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冠心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冠心病
  • 陈在嘉,高润霖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804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280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12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冠心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论及发病机制3

第一章 冠状循环3

第一节 冠状循环的解剖学3

第二节 冠状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17

第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3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发病机制33

第二节 冠状动脉的组织结构41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态学43

第四节 冠心病的病理学50

第三章 冠心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65

第一节 缺血对心肌代谢和细胞功能的影响65

第二节 缺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67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病变与心肌缺血72

第四节 急性冠状动脉病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73

第四章 冠心病流行病学80

第一节 引言87

第五章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87

第二节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88

第三节 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96

第六章 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109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109

第二节 LDL与动脉粥样硬化121

第三节 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126

第四节 HDL与动脉粥样硬化131

第五节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132

第六节 高脂蛋白血症分类135

第七章 血脂异常的处理140

第一节 血脂异常处理的意义140

第二节 血脂异常处理的原则与步骤144

第三节 调整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147

第四节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148

第五节 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稳定及消退174

第八章 冠心病的分子遗传机制183

第一节 遗传危险因素183

第二节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90

第三节 重新认识抗氧化治疗191

第四节 基因组药理学194

第五节 冠心病分子遗传危险因素的检测196

第六节 以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冠心病防治措施的探讨197

第九章 膳食、脂质和冠心病201

第一节 膳食脂质、胆固醇和血脂及脂蛋白201

第二节 膳食纤维、血脂和冠心病205

第三节 膳食和凝血因素206

第四节 膳食抗氧化维生素和动脉粥样硬化207

第十章 冠心病一级预防211

第二篇 诊断技术223

第十一章 冠心病心电图表现及其诊断意义223

第十二章 心电图负荷测验251

第一节 心电图运动测验251

第二节 双嘧达莫(潘生丁)测验261

第四节 多巴酚丁胺测验264

第三节 腺苷测验264

第五节 过度换气测验265

第六节 冷加压测验266

第七节 心房调搏测验266

第十三章 动态心电图269

第一节 检测方法269

第二节 冠心病中的应用272

第三节 心率变异性276

第一节 常规胸前M型及二维超声检查技术286

第十四章 冠心病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诊断价值286

第二节 超声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检查302

第三节 三维重建超声心动图313

第四节 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317

第五节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检查342

第六节 心肌声学造影352

第七节 可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新技术360

第八节 冠心病常见合并症368

第一节 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测定381

第十五章 超声多普勒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功能381

第二节 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的测定394

第三节 Doppler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399

第十六章 冠心病放射性核素检查406

第一节 心肌灌注显像406

第二节 核素心室显像415

第三节 心脏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418

第十七章 冠心病普通X线检查427

第一节 透视检查427

第二节 X线摄影检查427

第三节 冠心病普通X线诊断432

第十八章 冠心病电子束CT诊断441

第一节 电子束CT基本原理441

第二节 EB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检查技术444

第三节 EBCT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445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465

第十九章 冠心病磁共振(MRI)诊断465

第二节 磁共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470

第二十章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477

第一节 适应证477

第二节 禁忌证480

第三节 造影方法481

第四节 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的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改变490

第五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危险性及主要并发症491

第六节 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496

第七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投照体位497

第八节 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片的阅读和分析498

第九节 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515

第十节 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的联系518

第二十一章 冠心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522

第一节 泵功能及调节因素522

第二节 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526

第三节 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处理原则532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清酶学检查及其诊断意义548

第二十二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生物化学诊断548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结构蛋白的变化560

第三篇 冠心病常用药物和治疗571

第二十三章 治疗心绞痛的药物571

第一节 硝酸酯类571

第二节 钙拮抗剂579

第三节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593

第四节 其他抗心绞痛药物604

第二十四章 抗血小板制剂609

第一节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609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物609

第二十五章 抗凝药物615

第二十六章 冠心病中医治则、常用中成药及临床应用626

第一节 冠心病中医治则626

第二节 常用中成药及临床应用628

第二十七章 冠心病介入治疗630

第一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631

第二节 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658

第三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664

第四节 经皮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669

第五节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671

第六节 血管内放射治疗689

第七节 经皮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695

第八节 治疗性血管生成698

第一节 概述705

第二十八章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制及预防研究进展705

第二节 再狭窄的细胞机制707

第三节 再狭窄的预防709

第二九章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720

第一节 概论720

第二节 球囊反搏术在冠心病的应用和效果724

第三节 心外科和其他的适应证及效果726

第三十章 冠心病外科手术治疗与麻醉728

第一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28

第二节 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外科治疗735

第三节 冠心病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743

第四节 冠心病手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750

第四篇 冠心病各论767

第三十一章 冠心病的临床类型与特点767

第一节 冠心病的分型标准767

第二节 临床分型的意义和局限性770

第三节 心绞痛危险度分层772

第三十二章 冠心病心绞痛概论775

第一节 心绞痛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775

第二节 心绞痛发作时疼痛发生的原理784

第三节 心绞痛症状与其他疾病疼痛的鉴别787

第四节 相当于心绞痛的心肌缺血症状789

第三十三章 劳力型心绞痛794

第一节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794

第二节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795

第三节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796

第四节 卧位型心绞痛797

第五节 劳力型心绞痛的治疗803

第三十四章 自发型心绞痛808

第一节 自发型心绞痛808

第二节 变异型心绞痛809

第三十五章 混合型心绞痛818

第三十六章 梗死后心绞痛822

第三十七章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825

第一节 流行病学825

第二节 检测方法826

第三节 病理生理828

第四节 临床表现830

第五节 预后832

第六节 治疗835

第三十八章 X综合征(微血管性心绞痛)841

第三十九章 急性心肌梗死848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概况848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849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病理生理853

第四节 诱发因素和前驱症状855

第五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858

第六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865

第七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一般处理和治疗867

第四十章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878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血栓关系间认识的历史回顾878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和辅助治疗的原理879

第三节 各种溶栓制剂882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试验887

第五节 临床应用896

第六节 溶栓治疗疗效评估901

第四十一章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性治疗907

第四十二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919

第国十三章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931

第一节 缓慢型心律失常931

第二节 快速型心律失常938

第四十四章 心脏骤停的急救956

第一节 概论956

第二节 病因956

第三节 病理生理957

第四节 临床复苏术962

第五节 复苏后的事项969

第四十五章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971

第一节 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971

第二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976

第三节 预防及治疗983

第四十六章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原性休克1001

第一节 病理及病理生理1001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1004

第三节 预后和治疗1008

第四十七章 急性心肌梗死机械性并发症1022

第一节 心室游离壁破裂1022

第二节 室间隔穿孔1026

第三节 乳头肌断裂1029

第四节 心脏破裂的预防1031

第四十八章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其防治1034

第四十九章 心室室壁瘤和心肌梗死晚期并发症1048

第一节 心室室壁瘤1048

第二节 血栓形成与栓塞1058

第三节 梗死后综合征1062

第五十章 梗死扩展、延展与再梗死1065

第一节 梗死延展与再梗死的原因及危险因素1065

第二节 梗死延展的鉴别与预防1067

第三节 再梗死的诊断与预防1069

第五十一章 心脏康复1075

第一节 概述1075

第二节 运动疗法1077

第三节 饮食调节1084

第四节 心理康复1085

第五节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1086

第六节 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1091

第五十二章 心肌梗死长期预后及危险分层1100

第一节 左心室功能1100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1101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1103

第四节 心肌梗死的部位和类型1103

第五节 年龄和性别1104

第六节 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对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1105

第七节 心肌梗死危险分层1106

第五十三章 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1109

第一节 抗血小板制剂和抗凝血剂1110

第二节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1114

第三节 调节血脂药物1115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1118

第五节 钙通道阻滞剂1120

第六节 抗心律失常治疗1122

第七节 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疗法1122

第八节 抗氧化制剂1123

第九节 综合性干预的意义1124

第五十四章 缺血性心肌病1127

第一节 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1127

第二节 心肌缺血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1130

第三节 缺血性心肌病综合征1132

第四节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和预后1136

第五十五章 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141

第一节 发病机制1141

第二节 临床表现1142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142

第四节 治疗1143

第五十六章 冠心病的心律失常1153

第一节 诊断依据1153

第二节 慢性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1155

第三节 慢性缺血性快速型心律失常1156

第四节 慢性缺血性缓慢型心律失常1162

第五十七章 冠心病猝死1165

第五十八章 冠心病合并其它心血管疾病1184

第一节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1184

第二节 冠心病合并肥厚型心肌病1191

第三节 冠心病合并扩张型心肌病1195

第四节 冠心病合并肺原性心脏病1197

第五篇 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205

第五十九章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1205

第一节 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1205

第二节 冠状动脉的其他后天性疾病1212

第六十章 非冠心病的心绞痛1223

第六十一章 冠心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和麻醉的问题1227

第一节 冠心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问题1227

第二节 冠心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问题1237

第六十二章 主动脉粥样硬化1243

第六十三章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258

中文索引1263

英文索引12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