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8年次贷萧条应对与中国金融法制变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08年次贷萧条应对与中国金融法制变革
  • 刘俊,金震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89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房地产-贷款-信用危机-研究-世界;金融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08年次贷萧条应对与中国金融法制变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美国次贷危机管理的成本及其公共选择1

(一)美国政府救市与抗萧条计划的成本收益1

(二)谁该问责及危机管理的代理成本6

二、更安全的金融新世界与法制版图变革15

三、国外研究进展及本书方法论展开17

(一)国外微观和宏观研究进展和趋势17

(二)本书研究目的及其方法论展开19

第一章 金融全球化下次贷萧条法制应对的理论危机21

一、金融全球化下次贷危机的监管失败及其坠入萧条21

(一)美国次贷危机源起与全球化背景下的风险传递22

(二)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结构24

(三)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性金融危机28

(四)次贷危机折射出的监管失败30

二、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多角度理论透析36

(一)预算软约束下的危机解读37

(二)金融经济政策理念的偏好40

(三)监管对人性要求与司法标准的差异43

三、美国历次金融危机法制应对实效的理论分析46

(一)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立法应对及其成本收益理论46

(二)20世纪80年代储贷危机之立法应对及其监管俘获理论48

(三)2000年新经济泡沫之立法应对及其事件研究实效理论50

四、美国现行金融安全网应对次贷危机的系统性缺陷56

(一)美联储颠覆传统智慧及市场做市商最后贷款人之转变56

(二)AIG太大不能倒迷思下的政府干预救助困局及其破解57

(三)美国金融投资者保障基金的集体沉寂及其转型59

(四)注入流动性纾困及其国际金融乘数效应质疑62

五、“中美国”与次贷萧条关联及其协同应对的理性66

第二章 美国次贷按揭诉讼判例法及其监管版图变革72

一、美国次贷集团诉讼及法律困境72

(一)美国次贷消费市场崩溃引发的四类集团诉讼72

(二)美国证券法10b-5规章下三原则适用的法律困境81

二、美国“适宜性原则”之判例法对次贷按揭房主的拯救85

(一)次贷按揭从消费信贷至投资性证券的性质转变86

(二)适宜性标准对次贷按揭中介的约束92

(三)从产品适宜到交易形式适宜的改革94

(四)适宜性原则如何拯救次贷按揭借款人96

三、美国次贷按揭消费监管版图变革及对中国借鉴97

(一)SEC监管失败的公共选择分析97

(二)金融产品安全委员会还是多元执法竞争格局99

(三)中国金融服务消费监管委员会之透明度强化职责105

(四)中国司法从合同显失公平转向投资适宜性保护之必要109

第三章 美国次贷危机下金融高管的离谱高薪规范及其法制改革111

一、大分化时代美国金融高管离谱高薪及其愤慨约束111

(一)大分化时代美国高管离谱薪酬及其脱钩业绩111

(二)美国国际集团奖金的“愤慨约束”115

二、离谱高薪的产生原因及其制约机制的低效分析117

(一)代理问题117

(二)管理层权力寻租影响薪酬的实证研究118

(三)董事会作为股东利益监管人的实效分析120

(四)股东诉讼及其投票权的有限约束120

(五)市场的有限约束124

三、美国金融高管高薪的结构性伪装表现125

(一)房利美前首席执行官的薪酬伪装125

(二)美国高管期权倒签丑闻和CEO至上主义129

四、中美两国规范银行家薪酬的僵局及其法制超越133

(一)美国版限薪令的作用质疑133

(二)中国平安高管薪酬的愤慨约束及中国版限薪令的低效135

(三)监控银行家薪酬激励的新路径141

第四章 美中金融机构次贷投资损失披露与呆坏账会计规范147

一、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结构及其披露的国际规范框架147

(一)合成式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结构147

(二)投资合成式次级抵押债券的财务风险149

(三)次贷金融商品信息披露的国际规范框架151

二、国际金融机构次贷投资风险披露的实践危机152

(一)公允价值披露实践153

(二)结构式融资披露实践154

(三)风险管理披露实践155

(四)中国银行次贷投资减值公告的会计诚信156

三、次贷危机中公允会计准则的实践挑战161

(一)盯市计价金融会计准则的中止执行161

(二)美国次贷公允价值的会计迷思163

(三)公允价值会计双轨制的政治偏好及其后果165

四、中国金融机构呆坏账准备金的会计双轨制167

五、美中次贷会计监管卡特尔及其改革路径170

(一)会计监管卡特尔与成本收益约束170

(二)公允价值会计政策改革与风险平衡表前瞻174

(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179

第五章 全球系统性危机下问题金融机构资产处置的法律与政策改革181

一、传统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法制:以非全球系统性危机为限182

(一)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主体182

(二)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措施与方法187

二、全球系统性危机下问题金融机构纾困的法制与政策191

(一)次贷危机挑战中的问题金融机构处置与金融市场稳定191

(二)危机中各国问题金融机构纾困之应对措施192

(三)本次危机中各国纾困措施之主要特点及其分析196

(四)展望问题金融机构纾困措施之基本“脉络”200

三、次贷危机中问题资产处置的法律与政策203

(一)“问题资产”的界定及其与不良资产之比较203

(二)美国“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立法、措施与评析206

(三)盖特纳“金融稳定计划”的成败与存疑210

四、中国统一不良资产市场法制重塑与全球金融危机应对216

(一)我国不良资产交易市场的“条块分割”现状216

(二)分割交易市场在应对系统性金融危机中的弊端与危险217

(三)最高法《纪要》对不良资产交易市场的影响219

(四)化解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基础与市场大一统的法制重塑221

第六章 美国救市与破解萧条的法律政策政革及对中国借鉴225

一、美国救市政策波折与意识形态纠葛225

(一)从收购问题资产转至银行注资226

(二)问题金融机构国有化还是过渡银行228

(三)美国银行压力测试与救助底特律汽车业229

二、信贷市场冻结的博弈论解释233

三、美国现行防范萧条措施低效率的原因235

(一)美联储降低利率的低效及其原因235

(二)美联储直接注资银行的低效及其原因236

四、美国市场复苏之政策变革路径236

(一)政府直接向经营性企业借贷及其竞争性私营管理236

(二)纳税人成本最小耗费原则之TARPII实践237

(三)问题银行参与美国公私合营投资计划的资格质疑239

五、危机背景下我国如何全面启动国内消费的政策性建议240

(一)四万亿投资的路径与股权投资基金计划241

(二)破解房价“乱麻”的途径:设立住房贷款补贴专项基金248

六、中国应对危机一揽子计划的隐性成本254

第七章 风险暴露条件下的新资本协定与监管全覆盖257

一、次贷危机对新资本协定实施的影响与反思257

(一)风险暴露、资本充足与次贷危机258

(二)资本亲周期风险与宏观审慎框架构建261

(三)以或有资本制度(资本保险)补充传统资本监管263

二、金融过度支持与大额风险暴露监管:以房产泡沫为重点265

(一)金融过度支持、资产泡沫与银行危机265

(二)美国金融过度支持引发房产泡沫与次贷危机及历史比较269

(三)立法对金融过度支持产业监管及存在问题272

三、混业经营背景下的监管全覆盖: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278

(一)次贷危机与美国金融改革计划278

(二)影子银行系统的系统性风险287

(三)监管高财务杠杆机构的路径:资本责任加重与无限责任回归290

四、风险全覆盖下的中国金融监管版图294

(一)改革新资本协定的中国建议与资本监管创新294

(二)中国金融过度支持产业监管的宏观审慎监管应对297

(三)风险全覆盖及其“双峰”模式改革的中国路径299

第八章 国际金融体系法制改革的中国立场306

一、国家资产负债表问题及其中国解决方案306

(一)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家资产负债表原罪306

(二)人民币错配之美国界定及其中国回应308

(三)人民币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法律与政策分析314

二、中国承担东亚最后贷款人与区域金融监管者的四种策略321

(一)东亚金融稳定基金的成本收益321

(二)次贷危机对欧盟最后贷款人的实践挑战及其东亚借鉴329

三、国际货币交易托宾税与国际发展法的中国立场332

四、中国参与全球分配正义与IMF投票权之法制改革335

(一)IMF在国际正义中的角色335

(二)马来西亚资本管制实效与IMF有条件贷款337

(三)罗尔斯正义论与投票权分配改革340

五、主权债国家重整机制及其中国立场347

(一)主权国家债务危机史及其全球规制失灵347

(二)主权债国家重整机制的三种方案选择351

(三)约束主权债减免滥用与重整机制下的中国利益354

结论362

一、19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两项政策困局及萧条恐惧362

二、赤字刺激的萧条余震与意识形态智识的实用主义改革371

进一步阅读推荐的英文文献376

索引379

后记391

图表1 SOX法之改革要点52

图表2 过去两年主要市场股指的集体下跌63

图表3 国际金融乘数效应65

图表4 金融危机的传播65

图表5 中美投资储蓄和经常账户平衡情况68

图表6 中日两国对美国双边贸易统计69

图表7 次贷集团诉讼的原告类型77

图表8 2006年8月至2008年2月五大投行的总杠杆率98

图表9 房地美2008~2009年亏损112

图表10 四家问题金融机构高管薪酬与业绩脱钩数据114

图表11 Franklin Raines担任首席执行官时的薪酬126

图表12 Franklin Raines退休报酬“一揽子”安排129

图表13 美国主要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及其业绩表现132

图表14 2007年平安前五位高管税后收入136

图表15 平安高管薪酬虚拟期权计划138

图表16 2004年来平安高管激励性期权计划138

图表17 合成式CDO的交易架构149

图表18 次贷债券损失率与房价下跌的关联会计176

图表19 从资产负债表到风险平衡表177

图表20 中国会计准则17个运用公允价值的具体准则179

图表21 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细节230

图表22 银行挤兑的支付矩阵234

图表23 亚洲债券市场流动性发展的法制障碍318

图表24 情感、利益与国家间合作324

图表25 国家双边合作的四种理论模型325

图表26 欧洲汇率标准衡量指标328

图表27 国际游资与人民币升值强化机制333

图表28 主要国家外汇储备及其IMF配额权重339

图表29 IMF主要成员国投票权现行权重及其变化建议345

图表30 伊拉克外债细节355

图表31 美国复苏网所载刺激计划进展的实时更新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