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训诂学初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大璞主编;黄孝德,罗邦柱分撰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5255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76页
- 主题词:词义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训诂学初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1
第二节 训诂学的任务及其目的5
(一)指导训诂实践,培养继承文化遗产的人才5
(二)指导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水平6
(三)辨析词义,使人们增强运用词语的准确性7
(四) 沟通方言,促进汉民族语的统一8
(五) 研究汉语词义系统和词义发展的规律,建立科学的训诂学9
(一)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10
第三节 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10
(二)训诂学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11
第四节 信息时代训诂学存在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17
第五节 研究训诂学的方法25
(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25
(二)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理解语言26
(三)要把语言的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结合起来27
(四)摆脱经学附庸地位,古为今用27
第二章 训诂体式(上)29
第一节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29
(一)解释词语30
(二)串讲句意32
(三)说明章旨32
第二节 随文释义的注疏34
(一)注疏的名称34
(二)注疏的内容44
(三)注疏的分类60
(四)注疏的驸经64
第三章 训诂体式(下)68
第三节 通释语义的专著68
(一)单解语义的专著69
1.《尔雅》70
2.《小尔雅》78
3.《释名》80
4.《广雅》、《广雅疏证》82
5.《拾雅》、《比雅》85
6.《经籍纂诂》、《故训汇纂》86
7.《转语》、《文始》99
8.《读书杂志》、《经义述闻》102
9.《群经平议》、《诸子平议》107
11.《通俗文》、《训俗文字略》、《恒言录》、《通俗编》109
10.《毛诗传义类》、《说雅》、《选雅》109
12.《常用字训》、《难字》、《杂字解故》、《异字》、《错误字》111
13.《埤雅》、《尔雅翼》、《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112
14.《石药尔雅》、《本草尔雅》112
15.《骈雅》、《叠雅》、《别雅》、《辞通》113
16.《果裸转语记》和《释大》113
17.《语助》、《虚字说》、《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古书虚字集释》、《文言虚字》、《虚词历时词典》115
18.《方言》、《续方言》、《新方言》、《蜀尔雅》、《吴下方言考》126
19.《羌尔雅》、《番尔雅》、《佛尔雅》129
1.《经典释文》130
(二)音义兼注的专著130
2.《群经音辨》131
3.《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华严音义》131
(三)形音义结合的专著132
1.《说文解字》132
2.《字林》142
3.《玉篇》144
4.《类篇》146
5.《字汇》、《正字通》149
6.《康熙字典》150
7.《辞源》、《辞海》156
8.《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165
9.《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209
10.《匡谬正俗》215
第四节 杂考笔记中的训诂218
第四章 训诂条例224
第一节 释义的方法224
(一)声训——因声求义的方法224
(二)形训——以形说义的方法240
(三)义训——直陈语义的方法246
(四)观境为训——据境索义的方法252
第二节 行文的格式260
(一)语言贵精练260
(二)次序不固定262
(三)说解可用韵264
第三节 常用的术语268
(一)某,某也;某者,某也;某也者,某也268
(二)曰、为、谓之、之谓269
(三)谓、言270
(四)犹272
(六)之言、之为言273
(五)貌273
(七)辞、词274
(八)属、别274
(九)读若、读如、读为、读曰、读若某同、读与某同、读275
(十)古字某某同、古声某某同、某某义同、某与某古字通277
(十一)以某为某、名某为某277
(十二)当为、当作278
(十三)或为、或作、本作、本或作、本亦作、本又作、一本作、某本作278
(十五)读破、破字、易字279
(十四)今文、古文、故书279
(十六)浑言、析言、统言、通言、散言、对言、散文、对文280
(十七)通语、凡语281
(十八)转语、代语281
(十九)文282
(二十)互文282
第五章 训诂的运用285
第一节 用于阅读古书285
(一)能准确地理解词义286
(二)能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章句290
(三)能细心地琢磨古人行文的体例291
第二节 用于整理古籍292
(一)训诂与校勘292
(二)训诂与标点295
(三)训诂与注释298
(四)训诂与翻译300
(五)训诂与辑佚302
(六)训诂与辨伪303
(七)训诂与简帛书整理306
第三节 用于编纂辞书319
(一)训诂与资料收集320
(二)训诂与解形321
(三)训诂与注音322
(四)训诂与释义323
(五)训诂与引证327
(六)训诂与信息字典的编纂329
第四节 用于其他方面332
(一)研究语言学的其他分支332
(二)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及其文化337
(一)读注以前,要反复阅读正文340
第六章 读注和作注340
第一节 读注340
(二)读注要汲取其精华,吐弃其糟粕342
(三)读注与读正文联系起来,相互对照348
(四)对不同的注释要择善而从356
(五)不可误解注文,不可误信注文358
第二节 作注360
(一)批判地继承前人传注的优良传统360
(二)认真准确地辨明词义361
(三)准确确定具体词义364
(四)注意词语的历史发展,掌握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371
(五)作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74
(六)作注应避免的几种弊病376
第七章 训诂源流399
第一节 萌芽时期——先秦的训诂399
(一)训诂的萌芽与发展399
(二)训诂萌芽与发展的动力402
第二节 兴盛时期——两汉的训诂404
(一)兴盛的原因404
(二)兴盛的表现407
(三)两汉训诂的特点411
第三节 沿袭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训诂420
(一)扩大了训诂的范围420
(二)出现了义疏和集解421
(三)训诂新著的涌现423
(四)重视少数民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研究424
第四节 变革时期——宋代的训诂430
(一)宋代训诂的概况430
(二)宋代训诂的特点433
(三)宋代训诂的成就435
第五节 衰落时期——元、明两代的训诂438
第六节 复兴时期——清代的训诂441
(一)训诂学复兴的原因441
(二)复兴的表现443
(三)清代训诂的特点446
第七节 更新时期——“五四”以来的训诂448
(一)“五四”以来训诂学概况448
(二)训诂学振兴的必要与可能452
(三)训诂学光辉前程的展望453
原版后记455
热门推荐
- 3837555.html
- 575747.html
- 3537785.html
- 1172299.html
- 1221185.html
- 1942759.html
- 2315573.html
- 3903869.html
- 1825341.html
- 20544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7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6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56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0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3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0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1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0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