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装备保障性工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装备保障性工程
  • 宋太亮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2889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中国军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装备保障性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保障性工程概念的提出1

1.1.1 可靠性工程的产生2

1.1.2 维修性工程的产生2

1.1.3 保障性的提出及综合后勤保障的产生3

1.1.4 保障性工程的产生5

1.2 装备系统的保障性7

1.2.1 装备与装备系统7

1.2.2 保障性的定义8

1.2.3 保障性的特点9

1.2.4 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11

1.3 保障性工程的定义12

1.4 保障性工程活动14

1.5 保障性工程的目标、任务和研究内容17

1.5.1 保障性工程的主要工作17

1.5.2 保障性工程的目标和任务18

1.5.3 保障性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21

1.5.4 建立保障性工程学科的现实意义22

第2章 系统工程原理与应用24

2.1 系统工程及其在装备全寿命管理中的应用24

2.1.1 系统与系统工程的概念24

2.1.2 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27

2.1.3 系统工程管理29

2.1.4 系统工程的任务与目标31

2.1.5 全寿命管理中的系统工程过程32

2.2 系统工程过程34

2.2.1 系统工程过程输入及主要活动34

2.2.2 要求分析35

2.2.3 功能分析与功能分配37

2.2.4 设计综合38

2.2.5 系统工程过程输出41

2.3 系统分析和控制41

2.3.1 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42

2.3.2 技术状态管理47

2.3.3 权衡研究52

2.4 保障性工程过程56

2.4.1 保障性要求的确定56

2.4.2 保障性建模与分配57

2.4.3 保障性分析、设计与权衡58

2.4.4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61

2.4.5 保障性评审63

2.5 系统效能与寿命周期费用64

2.5.1 装备系统效能分析64

2.5.2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69

2.5.3 费用-效能分析73

第3章 确定保障性要求78

3.1 引言78

3.2 保障性要求79

3.2.1 保障性要求的特点与分类79

3.2.2 保障性要求的有关概念81

3.2.3 保障性定性要求83

3.2.4 保障性定量要求84

3.2.5 美空军保障性参数实例及其特点87

3.2.6 任务成功性要求88

3.3 确定保障性要求89

3.3.1 确定保障性要求的过程89

3.3.2 确定保障性要求的步骤91

3.3.3 保障性要求和验证示例94

3.3.4 确定保障性要求过程中的有关问题95

3.4 质量功能展开(QFD)在确定保障性要求中的应用101

3.4.1 QFD的基本概念101

3.4.2 QFD在确定保障性要求中的应用103

第4章 保障性分析与设计105

4.1 保障性分析105

4.1.1 保障性分析的目标与要求105

4.1.2 保障性分析规划107

4.1.3 保障性分析的任务与程序111

4.1.4 保障性分析的内容112

4.2 保障性设计115

4.2.1 保障性设计在保障性工程中的地位作用115

4.2.2 保障性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116

4.2.3 保障性设计的内容120

4.3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120

4.3.1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121

4.3.2 危害性分析122

4.3.3 维修性信息分析124

4.3.4 损坏模式及影响分析124

4.3.5 FMECA的运用125

4.4 故障树分析127

4.4.1 故障树的建造127

4.4.2 故障树表述128

4.4.3 故障树定性与定量分析128

4.4.4 故障树分析的特点及运用129

4.5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130

4.5.1 RCMA的基本原理130

4.5.2 系统和设备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134

4.5.3 结构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137

4.5.4 RCMA的运用141

4.6 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146

4.6.1 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的目的146

4.6.2 使用与维修工作要求的确定146

4.6.3 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的内容147

4.7 修理级别分析148

4.7.1 修理级别分析的目的和任务148

4.7.2 修理级别分析与其它工作的接口149

4.7.3 修理级别分析的过程150

第5章 装备的保障性设计152

5.1 可靠性设计152

5.1.1 可靠性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153

5.1.2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155

5.1.3 可靠性分配与预计161

5.1.4 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167

5.2 维修性设计169

5.2.1 维修性设计准则169

5.2.2 维修性模型172

5.2.3 维修性分配175

5.2.4 维修性预计179

5.3 测试性设计183

5.3.1 测试性设计的目标和内容183

5.3.2 诊断方案与测试性要求184

5.3.3 测试性设计方法186

5.3.4 测试性评价192

5.3.5 测试性初步设计与分析192

5.3.6 测试性详细设计与分析193

5.4 其它保障特性的设计195

5.4.1 装备的生存性设计195

5.4.2 抢修性设计196

5.4.3 运输性设计198

5.4.4 自保障特性设计199

第6章 保障系统设计201

6.1 规划保障201

6.1.1 装备保障的基本概念202

6.1.2 规划保障的基本概念203

6.1.3 规划保障的程序207

6.1.4 规划保障数据输入和研制各阶段的工作211

6.1.5 规划保障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212

6.1.6 制定和优化保障方案的主要保障性分析工作项目213

6.2 规划保障资源230

6.2.1 保障资源需求形成的一般过程231

6.2.2 规划人力与人员234

6.2.3 规划供应保障238

6.2.4 规划保障设备244

6.2.5 规划技术资料249

6.2.6 规划训练与训练保障253

6.2.7 规划保障设施256

6.2.8 规划包装、装卸、贮存和运输(PHS?T)保障258

6.2.9 规划计算机资源保障262

6.3 保障系统的形成263

6.3.1 保障系统的内涵263

6.3.2 保障系统形成的过程264

第7章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267

7.1 引言267

7.1.1 综述267

7.1.2 试验与评价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作用267

7.1.3 试验与评价的类型268

7.1.4 研制试验与评价269

7.1.5 使用试验与评价270

7.1.6 试验与评价的管理271

7.2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273

7.2.1 保障性设计特性的试验与评价273

7.2.2 保障系统及其资源的试验与评价276

7.2.3 保障性的使用评估279

7.2.4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原则与管理282

第8章 装备生产、部署、使用中的保障性工作284

8.1 由研制向生产的转移284

8.1.1 转移工作的要求及准则285

8.1.2 转移的管理285

8.1.3 转移过程的影响因素与相应的措施286

8.1.4 转移过程中的保障性工作289

8.1.5 设计更改290

8.1.6 转移过程中的风险管理291

8.2 装备系统的部署保障293

8.2.1 部署保障的目标与任务294

8.2.2 部署保障的规划与实施294

8.2.3 保障系统的建立297

8.2.4 部署过程中的保障性试验与评价300

8.2.5 部署管理300

8.3 装备使用过程中的保障性工作303

8.3.1 保障系统的运行303

8.3.2 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维修及保障性评估305

8.3.3 装备系统的改进313

8.3.4 停产后的保障316

第9章 保障性信息管理与应用319

9.1 保障性信息319

9.1.1 信息的概念319

9.1.2 保障性信息的分类与内容320

9.1.3 保障性信息在装备保障性工程中的作用322

9.2 保障性信息系统324

9.2.1 概述324

9.2.2 保障性信息系统的建立324

9.2.3 保障性信息系统设计构想329

9.3 保障性信息的管理与应用330

9.3.1 保障性信息需求分析330

9.3.2 信息处理流程331

9.3.3 保障性分析汇总报告338

9.3.4 保障性分析记录340

9.3.5 保障性信息的管理343

9.4 保障性信息系统的发展345

9.4.1 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345

9.4.2 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发展346

9.4.3 持续采办和寿命周期保障348

9.5 国内外保障性信息标准简介356

9.5.1 保障性分析记录356

9.5.2 美军标MI-PRF-49506《后勤管理信息》356

9.5.3 美军标MIL-HDBK-59B《持续采办和寿命周期保障(CALS)实施指南》358

9.5.4 美军有关信息处理的其它规范、标准358

9.5.5 国内有关信息处理的其它规范、标准359

第10章 保障性管理360

10.1 概述360

10.1.1 保障性管理的意义360

10.1.2 保障性管理的特点361

10.2 保障性工作规划362

10.2.1 保障性总计划362

10.2.2 保障性工作计划366

10.3 保障性组织机构368

10.3.1 订购方的组织机构368

10.3.2 承制方的组织机构369

10.3.3 保障性联合管理组370

10.3.4 保障性综合产品小组(IPT)370

10.4 保障性评审373

10.4.1 评审的类型373

10.4.2 保障性评审应注意的问题374

10.5 保障性风险管理375

10.5.1 风险管理准则375

10.5.2 风险管理的程序与方法376

10.5.3 风险管理职责379

10.6 装备全寿命管理各阶段的保障性工作380

10.6.1 论证阶段的保障性工作380

10.6.2 方案阶段的保障性工作381

10.6.3 工程研制阶段的保障性工作382

10.6.4 定型阶段的保障性工作383

10.6.5 生产与部署阶段的保障性工作384

10.6.6 使用阶段的保障性工作385

10.6.7 退役阶段的保障性工作386

10.7 非研制产品的保障性管理386

10.7.1 在非研制产品采购中的保障考虑387

10.7.2 对确定非研制产品所需保障的考虑388

10.7.3 对引进装备保障问题的考虑390

参考文献3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