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旋毛虫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旋毛虫病
  • 朱兴全,龚广学,薛富汉,归有泽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911966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旋毛虫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旋毛虫病的发展史1

第一节 虫体的发现1

第二节 生活史的阐明2

第三节 病例报道及其它发现5

第四节 早期的公共卫生运动及检验工作6

第五节 近代及现代的一些重大事件8

第二章 旋毛虫的分类地位10

第一节 物种概念10

第二节 旋毛虫的分类地位11

第三节 毛形属的种及种下变异11

一、毛形属的种12

第四节 地理分布13

二、种下变异13

第五节 区分种或株的标准及进展14

一、遗传学方面15

二、形态学方面18

三、生物化学方面18

四、免疫学方面19

五、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21

六、宿主对生殖能力指数(RCI)的影响21

七、其它生物学特性24

第六节 伪旋毛虫变种27

第七节 毛形属的物种形成28

第八节 应继续进行的研究29

第一节 旋毛虫的形态学30

一、大体形态30

第三章 旋毛虫的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30

二、超微结构31

第二节 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35

一、一般描述35

二、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35

第三节 体外培养及冷冻保存53

一、体外培养53

二、冷冻保存57

第四章 旋毛虫的生物化学59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及其代谢59

一、成虫59

二、新生幼虫60

三、肌幼虫60

二、肌幼虫63

第二节 呼吸63

一、成虫63

第三节 脂类及其代谢64

一、成虫64

二、肌幼虫65

第四节 核酸及其代谢65

一、成虫65

二、新生幼虫65

三、肌幼虫65

第五节 蛋白质及其代谢66

一、成虫66

二、新生幼虫67

三、肌幼虫67

二、肌幼虫69

第六节 营养69

一、成虫69

第五章 旋毛虫病的病理学71

一、肠期的病理生理学71

二、肌期的病理生理学73

三、心脏的病理生理学77

第一节 病理解剖学77

一、胃肠道的变化77

二、横纹肌的变化80

三、包囊形态及转归83

四、其它器官组织的病理解剖学87

三、欧洲91

二、非洲91

一、亚洲91

第一节 地理分布91

第六章 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91

四、大洋洲及太平洋群岛92

五、拉丁美洲92

六、北美洲92

第二节 易感宿主种类92

第三节 流行概况92

一、国外动物和人体旋毛虫病的流行概况92

二、我国动物旋毛虫病的流行概况113

三、我国人体旋毛虫病的流行概况120

第四节 旋毛虫病的流行因素123

一、感染来源及传播方式123

三、影响旋毛虫病流行的因素129

二、感染途径129

四、旋毛虫病的流行环134

第七章 旋毛虫病的临床学136

第一节 感染与疾病136

一、有症状及无症状人体旋毛虫病的比例136

二、人体旋毛虫病的病程137

三、人体旋毛虫病的分类139

四、影响人体旋毛虫病轻重程度的因素141

第二节 人体旋毛虫病的症状、体征及临床病理学142

一、腹部综合征142

二、全身性综合征143

三、变应性脉管炎143

四、与肌组织有关的症状和体征145

五、代谢紊乱的征象146

六、人体旋毛虫病的并发症147

七、实验室检查149

第三节 家畜旋毛虫病的症状151

一、肠期151

二、肌期152

第四节 人畜旋毛虫病诊断153

一、人体旋毛虫病的诊断153

二、猪旋毛虫病的诊断157

第五节 旋毛虫病的治疗原则158

一、人体旋毛虫病的治疗原则158

二、动物旋毛虫病的治疗原则159

一、表皮抗原160

第二节 旋毛虫抗原的来源160

第八章 旋毛虫抗原160

第一节 研究旋毛虫抗原的意义160

二、排泄分泌抗原161

三、体组织抗原162

第三节 旋毛虫抗原的分离、分析及其特性162

一、表皮抗原的分离、分析及其特性162

二、排泄分泌抗原的分离、分析及其特性163

三、虫体抗原的分离、分析及其特性164

第四节 循环抗原167

三、肌幼虫可溶性粗抗原168

二、超滤抗原——XM300168

一、无脂的盐提取物168

第五节 旋毛虫病免疫诊断用抗原168

四、凝胶层析抗原169

五、排泄分泌抗原169

六、亲和层析纯化抗原170

七、单克隆抗体纯化抗原170

第六节 旋毛虫抗原的期特异性170

一、表面抗原的期特异性170

二、排泄分泌抗原的期特异性171

三、虫体抗原的期特异性171

第七节 旋毛虫抗原与其它抗原的共有关系171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应答174

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174

一、细胞免疫应答174

第九章 旋毛虫感染的免疫应答174

第八节 旋毛虫抗原的分子克隆及表达174

二、体液免疫应答178

三、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179

第三节 对肠道旋毛虫的免疫应答181

一、对初次感染成虫的免疫应答181

二、对再感染时成虫的免疫应答184

三、对成虫前期的免疫应答——快速排虫184

第四节 对新生幼虫的免疫应答185

一、小鼠及大鼠的主动免疫185

二、小鼠的被动免疫186

三、细胞及血清组分在体外的作用186

一、免疫抑制现象187

第五节 旋毛虫感染与免疫抑制187

二、免疫抑制的机制189

三、免疫抑制与生活史的关系191

四、免疫抑制对宿主的影响191

五、免疫抑制现象的消除192

第六节 免疫应答的期特异性192

一、“双抗体”(Dual——Antibody)假说192

二、对“双抗体”( Dual——Antibody)假说的新认识192

第十章 旋毛虫病的检测方法194

第一节 免疫诊断方法194

一、皮肤试验194

二、补体结合反应195

三、凝集试验195

四、沉淀试验198

五、标记抗体试验199

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猪旋毛虫病操作方法205

六、循环抗原的检测215

七、评价及建议215

八、免疫诊断中存在的问题216

第二节 抗旋毛虫McAb的研究进展217

一、抗旋毛虫McAb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特性217

二、McAb的应用218

第三节 旋毛虫感染肉品的检验方法219

一、压片镜检法219

二、目检法221

三、人工胃液消化法222

第十一章 旋毛虫病的治疗225

第一节 药物在体外的杀虫效力225

第二节 在实验感染及临床治疗中有特殊作用的药物225

一、苯并咪唑类药物226

二、有机磷类药物234

三、其它药物235

第三节 临床处理的非特异药物238

二、环磷酰胺239

三、评价与建议239

第一节 旋毛虫病的免疫预防240

一、辐射致弱及药物致死虫体的免疫效果240

第十二章 旋毛虫病的防制240

二、植入法免疫研究241

三、初次感染的免疫原性241

四、新生幼虫及其抗原的免疫作用242

五、肌幼虫抗原的免疫效果243

六、成虫抗原的免疫保护作用245

七、排泄分泌抗原的免疫保护作用246

八、免疫途径及佐剂的选择246

九、免疫效果评估方法247

十、旋毛虫病免疫预防的研究前景247

第二节 旋毛虫感染肉品的无害化处理248

一、旋毛虫的毒理学248

二、无害化处理方法249

三、野生动物肉品的处理253

第三节 旋毛虫病的综合防制措施253

一、以治灭源253

三、检验、检疫255

二、普查255

四、加强卫生管理256

附录:旋毛虫病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257

六、加强领导257

一、成虫的收集及计数方法257

五、宣传教育257

二、大量收集成虫的方法258

三、收集新生幼虫的方法258

四、估计成虫生殖能力的方法259

五、收集及计数感染性肌幼虫的方法259

六、宿主动物的人工感染方法260

七、注意事项260

一、激素类药物2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