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大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哲学大纲
  • 罗光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学生书局
  • ISBN:9571507695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95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9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大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儒家1

绪论1

一、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1

二、经籍的沿革12

第一章 形上学19

一、形上的意义19

二、宇宙万物的变易22

三、宇宙的结构24

1.太极24

2.气28

3.阴阳31

4.五行35

四、万有39

1.理与气41

2.性46

3.形49

五、人51

1.人的本体52

2.人性55

3.心、情、感官、才57

第二章 宗教思想67

一、天68

1.天在经书中的意义68

2.天——惟一尊神的特性72

3.天与人的关系75

4.后代儒家对天的信仰79

二、鬼神87

1.神的存在87

2.神字的意义93

3.鬼101

4.魂魄104

三、祭祀110

1.祭祀通论110

2.祭天113

3.祭地116

4.祭祖118

第三章 伦理标准125

一、天理125

1.性理的天126

2.法天131

3.天理的意义137

二、礼法150

1.礼的基本150

2.礼的意义155

3.法的意义157

三、人性160

1.人性160

2.人性的善恶165

3.理学家的性论171

四、良知178

1.良知178

2.致良知183

3.知行合一186

第四章 明明德——诚191

一、明德191

1.心191

2.明德196

二、诚198

1.明明德198

2.诚200

3.意204

三、正心210

1.寡欲210

2.持敬214

3.主静221

第五章 亲民——仁227

一、好生之德227

1.亲民227

2.天地好生之德称为仁230

3.仁为德纲236

二、孔子之仁239

1.仁为全德239

2.一贯之道247

第六章 止於至善——天人合一251

一、止於至善251

1.止251

2.至善253

3.定255

4.和260

二、天人合一266

1.与天地同德266

2.与天地同体270

3.天人合一277

第七章 达德283

一、达德283

1.德283

2.达德287

二、仁292

1.爱292

2.同情293

3.劝善295

4.慈296

5.恕297

6.忠厚298

三、义300

1.正我300

2.名分302

3.耻304

4.勇307

5.廉308

四、礼309

1.礼仪309

2.谦让311

3.礼乐313

五、智316

1.知理、知人、自知316

2.学321

第八章 孝329

一、孝之理论329

1.父母配天329

2.父子一体334

二、孝亲338

1.能养338

2.弗辱343

3.尊亲348

三、祭亲352

1.祭亲的意义352

2.祭祀的条件355

3.宗法、守丧359

四、婚姻364

1.婚姻的意义364

2.夫妇370

3.父子兄弟374

第九章 忠379

一、君379

1.人君379

2.王道386

3.君臣390

二、臣393

1.忠君393

2.报国400

三、仁政403

1.德治403

2.养民408

3.教民414

4.大同417

第二编 道家421

绪论421

一、道家思想的发展421

二、道家思想大纲425

第一章 道427

一、道先天地有428

1.理论上的先后428

2.时间上的先后429

二、道生万物432

1.道为万物之根432

2.道为自生434

三、道曰无435

1.无名436

2.无为438

四、道的物象441

1.道的本体为虚441

2.道之象444

第二章 道的变化447

一、道之变447

1.道自化447

2.德450

3.自化的过程452

二、万物跟道的关系457

1.万物的化生457

2.道在万物461

三、道之反463

1.反复463

2.循环466

四、道之常469

1.固存469

2.不变471

五、道之静474

1.动而静474

2.虚而静476

第三章 人479

一、人生479

1.人生於气479

2.形体心神480

3.性命482

4.生死484

二、智识487

1.不知而辩487

2.没有是非490

3.齐物论491

三、仁义500

1.仁义为下德500

2.仁义随时而变502

3.上德504

4.天真自然507

第四章 人生哲学513

一、精神与形骸513

1.精神与形骸之分513

2.坐忘516

3.凝神————物化518

二、无为522

1.顺乎自然522

2.虚528

3.静532

三、合於道534

1.最高境界的意义534

2.至乐境界538

四、至人542

第五章 实际的生活方式545

一、轻世545

1.避世545

2.不求闻达548

二、退551

1.无才551

2.不求满足555

3.不争556

4.明哲保身558

三、闲静560

1.朴素560

2.无为之治562

3.安逸563

四、山水566

1.自然美景566

2.田园之乐569

3.渔父之乐572

4.饮酒之乐574

五、流弊576

1.颓废576

2.为我578

3.求仙不死580

第三编 佛教585

绪论585

一、中国佛教的流传585

二、中国佛教的译经事业588

三、中国佛教的宗派592

四、中国佛教思想的大纲597

第一章 因明学601

一、因明601

1.因明的意义601

2.因明学的源流603

二、宗606

1.宗的意义606

2.立宗608

3.宗之过610

三、因喻612

1.因612

2.因之过618

3.喻620

4.喻之过623

四、因明论式625

1.表诠因明论式627

2.遮诠因明论式628

第二章 唯识论631

一、唯识631

1.唯识的意义631

2.识的种类——八识633

3.识的作用——有漏无漏637

二、第八识阿赖耶识639

1.阿赖耶识的意义639

2.种子642

3.熏习647

三、第七识末那识652

1.末那识的意义652

2.末那识的作用654

四、前六识657

1.前六识的意义657

2.意识659

3.五识661

五、一切唯识663

1.心663

2.三性669

3.缘果法671

第三章 四谛677

一、谛677

1.谛字的意义677

2.谛的种类679

二、苦谛681

1.苦谛的范围681

2.八种苦相683

3.五蕴苦685

三、集谛688

1.业688

2.烦恼690

四、灭谛692

1.灭谛的意义692

2.灭三心694

五、道谛697

1.道谛的意义697

2.八正道700

第四章 因缘论703

一、因缘703

1.因703

2.缘706

3.业707

4.果708

5.报708

二、因缘的作用709

1.种子因果709

2.行为因果712

3.报应因果714

三、佛学缘起论717

1.业感缘起717

2.唯识缘起733

3.如来藏缘起735

4.真如缘起742

第五章 解脱论749

一、解脱的教门749

1.五时八教749

2.五教十宗754

二、解脱法755

1.十住行756

2.五门六度760

3.三圣行763

4.念佛766

第六章 戒律771

一、戒律的意义771

1.戒律的意义771

2.止作二持773

二、戒律775

1.通戒775

2.别戒777

第七章 定(禅)783

一、定783

1.定的意义783

2.心定784

3.无念786

4.禅定788

二、禅观793

1.十禅观794

2.三十禅观796

3.观佛798

三、参禅801

1.不立文字801

2.正法眼藏涅槃妙心803

3.参话头805

4.坐禅809

四、禅的哲学814

1.人有佛性815

2.心法817

3.禅的精神819

第八章 慧823

一、华严宗法界观824

1.三观824

2.十玄门826

3.真心831

二、天台宗止观834

1.止观834

2.圆融三谛840

3.真如844

三、心的哲学847

1.心——自觉意识847

2.心之一念849

3.一即一切,实相圆融850

四、涅槃852

1.涅槃的意义852

2.性质855

3.常乐我净858

4.佛土865

附录一 墨家思想大纲867

一、墨家的名学867

1.知识868

2.名872

3.辩875

二、墨家的为利主义883

1.利为人生的目的883

2.利的意义884

3.利的根本887

4.求利之道899

附录二 法家思想大纲915

一、法治主义915

1.任法916

2.严刑峻法917

3.法治与术治、权治、势治920

二、法的观念924

1.法为一国人民的行动规律924

2.法为国家公布的法令925

3.法是定分的927

4.法有刑罚931

三、法的性质934

1.法由人君而立934

2.法合於理又合於人心936

3.法有一致性938

4.法有常性940

5.法随时代而变941

四、法的效力943

1.法为禁恶943

2.任法则可无为而治947

附录三 中国著名哲学家生卒年表9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