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宝荣,吕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3878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分析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绪论1
0.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
0.2 分析方法的分类2
0.3 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3
0.4 当今分析化学的前沿5
1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7
1.1 试样的采取和调制7
1.1.1 试样的采取7
1.1.2 分析试样的制备9
1.1.3 湿存水的处理11
1.2 试样的分解处理11
1.2.1 无机试样的分解处理11
1.2.2 有机试样的分解处理14
1.3 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15
思考题16
习题16
2 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17
2.1 定量分析的误差17
2.1.1 误差及产生原因17
2.1.2 准确度和误差18
2.1.3 精密度和偏差19
2.1.4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21
2.2 随机误差的分布21
2.2.1 频率分布21
2.2.2 正态分布22
2.2.3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23
2.3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24
2.3.1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对μ的区间的估计25
2.3.2 显著性检验——系统误差的判断27
2.3.3 可疑值的检验29
2.3.4 分析结果的报告31
2.4 提高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方法32
2.4.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32
2.4.2 减小测量误差32
2.4.3 减小随机误差33
2.4.4 检验和消除测定过程的系统误差33
2.5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34
2.5.1 有效数字34
2.5.2 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34
2.5.3 有效数字的修约35
2.5.4 有效数字计算规则35
2.5.5 有效数字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36
思考题36
习题37
3 滴定分析法概论39
3.1 概述39
3.1.1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39
3.1.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39
3.1.3 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40
3.1.4 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40
3.2 滴定分析中的标准溶液41
3.2.1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41
3.2.2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43
3.3 滴定分析的计算46
3.3.1 滴定分析计算基本原理46
3.3.2 滴定分析计算公式46
3.3.3 滴定分析计算示例48
3.4 滴定分析的误差51
3.4.1 方法误差51
3.4.2 称量误差51
3.4.3 测量体积误差51
思考题52
习题52
4 酸碱滴定法54
4.1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54
4.1.1 酸碱反应54
4.1.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55
4.1.3 活度与浓度及平衡常数的几种形式57
4.2 酸度对弱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59
4.2.1 一元弱酸溶液中各种型体的分布59
4.2.2 多元酸溶液中各种型体的分布61
4.3 酸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63
4.3.1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的方法63
4.3.2 一元弱酸(碱)溶液pH计算64
4.3.3 两性物质溶液pH计算66
4.3.4 多元酸溶液pH的计算67
4.3.5 弱酸及其共轭碱[HA+A]混合溶液pH计算68
4.3.6 强酸(碱)溶液pH计算70
4.3.7 混合酸和混合碱溶液pH计算70
4.4 酸碱缓冲溶液72
4.4.1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72
4.4.2 缓冲溶液的选择74
4.4.3 标准缓冲溶液75
4.5 酸碱指示剂76
4.5.1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76
4.5.2 指示剂变色范围77
4.5.3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79
4.5.4 混合指示剂79
4.6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81
4.6.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81
4.6.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83
4.6.3 多元酸的分步滴定87
4.6.4 多元碱的滴定88
4.6.5 混合酸(碱)的滴定89
4.7 终点误差89
4.7.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89
4.7.2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91
4.8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94
4.8.1 酸标准溶液94
4.8.2 碱标准溶液95
4.9 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95
4.9.1 CO2的来源95
4.9.2 CO2的影响95
4.9.3 CO2影响的消除96
4.10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96
4.10.1 直接滴定法96
4.10.2 其他滴定方式98
思考题99
习题100
5 配位滴定法102
5.1 概述102
5.1.1 配位滴定法及其对反应的要求102
5.1.2 常用配位剂102
5.1.3 EDTA及EDTA配位化合物的特点103
5.2 配位平衡105
5.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各级配合物的分布105
5.2.2 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108
5.2.3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112
5.3 配位滴定基本原理114
5.3.1 金属离子指示剂114
5.3.2 配位滴定曲线117
5.3.3 终点误差119
5.3.4 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121
5.4 混合离子选择性滴定简介122
5.4.1 控制酸度进行分步滴定122
5.4.2 使用掩蔽剂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124
5.4.3 使用预先分离方法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126
5.5 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126
5.5.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26
5.5.2 配位滴定方式127
思考题128
习题128
6 氧化还原滴定法130
6.1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和反应速率130
6.1.1 概述130
6.1.2 条件电势131
6.1.3 外界条件对条件电势的影响132
6.1.4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36
6.1.5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38
6.2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139
6.2.1 自身指示剂139
6.2.2 显色指示剂140
6.2.3 氧化还原指示剂140
6.3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42
6.3.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42
6.3.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影响因素144
6.3.3 终点误差145
6.4 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146
6.5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146
6.5.1 高锰酸钾法146
6.5.2 重铬酸钾法149
6.5.3 碘量法152
6.5.4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156
思考题157
习题158
7 沉淀滴定法160
7.1 滴定曲线160
7.1.1 滴定曲线的绘制160
7.1.2 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161
7.2 银量法的分类162
7.2.1 莫尔法162
7.2.2 佛尔哈德法164
7.2.3 法扬司法165
7.3 银量法的应用167
7.3.1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67
7.3.2 应用示例167
思考题168
习题168
8 非水滴定169
8.1 非水滴定的溶剂169
8.1.1 溶剂的分类169
8.1.2 溶剂的性质171
8.2 非水滴定的滴定剂和基准物质174
8.2.1 非水滴定的滴定剂174
8.2.2 非水滴定的基准物177
8.3 非水滴定的指示剂178
8.3.1 酸碱指示剂178
8.3.2 氧化还原滴定常用的指示剂180
8.3.3 指示剂选用原则181
8.4 非水滴定条件的选择182
8.4.1 溶剂的选择182
8.4.2 滴定剂的选择182
8.4.3 滴定终点的确定183
8.5 非水滴定的应用183
8.5.1 酸碱滴定法183
8.5.2 氧化还原滴定法184
8.5.3 配位滴定法186
8.5.4 沉淀滴定法187
思考题187
习题187
9 重量分析法189
9.1 概述189
9.1.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189
9.1.2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和对沉淀的要求190
9.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191
9.2.1 溶解度与固有溶解度,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191
9.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92
9.3 沉淀的形成196
9.4 沉淀的纯度197
9.4.1 共沉淀197
9.4.2 后沉淀199
9.4.3 共沉淀或后沉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199
9.5 沉淀的条件199
9.5.1 沉淀条件的选择和沉淀后的处理199
9.5.2 均匀沉淀法201
9.6 称量形式的获得201
9.6.1 沉淀的过滤和洗涤201
9.6.2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202
9.7 重量分析的计算203
9.7.1 换算因数203
9.7.2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204
思考题204
习题204
10 吸光光度法206
10.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06
10.1.1 光的基本性质206
10.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206
10.2 光的吸收定律209
10.2.1 朗伯—比尔定律209
10.2.2 影响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210
10.3 显色反应及其条件211
10.3.1 对显色反应的要求211
10.3.2 显色反应的条件211
10.3.3 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212
10.4 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212
10.4.1 各种方法的简介与对比212
10.4.2 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213
10.4.3 分光光度计简介214
10.5 测量条件的选择和测量误差216
10.5.1 测量条件的选择216
10.5.2 测量误差217
10.6 其他吸光光度法和吸光光度法在农业中的应用217
10.6.1 示差分光光度法217
10.6.2 多组分分析218
10.6.3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219
10.6.4 吸光光度法在农业方面的应用220
思考题221
习题221
11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223
11.1 沉淀分离法223
11.1.1 无机沉淀分离法223
11.1.2 有机沉淀分离法225
11.1.3 微量组分的分离和富集227
11.2 萃取分离法228
11.2.1 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228
11.2.2 萃取的体系与条件231
11.2.3 萃取分离方式234
11.3 层析分离法234
11.3.1 柱层析法235
11.3.2 纸层析法236
11.3.3 薄层层析法237
11.4 离子交换分离法237
11.4.1 离子交换剂的类型、结构和性能238
11.4.2 离子交换平衡和选择性240
11.4.3 离子交换操作方法241
11.4.4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242
11.5 新近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简介243
思考题244
习题244
附录245
附录Ⅰ 酸碱滴定各类数据245
附录Ⅰ-1 一些离子的离子体积参数(?)和活度系数(γ)245
附录Ⅰ-2 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I=0)245
附录Ⅱ 配位滴定各类数据247
附录Ⅱ-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247
附录Ⅱ-2 不同pH时的lgαY(H)253
附录Ⅱ-3 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253
附录Ⅱ-4 校正酸效应、水解效应及生成酸式或碱式配合物效应后MY的条件稳定常数254
附录Ⅱ-5 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对数255
附录Ⅱ-6 常用金属指示剂255
附录Ⅱ-7 铬黑T和二甲酚橙的lgαIn(H)256
附录Ⅱ-8 EDTA滴定中常用的掩蔽剂256
附录Ⅲ 氧化还原滴定各类数据257
附录Ⅲ-1 标准电极电势(18~25℃)257
附录Ⅲ-2 条件电极电势261
附录Ⅲ-3 预处理时常用的氧化剂262
附录Ⅲ-4 预处理时常用的还原剂263
附录Ⅳ 沉淀滴定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I=0)263
附录Ⅴ 一些化合物的摩尔质量265
附录Ⅵ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68
主要参考文献270
热门推荐
- 578902.html
- 1014837.html
- 1223124.html
- 2938194.html
- 828249.html
- 641910.html
- 2244037.html
- 667487.html
- 2191802.html
- 886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7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4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1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54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60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2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67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8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30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