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身权法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身权法论
  • 杨立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161229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5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977页
  • 主题词:人身权-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身权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修订版序1

自序1

第一节 新中国民事立法的创举2

第一章 导论2

第二节 人身权法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6

第三节 人身权法研究的现状及发展10

一、 关于物质性人格权的立法14

第一节 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14

第二章 国外人身权的历史发展14

二、 关于精神性人格权的立法17

三、 关于国外人格权发展的小结25

一、 国外身份权的历史演进27

第二节 国外身份权的历史发展27

二、 关于国外身份权发展的小结31

一、 中国古代的物质性人格权及其保护34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人身权立法34

第三章 中国人身权的历史发展34

二、 中国古代的精神性人格权及其保护37

三、 中国古代的身份权及其保护39

四、 中国古代人身权立法的特点41

一、 中国近现代人身权立法的状况42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的人身权立法42

二、 中国近现代人身权立法的进步意义44

一、 我国当代人身权立法特点45

第三节 我国当代人身权立法与展望45

二、 我国人身权立法的展望48

一、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人身权的司法解释50

第四节 中国司法对人身权保护的发展50

二、 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出台的重大意义51

三、 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进展53

第一节 人身的法律概念60

第四章 人身权60

一、 人身权的概念62

第二节 人身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62

二、 人身权的法律特征64

一、 人身权的主体67

第三节 人身权法律关系67

二、 人身权的内容69

三、 人身权的客体71

一、 人身权概括结构的含义72

第四节 人身权的概括结构72

二、 人身权的权能73

一、 人身权的具体结构76

第五节 人身权的具体结构和制度体系76

二、 人身权制度的体系78

一、 人格概念的沿革80

第一节 人格的法律概念80

第五章 人格权80

二、 人格概念的涵义81

一、 人格权概念的沿革及不同理解82

第二节 人格权的概念82

二、 人格权概念的界定及法律特征84

一、 对人格权的分类的不同看法90

第三节 人格权的分类90

二、 具体分类方法91

一、 身份概念的沿革和不同理解93

第一节 身体的法律概念93

第六章 身份权93

二、 身份概念的基本涵义94

一、 身份权的概念95

第二节 身份权的概念95

二、 我国立法对身份权的规定98

三、 身份权概念的界定101

一、 身份权与人格权的共性103

第三节 身份权与人格权的异同103

二、 身份权与人格权的不同104

第四节 身份权的分类108

一、 确认侵害人身权的行为为侵权行为111

第一节 人身权的民法保护111

第九章 人身权的法律保护111

二、 民法保护以损害赔偿为基本方法114

三、 民法保护的其他方法115

一、 刑罚的保护方法118

第二节 人身权的刑法保护118

二、 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保护方法120

一、 行政处罚的保护方法131

第三节 人身权的行政法保护131

二、 行政损害赔偿的保护方法134

三、 行政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保护方法142

一、 归责原则的概念和学说147

第一节 归责原则概说147

第八章 侵害人身权的归责原则147

二、 侵害人身权的归责原则151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153

第三节 过错推定原则156

第四节 无过错责任原则158

第五节 公平责任原则160

第六节 归责原则与举证责任162

一、 一般侵权行为的举证责任163

二、 特殊侵权行为的举证责任倒置164

一、 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关系167

第一节 侵权民事责任构成概说167

第九章 侵害人身权的民事责任构成167

二、 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的学说170

三、 侵害人身权民事责任构成的概念及特点180

一、 违法行为的结构——行为和违法182

第二节 违法行为182

二、 违法行为的方式——行为与不作为185

三、 违法行为的样态——直接行为和间接行为187

四、 行为的阻却违法——侵权责任构成的抗辩事由188

一、 损害事实的结构——侵害客体和利益损害193

第三节 损害事实193

二、 损害事实的种类——人格利益损害和身份利益损害194

三、 损害事实的形态——财产利益损失、人格(身份)利益损害和精神痛苦198

四、 多重损害事实200

一、 因果关系的概念——从哲学概念到民法学概念202

第四节 因果关系202

二、 因果关系的原因——行为、过错抑或违法行为203

三、 确定因果关系的学说——条件说、原因说和相当因果说207

四、 侵害人身权民事责任构成中的因果关系209

一、 过错的概念——主观概念还是客观概念212

第五节 主观过错212

二、 主观过错的形态——故意和过失215

三、 主观过错的轻重——过错与侵权责任的关系217

四、 侵害人身权责任构成的过错220

一、 人身伤害赔偿的一般原则223

第一章 人身伤害的常规赔偿223

第十章 侵害物质性人格权的损害赔偿223

二、 常规赔偿的范围224

三、 受害人订有人身保险合同的人身伤害赔偿228

一、 间接受害人抚养损害赔偿概念及其沿革229

第二节 间接受害人的抚养损害赔偿229

二、 间接受害人及其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233

三、 间接受害人抚养损害赔偿责任构成238

四、 间接受害人抚养损害赔偿的范围242

一、 抚慰金赔偿的历史发展245

第三节 侵害物质性人格权抚慰金赔偿245

二、 侵害物质性人格权抚慰金制度的必要性247

三、 现行抚慰金赔偿立法的局限性及其补救249

四、 侵害物质性人格权抚慰金制度的内容及实行253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历史演变261

一、 古代法时期——精神损害赔偿的萌芽261

第十一章 侵害精神性人格权的损害赔偿261

二、 近代法时期——精神损害赔偿的形成263

三、 现代法时期——精神损害赔偿的完善264

一、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266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及其结构266

二、 精神损害的涵义269

三、 精神损害赔偿的结构271

一、 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274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和功能274

二、 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275

一、 从侵害权利的角度研究精神损害赔偿范围278

第四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278

二、 从损害利益的角度研究精神损害赔偿范围280

一、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提出282

第五节 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282

二、 计算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原则284

三、 计算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规则291

一、 人身权的延伸保护概说295

第一节 人身权的延伸保护295

第十二章 侵害人身权的几个特殊问题295

二、 人身权的延伸保护的理论依据300

三、 人身权的延伸保护的基本内容305

一、 新闻自由与人格权法律保护311

第二节 新闻侵权311

二、 新闻侵权行为的构成315

三、 新闻侵权的义务与责任325

四、 隐性新闻采访和人格权保护331

一、 小说对人格权的侵害336

第三节 小说侵权336

二、 小说侵权责任的认定340

三、 历史小说侵害人格权的确定345

五、 侵权小说编辑出版者的侵权责任350

四、 小说侵权的赔偿责任350

一、 一般人格权产生前的人格权362

第一节 从具体人格权到一般人格权的发展362

第十三章 一般人格权362

二、 一般人格权概念的萌芽363

三、 一般人格权的产生和发展365

一、 我国一般人格权的立法状况368

第二节 我国一般人格权的立法368

二、 对我国一般人格权立法的分析370

一、 一般人格权概念和特征372

第三节 一般人格权概述372

二、 一般人格权的基本功能375

一、 一般人格权的内容概说378

第四节 一般人格权的内容378

二、 人格独立379

三、 人格自由381

四、 人格尊严382

一、 法人的人格与人格权384

第五节 法人的一般人格权384

二、 法人的一般人格权386

一、 一般人格权法律保护的现行做法388

第六节 对一般人格权的法律保护388

二、 对一般人格权保护的法律适用389

三、 一般人格权法律保护的方法391

一、 身体权是公民独立的人格权395

第一节 身体与身体权395

第十四章 身体权395

二、 身体的概念397

三、 身体权398

一、 身体权的沿革400

第二节 身体权的沿革及性质400

二、 身体权的性质401

一、 侵害身体权责任的构成404

第三节 侵害身体权行为的基本方式404

二、 侵害身体权行为的主要方式406

第四节 对公民身体权的民法保护413

一、 尸体的性质415

第五节 对尸体的法律保护415

二、 对尸体进行民法保护的理论依据418

三、 对尸体的具体保护方法420

一、 健康423

第一节 健康与健康权423

第十五章 健康权423

二、 健康权426

一、 健康维护权429

第二节 健康权的内容429

二、 劳动能力430

三、 健康权与支配权434

一、 立法及判例435

第三节 对胎儿健康法益的延伸保护435

二、 对胎儿健康法益的保护方法437

一、 违法行为439

第四节 侵害健康权的责任构成439

二、 损害事实440

三、 因果关系441

一、 对健康权损害常规赔偿的总体比较442

第五节 对健康权损害的常规赔偿442

四、 主观过错442

二、 对健康权损害常规赔偿的具体比较444

三、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新的赔偿标准446

一、 劳动能力丧失损害赔偿的理论根据448

第六节 对劳动能力丧失的赔偿448

二、 丧失劳动能力的损害赔偿范围452

三、 丧失劳动能力的损害赔偿方法456

一、 生命的概念459

第一节 生命459

第十六章 生命权459

二、 生命的开始与终止460

一、 生命权的概念463

第二节 生命权463

二、 生命权的基本法律特征465

一、 生命权内容的不同主张467

第三节 生命权的内容467

二、 生命安全维护权468

三、 司法保护请求权469

四、 生命利益支配权470

一、 民法救济的沿革475

第四节 侵害生命权的民法救济475

二、 民法救济的学说476

一、 侵害生命权责任构成概述480

第五节 侵害生命权的责任构成480

二、 侵害生命权的损害事实482

一、 侵害生命权赔偿的总体比较484

第六节 侵害生命权的赔偿范围484

二、 侵害生命权的具体赔偿486

三、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死亡赔偿标准489

一、 姓名和姓名权491

第一节 姓名权491

第十七章 姓名权和名称权491

二、 侵害姓名权的责任构成及具体侵害行为498

三、 侵害姓名权的民事责任承担504

四、 侵害姓名权与侵害名誉权的责任竞合506

五、 对死者姓名的保护508

一、 名称的基本含义和范围510

第二节 名称权510

二、 名称权及其内容513

三、 名称权的性质517

四、 名称管理519

五、 名称权的转让520

六、 侵害名称权的行为524

七、 侵害名称权的损害赔偿527

一、 肖像的概念529

第一节 肖像529

第十八章 肖像权529

二、 肖像的法律特征531

三、 肖像的分类533

一、 肖像权的概念及特征535

第二节 肖像权535

二、 肖像权的内容537

三、 肖像权的性质540

一、 肖像使用行为的性质541

第三节 肖像使用行为541

二、 肖像使用合同的具体租用545

一、 侵害肖像权责任构成的学说550

第四节 侵害肖像权责任的构成550

二、 侵害肖像权责任构成的立法和司法局限554

三、 实务上解决侵害肖像权责任构成局限的努力557

第五节 侵害肖像权的责任承担561

一、 肖像作品的著作权567

第六节 侵害肖像权的几个具体问题567

二、 肖像使用人对肖像使用权的转让574

三、 照相馆丢失照片的责任576

四、 侮辱性使用肖像行为的性质578

五、 雇用人对肖像权的侵害579

六、 死者肖像的延伸法律保护581

一、 名誉的概念584

第一节 名誉584

第十九章 名誉权584

二、 名誉的内容586

三、 法律上的名誉587

一、 名誉权的概念590

第二节 名誉权的概念和内容590

二、 名誉权的法律特征592

三、 名誉权的沿革594

四、 名誉权的内容597

第三节 侵害名誉权责任的构成599

一、 侵害名誉权的违法行为600

二、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604

三、 侵害名誉权的因果关系609

四、 侵害名誉权行为的主观过错610

一、 诽谤611

第四节 具体的侵害名誉权行为611

二、 侮辱613

三、 新闻报道失实615

四、 文学作品作用素材不当616

五、 无证据而错告或诬告617

六、 过失致人名誉权损害的其他行为621

第五节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赔偿622

一、 死者名誉的法律保护628

第六节 侵害名誉权的几个具体问题628

二、 法人分支机构的侵权630

三、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又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处理632

四、 侵害名誉权的间接受害人633

一、 自由的概念637

第一节 自由637

第二十章 人身自由权637

二、 自由的特征639

一、 自由权的概念640

第二节 自由权和人身自由权640

二、 人身自由权的性质641

三、 人身自由权的具体内容645

一、 侵害人身自由权的损害事实648

第三节 侵害人身自由权民事责任的构成648

二、 侵害人身自由权的违法行为649

三、 行为人的主观过错652

四、 侵害人身自由权的因果关系653

一、 民法救济的法律依据655

第四节 侵害人身自由权的民法救济655

二、 民法救济的方法657

三、 对保护人身自由权的立法建议659

一、 隐私的产生和发展660

第一节 隐私和隐私权的发展660

第二十一章 隐私权660

二、 隐私权的产生和发展661

三、 中国关于隐私权的立法及学说664

一、 隐私668

第二节 隐私和隐私权668

二、 隐私权的概念和特征670

三、 隐私权的性质673

四、 隐私权的内容674

一、 知情权678

第三节 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678

二、 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680

三、 对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的协调681

一、 隐私权民法保护的方式684

第四节 侵害隐私权的民法救济684

二、 侵害隐私权责任构成686

三、 具体的侵害隐私权行为688

四、 侵害隐私权的责任承担693

一、 信用的概念与特征694

第一节 信用694

第二十二章 信用权694

二、 信用与信誉696

一、 信用权的概念697

第二节 信用权697

二、 信用权的内容699

一、 信用权的不同保护方式700

第三节 信用权的法律保护方式700

二、 我国目前的做法701

一、 侵害信用权的民事责任构成704

第四节 侵害信用权的民法救济704

二、 信用损害的阻却违法事由708

三、 侵害信用权的民事责任承担712

一、 贞操的概念和特征714

第一节 贞操和贞操权714

第二十三章 贞操权714

二、 贞操权的概念和特征716

三、 贞操权的内容718

一、 贞操权的起源720

第二节 贞操权的立法与现状720

二、 贞操权的立法721

三、 贞操权为独立的人格权723

四、 我国贞操权立法现状724

一、 侵害贞操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726

第三节 侵害贞操权民事责任的构成726

二、 侵害贞操权的具体行为728

一、 存在的问题730

第四节 侵害贞操权的民事救济方法730

二、 救济方法731

三、 有益的尝试733

一、 婚姻自主权产生前的婚姻决定权735

第一节 婚姻自主权的产生与发展735

第二十四章 婚姻自主权735

二、 婚姻自主权的产生和发展737

一、 婚姻自主权的概念738

第二节 婚姻自主权概述738

二、 婚姻自主权与婚姻自由的关系740

三、 婚姻自主权的法律特征742

一、 婚姻自主权的一般内容745

第三节 婚姻自主权的内容745

二、 订婚自主决定权746

三、 结婚自主决定权748

四、 离婚自主决定权751

一、 对婚姻自主权的刑法保护754

第四节 婚姻自主权的法律保护754

二、 对婚姻自主权的行政法保护755

三、 对婚姻自主权的民法保护756

一、 具体的侵害婚姻自主权行为759

第五节 具体的侵害婚姻自主权行为及其民事责任759

二、 侵害婚姻自主权的民法救济手段762

一、 配偶766

第一节 配偶和配偶权766

第二十五章 配偶权766

二、 配偶权的概念和特征768

三、 从夫权到配偶权的历史演变769

第二节 配偶权的具体内容774

一、 配偶权内容概说774

二、 配偶权的具体内容775

第三节 侵害配偶权的民事责任785

一、 作为侵权行为客体的配偶权785

二、 侵害配偶权民事责任的演变786

三、 建立侵害配偶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及其功能789

四、 侵害配偶权的民事责任构成792

五、 具体的侵害配偶权行为794

六、 侵害配偶权的救济方法796

第四节 对其他配偶身份利益的保护798

第一节 亲权概述800

一、 亲权的概念和特征800

第二十六章 亲权800

二、 我国民法亲权概念802

三、 亲权制度的历史沿革803

四、 亲权与监护权806

五、 亲权与亲属权807

第二节 亲权法律关系的当事人808

一、 共同亲权原则808

二、 亲权法律关系的当事人811

第三节 亲权的内容812

一、 亲权内容的分类812

二、 身上照护权814

三、 财产照护权823

四、 离婚后的子女探望权830

第四节 亲权的丧失、中止和消灭833

一、 亲权的丧失833

二、 亲权的中止和消灭836

第五节 亲权损害的民法救济837

一、 亲权损害民法救济的一般方式837

二、 具体的侵害亲权行为839

三、 侵害亲权的救济方法842

第六节 对欺诈性抚养关系的处理843

一、 欺诈性抚养关系843

二、 确认返还请求权的理论依据844

三、 对具体纠纷的处理846

第一节 亲属848

一、 亲属的概念848

第二十七章 亲属权848

二、 亲属的范围850

三、 亲系和亲等852

第二节 亲属权概述857

一、 亲属权为独立的身份权857

二、 亲属权的概念859

三、 亲属权的历史沿革860

第三节 亲属权的内容862

一、 亲属权内容概说862

二、 亲属权具体内容864

第四节 亲属权的民法保护868

一、 亲属权民法保护概说868

二、 侵害亲属权民事责任的承担871

第一节 荣誉874

一、 对荣誉概念的分歧意见874

第二十八章 荣誉权874

二、 荣誉的概念和基本特征875

第二节 荣誉权877

一、 荣誉权的概念877

二、 荣誉权的性质879

第三节 荣誉权的内容882

一、 荣誉保持权882

二、 精神利益支配权883

三、 物质利益获得权884

四、 物质利益支配权885

第四节 荣誉权的民法保护886

一、 侵害荣誉权民事责任的构成886

二、 具体的侵害荣誉权行为891

三、 侵害荣誉权的民法救济措施893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概述896

一、 著作人身权的性质896

第二十九章 著作人身权896

二、 著作人身权的概念899

三、 著作人身权的历史发展901

第二节 著作人身权的内容903

一、 发表权903

二、 暑名权906

三、 修改权909

四、 保护作品完整权911

五、 收回权与追续权913

第三节 著作人身权的民法保护915

一、 侵害著作人身权民事责任构成915

二、 侵害著作人身权的民事责任承担917

第一节 监护920

一、 监护的概念920

第三十章 监护权920

二、 监护制度的历史沿革923

三、 我国监护制度的发展928

第二节 监护权概述929

一、 监护权的性质929

二、 监护权的概念931

三、 监护权与相关身份权的关系933

第三节 监护权的内容935

一、 身上监护权935

二、 财产监护权936

三、 民事行为和民事诉讼行为代理权938

第四节 监护民事法律关系939

一、 监护民事法律关系概说939

二、 监护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940

三、 监护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943

四、 监护民事法律关系的终止944

第五节 侵害监护权的民事责任947

一、 监护权为侵权行为客体947

二、 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民事责任948

三、 第三人侵害监护权行为及其责任9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