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文精神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毅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049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中华文化-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文精神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厚德载物,化成天下1
一 文化与传统文化1
1.文化界说1
2.传统文化4
二 人文精神7
1.人文精神7
2.中华人文精神9
三 研究中华人文精神的旨趣11
第一章 古代中国文化的演进特质16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开端——先秦16
1.人文始祖——黄帝16
2.夏商周时期的文化18
3.轴心时代的文化20
二 传统文化的板荡与融合——秦汉魏晋南北朝24
1.文化一统24
2.魏晋玄学26
3.多元交融31
4.民族文化大融合32
三 传统文化的繁荣——隋唐五代36
1.兼容并蓄36
2.大唐诗魂38
3.艺术瑰宝43
四 传统文化的固化——宋明48
1.宋明理学48
2.士人风采52
3.俗文学勃兴53
4.异端思想55
五 传统文化的转型——清朝至民国初期59
1.启蒙思想59
2.中体西用62
3.维新变法63
4.民主革命65
5.新文化运动65
第二章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67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67
1.巨大的文化力67
2.浓厚的伦理色彩74
3.鲜明的人文倾向78
二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82
1.顺自然而以人为本83
2.循人伦而以和为本85
3.重教化而以礼为本87
第三章 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90
一 天道观与人道观90
1.万物有灵与图腾崇拜90
2.天命与人事92
3.天道与人道94
二 自然情怀103
1.歌颂自然103
2.融入自然107
3.呵护自然108
三 人生情怀111
1.人生理念111
2.道德比励113
四 民胞物与119
第四章 仁政德治的民本精神122
一 民惟邦本122
1.以民为本123
2.民贵君轻125
3.藏富于民128
二 德法兼施130
第五章 威武不屈的爱国精神136
一 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136
1.国家意识136
2.爱国观念139
二 忠君爱国140
三 天下为公143
四 公忠思想148
五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153
1.忧患意识153
2.抗暴御侮154
3.威武不屈155
六 尽职爱国158
第六章 与时偕行的创新精神168
一 革故鼎新168
二 穷变通久173
第七章 尚文敬贤的文明精神182
一 尚文182
1.教育传统183
2.重教理论188
3.教育原则191
二 敬贤199
1.重贤之论199
2.选贤之途204
3.任贤之风210
第八章 刚毅行健的人格精神216
一 人格尊严与人生境界217
1.人格尊严217
2.人生境界221
二 人格价值取向226
1.尚古与重今229
2.为己与利群230
3.重义与兴利232
三 理想人格237
1.儒家理想人格:圣贤与君子237
2.道家理想人格:圣人与真人242
3.墨家理想人格:义侠243
4.法家理想人格:明主244
5.佛家理想人格:佛245
四 刚正持节246
第九章 修齐治平的责任精神251
一 齐家治国252
二 庙堂情结257
三 价值承诺261
四 直言谏诤262
五 责任担当270
第十章 谦信礼让的道德精神272
一 诚信275
二 宽恕280
三 谦恭282
四 礼让283
五 友谊284
六 勇毅287
七 清廉290
第十一章 孝悌友爱的伦理精神296
一 孝悌为本296
二 博爱为怀307
第十二章 贵和中庸的处世精神315
一 致和为贵315
1.以和为贵315
2.中和之美321
3.和而不同324
二 中庸之道327
第十三章 刚柔相济的辩证精神334
一 万物莫不有对334
1.乾坤相依与阴阳升降334
2.“和与同异”与“物生有两”337
3.“奇正相生”与“赢缩转化”338
4.反者道之动340
5.“叩其两端”与“一物两体”342
6.“殊气相革”与“异质殊用”343
二 言意之辩与有无之争345
三 汉化佛教的辩证思维349
第十四章 笃学致用的求真精神353
一 笃学求真353
1.志学勤笃354
2.严谨求真360
3.治学有道365
4.境界务高367
二 经世致用369
1.知行统一369
2.经世致用371
三 家学门风373
四 守护家园375
1.藏书376
2.编目379
3.校勘381
4.守护家园383
第十五章 重史资治的鉴戒精神390
一 史学双途390
1.史官与史学391
2.私家修史394
二 史学硕果398
1.连续的撰述398
2.丰富的内容398
3.多样的形式399
三 史学与政治401
1.政治家的历史感402
2.史学对政治行为的制约403
3.乱世多史与盛世修史405
四 传统史学的人文精神408
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409
2.实事求是,秉笔直书410
3.以史为鉴,述往思来412
4.注重人事,罕言鬼神416
5.德才兼重,做人作史419
第十六章 中华人文精神的重生与光大422
一 理性继承432
二 多元融合438
三 弘扬广大446
参考文献450
后记462
热门推荐
- 1798938.html
- 1160227.html
- 118984.html
- 1189975.html
- 1998728.html
- 2738068.html
- 3416814.html
- 3447559.html
- 2404975.html
- 1625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7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64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86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7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9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4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1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