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视角下的农民素质提高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毛枳鑫,朱言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 ISBN:978780215256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45页
- 主题词:农民-素质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视角下的农民素质提高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
二、农村民主制度建设23
三、农村社会稳定情况35
四、农村当前家庭、伦理、思想状况44
五、农村的节能环保情况54
第一章 农民和农民素质62
第一节 农民的概念与内涵62
一、农民的概念62
二、关于“农民”与“农业者”66
三、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的含义68
四、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农民”的社会含义71
五、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阶层的划分75
六、农民与市民——相互依存的两个概念77
第二节 农民素质的概念与评价81
一、素质及农民素质81
二、现代农民的素质要素85
三、关于中国农民民主素质的探讨85
四、农民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90
第三节 农民素质的阶段性探索94
一、萌芽阶段的探索94
二、成长前期的探索96
三、成长中期的探索98
四、成长后期的探索100
五、成熟阶段的探索101
第四节 农民素质的相关实践103
一、农民素质的学术趋势图103
二、与农民素质相关的实践104
三、农民素质的未来关注118
第二章 提高农民素质的战略意义122
第一节 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内涵122
一、和谐社会理论122
二、当代和谐社会理论内涵137
三、和谐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2
四、和谐社会与农民152
第二节 农民素质提高是经济发展的保证155
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55
二、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157
三、农民对中国经济的贡献158
四、当前农民素质与经济发展160
第三节 提高农民素质是政治稳定的基础164
一、农民积极政治参与对中国的政治稳定是具有深远意义164
二、现阶段农民政治参与的表现165
第四节 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前提168
一、和谐文化168
二、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关系171
三、农民素质与和谐文化172
第三章 农民主要素质现状及宏观分析176
第一节 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现状及缺失影响176
一、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现状176
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缺失的影响177
第二节 农民的科技素质现状及缺失影响182
一、农民的科技素质现状182
二、农民科技素质缺失的影响183
第三节 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缺失影响187
一、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187
二、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缺失的影响189
第四节 农民的身体素质现状及缺失影响192
一、农民的身体素质现状192
二、农民营养意识缺失的影响192
第五节 农民的民主素质现状及缺失影响194
一、当前农民民主素质现状194
二、农民民主素质缺失的影响195
第六节 农民素质现状的个案调查199
一、永川市农民自身素质情况的调查报告199
二、上海郊区农民素质现状调查200
三、广西某区农民素质问题的调查201
四、静海县农民素质调查现状203
第四章 农民素质的宏观现状及相关研究205
第一节 农民素质的宏观现状205
一、农民素质的宏观特征205
二、农民素质的区域差别208
三、农民素质在各省(市、区)间、内的非均衡性210
四、贫困地区农民素质的现状213
第二节 农民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与实践215
一、对农民素质教育关注的趋势图215
二、农民素质教育有关的实践216
三、与农民教育相关的未来预测232
第五章 农民素质的微观分析233
第一节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状况分析233
一、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状及个案233
二、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分析235
三、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影响245
第二节 农村青年农民素质状况分析246
一、农村青年基本素质现状246
二、当前青年农民素质缺失的影响247
第三节 农村留守妇女素质状况分析249
一、“留守妇女”与“386199”部队249
二、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254
三、留守妇女维权现状及原因分析256
第四节 农村进城务工妇女素质状况案例分析260
一、千名进城务工妇女问卷调查报告260
二、关于高密市进城务工妇女权益问题的调查报告266
第六章 河南省淇县提高农民素质的经验与启示272
第一节 淇县2004年各部门齐抓共管建设农村精神文明272
一、淇县2004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概况272
二、2004年组织工作273
三、2004年宣传工作274
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274
五、淇县妇女联合会274
六、淇县科学技术协会275
七、司法行政276
八、农业276
九、职业与成人教育277
十、科学技术279
十一、文化281
十二、乡镇概况282
第二节 淇县2005年各部门齐抓共管建设农村精神文明285
一、淇县2005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概况285
二、2004年组织工作286
三、党校教育287
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287
五、共青团淇县委员会287
六、淇县妇女联合会288
七、淇县科学技术协会290
八、淇县财政落实惠农政策291
九、农业291
十、教育事业292
十一、科学技术295
十二、文化事业296
十三、乡镇概况298
第三节 淇县“大学生村官”风采300
一、朝歌镇三海村“大学生村官”张宾300
二、北阳镇小屯村“大学生村官”冯安然301
三、北阳镇新庄村“大学生村官”赵梅均301
四、北阳镇骑河黄庄村“大学生村官”李胜军302
五、北阳镇黄堆村“大学生村官”袁玉涛304
六、西岗乡关庄村“大学生村官”郭富304
七、西岗乡原庄村“大学生村官”介同彬307
八、高村镇石河岸村“大学生村官”申利洲311
九、高村镇石佛寺村“大学生村官”夏保峰313
十、西岗乡坡李庄村“大学生村官”宋文凯314
十一、桥盟乡赵庄村“大学生村官”赵振邦315
第四节 淇县“阳光培训”工程农民致富典型318
一、北阳村的果业大户高代振318
二、北阳镇十三里堡村种田能手陈根林319
三、北阳镇黄堆村食用菌种植大户倪连才320
四、铁西区小洼村育苗专家王培青321
五、西岗乡皇王庙村花卉育苗大户刘本金322
六、西岗乡江屯村村民电脑专家侯明飞323
七、西岗乡马湾村电焊技工张清华324
八、桥盟乡张近村蛋鸡养殖大户何安勋325
九、桥盟乡桥盟摩配修理户陈艳彬326
十、庙口乡包屯村肉鸡饲养大户郭水堂327
十一、朝歌镇石桥村种田能手秦保平328
十二、高村镇三里屯村焊工技能好手栗验国329
十三、高村镇吕庄村服装厂老板吕新章330
第五节 淇县科技培训整村致富典型332
一、科技培训结硕果,荒山荒地能致富——黄洞乡温坡村330
二、科技培训改村貌——黄洞乡鱼泉村333
三、探索岭区致富路,发展林果增效益——桥盟乡南四井村334
四、科技培训换新颜——桥盟乡北四井村335
五、科技培训走致富路——北阳镇黄堆村336
六、依托旅游资源,专业培训大力发展——北阳镇卧羊湾村337
七、科技培训尝甜头——高村镇二郎庙村338
第七章 国外提高农民素质的经验与启示340
第一节 国外农民教育的特点340
一、普遍重视农民教育340
二、完善的农民教育管理体系342
三、科学的农民教育理念344
四、个别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现状347
五、国内外农民培训的现状分析348
第二节 国外农业职业教育状况361
一、国外农民职业教育经验361
二、国外农村教育发展的新策略363
三、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状况与启示365
四、日本农业职业教育状况及启示371
五、法国农业教育状况376
六、韩国农民教育发展的新趋势378
七、捷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及农民培训382
第八章 当前农民素质教育状况及一般性措施385
第一节 农民素质教育状况的宏观分析385
一、农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状况385
二、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388
三、农民素质教育内容和方式389
四、农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390
第二节 农民素质教育状况的微观分析392
一、辍学原因中的农民素质教育因素392
二、农村妇女素质现状中的教育因素分析396
第三节 提高农民素质的一般措施398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398
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401
三、大力推广农村远程教育412
四、农村远程教育典型教育模式419
第九章 目前我国提高农民素质的措施437
第一节 提高农民素质的针对性措施437
一、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措施437
二、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措施439
三、提高农民民主素质的措施441
四、提高农民法制素质的措施444
第二节 提高农民素质的辅助性措施444
一、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城乡之间双向开放的培养模式444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445
三、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寓教于乐加强农民素质教育446
四、协调各级部门积极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447
第三节 提高农民素质的创新性措施456
一、以创造自身需求为契机,实现农民素质提高456
二、创新素质教育,加强农民素质教育458
三、创新素质教育模式——农科教结合460
四、创新素质教育模式——“三进村”和“四下乡”468
第十章 我国农民培训的模式及实践476
第一节 农民培训模式的理论研究476
一、农民培训模式的概念及基本内涵476
二、农民培训模式的构成要素476
三、农民培训模式的特点480
四、农民培训主推模式应具备的基本条件481
第二节 我国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482
一、现场传导型农民培训模式482
二、典型示范型农民培训模式486
三、项目推动型农民培训模式494
四、能人培育型农民培训模式499
五、媒体传播型农民培训模式503
第三节 培育新型农民的研究与实践507
一、培养新型农民的重大意义507
二、培育新型农民的内涵507
三、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途径509
四、关于新型农民的研究与实践511
参考文献526
后记528
热门推荐
- 2583134.html
- 1701540.html
- 1112672.html
- 1080154.html
- 1665197.html
- 2998875.html
- 14954.html
- 645031.html
- 60984.html
- 1221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9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61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03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2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4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0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2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7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6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6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