〕213

1.“下”的活用及其他213

2.“从”——谁跟随谁216

3.说“过”216

4.“遗”与“遗”(wèi)219

5.“让”的两个义项220

6.“所以”的两种用法220

7.说“恨”221

8.虎符221

9.说“伐”221

10.“再拜”是较隆重的礼节224

11.说“矫”224

12.古代的“食客”225

13.扩展阅读:《信陵君留赵》225

二十三、孙膑227

〔全文注译〕227

〔阐发与应用〕227

1.扩展阅读:《孙武小试兵法》227

2.“于”常作“比”解229

3.说“如”229

4.说“第”230

5.“驷”及其他231

6.“围魏救赵”及其他232

7.“三晋”及其地理位置235

8.说“期”235

9.《孙膑兵法》简介236

二十四、屈原列传237

〔全文注译〕237

〔阐发与应用〕238

1.“治乱”是并列结构238

2.复姓238

3.“属”作“写作”解239

4.“离骚”作何解释241

5.说“疾”241

6.固定结构“未尝不”242

7.说“信”242

8.扩展阅读:《靳尚设诡辩》245

9.复音虚词“奈何”245

10.“三”、“九”多作虚数用247

11.用“于”表被动248

12.说“无”248

13.“颜色”、“形容”及其他250

14.疑问语气词“为”250

15.从偏旁推测词义250

16.写作借鉴:传记体文章要写出人物特点251

二十五、苏武传253

〔全文注译〕253

〔阐发与应用〕254

1.“丈人”是敬称254

2.“赂”的演变254

3.说“币”255

4.说“发”257

5.古代的“连坐法”259

6.“胡”、“蛮”、“夷”及“番”260

7.写作借鉴(一):衬托260

8.说“益”261

9.说“白”262

10.李陵降匈奴265

11.“太夫人”及其他266

12.有关皇帝的专用词语266

13.“朝露”喻人生短促267

14.说“恨”267

15.和亲政策268

16.说“具”269

17.写作借鉴(二):典型的例证材料269

18.关于“爱国主义者”269

19.扩展阅读:《常惠再建新功》270

二十六、陈情表271

〔全文注译〕271

〔阐发与应用〕272

1.简说古人的服丧272

2.说“吊”272

3.说“鲜”273

4.“孝廉”、“秀才”及其他274

5.“东宫”与“西宫”275

6.“寻”是个时间副词275

7.“宦”的二解276

8.说“薄”276

9.典故的引用278

10.扩展阅读(一):《结草报恩》278

11.扩展阅读(二):《李密孝顺祖母》279

二十七、张衡传280

〔全文注译〕280

〔阐发与应用〕281

1.“少年”多指年轻人281

2.翻译时专有名词照录281

3.关于“太学”282

4.说“讽”283

5.写作借鉴(一):遣词力求有变化283

6.“迁官”与“除官”287

7.“饰以……”如何翻译287

8.说“雅”288

9.写作借鉴(二):准确有序的说明方法288

10.国王的“王”289

11.位置的“左”和“右”290

12.尚书290

13.写作借鉴(三):并列式结构290

二十八、与朱元思书292

〔全文注译〕292

〔阐发与应用〕292

1.“烟”多指雾气292

2.表约数的“许”、“可”、“所”293

3.说“息”294

4.“窥”与“顾”要视上下文准确理解294

5.扩展阅读:《答谢中书书》295

二十九、谏太宗十思疏296

〔全文注译〕296

〔阐发与应用〕297

1.说“斯”297

2.“疏”和“表”297

3.说“克”299

4.“物”指人299

5.“避讳”与文字狱301

6.“简”的一个重要义项302

7.说“司”302

8.魏徵其人302

9.扩展阅读(一):《魏徵与唐太宗》303

10.扩展阅读(二):《魏徵论隋亡》303

三十、师说304

〔全文注译〕304

〔阐发与应用〕305

1.“夫”作发语词用305

2.“所以”可用作“用来&”305

3.“所存”及其他305

4.“耻师”及其语法现象307

5.“其”作副词用308

6.写作借鉴(一):对比论证308

7.“乎”和“于”均可表比较309

8.写作借鉴(二):用名言警句作证309

9.向所有的人学习310

10.习作示例:《说“自理”》310

11.有关“师道”的名言13条311

12.扩展阅读:《孔子师老聃》313

三十一、原毁314

〔全文注译〕314

〔阐发与应用〕316

1.儒家学派的偶像——尧、舜与周公316

2.作动词用的“即”316

3.固定句式“不亦&乎”317

4.说“是”318

5.写作借鉴:两相对照,是非分明318

6.固定句式“&之谓也”320

7.文言词语的灵活理解320

8.知人论文321

三十二、段太尉逸事状322

〔全文注译〕322

〔阐发与应用〕323

1.写作借鉴(一):环境烘托323

2.说“肆”323

3.“徐”与“彳”旁的字324

4.说“暴”325

5.说“适”325

6.“枭首”、“弃市”及其他328

7.介绍几个表时间的名词328

8.扩展阅读:《郭子仪单骑说回纥》329

9.表“未来”的几个时间副词331

10.写作借鉴(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交相辉映332

11.写作借鉴(三):撷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333

12.写作借鉴(四):典型的例证材料333

13.一份重要的历史资料335

三十三、送薛存义序336

〔全文注译〕336

〔阐发与应用〕336

1.柳宗元的其他称谓336

2.文言中分数的表示338

3.复音虚词“向使”338

4.固定句式“如&何”338

5.说“假”339

6.“故”的一个重要义项340

7.“序”是一种文体340

8.公仆340

三十四、种树郭橐驼传341

〔全文注译〕341

〔阐发与应用〕342

1.古代居民的编制342

2.写作借鉴(一):叙事中的正反对比法344

3.说“苟”344

4.“然”作代词用344

5.由“本”说到字的本义及引申义345

6.“官”与“吏”是有区别的346

7.说“术”347

8.写作借鉴(二):联想与发挥347

9.扩展阅读:《蝜蝂传》348

10.习作示例:《“回声”的启示》349

三十五、愚溪诗序351

〔全文注译〕351

〔阐发与应用〕352

1.地理上的“阴”、“阳”之分352

2.“愚”乃愤世之言352

3.几个表“全体”的副词353

4.“阝”旁的字与地形、地域有关353

5.析本文中的几个“焉”355

6.扩展阅读:《宁武子与颜回》355

7.“莫我若”与“莫我知”357

8.写作借鉴:卒章点睛357

三十六、答韦中立论师道书358

〔全文注译〕358

〔阐发与应用〕359

1.“相”与“见”的指代作用359

2.文言中表谦敬的词359

3.复音虚词“假令”360

4.说“病”362

5.“非独”、“非特”及“非徒”363

6.“顾”的副词义项363

7.写作借鉴:比喻和类比363

8.说“固”364

9.“愈”和“益”365

10.说“却”366

11.“冠礼”及“笄礼”367

12.说“直”368

13.说“工”371

14.继承和发展371

15.与《师说》作比较阅读373

16.写作名言10条373

三十七、阿房宫赋375

〔全文注译〕375

〔阐发与应用〕376

1.成语“钩心斗角”的演变376

2.复道376

3.作动词用的“之”378

4.“三十六”言其多379

5.“呜呼”与“嗟乎”380

6.“可怜”三解380

7.以古为鉴381

8.本文与《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381

9.“赋”的特点382

10.众说纷纭的“阿房宫”382

三十八、书何易于384

〔全文注译〕384

〔阐发与应用〕385

1.说“治所”385

2.扩展阅读:《何易于挽纤》385

3.写作借鉴:“惠政爱民”的典型例证材料387

4.“即”字两义387

5.“使吏为办”的翻译及其他388

6.文言中反义词的运用389

7.说“毕”391

8.吏治腐败的一面镜子391

三十九、伶官传序393

〔全文注译〕393

〔阐发与应用〕393

1.“天命”与“人事”393

2.说“原”394

3.人称代词“乃”395

4.祭祀祖宗的“庙”395

5.复音虚词“何其”397

6.说“系”397

7.“伶人”和“优人”398

8.扩展阅读:《敬新磨谏庄宗》399

9.名句的力量399

四十、六国论401

〔全文注译〕401

〔阐发与应用〕401

1.无定代词“或”401

2.说“盖”402

3.写作借鉴(一):论点,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403

4.复音同形异义词语404

5.写作借鉴(二):夸张405

6.说“与”407

7.“再”与“复”407

8.“速”的一个重要义项408

9.说“殆”408

10.写作借鉴(三):以古讽今409

11.扩展阅读:《六国与秦》410

四十一、赤壁之战411

〔全文注译〕411

〔阐发与应用〕413

1.“江东”、“江表”及其他413

2.“荆州”及其他414

3.表被动的“为……所&”414

4.说“兼道”414

5.“克”的一个重要义项415

6.古人常以官职相称417

7.“海内”及其他418

8.无定代词“莫”418

9.关于田横的故事418

10.挟天子以令诸侯421

11.“可以”有时要分开来理解421

12.“愚”作自我谦称用421

13.本文称呼中的“名”和“字”424

14.“料”和“逆”425

15.“次”的一个重要义项427

16.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周瑜427

17.扩展阅读:《司马光编〈资治通鉴〉》428

四十二、游褒禅山记429

〔全文注译〕429

〔阐发与应用〕430

1.“乃”作判断词用430

2.“禅”与“御”430

3.发语词“盖”431

4.文言中分数的表示431

5.说“且”432

6.“穷”作“尽”解432

7.“夫”作代词用433

8.“胜”的两个义项434

9.姓名与字连用435

10.对王安石的称呼435

11.写作借鉴:一篇特殊的游记436

12.习作示例:《主观努力与客观 条件——读〈游褒禅山记〉》436

13.扩展阅读:《王安石逸事》437

四十三、石钟山记438

〔全文注译〕438

〔阐发与应用〕439

1.说“虽”439

2.本文中“临”的不同解释439

3.说“是”439

4.借而不还的“莫”与“暮”442

5.文言文的翻译442

6.“向”所指的时间概念443

7.“不余欺”及其他443

8.写作借鉴:烘托444

9.说“殆”445

10.释本文中的四个“焉”445

11.习作示例:《从实际出发——读〈石钟山记〉有感》446

四十四、《指南录》后序448

〔全文注译〕448

〔阐发与应用〕449

1.说“都”449

2.“可以”两解449

3.说“抗”451

4.不用被动词的被动句451

5.古今含义不同的“但”451

6.含垢忍辱有时也必要452

7.说“间”454

8.写作借鉴:整句散句,错落有致454

9.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词456

10.说“如”457

11.“见”同“现”457

12.改元458

13.文天祥——中国的脊梁459

14.扩展阅读:《颜真卿宁死不屈》459

四十五、送东阳马生序461

〔全文注译〕461

〔阐发与应用〕461

1.否定句中动宾倒置现象461

2.说“得”462

3.说“质”463

4.说“汤”465

5.固定结构“略无”465

6.“冠”和“帽”465

7.“太学”与“国子监”466

8.写作借鉴:用切身的体会来说理467

9.扩展阅读:《古人勤学》(四则)468

四十六、书博鸡者事470

〔全文注译〕470

〔阐发与应用〕470

1.说“素”470

2.带宾语的“下”471

3.典故“臧氏之子”475

4.“闾左”指贫民区475

5.“麾”同“挥”476

6.“数”指列举罪状476

7.翰林与翰林院477

8.说“枉”478

9.写作借鉴:一语中的478

10.固定结构“用是”478

四十七、中山狼传480

〔全文注译〕480

〔阐发与应用〕481

1.“逋”与“遁”481

2.简说“弓”与“矢”481

3.说“夙”484

4.扩展阅读(一):《隋侯救蛇获珠》484

5.扩展阅读(二):《歧路亡羊》486

6.介绍几个时间副词486

7.“兼程”、“兼道”与“兼旬”486

8.固定句式“且……且&”488

9.“就”作动词用491

10.“中山狼”已成典故492

11.扩展阅读:《道士救虎》492

四十八、记王忠肃公翱事493

〔全文注译〕493

〔阐发与应用〕494

1.“而”作人称代词用494

2.说“第”494

3.徇私与秉公泾渭分明494

4.“某”的两种指代496

5.人称复数的表示496

6.固定句式“特&耳”497

7.“识”与“志”同音同义497

8.扩展阅读(一):《海瑞廉洁》497

9.扩展阅读(二):《杨震“四知”》498

10.习作示例:《评弹啊评弹》498

四十九、项脊轩志501

〔全文注译〕501

〔阐发与应用〕502

1.书斋的命名502

2.写作借鉴:项脊轩“三乐”,层次井然503

3.“三五”与“二八”503

4.作判断词用的“为”505

5.“往往”多作“处处”解505

6.“先妣”与“先考”等506

7.“他日”及其他506

8.简介“笏”506

9.“再”与“复”507

10.扩展阅读(一):《寒花葬志》507

11.扩展阅读(二):《亡妻龚氏圹铭》508

五十、游黄山记509

〔全文注译〕509

〔阐发与应用〕510

1.名词带宾语活用为动词510

2.“瞰”、“眺”、“盼”及其他510

3.说“胜”512

4.复音虚词“何以”513

5.本文中的两个“再”514

6.说“时”514

7.写作借鉴:游记要显示景物特点515

8.徐宏祖与《徐霞客游记》515

五十一、五人墓碑记518

〔全文注译〕518

〔阐发与应用〕519

1.“于”可作被动用519

2.“有”同“又”519

3.“为”作判断词用521

4.“相”有三个义项要注意521

5.说“非常”524

6.说“谥”524

7.社稷524

8.疾风知劲草525

9.扩展阅读(一):《周顺昌蔑视魏忠贤》526

10.扩展阅读(二):《张溥与“七录斋”》526

五十二、阎典史传527

〔全文注译〕527

〔阐发与应用〕529

1.表判断的“……者&也”529

2.“之”可作音节助词用529

3.说“鼎”533

4.“袂”与“衤”部的字533

5.说“乘”534

6.阎典史巧于古为今用535

7.对“旦日”的理解539

8.“以&数(计)”的理解540

9.“具”可指酒食540

10.“奇”作“零数”解541

11.“创”作“伤”解541

五十三、促织542

〔全文注译〕542

〔阐发与应用〕543

1.说“尚”543

2.“而”往往连接两个动词543

3.“堵”的同义词544

4.“济”的本义及引申义545

5.“股”及其他545

6.装神弄鬼的“巫”548

7.说“玩”548

8.固定句式“得无&耶”549

9.写作借鉴(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549

10.“而”、“乃”作人称代词用552

11.说“聊赖”552

12.说“造”554

13.扩展阅读(一):《呆若木鸡》555

14.写作借鉴(二):蓄势与铺垫555

15.写作借鉴(三):悬念的设置558

16.历史的局限558

17.扩展阅读(二):《蒲松龄写〈聊斋志异〉》559

五十四、狱中杂记560

〔全文注译〕560

〔阐发与应用〕561

1.简说“年号”561

2.说“薄”562

3.“踵”、“顶”及表示人体其他部位的词562

4.中央“六部”564

5.“官”与“吏”565

6.无定代词“或”565

7.“狱”也指案件568

8.说“术”568

9.人称代词的单复数570

10.古代的酷刑572

11.写作借鉴:好文章来自体验与观察573

五十五、左忠毅公逸事574

〔全文注译〕574

〔阐发与应用〕575

1.名人的谥号575

2.说“先”575

3.说“奸”577

4.古人的鞋子578

5.“为”作动词用的译文578

6.对“流贼”要有正确理解579

7.古代计时的方法580

8.“少”与“稍”580

9.写作借鉴(一):细微处见精神580

10.写作借鉴(二):映衬581

五十六、祭妹文582

〔全文注译〕582

〔阐发与应用〕582

1.说“宁”582

2.“为”相当于“是”583

3.封建礼教“三从四德”584

4.说“躬”584

5.明、清科举概况586

6.说“临”587

7.“望日”及其他587

8.说“资”589

9.说“戚”590

10.“未时”、“辰时”及其他590

11.古代纪年方法592

12.写作借鉴:文以情动人593

五十七、问说594

〔全文注译〕594

〔阐发与应用〕594

1.君子594

2.说“奚”595

3.写作借鉴:引证法596

4.匹夫598

5.固定句式“唯……是&”598

6.说“几”600

7.习作示例:《学无止境,当问为先》602

五十八、病梅馆记604

〔全文注译〕604

〔阐发与应用〕605

1.说“以”605

2.“烈”的三个重要义项605

3.“既”的两种译法606

4.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带宾语607

5.病态的封建社会607

6.扩展阅读:《工之侨献琴》608

五十九、谭嗣同609

〔全文注译〕609

〔阐发与应用〕610

1.品——官吏的等级610

2.“参知政事”及其他611

3.偏义复词616

4.扩展阅读:《足下》616

5.写作借鉴:典型的例证材料617

6.程婴、杵臼的故事620

7.文史不分家620

8.浩气长存的《狱中题壁》诗621

六十、与妻书622

〔全文注译〕622

〔阐发与应用〕622

1.“竟”的古今含义有很大不同622

2.写作借鉴:自然贴切的用典624

3.作副词用的“其”624

4.固定句式“与(其)……无宁&”627

5.无情未必真豪杰627

6.“第”作程度副词用629

7.复音虚词“而已”与“已而”6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