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细菌致病机制 分子与细胞水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细菌致病机制 分子与细胞水平研究
  • (法)罗切特,(法)西莫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1162355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221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动物细菌病-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细菌致病机制 分子与细胞水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途径3

第1章 研究细菌致病机制的动物模型3

摘要3

前言4

1.1 哺乳动物感染模型4

1.2 非哺乳类脊椎动物感染模型:斑马鱼10

1.3 脊椎动物感染模型:秀丽隐杆线虫和其他线虫14

1.4 大蜡螟(和其他昆虫的幼虫)19

1.5 果蝇22

1.6 植物感染模型25

1.7 细胞感染模型27

参考文献30

第2章 鉴定细菌致病基因的策略47

摘要47

前言48

2.1 利用突变的方法鉴定细菌的毒力基因48

2.2 通过在宿主中选择性表达鉴定细菌的毒力基因51

2.3 依据功能鉴定效应蛋白的途径55

2.4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鉴别毒力因子56

结论57

参考文献58

第3章 细菌致病有关的基因决定簇61

摘要61

3.1 细菌的致病性及细菌—宿主的相互作用62

3.2 编码细菌致病相关基因簇的大的基因座63

结论75

参考文献75

第二部分 细菌与宿主细胞表面和胞外基质的黏附作用85

第4章 菌毛黏附素:“stalk”上的黏附分子85

摘要85

前言88

4.1 革兰氏阴性菌菌毛88

4.2 革兰氏阳性菌菌毛99

结论106

参考文献107

第5章 非菌毛黏附素119

摘要119

5.1 细菌黏附至宿主组织120

5.2 革兰氏阴性菌的非菌毛黏附素120

5.3 革兰氏阳性菌的非菌毛黏附素133

结论140

参考文献141

第6章 生物被膜:微生物群体的秘密故事155

摘要155

前言156

6.1 生物被膜的“发育”过程及其特定的遗传程序157

6.2 参与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160

6.3 革兰氏阳性菌的菌毛168

6.4 细菌分泌的因子171

6.5 生物被膜的多样性175

6.6 生物被膜:抵抗侵袭的屏障178

6.7 生物社会学182

结论184

致谢184

参考文献184

第三部分 细菌毒素对宿主的毒性205

第7章 损害细胞膜的毒素:实例及其分子特征205

摘要205

前言206

背景206

7.1 膜损伤毒素的功能分类207

7.2 穿孔毒素的分类和分子特征208

7.3 革兰氏阳性菌分泌的溶细胞毒素209

7.4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穿孔毒素家族213

7.5 穿孔毒素与其他溶细胞毒素的膜损伤对生物学和药理学的作用213

结论214

参考文献214

第8章 作用细胞内靶标的毒素——是敌人还是朋友?219

摘要219

前言220

8.1 毒素受体和A-B毒素的概念221

8.2 毒素的内化224

8.3 毒素在细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227

8.4 细菌毒素的有益作用238

结论240

致谢240

参考文献240

第四部分 细菌入侵细胞249

第9章 细菌进入宿主细胞的机制249

摘要249

前言250

9.1 拉链机制250

9.2 触发机制251

9.3 参与细菌入侵的内吞作用机制252

9.4 自噬:信息和观点259

致谢259

参考文献260

第10章 细菌在囊泡中的生活周期267

摘要267

前言268

10.1 细胞内的区室及膜转运的调控269

10.2 细菌适应囊泡内生活273

10.3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276

10.4 细菌与宿主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278

10.5 感应环境279

10.6 囊泡并非是一个安全的庇护所:限制细胞凋亡和细胞免疫的其他机制280

10.7 细菌从囊泡中逃逸282

结论282

参考文献283

第11章 细菌在细胞质中的生活周期289

摘要289

11.1 逃离囊泡290

11.2 细菌可利用宿主的肌动蛋白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运动292

11.3 可干扰基于肌动蛋白细菌运动的细胞骨架成分:微管和隔膜蛋白296

11.4 细菌在细胞质中的复制296

11.5 细菌与宿主防御系统的相互作用297

11.6 细菌感染过程中的细胞应答299

结论301

参考文献302

第五部分 细菌对宿主防御系统的免疫逃避机制313

第12章 细菌对宿主营养物质的利用:以铁离子的利用为例313

摘要313

前言314

12.1 嗜铁素(Siderphores)——小分子分泌铁载体314

12.2 大肠杆菌的铁载体转运系统318

12.3 致病菌的铁运输系统319

12.4 转铁蛋白和乳铁蛋白322

12.5 血红素和血红素蛋白利用系统323

12.6 其他铁转运体328

12.7 铁元素的输出330

12.8 铁元素摄取的调控330

12.9 双组分组氨酸激酶反应调节因子332

12.10 宿主保留铁的策略332

结论334

致谢335

参考文献335

第13章 细菌逃避补体系统343

摘要343

13.1 血清杀菌活性——补体系统概述344

13.2 补体系统的调节347

13.3 补体系统的功能351

13.4 细菌逃避补体的机制351

13.5 补体衍生的趋化因子形成和功能的干扰356

结论356

参考文献356

第14章 细菌对抗菌肽的抗性367

摘要367

前言368

14.1 对抗菌肽的抗性369

14.2 细菌如何抵抗宿主防御肽370

结论375

参考文献375

第15章 细菌诱导宿主细胞死亡381

摘要381

前言382

15.1 细菌与宿主细胞死亡385

15.2 非免疫细胞的凋亡392

15.3 中性粒细胞与宿主的天然防御405

结论407

致谢408

参考文献4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