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 高级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 高级本
  • 高维民主编;王凯全等撰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780164674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石油化工-安全技术-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 高级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关于安全的基本认识1

一、安全1

二、安全科学2

三、系统安全3

四、系统安全工程3

第二节 人类对安全生产的追求3

一、劳动安全生产立法3

二、安全管理的发展和“安全第一”的确立4

三、安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5

二、石油化工生产的危险性6

一、发展中的石油化工工业6

第三节 石油化工工业与安全生产6

三、安全生产工作是石油化工工业首要的工作任务7

第二章 燃烧8

第一节 研究燃烧的目的8

一、研究燃烧是为了防止燃烧8

二、研究燃烧是为了利用燃烧8

第二节 燃烧的条件及特性8

一、燃烧极限(着火极限)8

二、引燃、最小点火能16

三、着火延滞期(诱导期)20

四、闪点、着火点、自燃点及其相互关系22

五、引火源33

第十一章 事故树分析34

一、活化能理论37

第三节 燃烧机理37

二、连锁反应(链反应)理论38

三、过氧化物理论42

第四节 火焰传播速度、燃烧速度与爆燃44

一、连锁反应速度44

二、火焰传播45

三、燃烧速度45

四、爆燃54

第三章 爆炸与爆震56

第一节 爆炸概述56

一、爆炸的概念56

二、爆炸机理56

三、爆炸分类57

四、工厂常见的爆炸类型58

第二节 爆炸特性60

一、化学爆炸三要素60

二、燃烧、爆炸的转化61

第三节 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62

第四节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63

一、爆炸性混合物63

二、爆炸极限64

三、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64

四、可燃气体爆炸范围图66

五、影响爆炸的因素67

第五节 雾滴爆炸71

二、点燃72

一、雾滴的形成72

三、雾滴燃烧特点73

第六节 粉尘爆炸74

一、粉尘爆炸的特殊性74

二、可燃性粉尘的着火爆炸机理75

三、粉尘爆炸的特征75

四、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76

一、物理爆炸时破坏力的计算77

第七节 爆炸破坏力的计算77

二、化学爆炸78

第八节 爆震82

一、爆震的概念与成因82

二、气体混合物中的正常爆炸83

四、爆震性爆炸的特点84

三、气体混合物的爆震性爆炸84

五、爆震的条件85

六、爆震的标准86

第九节 烃类-空气爆震的工业状况86

一、大型容器中的爆震86

二、工业容器中的爆震87

三、工业上的安全考虑88

第四章 防火防爆89

第一节 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89

一、控制与消除火源89

二、化学危险物的处理91

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93

四、爆炸灾害的预防对策及应急措施95

一、灭火机理概述96

第二节 灭火剂与灭火原理96

二、灭火剂种类97

第三节 烃类火灾的扑救107

一、烃类火灾扑救的一般原则108

二、液化石油气火灾的控制110

三、浮顶油罐火灾的控制111

四、原油罐火灾的控制111

第五章 电气安全115

第一节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供电115

一、安全供电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特殊地位115

二、影响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供电的因素115

三、搞好电气安全的措施116

第二节 电气防火和防爆117

一、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原因117

二、防火防爆措施118

第三节 电气安全装置120

一、概述120

二、漏电保护装置120

三、联锁装置和信号装置124

一、接地的基本概念127

第四节 接地技术127

二、接地方式及基本要求128

三、电气设备的接地130

第一节 防雷技术131

一、雷电的形成与危害131

第六章 雷电与静电131

二、雷电的主要特点133

三、雷电活动及雷击的选择性133

四、现代防雷技术135

一、静电基础142

第二节 防静电技术142

二、静电起电的种类143

三、静电放电形式及其危害147

四、烃类液体静电起电149

五、液体静电的防护154

六、工业粉体静电起电特点165

第七章 安全技术设计169

第一节 石油化工厂的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169

一、厂址选择169

二、总平面布置169

三、厂房结构172

第二节 石油化工厂的电气安全设计173

四、消防道路173

一、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173

二、工艺操作的安全控制176

三、消除静电179

第三节 石油化工厂的消防设计179

一、消防站179

二、消防给水180

三、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186

五、蒸汽灭火系统设计191

四、灭火器191

六、计算实例193

第八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196

第一节 基本概念196

一、可靠性与安全性196

二、评定系统可靠性的数量指标197

三、常用失效分布204

第二节 系统的可靠性209

一、串联、并联、串并联和并串联系统的可靠性209

三、储备系统的可靠性211

二、k/n表决系统的可靠性211

四、网络系统的可靠性213

五、概率分解法217

六、用联络矩阵求系统的路集218

第三节 可修复的系统219

一、可用度与维修度219

二、预防维修模型及其维修周期的确定220

三、事后维修系统模型222

四、定期检修模型中的可用度计算224

一、传统的安全系数225

第四节 安全系数与可靠性225

二、应力强度干涉理论226

三、基于统计分析的安全系数230

第五节 人的可靠度230

一、人的操作可靠度的计算公式231

二、按人的行动过程确定人的操作可靠度232

三、人体差错率预测法确定作业工序的可靠度233

四、按人的意识水平确定人体可靠度235

一、人机系统的可靠度236

二、人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236

五、电子装置人的操作可靠度的确定236

第六节 人机系统的可靠度236

第一节 石化工业危险因素和事故分析239

一、石油化学工业危险因素239

第九章 事故分析与管理239

二、石油化工生产事故演化过程241

二、石油化工生产事故分析242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243

一、事故因果联锁论243

二、能量意外释放论245

三、两类危险源致因论246

一、事故作用连锁理论248

第三节 事故分析理论248

二、事故原点理论253

三、事故分析技术255

四、事故综合统计分析技术261

第四节 事故管理264

一、事故评价指标和等级264

二、事故经济损失266

三、事故频率与后果的关系266

四、事故报告267

第十章 系统安全工程268

二、系统安全工程268

第一节 系统安全与系统安全工程268

一、系统安全268

第二节 系统安全分析概述269

一、安全检查表的种类270

第三节 安全检查表270

二、安全检查表的编制271

三、安全检查表的功用271

四、安全检查表示例271

第四节 预先危险性分析278

一、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内容278

三、危险性等级279

四、危险性识别279

五、危险性控制279

二、危险性分析的步骤279

六、予先危险性分析实例280

第五节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281

一、分析步骤281

二、故障等级283

三、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实例285

第六节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285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286

二、分析程序287

三、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实例287

第七节 事件树分析289

一、事件树的定性分析289

二、事件树的定量分析289

三、事件树分析实例290

第八节 系统危险性评价概述290

第九节 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291

一、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数291

二、石化行业危险性评价292

一、资料准备293

二、用安全检查表检查——定性评价293

第十节 日本化工企业六阶段评价法293

三、定量评价294

四、危险度等级、安全措施及人员配备296

五、由事故的情报进行再评价297

六、事故树、事件树的再评价297

七、危险物质的分类及等级297

一、评价程序300

八、单元危险度分析实例300

第十一节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300

三、单元危险度的初期评价303

二、确定评价单元303

四、单元危险度的最终评价304

五、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实例305

第十二节 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指数评价法308

一、评价单元的确定309

二、单元内的重要物质及其物质系数309

三、单元危险性的初期评价310

四、单元的补偿评价324

六、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指数评价法实例332

五、安全对策措施和评价结论332

第十三节 系统危险控制335

一、系统危险控制的基本原则335

二、预防事故发生的危险控制技术335

三、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危险控制技术338

四、应急工作和应急计划339

三、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340

二、事故树分析图的功能340

第一节 事故树分析的概念及功用340

一、事故树分析的概念340

四、事故树分析中应用的几个名词概念341

第二节 定性分析342

一、基本事件的状态和顶上事件的状态342

二、最小割集342

三、最小径集345

四、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346

五、结构重要度347

六、概率重要度分析349

七、临界重要度350

第三节 定量分析351

一、定量分析的目的351

二、定量分析的条件351

三、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351

第四节 事故树分析实例——催化裂化流程安全分析356

一、事故树的建立356

二、事故树分析360

三、事故树分析结论362

二、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学科363

一、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和定义363

第十二章 安全人机工程363

第一节 安全人机工程学概要363

三、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现状364

四、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365

第二节 人机系统367

一、人机系统简介367

二、人和机器的特征比较367

三、人和机器的功能分配369

四、人机系统的类型369

二、人体的信息处理系统370

第三节 人的信息传递与处理370

一、信息的概念370

三、影响人信息传递的主要因素371

四、信息与人的不安全行为374

第四节 视觉特点与视觉显示器375

一、人的视觉特点375

二、视觉显示器376

一、人的听觉特点377

二、听觉显示器377

第五节 听觉特点与听觉显示器377

第六节 触觉与触觉显示器378

一、皮肤的感觉378

二、触觉显示器379

第七节 人体动作的输出与控制379

一、人的活动特性与作用379

二、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380

三、脑力劳动与神经系统紧张作业时的生理变动特点382

四、动作研究383

一、人体各部分高低、长度、大小和重心390

第八节 人体测量390

二、肢体的活动范围393

三、肢体的力的范围394

四、反应速度和准确度395

第九节 操纵器396

一、操纵器的设计396

二、操纵器的一致性396

三、操纵器的形状和结构397

四、操纵器的大小和排列位置398

一、工作场所的设计399

第十节 工作场所的设计与布置399

五、操纵器的驱动力399

二、工作场所的合理布置400

第十一节 作业环境中的温、湿度401

一、温、湿度对安全的影响401

二、生理热指标402

三、热接触容许阈限值403

四、人体的温度调节404

五、舒适温度405

一、照明对安全的影响406

第十二节 作业环境中的照明406

六、异常温度406

二、采光的方式407

三、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设计407

第十三节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417

一、链式分析法(连接分析法)417

二、回顾性分析419

第十四节 人失误及其控制421

一、人失误的表现421

二、人失误的影响因素423

三、人失误的控制4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