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生炉气及水煤气工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发生炉气及水煤气工学
  • 杨学圃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57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发生炉气及水煤气工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1节 固体燃料气化的定义及种类1

第2节 发生炉气及水煤气的制造工艺的发展、用途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

第2章 气化原料的种类和性质5

第1节 煤6

1.煤的成因和组成6

2.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8

3.煤的分类法11

4.煤的性质13

第2节 焦炭20

1.焦炭的种类和组成20

2.焦炭的物理性质21

3.焦炭的反应性22

第3节 木材和木炭23

1.木材23

2.木炭24

第4节 炼煤块26

第3章 燃料气化所生成的气体的构成成分及性质26

第1节 气体的构成成分27

第2节 气体的性质27

1.气体状态力程式27

2.气体的密度及比重29

3.气体的比热及显热30

4.潜热33

5.燃烧热及发热值34

6.水蒸汽的饱和压37

第4章 气化反应38

第1节 气化反应的物理化学基础38

第2节 发生炉气反应(碳与氧的反应)44

1.各个反应的研究45

2.碳与氧的反应机理57

第3节 水煤气反应(碳与水蒸汽的反应)62

第5章 发生炉气制造原理76

第1节 单独送入空气的发生炉气(空气煤气)制造原理76

第2节 发生炉气(空气-水蒸汽混合煤气)的制造原理81

1.影响气化指标的因素87

第1节 发生炉气制造的生产指标87

第6章 发生炉气的实际生产与其操作条件的研究87

2.生成气体的发热值及组成91

3.气体产率93

4.燃料的损失94

5.气化时的热损失97

第2节 发生炉操作的因素99

1.燃料层的温度99

2.水蒸汽送入量101

3.燃料层的高度106

4.气化强度及气流速度109

5.搅松及除灰110

6.原科的种类及性状111

第1节 总论115

第7章 水煤气生产操作的原理与实际115

第2节 利用送风发热的水煤气制造(即普通间歇式制法)117

1.原理117

2.水煤气制造的实际生产指标118

3.水煤气生产操作的一般原则122

4.水煤气生产的工作偱环123

5.工作循环中各阶段的气体组成及产量的变化130

6.发生炉内气流速度对气体组成的影响133

7.吹出气持有热及水煤气显热的利用134

8.水煤气的增热法135

9.水煤气制造所用的原料137

第3节 外部加热式水煤气制造138

第4节 循环式水煤气制造139

第5节 混合气化法142

第8章 固体燃料气化装置的基本结构及种类144

第1节 总论144

第2节 气化剂的通入方向145

第3节 气化剂的供给方法及其种类146

1.送风式146

2.吸引式148

第4节 炉格的结构其种类148

1.无炉格的发生炉149

2.固定炉格150

3.回转炉格156

第5节 排灰机构及其种类158

1.回转炉格160

2.回转炉格的支承及传动164

3.灰渣的排除形式166

第6节 加料机构及其种类169

1.人力加料装置170

2.机械加料装置173

第7节 搅松机构及其种类176

l.人力搅松装置177

2.机械搅松装置178

第8节 水蒸汽发生装置及其种类179

1.夹套锅炉和水夹套180

2.栅式锅炉(发生炉-锅炉综合装置182

4.附属于发生站的废热回收装置184

3.蒸发器184

第9章 制造发生炉气的设备和流程187

第1节 普通发生炉187

1.具有机械排灰装置及机械加料装置的发生炉188

2.具有燃料层均平机的发生炉188

3.垂直搅松式机械化发生炉190

4.惠耳曼式机械化发生炉191

5.胡特式机械化发生炉192

6.只有耙式机械搅松机的机械化发生炉195

第2节 液态排灰式发生炉195

1.胡尔茨式发生炉195

2.乔其-马立于特式发生炉197

第3节 焦油回收式发生炉199

1.使用粘结性燃料的内外并热式发生炉200

2.内热式发生炉201

第4节 焦油分解式发生炉202

第5节 发生炉气发生站及其流程205

1.无冷却过程的发生炉气发生站206

2.有冷却过程的发生炉气发生站209

3.有冷却及焦油回收过程的发生炉气发生站213

第10章 制造水煤气的设备和流程215

第1节 间歇式水煤气制造设备216

1.不设有废热回收装置的水煤气发生站221

2.一般增热式水煤气发生站222

3.克拉牟和阿茨式水煤气发生站223

4.利用吹出气持有热的水煤气发生站224

6.联合式利用水煤气显热及吹出气持有热的水煤气发生站226

5.分隔式利用水煤气显热及吹出气持有热的水煤气发生站226

第2节 外部加热式水煤气制造设备229

第3节 循环式水煤气制造设备231

第4节 混合气化法设备234

1.外热式混合气化法设备234

2.内外并热式混合气化法设备235

3.内热式混合气化法设备235

4.循环气体式混合气化法设备237

第11章 气体的加工、输送和贮藏238

第1节 总论238

第2节 气体的除尘及其装置240

1.沉降式除尘室240

2.旋风式除尘器242

4.洗涤器243

3.电滤器243

第3节 气体的冷却及其装置244

1.管式冷却器244

5.离心分离器244

2.洗涤器246

第4节 焦油的除去及其装置252

1.离心分离器253

2.电滤器254

第5节 气体的输送256

第6节 气体的贮藏——贮气柜261

1.湿式贮气柜261

2.干式贮气柜264

第12章 发生炉气及水煤气发生站的操作与管理266

3.高压贮气柜266

第1节 发生炉气及水煤气发生站的操作267

1.开工前准备阶段267

2.点火268

3.正常运转270

4.停车及停车后处理(包括紧急事故的停车)273

第2节 发生炉气及水煤气发生站的控制与管理275

1.属于发生炉的器械控制及试验室控制275

2.属于气体加工及输送系统的控制280

3.计算控制281

第3节 发生站的安全技术282

第13章 固体燃料气化过程的气化强度及其研究288

第14章 气化过程的热效率及热损失296

第1节 气化过程的热损失及其计算法297

1.辐射及对流的热损失297

2.灰渣排出物持有热的热损失299

3.带出物持有热的热损失301

4.生成气体显热和所含不分解水蒸汽热含量的热损失302

5.气体冷却、精制时的热损失306

6.气体漏?的热损失308

7.其他操作上特殊性的热损失309

第2节 热效率的计算式310

第3节 发生炉气制造的热效率313

第4节 水煤气制造的热效率314

1.总论314

2.间歇式水煤气制造的热效率316

3.外部加热式水煤气制造的热效率329

4.循环式水煤气制造的热效率329

第15章 气化过程的计算330

第1节 气化过程中的物料平衡和热平稳334

1.物料平衡334

2.热平衡337

第2节 气化过程的综合法计算338

1.使用泥煤为原料的发生炉气制造过程的计算338

2.水煤气制造过程的计算353

第3节 按照实际测定数据的气化过程计算354

1.发生炉气制造过程的计算例题354

2.水煤气制造过程的计算例题364

第1节 总论371

第16章 固体燃料气化的新法及其今后的发展371

第2节 使用蒸汽-氧气的块状燃料气化372

1.在一般发生炉使用蒸汽-氧气作为气化剂375

2.在液态排灰式发生炉使用蒸汽-氧气作为气化剂379

3.在加压下使用蒸汽-氧气作为气化剂381

第3节 粉末及细粒燃料的气化391

1.浮悬状燃料层的气化方法(苏联气体及人造液体燃料研究所法)392

2.沸腾状燃料层的气化方法395

第17章 煤的地下气化法401

第1节 总论404

第2节 地下煤气化的方法和地下煤气发生炉的构造407

1.疏松煤层型地下煤气化法407

2.煤柱型有竖井的地下煤气化法409

3.煤柱型无竖井的地下煤气化法414

第3节 地下煤气化过程所产生的气体的使用415

附录416

表1 主要气体的密度和比重416

表2 气体在各温度的恒压(1气压)比热(仟卡/仟克·℃)417

表3 气体在0—t℃间的平均恒压(1气压)比热(仟卡/仟克·℃)418

表4 气体在各温度下的恒压(1气压)比热(仟卡/米3℃)419

表5 气体在0—t℃间的平均恒压(1气压)比热(仟卡/米3℃)419

表6 气体在各温度下的显热(以0℃为基准,在1气压的恒压下)420

表7 水的蒸发热和热含量421

表8 水蒸汽饱和后的气体中的水蒸汽压(饱和压)和水蒸汽含量421

主要参考书目4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