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代尧,薛汉伟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721202329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3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第一章 空想社会主义的遗产3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到来和“现代社会主义”的产生3
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和“现代社会主义”3
二、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现象7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初步设计16
一、16—17世纪:对理想社会制度的最初设想16
二、18世纪:宁可牺牲经济进步,也要实现社会平等22
三、19世纪初:同时追求社会主义两大目标26
第二章 社会主义被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38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38
一、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38
二、社会主义的两次飞跃47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49
一、唯物史观的建构与科学社会主义第一块基石的奠定49
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社会主义的经济论证57
三、《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首次阐述64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71
一、从伯恩施坦挑起的争论谈起71
二、假说、空想和科学75
第四节 马克思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观85
一、以方法论为精髓的科学体系85
二、价值目的居首位的价值体系90
三、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97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在与时俱进中发展113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和思考113
一、对股份制和合作社的研究和思考113
二、对国有化和垄断组织的研究和思考116
三、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118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和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123
一、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进程123
二、马克思提出“跨越”论127
三、所谓马克思晚年的“困惑”131
四、马克思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启示136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的发展141
一、19世纪40—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思想141
二、恩格斯晚年策略思想的重要突破:对暴力革命与和平过渡的新思考145
三、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进程和策略的新思想150
中篇157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157
第一节 资本主义大动乱与社会主义的胜利进军157
一、第二次技术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57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性危机和社会主义的凯歌行进1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和实践166
一、社会主义在俄国首先胜利的社会历史条件166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创新169
三、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181
四、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大多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183
第五章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195
第一节 “直接过渡”的三个设想195
一、国家生产和国家分配制度的最初设想及其实施195
二、1918年春:国家资本主义高于社会主义203
三、广泛国有化的战时共产主义208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与对社会主义看法的根本改变211
一、刚刚提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新经济政策211
二、新经济政策的形成215
三、新经济政策的发展218
四、对社会主义看法的“根本改变”228
第三节 列宁的遗产235
一、列宁的思路为什么比较好235
二、新经济政策的成就和局限248
第六章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253
第一节 苏联模式的形成253
一、“混合经济”的内在矛盾253
二、20年代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两次论战259
第二节 如何看待苏联模式277
一、苏联模式为什么成为“最可能的选择”277
二、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282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观285
一、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的差别285
二、对社会主义特征的不同认识287
三、差别的原因302
下篇311
第七章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311
第一节 毛泽东对落后国家夺取政权之路的理论创新311
一、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311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建构324
第二节 从新民主主义模式走向苏联模式348
一、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348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359
三、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次探索370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386
第一节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386
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86
二、时代主题的转换和苏联模式由盛转衰391
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受挫和苏联东欧剧变402
第二节 中国为什么率先突破苏联模式413
一、回应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413
二、中国率先成功地突破苏联模式的条件422
第三节 开辟新道路,形成新理论431
一、拨乱反正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确立431
二、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渐进改革道路43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462
第四节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467
一、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467
二、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480
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491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505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50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确立50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理论51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理论54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560
一、两个世纪之交的世情、国情与党情56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567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575
四、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581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89
一、历史方位的再确定589
二、把社会目标提到重要地位591
三、关键在于制度创新598
主要参考文献618
一、基本文献618
二、著作和论文620
后记635
热门推荐
- 1960297.html
- 738930.html
- 1820343.html
- 671175.html
- 2196137.html
- 1959244.html
- 1610822.html
- 3478022.html
- 3204757.html
- 13076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0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1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8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3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0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05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12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34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2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