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秦汉交通史新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秦汉交通史新识
  • 王子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723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交通运输史-中国-秦汉时代-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秦汉交通史新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秦军事运输略论1

一 秦人对军运的重视1

二 秦军“远攻”传统与粮运效率3

三 军运与统一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5

四 秦军运能力的开发9

五 灵渠的意义11

六 秦军事运输的组织管理14

秦兼并战争中的“出其人”政策——上古移民史的特例16

一 “出其人”“归其人”史例16

二 《通鉴》的处理方式18

三 上党教训20

四 “虎狼之秦”:东方六国的文化敌对倾向22

五 “徕民”主张:从兵战强国到行政强国24

六 关于“募徙”“赐爵”,“赦罪人迁之”25

秦始皇二十七年西巡考议27

一 咸阳—雍交通线路的延伸27

二 西抚西土28

三 西:秦之旧都30

四 秦西部战略成功的纪念32

五 “出鸡头山,过回中”35

六 关于“治驰道”37

说“反枳”:睡虎地秦简《日书》交通“俗禁”研究39

一 关于“反枳(反支)”39

二 “避反支”:“不可行走的禁忌”40

三 “反枳”原义推想42

四 “□与枳刺艮山之胃离日”试释读45

五 关于“禹之离日”46

六 禹:早期交通开发成功的纪念性符号48

李斯《谏逐客书》“駃騠”考论——秦与北方民族交通史个案研究50

一 骏良駃騠:秦王“娱心意说耳目者”51

二 《短长》乌氏倮“駃騠”传说的史实背景52

三 駃騠:“北蛮”“奇畜”53

四 燕王“駃騠”与赵简子“白骡”54

五 畜产史的重要一页56

六 秦人畜牧“蕃息”技术的传统优势58

七 “駃騠”名义解说的其他可能性59

八 “駃騠”驯用骑乘推想62

骡驴馲駞,衔尾入塞——汉代动物考古和丝路史研究的一个课题64

一 “馲駞”的引入64

二 “骡驴”“入塞”66

三 内地“骡驴”的考古发现70

四 关于“橐駞驴骡”匈奴“奇畜”说71

五 以“駃騠、騊駼、驒騱”为对象的动物考古取得进展的可能性72

六 丝路史值得重视的贸易方式74

论汉昭帝平陵从葬驴的发现76

一 平陵动物考古发现77

二 “骡驴馲駞,衔尾入塞”:丝路交通风景79

三 有关“驴”的简牍史料80

四 汉代文明史历程中“驴”的蹄迹82

五 对于“驴”的交通史与交通考古关注83

岳麓书院秦简《数》“马甲”与战骑装具史的新认识85

一 岳麓书院秦简《数》所见“马甲”简文85

二 曾侯乙墓出土“马甲”86

三 包山2号楚墓出土“马甲”87

四 有关“马甲”“马铠”的历史记录88

五 杨泓有关战马装具史的创论91

六 甲骑装具史的新认识92

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马竖”杂议95

一 “明童”中的“马竖”95

二 “马竖”与“马仆”“车竖”97

三 马王堆汉墓“马竖”与“奴婢成群的场面”99

四 奴婢中“未成年的孩童”101

五 “竖”:指代成年人的蔑称103

六 “奴”“竖”与“马童”名字105

前张骞的丝绸之路与西域史的匈奴时代108

一 早期中西交通的西域路段108

二 冒顿自强与匈奴兼并“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111

三 “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116

四 匈奴强势与西域文化发展进程119

五 匈奴控制西域通路120

六 匈奴“乐关市”传统122

七 匈奴在西域商路的经济表现126

八 活跃的西域“贾胡”130

赵充国时代“河湟之间”的生态与交通137

一 “河湟之间”:赵充国与羌人共同的舞台137

二 “河湟之间”的生态:生产条件与生存环境138

三 石棺葬:羌人机动性与草原生态交通条件考论之140

四 “鲜水”:羌人机动性与草原生态交通条件考论之二142

五 赵充国屯田的生态环境背景145

六 “河湟漕谷”的水文史料和交通史料意义146

汉武帝“西夷西”道路与向家坝汉文化遗存150

一 汉武帝时代“西夷西”道路探索150

二 “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151

三 汉使见闭于夷154

四 “王然于”事迹157

五 “西夷西”道路与向家坝考古收获159

六 关于汉武帝“罢西夷”“稍令犍为自葆就”161

七 斑竹林汉画像石棺墓陶俑表现“僰僮”身份的可能性162

建安二十年米仓道战事166

一 张鲁“走巴中”166

二 巴賨夷帅朴胡、杜濩、任约北降169

三 “巴夷”的迁徙170

四 张鲁“自巴中将其余众降”171

五 张郃“徇三巴”172

七 张郃“走还南郑”173

米仓道“韩溪”考论175

一 以韩信为主角的交通史故事175

二 2012年米仓道考察“韩溪”发现177

三 南北“韩溪”之一:米仓道“韩溪”179

四 南北“韩溪”之二:褒斜道“韩溪”182

五 韩信南行的可能性探索184

六 米仓道和金牛道的关系185

试说“江阳之盐”188

一 《博徒论》“江阳之盐”188

二 《博徒论》有关“盐”的文字的复原190

三 “江阳”盐产考议191

四 “江阳”盐运推想194

五 自贡井盐与“江阳之盐”的关系195

六 “江阳”“水通”之利:沱江盐运体系196

秦汉“五岭”交通与“南边”行政198

一 秦始皇五岭“新道”与灵渠工程198

二 汉武帝用兵岭南200

三 交通的发展和“南边”的移动202

四 历史比照之一:“南山”道路和“五岭”道路204

五 历史比照之二:海陆并进的军事交通记录205

六 岭南新区的交通与行政208

西汉辽西郡的防务与交通210

一 辽西郡与北边防务体系210

二 辽西郡战事211

三 辽西地位与朝鲜形势214

四 辽西郡:“燕、齐之间”的文化枢纽215

五 辽西地方的“濒海之观”217

六 并海道与北边道的交接220

七 “傍海道不通”交通史事与海侵记忆222

秦汉时期政治危局应对的交通控制策略224

一 “交通”:治与乱的共有条件224

二 交通史视角的政治危局考察226

三 “关”:国家的“门户”228

四 “道”与“摧虏”“填戎”“致治”230

五 山险要隘控制232

六 长安“武库”与雒阳“武库”的空间定位233

七 东海郡“武库”与并海道及近海交通234

八 “上郡库”“北边郡库”与“北边道”交通236

汉代的“海人”238

一 “海人之占”:海洋学的进步238

二 《说苑》“海人”故事240

三 “海人”传递的神异知识241

四 齐“习船者”与“海人”的技能243

五 “海人”与“山客”244

六 关于“海人之仄陋”245

东海的“琅邪”和南海的“琅邪”248

一 越王勾践“治琅邪”249

二 秦皇汉武“琅邪”之行251

三 “填夷”命名与“亶洲”“东夷”航路252

四 南洋“琅邪”记忆的可能性255

秦汉闽越航海史略259

一 越人航海传统259

二 闽越王“阴计奇策,入燔寻阳楼船”261

三 闽越王“侵陵百越,并兼邻国”262

四 汉王朝“事两越”264

五 闽越海境的“海风波”265

六 “横海将军”战功266

七 城村城址水门发现267

八 “东冶”的地位268

九 关于闽越东洋航路269

马援楼船军击交耻九真与刘秀的南海经略270

一 马援“破交阯”“击九真”与楼船军战功270

二 “楼船”“横海”“伏波”事业274

三 刘秀南海经略与西域政策的对比277

四 交州军事征服的航海技术基础280

伏波将军马援的南国民间形象283

一 楼船远征283

二 “伏波将军”名号286

三 “马伏波”的历史光荣及其民间形象化记忆288

四 文与武:由马援言汉代“名臣列将”形象291

诸葛亮“流马”“方囊”考议294

一 “木牛流马”:诸葛亮的交通运输技术发明294

二 关于“方囊”名号296

三 “方囊”与散装运载方式297

四 “流马”“方囊”装载量与汉代车运装载规格的比较300

五 “方囊”结构与“流马”为独轮车说302

六 “鹿车”与“流马”名义305

附论307

早期中西交通线路上的丰镐与咸阳307

秦汉时期南岭道路开通的历史意义311

秦皇汉武“海上”之行315

后记319

本书内容初刊信息3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