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成功素质教育模式方法案例全集 中【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高宏存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4627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468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7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成功素质教育模式方法案例全集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编 中学各科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法、案例、模式725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教学模式725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的结构设计、操作及案例725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相对论与教学725
(一)语文教学核心相对论725
(二)语文教学中心相对论727
二、向课堂结构改革要质量730
(一)课堂结构的界说730
(二)研究课堂结构的意义730
(三)革新课堂结构的三个重要因素731
三、语文教学结构优化的“形”与“神”735
(一)“形”→“神”735
(二)“神”→“形”737
四、信息坐标与语文教学设计738
五、选择教学“突破口”原则与方式742
(一)以标题为教学“突破口”743
(二)以文眼为教学“突破口”743
(三)以争论焦点为教学“突破口”744
(四)以图表为教学“突破口”744
六、图表设计教学的基本特征746
(一)图表教学法的第一个特征是它的直观性746
(二)图表教学法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形象性747
(三)图表教学法的第三个特征是它的整体性747
七、图表教学的功能748
(一)直观性、趣味性强748
(四)图表教学的分类与运用748
(二)重点突出,规律性鲜明750
(三)简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效率750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使教有头绪,学有甜头753
(二)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753
八、语文“列表法”教学效果753
九、语文曲线示意教学法754
(二)显示顺序线索755
(三)表现人物心态755
(一)勾勒故事情节755
(四)标记时间地点756
(五)分析人物形象757
(一)概括性760
一、语文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五性760
(二)系统性760
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方法与典型案例760
(三)形象性761
(四)启发性761
(五)新颖性762
二、语文板书图示的艺术与设计763
(一)提要式766
(二)流线式766
三、中学语文教学板书设计十式(一)766
(三)对比式767
(四)回目式767
(五)列表式768
(六)点睛式768
(八)解题式769
(七)表情式769
四、中学语文教学板书设计十式(二)770
(十)图示式770
(九)回环式770
(二)总分式771
(一)对称式771
(六)提纲式772
(五)线索式772
(三)词语式772
(四)对比式772
五、曲线示意式板书的种类与运用773
(十)插入式773
(七)表格式773
(八)图文式773
(九)双轨式773
(三)不规则曲线774
(二)波浪式曲线774
(一)封闭式曲线774
(五)双(多)曲线776
(四)抛物线776
(六)螺旋式曲线777
(八)弹簧式曲线778
(七)扇形曲线778
(一)板书设计的作用779
六、课文分析板书设计(一)779
(三)板书设计的原则780
(二)板书设计的内容780
(四)板书设计的类型781
七、课文分析板书设计(二)782
八、课文分析板书设计(三)784
九、课文分析板书设计(四)786
十、语文板书设计中的空白艺术790
(二)于文章关键肯綮处设置空白791
(一)于文章重点难点特点处设置空白791
(四)于表格处设置空白792
(三)于文章可比处设置空白792
十一、中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板书设计方法793
(五)于联结键处设置空白793
(一)基本观点及“模式”结构796
一、“读写改”整体教学模式796
第三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程序、方法与案例796
(二)“模式”的实施过程797
(三)“模式”运用中的几个特点799
(一)课型结构的构建800
二、“引读法”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操作方法800
(二)选择能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802
(一)寻求规律——集合教学的起点803
三、中学语文集合教学模式803
(二)强调预习——集合教学的前提804
(三)教之以法——集中教学的核心807
(四)教是为了不教——集合教学的目的809
四、“一三五”阅读教学框架810
(一)一条主线811
(二)三个基点812
(三)五种练式813
(一)尝试阶段816
五、中学生语文的“阶梯式”教学法816
六、语文“四分”教学模式817
(三)“测”与“补”阶段817
(二)“教”与“学”阶段817
(二)教育方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同步820
(一)教学改革与思想教育同步820
七、“六同步”语文教学模式820
(五)教学改革与考核改革同步821
(四)培养听说能力与读写能力同步821
(三)阅读改革与写作改革同步821
(一)语文教学“四步法”的内涵分析822
八、语文教学“四步法”及其优化控制822
(六)课堂教学改革与语文课外活动同步822
(二)“四步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823
(一)辨体定向。825
九、阅读训练的“四环节”825
(二)分析归纳826
(三)综合辨异827
(二)综合式828
(一)导读式828
(四)练习巩固828
十、单元教学的形式828
(五)混合式829
(四)比较式829
(三)推导式829
十一、单元阅读教学830
十二、元认知策略与阅读教学832
(三)元认知等策略的应用834
(二)认知策略的运用834
(一)认知目标的确立834
十三、初中语文课文图示导读三则835
(二)朗读者要认真地研究感情表达的技术处理838
(一)朗读者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感情环境838
十四、朗读教学中的情感处理的技巧838
(三)朗读者要善于利用作品中修辞的作用840
十五、篇章结构与系统论841
(一)结构法842
十六、文意概括的模式843
(二)系统论843
(一)自读重点的点拨846
十七、课堂自读教学中的伺机点拨846
(二)激发自读兴趣的点拨847
十八、以析促译,披文入情848
(三)自读方法的点拨848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851
一、中学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851
第四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851
(三)实现条件852
(二)操作程序852
附:教案示例853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854
二、中学语文记叙文教学模式854
(二)操作程序855
附:教案示例856
(三)实现条件856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857
三、中学语文议论文、说明文教学模式857
(三)实现条件858
(二)操作程序858
附:教案示例859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860
四、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860
附:教案示例861
(三)实现条件861
(二)操作程序861
(二)操作程序863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863
五、中学语文作文课教学模式863
(三)实现条件864
附:教案示例865
一、读讲议练单元目标教学法866
第一节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程序、方法与案例866
第二章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各环节教学模式866
二、三栏式数学教案的设计869
(四)说教学程序873
(三)说学法873
三、“说课”及“变式训练”873
(一)说教材873
(二)说教法873
附:说课课例875
(三)确定具体教学质量指标879
(二)设计知识结构示意图879
四、结构式数学教学模式879
(一)结构式教学原实施步骤879
(四)结构式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880
(一)“三要素”“三阶段”循环模式881
五、“三要素”“三阶段”分层次循环教学模式881
(二)三维度两型态的分层882
(一)实验学科的设置与模式形态884
六、激励整合模式实验884
(二)实验变量的操纵与观测目标885
七、数学目标教学的课堂结构887
(一)课前制定教学目标889
八、数学目标教学的实施程序889
(二)目标教学实施程序890
(一)从整体性原理出发,改革课堂教学方法892
九、初中数学目标教学及其评价892
(二)从有序性原理出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894
一、数学命题中设置探究学习情境896
第二节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操作及案例896
二、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方法898
(二)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899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899
(一)关于解题决策的概述900
三、解题决策及其教学途径900
(二)解题决策的影响因素902
(一)一题多问,创设情境,深入探索903
四、“解题四部曲”培养发散思维903
(二)一题多解,开拓思路,启迪思维904
(三)一题多变,寻求变异,举一反三906
(四)一题多思,探索发现,总结规律908
(一)高中综合活动课程的概念界定909
五、高中综合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909
(二)综合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910
(三)综合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评定911
(四)构建综合活动课程的理论依据912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913
一、中学教学新授课“导学讨论式”教学模式913
(五)实验综合活动课程后所取得的初步成果913
第三节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913
(二)操作程序914
附:教案示例915
(三)实现条件915
(二)操作程序917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917
二、中学数学新授课“启发诱导式”教学模式917
附:教案示例918
(三)实现条件918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919
三、中学数学新授课“自学交流式”教学模式919
附:教案示例920
(三)实现条件920
(二)操作程序920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921
四、中学数学新授课“当堂达标式”教学模式921
(二)操作程序922
附:教案示例923
(三)实现条件923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925
五、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925
(二)操作程序926
附:教案示例927
(三)实现条件927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929
六、中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929
(二)操作程序930
附:教案示例931
(三)实现条件931
(二)简笔画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933
(一)简笔画教学具有的特点933
第三章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各环节教学模式933
第一节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方法与典型案例933
一、英语简笔画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933
(三)简笔画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934
二、板书艺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937
(四)简笔画在课文教学中的运用937
(一)能突出重点,深化课文内容938
(三)直观生动,有利学生记忆,复习巩固939
(二)化繁为简,有利学生理解课文,清理思路939
(二)根据性和条理性940
(一)目的性和针对性940
(四)富于启发,有利训练思维940
三、英语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940
(一)横式和竖式941
五、英语教学板书的分类941
(三)计划性和灵活性941
四、英语板书设计的基本方法941
(四)循环式(又称“回旋式”)942
(三)放射式(又称“辐散式”)942
(二)并列式942
(六)时间地点式943
(五)人物形象式943
(十)分析注解式944
(九)列表式944
(七)主线式(或“主情节式”)944
(八)提纲式944
(二)描述对比性板书945
(一)线索性板书945
六、英语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类型945
(三)分解性板书946
(二)适量板书的设计原则947
(一)不适量板书的负效应947
七、英语课堂板书量的把握度947
(三)适量板书的设计与效应948
(一)推理式950
八、英语整体教学板书设计八式950
(四)图文式951
(三)提纲式951
(二)网络式951
(八)关键词式952
(七)表格式——最直观的板书形式952
(五)分析式952
(六)比较式952
(二)概述方法及板书设计实例953
(一)概述课文应该注意的事项953
九、英语课文概述板书设计953
(一)以时间为主线,把关键词设计在动词词组中955
十、构思听力材料的板书设计955
(三)分析特点,理出头绪,找出突破口956
(二)以地点为主线,把主要情节设计在问题中956
(四)能突破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957
(三)能使微观物体宏观化,宏观物体微观化957
十一、英语教学简笔画设计957
(一)简笔画简洁,风趣,省时,随意957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957
(一)利用简笔画创设情境,教学生词或短语958
十二、英语教学简笔画的课堂运用958
(五)有助于精讲多练和进行课文整体教学958
(六)便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958
(二)利用简笔画,创设情景,教学对话959
(三)利用简笔画创设情景,教学课文960
(一)一忌繁杂,画蛇添足961
十三、简笔画运用中的“三忌”961
(二)二忌呆板,缺乏幽默962
一、英语“综合课”型的设计和实施963
第二节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程序、方法和案例963
(三)三忌零乱,毫无计划963
(一)图片式整体教学的依据967
二、英语图片式整体教学967
(二)如何进行图片式整体教学968
(一)注意最佳时间理论的应用971
三、英语语感教学的课堂模式及操作971
(三)注意刺激物的特点和刺激方式972
(二)注意教学反馈的应用972
四、密集式全浸入外语教学法973
(四)注意教学内容的“作业化”973
(二)实验阶段目标976
(一)实验整体目标976
五、视图——联想——交际英语课文教学976
六、运用图表复习非谓语动词978
(一)归纳总结、启发联想981
七、英语介词的学习与教学方法981
(三)直观图解、形象记忆982
(二)分析对比、求同存异982
(四)综合练习、掌握运用984
(一)形体语言讲解法985
八、用英语讲解语言点的九种辅助手段985
(四)图解分析讲解法986
(三)实物图片讲解法986
(二)表演传授法986
(六)表格归纳分析法987
(五)卡通幻灯讲授法987
(八)间接迂回讲解法988
(七)同义注释讲解法988
九、利用“时间轴”学习掌握英语时态989
(九)翻译对比讲解法989
十、用“时间轴线”来讲解英语谓语动词的时态997
(一)一般过去时998
(四)将来进行时999
(三)过去进行时999
(二)一般将来时999
(七)现在完成进行时1000
(六)现在进行时1000
(五)一般现在时1000
(八)现在完成时1001
十一、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选择和设计1003
十二、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框架1006
(一)基础阶段的交际教学1007
(二)提高阶段的交际教学1008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010
一、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1010
第三节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1010
(三)总结归纳1011
(二)操作程序1011
附:教案示例1012
(四)实现条件1012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013
二、初中英语“课文五步程序”教学模式1013
(三)实现条件1014
(二)操作程序1014
附:教案示例1015
(二)操作程序1016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016
三、初中英语“集中识词”教学模式1016
(三)实现条件1017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018
四、初中英语“单词系统化”教学模式1018
附:教案示例1018
(二)操作程序1019
附:教案示例1020
(三)实现条件1020
(二)操作程序1021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021
五、初中英语课堂“交际化”教学模式1021
附:教案示例1022
(三)实现条件1022
(二)操作程序1023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023
六、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1023
(三)实现条件1025
附:教案示例1025
(二)操作程序1027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027
七、高中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1027
附:教案示例1028
(三)实现条件1028
(二)操作程序1030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030
八、高三英语复习课“四环节”教学模式1030
附:教案示例1031
(三)实现条件1031
(一)课堂教学系统内部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1034
一、物理课堂教学系统的有序结构1034
第四章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各环节教学模式1034
第一节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操作及案例1034
(三)课堂教学系统内外结构的相互作用1035
(二)课堂教学系统的外部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1035
(一)强化动机1036
二、物理学科素质教育与优化教学过程1036
(二)诱思探究1037
(三)练习式1039
三、巴班斯基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优选1040
(四)自学式1040
附:一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1043
四、初中物理课前预习题的设计与布置方法1045
(一)课前预习题的设计与布置1046
(二)设计课前预习题的类型1047
(三)具体的办法和措施1048
(一)卡片分类1049
五、教学卡片的编制1049
(三)建立学生理解和运算错误的“备忘录”1051
(二)建立自己的小型“题库”1051
(二)整理卡片1051
六、物理备课的“活页卡片”1051
(一)收集典型的例题1051
(一)课堂教学分层施教的程序和结构1052
一、初中物理分层施教课堂教学结构模式1052
(四)最新科技成果的记载1052
(五)科学家的事迹摘录1052
第二节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程序方法与案例1052
(一)教改方案的体系1055
二、智能开发结构教学1055
(二)分层施教课堂教学结构特点1055
(三)方案的实施方法1056
(二)教改方案的结构图1056
(一)划分单元1057
三、初中物理单元结构教学模式1057
(二)作出知识结构方框图1059
(三)单元结构教学的依据1060
四、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1061
(二)“启研法”的课堂基本结构1064
(一)“启研法”的实质1064
五、启发研究式教学模式1064
(三)应用“启研法”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065
(二)程序启发式教学法中“教”与“学”的关系1066
(一)程序启发式教学法的含意1066
六、程序启发式教学模式1066
(三)程序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1067
(二)掌握教材特点,合理选择问题1070
(一)问题性和问题性教学1070
七、中学物理“问题性教学”模式1070
八、“双重反馈式”教学模式1072
(三)创立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1072
(二)检查练习1073
(一)课前自学1073
(三)课内探究1074
(一)先学1075
九、“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1075
(一)条式板书1076
一、常见物理教学板书设计的种类1076
(二)后教1076
(三)先练1076
(四)后讲1076
第三节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方法与典型案例1076
(五)图式板式1077
(四)链式板书1077
(二)网式板书1077
(三)表式板书1077
(三)完整性原则1078
(二)条理性原则1078
二、物理板书设计应遵循的十条原则1078
(一)目的性原则1078
(十)可观性原则1079
(九)即时性原则1079
(四)图示性原则1079
(五)简练性原则1079
(六)启发性原则1079
(七)示范性与直观性原则1079
(八)逻辑性原则1079
(二)表格式1080
(一)提纲式1080
三、物理板书设计的十八种形式1080
(五)补充式1081
(四)示意式1081
(三)图案式1081
(八)板画式1082
(七)表格式1082
(六)简要式1082
(十一)图像式1083
(十)框图式1083
(九)导向式1083
(十六)分解结构式1084
(十五)框图连环式1084
(十二)综合式1084
(十三)要点摘录式1084
(十四)图表对比式1084
(十七)对称辐射式1085
四、填空式板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086
(十八)原理图示式1086
(二)密度概念的引入,ρ=m/V的导出1087
(一)Q=cm(t-t0)的导出1087
(三)形象准确1088
(二)简洁明了1088
五、板画的特点1088
(一)目的明确1088
(三)讲画结合,逐步揭示1089
(二)演示加板画,强化直观效果1089
(四)大小得当1089
六、板画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一)1089
(一)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形象1089
(一)形象、生动的板画有利于使学生对本学科教学产生兴趣1090
七、板画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二)1090
(四)设疑论题,简洁明晰1090
(三)板画浅显易懂,一目了然,可节省教学时间1091
(二)鲜明、形象的板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1091
(二)操作程序1092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092
第四节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1092
一、初中物理新授课“诱导发现法”教学模式1092
(三)实现条件1093
附:教案示例1094
(二)操作程序1095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095
二、高中物理新授课“五步导学式”教学模式1095
(四)教学特点1096
(三)实现条件1096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097
三、中学物理实验课“四环节”教学模式1097
附:教案示例1097
(二)操作程序1098
附:教案示例1099
(三)实现条件1099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100
四、中学物理复习课“框架式”教学模式1100
(三)实现条件1101
(二)操作程序1101
附:教案示例1102
(二)操作程序1103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103
五、高中物理“习题归类课”教学模式1103
附:教案示例1104
(三)实现条件1104
(二)教学方法优选和改革的标准——教学效果和时间1107
(一)教学方法优选和改革的基础——相关因素和分类1107
第五章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各环节教学模式1107
第一节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操作及案例1107
一、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一)1107
(三)教学方法优选和改革的依据——教师、学生和教材1108
(五)教学方法优选和改革的问题探讨——更新观念和发展1110
(四)实验教学方法优选和改革的关键——逻辑选组和应变1110
(一)化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优化1112
二、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二)1112
(二)化学教法的最优化1113
(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1114
(一)启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努力促进学生情感和思维最优化1114
三、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三)1114
四、化学教学的结构化与程序化1115
(三)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状态1115
(一)中学化学教学的结构化1117
(二)中学化学教学的程序化1120
(三)运用说明1121
(二)耗散结构理论与中学化学教学1122
(一)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论点1122
五、耗散结构理论与中学化学教学1122
六、课堂教学内容的一般组织过程1124
(一)以教材的文字表述为依据,把握好各个知识点的深浅度1125
(三)以知识网络为基础,创设最合理的教学线索1126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将“知识点”串连成“知识线”1126
(一)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1128
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途径1128
(三)善于归纳小结,使系统知识网络化1129
(二)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129
(四)精心选编课堂习(例)题,引发学生积极讨论1130
八、化学教学设计的原则1131
九、复式教学设计中的“剪辑”艺术1133
(二)浓缩性原则1135
(一)主题性原则1135
第二节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方法与典型案例1135
一、设计板书的原则1135
(四)有序性原则1136
(三)启智性原则1136
(二)吃透教材,精雕细刻1137
(一)熟悉大纲,统筹兼顾1137
二、化学教学板书设计方法与形式1137
(三)形式灵活,变化相宜1138
(一)什么是板书技能1140
三、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技能1140
(四)板书技能的应用要点1141
(三)板书技能的构成要素1141
(二)板书的功能1141
四、板书应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142
(二)以点带面是推动教育媒体改革的有效途径1145
(一)更新观念是进行教育媒体改革的思想基础1145
第三节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程序、方法与案例1145
一、中学化学教育媒体的改革1145
三、电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1147
二、电化教学的功能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1147
(三)教育科研是促进教育媒体改革成功的保证1147
(二)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电教媒体1149
(一)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149
(四)应注意的问题1150
(三)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检测1150
(二)实验归纳模式1151
(一)演示讲授模式1151
四、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其剖析1151
(四)实验探究模式1152
(三)实验演绎模式1152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1153
五、构成主义教学法——STS的KJ教学法1153
(二)研究工作的逻辑框架1154
(三)教学研究的实施1157
(四)教学法评价的观点1158
(五)结果和考察1159
(七)对科学教育的建议1163
(六)结论1163
六、三点三维教学法1164
(二)课堂议论,突破难点1167
(一)阅读教材,重点辅导1167
七、“四环节”中学化学教学法1167
(四)联系实际,扩大视野1168
(三)课堂小结,指导练习1168
(三)议1169
(二)思1169
八、“四段式”尝试教学模式1169
(一)试1169
(四)固1170
(五)“四段法”的理论依据1171
(一)引导探索法的理论依据1172
九、引导探索化学教学模式1172
(六)“四段式”的初步效果1172
(三)操作方法1173
(二)引导探索法进行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1173
(五)实验效果和基本经验1175
(四)研究的过程1175
(二)“四环节”教学法的具体实践1177
(一)基本框架1177
十、初中化学“导读、启思、研议、练评”四环节教学模式1177
(一)问题解决教学的特点和基本要求1179
十一、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1179
(三)“四环节”教学法的体会1179
(二)运用问题解决法的功效1180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1181
(四)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182
(二)“问题教学法”的实施1183
(一)“问题教学法”产生的基础1183
十二、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模式1183
(三)“问题教学法”的理论依据1184
十三、中师化学“同班复式教学模式”1185
(四)使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1185
(二)备课与授课1186
(一)确定同质组、编座和培养小助手1186
(二)目标教学的启发性教法系统结构原理1191
(一)目标教学的启发性教法系统综述1191
十四、目标教学的启发性教法系统1191
(一)现实难题1193
十五、化学教学多维教学目标的建立与实施1193
(二)目标建构模式1194
(三)课堂教学模式1195
(三)实验结果及评价1197
(二)实验过程和基本做法1197
十六、初中化学“目标教学”模式1197
(一)指导思想和实验目的1197
(四)存在的问题和启示1198
(二)目标教学的实施1199
(一)指导思想1199
十七、初三化学目标教学的实施1199
十八、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诱导目标探索法1200
(四)试验的初步效果和体会1200
(三)实施目标教学一例1200
(二)教学实例1201
(一)课堂教学活动程序设计1201
(四)看法和体会1202
(三)教学效果分析1202
(二)操作程序1203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203
第四节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1203
一、中学化学授课“诱趣探求法”教学模式1203
(三)实现条件1204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205
二、中学化学新授课“发现法”教学模式1205
(三)实现条件1206
(二)操作程序1206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208
三、中学化学新授课“实验导学法”教学模式1208
(三)实现条件1209
(二)操作程序1209
(二)操作程序1211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211
四、中学化学新授课“自学辅导型”教学模式1211
(三)实现条件1212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213
五、中学化学实验课“思维探索型”教学模式1213
(三)实现条件1214
(二)操作程序1214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216
六、中学化学单元复习课“读思讲练评议型”教学模式1216
(三)实现条件1217
(二)操作程序1217
(一)隐性教学方法的价值分析1219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价值分析1219
第六章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各环节教学模式1219
第一节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操作及案例1219
(二)显性教学方法的价值分析1221
二、中学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1222
(二)“从具体到抽象”是概念教学的最佳途径1225
(一)概念的“高度抽象性”是概念教学难的根本原因1225
三、中学思想政治概念教学1225
(四)在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1226
(三)能否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衡量概念教学的主要标准1226
四、政治教学图示设计的曲与直1228
(一)图表设计要扼要精炼1230
五、图表设计三原则1230
(二)图表设计要形象有趣1231
六、初三与高三《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比较及教学设计1232
(三)图表设计忌形式雷同单一1232
(二)善“渗透”1234
(一)抓“纲本”1234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基本结构1235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程序、方法与案例1235
(三)重“联想”1235
(二)展示教学目标,编制目标预习题——指导学生阅读自学1237
(一)创设意境,营造学习气氛——导入新课1237
二、教师“导演”目标教学程式1237
(三)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提出目标思考题——引导学生学习1238
(四)利用板书,清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1239
(一)课案的模式1240
三、高三政治“碰壁点拨式”教学模式1240
(五)布置目标检测题——辅导学生自测1240
(四)课案的价值1241
(三)课案的性质1241
(二)课案的操作1241
(二)基本步骤1245
(一)基本框架1245
四、高中政治课知识点·线·面构建框架1245
(三)基本形式1247
(一)解题开导法1248
五、政治导读教学法1248
(四)圈点疏导法1249
(三)图示导读法1249
(二)设疑引导法1249
(二)读框题、读标题1250
(一)读课题1250
六、新教材“四读二论”教学法1250
七、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序教学法1251
(六)讨论自我1251
(三)读课文1251
(四)读插图1251
(五)讨论材料1251
(一)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的关系1253
八、概念量化关系的图表教学法1253
(二)决定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的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1254
(三)生产资料、劳动力、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关系1255
(五)积累和消费的关系1256
(四)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关系1256
(一)图画型课文课堂结构1257
九、思想品德四课型教学的课堂结构1257
(三)事例型课文课堂结构1258
(二)故事型课文课堂结构1258
(四)论说型课文课堂结构1259
(一)观点式和结构式1260
一、板书设计的主要形式1260
第三节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方法与典型案例1260
(四)归纳式和演绎式1261
(三)专题式和综合式1261
(二)抽象式和描述式1261
(一)板书的“四性”1262
二、政治教学的板书设计的要求与方式1262
(五)并列式和递进式1262
(二)板书的形式1265
三、政治课教学板书设计的方式1266
(二)图解显示式1267
(一)提纲挈领式1267
(五)知识连线1268
(四)列表比较式1268
(三)线索串联式1268
(一)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1269
四、政治课副板书的作用1269
(四)促进积极思维,做到触类旁通1270
(三)帮助归纳总结,把握知识整体1270
(二)增加理解深度,突破教学难点1270
(一)效用1271
五、思想政治教学板书设计中“→”的运用1271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274
一、中学思想政治新授课“五环节自学辅导型”教学模式1274
(二)使用1274
第四节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1274
(二)操作程序1275
(三)实现条件1276
(二)操作程序1278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278
二、中学思想政治新授课“读、议、讲、练、评”教学模式1278
(三)实现条件1279
三、中学思想政治“四段式超前自学”教学模式1281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281
(三)实现条件1282
(二)操作程序1282
(三)实现条件1284
(二)操作程序1284
四、中学思想政治讲评课“设疑、联想、归纳型”教学模式1284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284
(二)操作程序1286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286
五、中学思想政治复习课“知识结构网络化”教学模式1286
(三)实现条件1287
(一)概括性原则1290
一、历史课堂板书设计的四条原则1290
第七章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各环节教学模式1290
第一节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方法与典型案例1290
(四)美观性原则1291
(三)灵活性原则1291
(二)启发性原则1291
(二)灵活新颖、不拘一格1292
(一)服务作用于正板书1292
二、历史课副板书设计的原则1292
三、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形式(一)1293
(四)指导学法,帮助记忆1293
(三)美观、整洁、条理1293
(二)分解组合归纳条理的结构式板书1294
(一)提纲挈领精炼浓缩的纲要式板书1294
(四)化繁为简通顺易记的口诀式板书1295
(三)集点串线展示进程的线索式板书1295
(二)图示式板书形式1296
(一)正副式板书形式1296
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形式(二)1296
五、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形式(三)1297
(三)表格式板书形式1297
(三)图解式1298
(二)表解式1298
(一)纲目式1298
(二)比较式板书1299
(一)问题式板书1299
六、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形式(四)1299
(四)结构式板书1300
(三)提纲挈领式板书1300
(六)线索式板书1301
(五)表格式板书1301
(三)表格式板书1302
(二)三段式板书1302
七、历史课板书设计的十种形式1302
(一)教材要点式板书1302
(五)比较式板书1303
(四)图示板书1303
(七)年表式板书1304
(六)问答式板书1304
八、历史板书设计七式1305
(十)板画式板书1305
(八)数轴式板书1305
(九)地理方位式板书1305
(三)表格式板书1306
(二)设问式板书1306
(一)线索式板书1306
(五)提纲式板书1307
(四)图解式板书1307
(七)结构式板书1308
(六)辐射式板书1308
九、教材要点不是板书提纲1309
(一)绘制知识结构图示表1311
一、中学历史知识结构图示教学法1311
第二节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程序、方法与案例1311
(三)知识结构图示在教学中作用1312
(二)结构图示表要求1312
二、宏观、微观五要素历史教学法1314
(一)目标结构教学法的特点与要求1316
三、中学历史目标结构教学设计(一)1316
(二)教学目标的编制和知识结构的设计1317
(一)什么是目标教学1319
四、中学历史目标结构教学设计(二)1319
(三)目标结构教法操作程序1319
(四)目标教学的评价1320
(三)目标的制定1320
(二)目标层次的划分1320
五、导学式“纲要信息”教学法1321
(六)目标教学基本程序图1321
(五)目标实施的基本模式——课堂目标教学1321
(一)用“纲要”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1322
(三)用“纲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维,科学阐释历史1323
(二)用“纲要”引导学生找到历史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1323
(一)运用图示法把教材内容制成投影片,起到浓缩教材,突出重点作用1325
六、中学历史图示法投影教学模式1325
(四)运用图示法把习题制成投影片,巧设问题,培养能力1326
(三)运用图示法把复杂的历史问题制成投影片,使复杂问题条理化1326
(二)运动用图示法把复习课内容制成投影片,纵横串连,进行知识归类1326
(二)操作程序1327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327
第三节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1327
一、中学历史新授课“自学辅导五步程序”教学模式1327
(三)实现条件1328
(二)操作程序1329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329
二、中学历史复习课“一线五环节”教学模式1329
(三)实现条件1331
(二)依据教学目标,实行掌握教育1334
(一)依据原理,结合实际,制定教学目标1334
第八章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各环节教学模式1334
第一节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设计、操作及案例1334
一、中学地理课目标教学设计1334
(三)撰写教学目的应注意的问题1338
(二)教学目的的表述形式1338
二、地理课堂教学目的的确定与编写1338
(一)确定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性1338
(一)明线型1342
三、地理教学中的线性规律与教学设计1342
(二)暗线型1343
(二)掌握概念的外延1345
(一)讲清概念的涵义,理解概念的本质1345
四、地理概念的教学方法设计(一)1345
(四)加强概念联系,使之系统化1346
(三)加强对易混概念的对比1346
(六)充分认识概念的发展1347
(五)重视概念的运用1347
(二)比较法1348
(一)图示法1348
五、地理概念的教学方法设计(二)1348
(三)引趣法1350
(四)练习巩固法1351
(二)地理演变过程1352
(一)地理循环过程1352
六、“地理过程”知识及其教学设计1352
七、“活化”地理教材的十种方式1353
(四)地理扩散过程1353
(三)地理波动性变化过程1353
(二)图像式1354
(一)表格式1354
(五)诗词式1355
(四)习题式1355
(三)课外式1355
(七)增减式1356
(六)纲要式1356
(十)对比式1357
(九)材料式1357
(八)植移式1357
(一)图示法1358
八、地理教材知识重组方法1358
(三)转化法1359
(二)专题法1359
(一)运用“集合”知识解析一些疑难概念1360
九、运用“集合”知识设计地理教学1360
(二)运用“集合”知识解答有关地理问题1361
十、地理课教学结尾设计十四法1362
(三)画龙点睛法1363
(二)瞻前顾后法1363
(一)启发诱导法1363
(六)联系结尾法1364
(五)概括结尾法1364
(四)立“疑”激趣法1364
(八)提纲挈领法1365
(七)表格式小结法1365
(十三)游戏寓教法1366
(十二)化繁为简法1366
(九)点睛升华法1366
(十)承上启下法1366
(十一)作业存趣法1366
(二)绘图列表法1367
(一)归纳总结法1367
(十四)拈连制胜法1367
十一、地理课堂教学结尾设计六法1367
(五)悬念过渡法1368
(四)比较异同法1368
(三)练习检测法1368
(二)列表比较1369
(一)纲目归纳1369
(六)联想深化法1369
十二、地理课堂教学结尾设计三法1369
二、中学地理教学板书的特性及设计要求1370
(四)教学效果明显1370
(三)浓缩化简1370
第二节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方法与典型案例1370
一、地理课堂板书设计的作用1370
(一)教学要点明确1370
(二)教学进程清楚1370
(三)教学内容具体1370
(二)启发性1371
(一)科学性1371
(五)多样性1372
(四)整体性1372
(三)关键性1372
(八)完整性1375
(七)保健性1375
(六)艺术性1375
(一)确保科学性1376
三、设计中学地理教学板书的原则1376
(二)具有启发性1377
(四)从实际出发,精心安排板书的表达形式1378
(三)突出教材重点1378
五、板书注意方位板图板书互补1380
(四)联系法板书1380
四、地理板书设计的类型、方法1380
(一)纲目式板书1380
(二)表格式板书1380
(三)图示式板书1380
(三)表格式1381
(二)因果联系式1381
六、地理教学中的板书设计五式1381
(一)提纲式1381
一、中学地理的模式化教学1382
第三节 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程序、方法与案例1382
(四)问题式1382
(五)归纳式1382
(二)中学地理教材系统的主要模式1383
(一)对中学地理模式化教学的认识1383
(三)实施方法1384
(一)对地理教学改革的基本认识1387
二、构建地理教学新模式1387
(三)构建地理教学内容和基础知识的新模式1388
(二)制定教学目标,建立目标管理机制1388
(四)树立新的学科德育观念,实施知能教养与德育统一的教学模式1389
(五)实施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和谐同步发展的教学模式1391
(一)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1392
三、地理新教材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施1392
(二)课堂教学模式1393
(一)地壳的结构1395
四、纲要信号教学(例说)1395
(三)实施说明1395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1396
(二)地壳的物质组成1396
五、地理“三结构”教学模式1397
六、初中地理五阶段教学法及其运用1399
(一)示标(展示教学目标)1401
七、地理目标教学及其运用1401
(二)达标(集体的单元教学)1402
(三)测标(形成性测试)1404
(二)地理知识结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举例1406
(一)地理知识结构教学法的含义及其教学程序1406
(四)补标(搜集达标信息,做好补教工作)1406
八、地理课堂知识结构教学法1406
(三)几点体会1408
(三)地理纲要信号教学法的运用1409
(二)地理纲要信号教学法的优点1409
九、“地理纲要信号”教学法1409
(一)地理纲要信号教学法定义1409
十、地理“纲要信号”图示法及其应用1411
十一、区域地理图纲式教学及其实验1412
(四)淮河的概况和治理1413
(三)北美洲的地形1413
(一)西亚的地理位置1413
(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1413
(六)俄罗斯的地形1414
(五)中国的地势1414
(一)“图示教学法”是大面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1415
十二、地理“图示教学法”1415
(二)“图示教学法”的教改实验情况与教学效果1416
(一)“五化一无”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1417
十三、地理“五化一无”教学模式1417
(三)“图示教学法”实施的措施与推广方法1417
(二)“五化一无”教学模式的科学依据1419
十五、区域地理“五字”教学模式1422
十四、高中人文地理五步教学法1422
(二)“绘、议、联”的操作1423
(一)“启”的操作1423
十六、高中地理中的板图板画转化功能及教学1424
(三)化文为图1425
(二)化繁为简1425
(一)化难为易1425
(四)化静态为动态1426
(五)化抽象为形象1427
(一)绘简图1428
十七、地理教学板图的设计与绘制1428
(二)绘分析解剖图1431
十八、地理板图在教学中的速绘技巧1436
(三)颜色适当,线条清晰1439
(二)比例恰当、形象准确1439
(一)迅速简略,要点明确1439
(四)讲绘同步,布局合理1440
(二)操作程序1444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444
第四节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1444
一、中学地理新授课“图导图练”教学模式1444
(三)实现条件1445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446
二、中学地理复习课教学模式1446
(三)实现条件1447
(二)操作程序1447
二、操作程序1450
(三)适用范围1450
第九章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模式1450
第一节 中学生物新授课教学模式1450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450
(一)理论依据1450
(二)功能目标1450
三、实现条件1451
(三)第三环节:反馈矫正,巩固目标1451
(一)第一环节:定向质疑,认定目标1451
(二)第二环节:引导探究,掌握目标1451
(三)对教学设施的要求1452
(二)对学生的要求1452
(一)对教师的要求1452
(二)功能目标1453
(一)理论依据1453
第二节 中学生物验证性实验课教学模式1453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453
(一)对教师的要求1454
三、实现条件1454
(三)适用范围1454
二、操作程序1454
(一)复习理论,认定实验目的1454
(二)精讲示范,布置实验1454
(三)巡视指导,分组实验1454
(三)对教学设施的要求1455
(二)对学生的要求1455
(二)功能目标1456
(一)理论依据1456
第三节 中学生物实验与授课同步教学模式1456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456
(二)设疑、布阵1457
(一)复习、引题1457
(三)适用范围1457
二、操作程序1457
(一)对教师的要求1458
三、实现条件1458
(三)实验,观察1458
(四)反馈、点拨1458
(五)归纳、总结1458
(三)对教学设施的要求1459
(二)对学生的要求1459
(二)功能目标1460
(一)理论依据1460
第四节 中学生物复习课教学模式1460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460
(二)课堂实施1461
(一)课前准备1461
(三)适用范围1461
二、操作程序1461
三、实现条件1462
(二)学生自我矫正,互相讨论补救1463
(一)分析测验结果,提出矫正目标1463
第五节 中学生物单元讲评课教学模式1463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463
(一)理论依据1463
(二)功能目标1463
(三)适用范围1463
二、操作程序1463
(三)注重情感教学,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1464
(二)突出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密度1464
(三)实施集体补救,进行变式教学1464
(四)平行性测试1464
(五)总结评价1464
三、单元讲评课的教学要求1464
(一)提高测试可信度,客观分析达标情况1464
(二)操作程序1466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466
第十章 中学体育复习课教学模式1466
(三)实现条件1467
热门推荐
- 123061.html
- 2149903.html
- 1736382.html
- 236600.html
- 3356460.html
- 3816716.html
- 911066.html
- 1881663.html
- 1143269.html
- 3753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8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9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8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8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0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3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5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9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6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6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