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个人保险产品创新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克穆,李开斌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3679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个人-保险业务-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个人保险产品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引言1
1.1 选题的意义1
1.1.1 个险市场潜力巨大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急需个险产品创新1
目录1
表录2
表1-1 中国保险业近年产险、寿险增长状况2
表1-2 1998—200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表3
表1-3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3
表1-4 2000年《财富》全美1 000家公司的风险分散渠道4
1.1.2 保险公司自身的发展急需个险产品创新5
1.1.3 监管环境的变化需要也有利于个险产品创新6
1.1.4 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也有利于个险产品创新6
1.1.5 金融控股集团内部资源的高效整合需要个险产品创新7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
1.2.1 国内研究现状8
1.2.2 国外研究现状9
1.3 本书的研究方案10
1.3.1 研究目标10
1.3.2 研究框架10
1.3.3 创新之处11
2 个险产品创新概述13
2.1 个险产品种类分析13
2.1.1 保险的三大功能及其之间的关系13
2.1.2 个险产品类别分析14
2.2 个险产品创新概述16
2.2.1 个险产品创新的含义16
2.2.2 按主要诱导因素划分的保险产品创新类型17
2.2.3 按创新程度划分的保险产品创新类型19
表2-1 个险产品创新的目标及特征20
2.2.4 保险产品创新的微观目标函数20
表2-2 个险产品创新的核心微观经济目标21
3.1.2 三大险种在个人非寿险市场占主导地位22
3.1.1 四大险种在非寿险市场占主导地位22
3 典型个险产品创新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22
3.1 保险业发达国家个人非寿险市场一般分析22
表3-3 1994年美国产险公司部分险种保费收入及占比23
表3-2 美国房屋保险投保比例23
表3-1 2000年美国和英国个人非寿险产品分布状况23
3.1.3 投资/分红型非寿险产品在部分新兴市场得到了很大发展24
表3-4 日本和韩国非寿险长期产品特点对照表25
3.1.4 对个险产品的监管最为严厉26
图录27
图3-1 不同保险产品的监管严厉度27
3.2 保险发达国家个人车险产品创新的启示27
3.2.1 市场细分与费率个性化27
3.2.2 保单标准化基础上的保障范围多样化29
3.2.5 专业化产品设计中介机构作用显著31
3.2.4 与保险中介机构紧密合作31
3.2.3 私家车责任险巨额赔款年金化31
3.3.1 基本保单标准化32
3.3 保险发达国家房主保险产品创新的启示32
表3-5 美国房主保险类型一览表33
3.3.2 险种组合化34
3.3.3 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年金化35
3.3.4 巨灾风险保障证券化36
3.4.1 抓住法律制度和社会需求产生的机会37
3.4 保险发达国家个人责任险和保证险产品创新的启示37
3.4.2 高端责任险伞形化38
3.4.3 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的相关利益方共担汽车消费信贷市场风险39
3.4.4 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互补充、共同发展41
表3-6 美国房屋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市场一览表42
3.5.1 专业化经营43
3.5 保险发达国家个人健康意外险产品创新的启示43
3.5.2 注重满足不同类型的目标客户的需求44
表3-7 美国健康险业务1970—1997年在寿险市场的占有率44
3.5.3 注重对被保险人权益的保护并提供全球救援服务45
表3-8 优普环球援助公司近年救援次数及类型46
3.6.1 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趋向于变额万能型和基本收益保证型46
3.6 保险发达国家投资/分红类个人寿险产品创新的启示46
3.6.2 分红保险逐步热销且产品结构不断优化49
3.6.3 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保险产品创新成功的前提50
3.6.4 良好的投资能力是保险产品创新成功的基础51
表3-9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对共同基金的分类51
表3-11 发达国家保险经营指标52
表3-10 1975—1992年西方发达国家保险业收益率52
表3-12 2001年底欧美五大保险集团不同账户资产构成53
3.6.5 保险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是保险产品创新成功的保证53
表3-13 1997年美国寿险公司不同账户资产的投资方向54
3.7 保险发达国家个人非寿险产品营销创新的启示58
3.7.1 直销在产品相对简单的市场潜力巨大58
表3-15 英国个人产险产品各种销售渠道的市场占有率59
表3-14 保险发达国家保险产品网上销售的市场份额59
表3-18 德国主要个险产品按销售渠道分类的市场占有率60
表3-16 美国私人汽车保单的不同销售渠道的保费占比60
表3-17 法国主要产险产品按销售渠道分类的市场占有率60
3.7.2 与保险中介机构深度合作61
表3-19 1997年部分国家银行销售的产险产品的市场份额62
3.7.3 银行保险产品趋向复杂化62
3.8 中国非寿险个险产品创新综述64
3.8.1 个险产品创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64
3.8.2 车险市场化改革稳步发展65
3.8.3 个人责任险产品创新主要集中于私家车责任险67
3.8.4 个人保证险风险保障体制错位导致风险凸现67
3.8.5 个人意外险和健康险产品创新反差明显69
3.8.6 非寿险投资/分红型个险产品仅限于家财险71
3.8.7 精算能力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产品创新72
3.8.8 透明化保单和冷静期制度得到应用73
3.8.9 创新产品的多种销售渠道被利用的效率不高73
3.8.11 新的产品监管规定有利于产品创新74
3.8.10 与产品创新配套的服务创新后劲不足74
3.9.1 个险产品创新与外部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75
3.9 典型个险产品创新国际比较的总体启示75
3.9.3 风险收益论和市场实现论是基本规律76
3.9.2 产品创新是实现保险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76
3.9.4 充分发挥保险的三大功能是产品创新的方向77
3.9.5 构筑歧异性优势和成本优势是产品创新持续成功的基础77
3.9.6 有效的信息披露和高效的营销是产品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78
3.9.7 与专业产品设计中介机构合作是产品创新的重要实现手段79
4 个险产品创新成功的标准与创新原则80
4.1 个险产品创新成功的标准80
4.1.1 根本标准:从产品创新到市场实现80
4.1.2 具体标准:创新产品价值的高效、低成本市场实现80
4.2 个险产品创新的原则80
4.2.1 与个人消费者的特点相适应,防止误导和投资失败80
4.2.2 与公司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市场及竞争环境动态适应81
图4-1 保险公司竞争模式82
图4-2 市场吸引力和相对竞争优势矩阵:目标市场细分83
4.2.3 突出成本效率优势和歧异化优势84
4.2.4 注重产品创新的适度超前和动态升级85
4.2.5 充分挖掘公司可利用的资源潜力以扩大产品容量86
4.2.6 对投资/分红型产品采用负债主导型与资产主导型相结合的产品创新模式87
4.2.7 注重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有效协调及风险控制87
5 个险产品的七大纬度与产品组合设计模型分析89
5.1 个险产品的七大纬度分析89
5.1.1 风险保障纬度89
表5-1 保险产品风险保障纬度的特征89
5.1.3 服务纬度90
5.1.2 储蓄/投资/分红纬度90
5.1.4 价格政策纬度91
5.1.5 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与提升销售绩效的对接纬度92
5.1.6 合同与形式产品纬度93
5.1.7 产品创新的核心后援保障纬度94
5.2 个险产品组合设计的基本原理及三个基本层次94
5.2.1 保险产品组合的一般原理和作用94
5.2.2 保险产品组合的三个基本层次96
5.2.3 产品构件的标准化与金融工程方法的应用是产品组合的基础97
5.3 个险产品组合设计的总体模型和运行模型99
5.3.1 总体模型99
图5-1 保险产品组合设计的总体模型100
5.3.2 运行模型100
图5-2 保险产品组合设计的运行模型101
5.4.1 产品组合设计的精算模型102
5.4 个险产品组合设计的精算模型与风险管理102
图5-3 保险产品组合精算总体模型103
5.4.2 产品组合的风险管理104
6.1.1 战略监控模式105
6 个险产品创新的战略监控与核心后援保障的完善105
6.1 个险产品创新的战略监控105
6.1.2 战略监控工具106
6.1.3 关键过程控制工具108
6.1.4 战略监控指标体系109
表6-1 保险产品创新的战略监控指标体系110
6.2.1 执行型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保险产品创新中的极端重要性112
6.2 个险产品创新的核心后援保障之一:执行型文化的建立和完善112
6.2.2 执行型文化建立和完善的关键环节优化114
6.3 产品创新的核心后援保障之二:客户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116
6.3.1 客户资源管理的目的116
表6-2 客户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要点117
6.3.2 客户资源管理体系关键环节的优化117
表6-3 按客户、产品、销售渠道分类的客户资源表118
图6-2 客户二次挖掘总体图123
图6-1 客户或渠道综合查询与分析图123
图6-3 客户二次挖掘流程图124
7 中国个险产品谱和个险产品的创新方向126
7.1 个险产品谱的创新方向127
7.1.1 产品谱创新的重要性127
7.1.2 个险产品谱的三大创新方向128
7.2.1 风险保障的深化129
7.2 个险产品的风险保障纬度、储蓄/投资/分红纬度的创新方向129
7.2.2 消费对象的细化130
7.2.3 风险保障的标准化、组合化和分拆化131
7.2.4 风险保障的证券化132
7.2.5 投资/分红型个险产品的创新值得重视133
表7-1 美国私募基金的类型与投资策略134
7.2.6 储蓄/投资/分红型产品的六种发展方向134
7.2.7 风险保障和投资/分红的精算化137
7.3 个险产品价格政策纬度、降低产品综合成本与提升销售绩效对接纬度的创新方向139
7.3.1 与顾客类型、产品或产品组合类型、销售方式对接的价格政策139
7.3.2 短期业务的长期化140
7.3.3 长期业务的短期化140
7.3.5 与保险中介核心资源的对接142
7.3.4 与保险交易的便利性的对接142
7.3.6 管理型保险产品创新146
7.4 个险产品的合同和形式纬度的创新方向148
7.4.1 注重诚信及防止误导148
7.4.2 易于理解的产品与灵活的产品表现形式149
7.5 个险产品的服务纬度的创新方向150
7.5.2 非金融服务的精细化与金融服务的逐步拓展150
7.5.1 服务的书面承诺化150
表7-2 美国非寿险公司金融服务占利润总额的比例151
表7-3 2001年美国最大五家非寿险公司的利润构成151
7.5.3 发展收费服务业务152
图7-1 以保险为主导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图152
8.1.1 我国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个险产品上的合作现状154
8.1 案例一:个险产品与银行对接的创新方向154
8 个险产品创新的案例分析154
8.1.2 保险发达国家银行与保险公司在个险产品上的合作创新155
8.1.3 我国个险产品与银行对接的创新方向156
8.2 案例二:车险市场化改革中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策略161
8.2.1 车险市场化改革博弈中参与方的行动选择162
8.2.2 车险市场化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分析164
8.2.3 车险市场化改革中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策略选择165
9 调整和完善政策促进个险产品创新170
9.1 产险公司在金融市场的定位与投资政策的调整170
9.1.1 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重要直接投资机构170
图9-1 主要国家非寿险业净投资结果占保费比重172
9.1.3 按照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逐步扩大保险投资比例与投资范围173
9.1.2 投资管理模式多元化173
9.2 个险产品创新的税收政策调整176
9.2.1 对产品创新者限期减免该产品的税收,鼓励产品创新176
9.2.2 调整保险税收结构,鼓励创新产品的推广177
表9-1 保险发达国家1994年非寿险保费税率178
9.3 个险产品创新的法律制度完善178
9.3.1 健全法律制度,促进责任险和信用险的发展178
9.3.2 逐步扩大经营范围,为产品创新的配套后援创造条件179
9.4 个险产品创新的监管制度完善180
9.4.1 以发展为主基调,注重制度创新和制度协调180
9.4.2 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重塑市场主体的运行机制,保证市场的可竞争性181
9.4.4 注重专业化公司的建设182
9.4.3 注重信息披露,建立诚信体系182
9.4.5 注重偿付能力监管与金融协调监管,建立保险市场惩戒及退出保障机制183
9.4.6 协助建立精算数据交换平台,鼓励产品设计专业中介机构的发展184
10 强化保险业发展研究推进理论创新186
10.1 注重保险业的发展研究186
10.1.1 推进保险业发展研究的必要性186
10.1.2 保险业急需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186
10.1.3 全方位推进保险业发展研究188
10.2.1 大金融的视角189
10.2 发展研究的视角189
10.2.2 发展战略的视角190
10.2.3 国际化的视角191
10.3 发展研究的方法192
10.3.1 比较研究192
10.3.2 跟踪研究192
10.3.3 以市场经济的观念指导研究工作193
10.3.4 大胆探索,鼓励理论创新193
参考文献199
热门推荐
- 3149497.html
- 270225.html
- 3369083.html
- 82924.html
- 2289289.html
- 3548145.html
- 2726157.html
- 2759633.html
- 7696.html
- 616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1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6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78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3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5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66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9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07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98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