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全史 经济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全史 经济卷
  • 史仲文,胡晓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2359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133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1154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中国经济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全史 经济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远古暨三代分卷3

一、远古暨三代经济概述3

二、旧石器及中石器时代的经济8

(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旧石器时代8

(二)一段若明若暗的历史——中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面貌11

三、新石器时代的经济发展17

(一)农业的产生和早期农业经济17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经济状况27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经济44

四、考古发掘出的一个王朝——夏代的中国经济61

(一)代表夏代经济的二里头文化61

(二)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62

(三)夏代边鄙地区的经济发展65

(四)夏代各地的城市经济与物资交流71

五、商代的社会经济——奴隶制经济的鼎盛时代74

(一)商代的土地制度74

(二)商代的财政制度75

(三)商代的商业与货币制度76

(四)商代的农业生产79

(五)兴旺发达的商代手工业80

(六)商代的城市经济与商人85

(七)商代各边鄙地区的经济发展90

六、西周的经济发展——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与衰落96

(一)西周的经济制度96

(二)西周的农业生产102

(三)西周的手工业生产105

(四)西周的商业110

(五)西周边鄙地区的经济状况111

七、结语118

春秋战国分卷121

一、春秋战国经济概述121

(一)冶铁技术的进步与铁器的使用122

(二)水利工程的兴修与农田灌溉的进步127

(三)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制度的变化131

(四)农耕技术的进步与农业生产的成就136

(五)土壤与农作物的分布138

二、春秋战国土地、赋税制度与阶级关系的变化143

(一)奴隶制经济关系崩溃的原因143

(二)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155

(三)战国的阶级结构与社会性质163

三、春秋战国的商业、城市与货币173

(一)商业与商人173

(二)交通的发展182

(三)城市的扩大与兴起186

(四)货币190

四、春秋战国手工业的发展与官私工业198

(一)手工业的发展198

(二)官府工业204

(三)私营手工业207

五、春秋战国经济管理思想的演变212

(一)管仲、孔丘、范蠡的经济管理思想212

(二)李悝、商鞅的经济管理思想218

(三)孟子、荀子与韩非的经济管理思想222

(四)《管子·轻重篇》的经济管理思想231

六、结语240

秦汉分卷245

一、秦汉经济概述245

(一)秦汉经济史的基本内容245

(二)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247

二、秦代社会经济的兴衰与治乱251

(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经济举措251

(二)秦代社会经济的发展258

(三)繁苛的租税徭役剥削261

(四)秦末社会经济的崩溃264

三、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67

(一)汉高祖刘邦恢复、发展经济的方针267

(二)无为而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271

(三)户籍、赋税、徭役制度的确立279

四、西汉中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变革289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改革289

(二)昭宣中兴与社会经济的繁荣302

(三)各具千秋的经济思想313

五、西汉末年的社会经济危机和王莽经济改制的失败319

(一)土地兼并的发展和流民、奴婢数量的增加319

(二)汉哀帝时限田限奴婢之议320

(三)王莽的经济改制及其失败321

六、东汉前期社会经济的调整与复苏328

(一)光武中兴的经济策略328

(二)东汉统治集团发展生产的措施334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338

七、东汉后期社会经济的分化与崩溃345

(一)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壮大345

(二)封建王朝社会经济危机的加深349

(三)东汉末年社会经济的崩溃351

八、结语354

魏晋南北朝分卷357

一、魏晋南北朝经济概述357

二、三国两晋经济的逐步恢复359

(一)汉末北方经济的大破坏359

(二)魏国地区经济的初步恢复362

(三)吴蜀地区经济的初步恢复368

(四)西晋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77

三、十六国北朝经济的曲折发展385

(一)十六国时期的北方经济385

(二)北魏前期经济的缓慢进步392

(三)均田制的实行和北魏后期的农业399

(四)北魏的手工业和商业406

(五)齐、周对立时期的北方经济412

四、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419

(一)步履艰难的东晋经济419

(二)南朝的农业和南方的开发424

(三)东晋南朝的手工业437

(四)东晋南朝的商业442

(五)人民的沉重赋役负担451

五、结语459

隋唐五代分卷463

一、隋唐五代经济概述463

二、隋朝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剥削的加强466

(一)隋文帝发展经济的措施466

(二)隋炀帝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举措469

(三)隋朝经济的发展、繁荣470

(四)隋炀帝时封建剥削的加强474

三、唐前期恢复、发展生产的经济措施477

(一)均田制的继续推行和租庸调法的实行477

(二)贞观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480

(三)武后及唐玄宗发展经济的举措481

四、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483

(一)农业生产的兴盛483

(二)官私手工业的发展486

(三)商业的繁荣497

(四)中外经济交流的空前发展500

(五)漕运事业的发达502

五、唐中叶均田制的破坏和两税法的实行507

(一)均田制的破坏和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507

(二)财赋制度的整理和两税法的实行512

六、唐中后期经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517

(一)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517

(二)手工业生产的继续发展518

(三)商业进一步繁荣520

(四)高利贷剥削的盛行523

七、唐中后期的苛捐杂税和漕运事业的衰落526

(一)唐中后期的苛捐杂税526

(二)唐朝后期漕运的衰落和唐王朝的灭亡530

八、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535

(一)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大分裂535

(二)北方地区经济的破坏536

(三)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39

(四)契丹南侵对中原经济的影响及后周二主恢复经济的措施545

(五)五代时期对周边各族和外国的经济交流549

九、结语551

宋辽金夏分卷555

一、宋辽金夏经济概况555

(一)社会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555

(二)生产发展,商业繁荣558

(三)宋朝政治对经济的影响560

(四)南北方经济差距的扩大562

二、承继与发展——北宋前期经济565

(一)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565

(二)城市:手工业与商业577

(三)财政:田赋、徭役与商税592

三、危机与变法——北宋中、后期经济599

(一)积弊与危机599

(二)王安石变法606

(三)政争与新法蜕变619

四、繁荣与衰朽——南宋经济627

(一)军事对峙下的经济发展627

(二)剧烈的土地兼并与繁重的赋税639

(三)货币与通货膨胀646

五、从征服到融合——辽夏金经济651

(一)辽朝经济历程651

(二)西夏经济历程659

(三)金朝经济历程664

六、结语673

元代分卷677

一、元代经济概述677

(一)元代经济历史的阶段表现677

(二)元代经济历史的特点表现685

二、元代经济发展状况689

(一)城市建设689

(二)商业贸易695

(三)经济科技699

(四)毡乡牧业704

(五)狩猎经济704

(六)手工业707

(七)农业经济709

(八)经济交通711

(九)少数民族经济713

(十)金融业715

三、主要经济制度718

(一)元代的土地制度718

(二)元代的赋役制度721

四、元代多元一体化国民经济管理思想模式的奠基者——忽必烈726

(一)忽必烈及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十大改革726

(二)忽必烈经济管理改革中体现的十大关系处理思想及其理论基础750

(三)忽必烈经济管理思想形成的原因757

(四)忽必烈经济管理思想的性质及其贡献和中外影响763

五、结语772

明代分卷775

一、明代经济概述775

二、明初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779

(一)明朝建立后的经济形势779

(二)明朝政府恢复社会经济的主要措施781

(三)农工商业的发展与边区的经济开发801

(四)对外贸易的拓展810

三、明中叶的土地兼并与赋役制度改革817

(一)皇庄的建立与土地兼并的盛行817

(二)流民运动的出现与山区的开发825

(三)以减轻官田重赋为核心的赋税改革831

(四)赋税征调方式的嬗变837

(五)役法改革的展开841

四、明后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新变化848

(一)商业性农业的迅速发展848

(二)农业经营方式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853

(三)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858

(四)商业的空前繁荣与“本末”观念的更新862

(五)工商业市镇的勃兴868

(六)海禁的解除与对外贸易的新发展871

(七)张居正的改革与“一条鞭法”的推行875

五、明末财政危机与农民军的经济政策881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高度发展881

(二)内忧外患与财政危机885

(三)开矿榷税与三饷加派891

(四)李自成农民军的经济政策895

六、结语899

清代分卷903

一、清代经济概述903

二、破坏与恢复——清前期经济905

(一)社会经济的凋敞905

(二)社会经济的调整与恢复911

(三)户籍、土地和赋役制度921

三、繁荣与衰落——清中期经济926

(一)社会经济的兴衰926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与阻滞926

(三)赋役制度的改革和租佃制度的演变944

(四)人口激增与社会经济衰退949

(五)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鸦片贸易951

四、保守与革新——清晚期经济(一)955

(一)封建剥削的加强和土地制度的演变956

(二)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和措施961

(三)“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967

(四)戊戌维新改革运动的经济主张976

(五)反映资本主义要求的经济思想978

五、内力与外力——清晚期经济(二)986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986

(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和扩张994

(三)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006

六、结语1017

民国分卷1021

一、民国经济概述1021

(一)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总趋势1021

(二)民国经济史的特点1021

(三)民国经济史的分期1023

二、民国初期社会经济的初步发展1024

(一)清末社会经济状况1024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1028

(三)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1031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经济的曲折发展1048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1048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与金融1056

(三)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曲折1067

(四)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强1082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1088

(一)战时财政经济体制的建立1088

(二)战时体制下的国统区经济1096

(三)抗日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1103

(四)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经济1107

五、民国末期社会的经济的崩溃1116

(一)抗战胜利后国家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1116

(二)南京政府财政经济的总崩溃1122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的胜利1127

六、结语11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