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于连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61694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军队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的重要地位9
一、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的概念及其特点9
(一)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的含义9
(二)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的分类10
(三)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的特点13
二、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与国防现代化15
(一)提高军队建设效益与解决军费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16
(二)提高军队建设效益与实现军队建设的科学发展17
(三)提高军队建设效益与世界各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经验18
三、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与国家现代化20
(一)实现国家现代化与国家财力相对不足的矛盾20
(二)提高军队建设效益对缓解国家财力紧张的作用22
四、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与富国强军战略23
(一)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立足国家战略全局做出的重大抉择24
(二)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必须大力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26
第二章 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的根本标准29
一、军队的根本职能与非根本职能29
(一)军队根本职能和非根本职能的内涵29
(二)我军军队职能的历史演变31
(三)强调军队战斗队根本职能的必要性34
二、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高低的根本标准36
(一)战斗力标准是衡量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的根本标准37
(二)战斗力构成及战斗力标准的具体表现41
三、基于战斗力标准的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衡量44
(一)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军队建设效益的原则及标准45
(二)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军队建设效益的具体要求47
第三章 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的约束因素49
一、军队建设战略规划49
(一)建设需求与宏观效益50
(二)建设目标与联合效益51
(三)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53
二、军队体制编制54
(一)军队总规模和总体结构55
(二)作战指挥体制56
(三)部队编组58
(四)作战保障体制59
三、军事财力的分配和使用60
(一)国防费规模61
(二)国防费分配结构62
(三)国防费预算体制66
(四)国防费管理69
四、军事物力的交换和使用70
(一)军事物力交换效益的制约因素71
(二)军事物力使用效益的制约因素76
五、军事人力的教育培训和使用84
(一)军事人力教育和培训效益的制约因素84
(二)军事人力使用效益的制约因素88
第四章 创建中国特色的国防预算制度92
一、创建中国特色的规划、计划和预算制度的理论基础92
(一)国防预算制度的内涵及功能93
(二)规划、计划和预算制度的基本原理与框架94
(三)中国国防预算制度的现状与缺陷97
(四)创建中国特色规划、计划和预算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01
二、建立战略规划与经费分配相统一的领导管理体制107
(一)现有国防预算体制的简要分析107
(二)创新领导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10
(三)战略规划与经费分配相统一的领导管理体制设计114
三、创新规划、计划和预算工作机制120
(一)重构国防规划、计划和预算程序120
(二)建立综合咨询评估机制124
(三)建立综合绩效监控机制126
(四)建立综合决策信息系统130
(五)完善国防规划、计划和预算相关法律法规体系131
第五章 创新和完善武器装备采购制度133
一、构建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体系133
(一)全系统全寿命管理在武器装备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34
(二)加快构建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体系135
二、建立两级武器装备建设系统规划委员会138
(一)设立全军武器装备系统规划委员会139
(二)建立军种武器装备系统规划委员会140
三、建立和完善竞争性武器装备采购机制141
(一)建立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军工现代企业制度142
(二)形成“总承包商制”的军工产业组织形式143
(三)完善国防科研生产市场准入和招投标制度144
(四)设立国家国防技术研究风险基金145
(五)解决国防科研成果专利权归属问题146
四、建立武器装备交易成本核算制度146
(一)设立装备采购交易成本会计科目149
(二)优化装备采购的组织结构149
(三)加快装备采购信息化建设149
(四)强化装备采购监督控制150
第六章 加快军队后勤保障的一体化和社会化151
一、加快推进三军保障一体化进程151
(一)三军保障一体化对提高保障效益的重要作用152
(二)切实提高后勤管理机构的决策水平155
(三)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联勤保障机制157
(四)不断提高科学管理能力158
二、坚定地走军民一体化保障道路159
(一)建立和完善军民一体化后勤保障的体制机制161
(二)逐步扩大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范围162
(三)形成军民一体化保障的技术基础164
(四)加强军民一体化保障的法制建设165
(五)搞好军民一体化后勤保障的综合协调166
三、坚持平战一体的后勤保障模式167
(一)平战一体保障模式对提高建设效益的重要意义167
(二)积极推进平战一体化保障模式建设168
第七章 盘活和整合军队存量资产171
一、打破各种界限,加强存量资产的统一管理171
(一)增强军队存量资产管理的意识,树立科学管理理念173
(二)成立军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存量资产的统一管理174
(三)改革军队存量资产管理模式,健全军队存量资产管理制度176
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实现资产优化配置179
(一)进行产权登记,严格存量资产的产权管理181
(二)加强计价核算,实行存量资产价值管理182
(三)打破各种分割,实现存量资产的整合与共享183
(四)强化审计监督,保障存量资产的有效利用184
三、转让部分军队空余房地产的使用权,减少资源闲置185
(一)重构空余房地产产权制度安排,理顺规范管理关系188
(二)强化法规意识,严格依法转让部分使用权189
(三)处理好空余房地产管护与租赁的关系,盘活空余房地产资源190
(四)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确保转让使用权安全有效192
四、淘汰过时库存装备,减少通用物资储备193
(一)淘汰过时军用装备,提高存量装备资产管理效益194
(二)减少通用物资储备,优化物资储备模式198
第八章 开创军事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新局面201
一、优化军队院校资源配置,提高院校教育训练效益201
(一)影响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效益的主要问题201
(二)继续深化军队院校改革,提高院校教育质量效益203
二、形成主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新格局209
(一)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209
(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制度210
三、大力提高机关、部队在职训练的水平214
(一)围绕知识更新设置训练内容214
(二)结合部队实际创新训练模式215
(三)着眼长远发展健全训练机制217
(四)借助军地资源提高培训质量219
四、努力提高军事人才的使用效益220
(一)科学配置用好人才220
(二)合理流动盘活人才222
(三)依托任务牵引人才223
(四)营造环境凝聚人才224
第九章 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管理模式创新227
一、以效益强军理念为指导创新管理模式227
(一)牢固树立效益强军理念228
(二)把效益高低作为衡量管理优劣的标准230
(三)以效益为中心创新管理模式231
二、建立科学严格的统计核算和效益分析制度234
(一)高度重视统计核算与效益分析的重要作用234
(二)建立健全科学严格的经济统计与核算制度237
(三)形成科学合理的效益分析制度241
(四)努力提高统计核算和效益分析的能力和水平243
三、建立和完善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245
(一)综合运用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的多种评价方法245
(二)构建国防和军队建设效益指标体系246
(三)建立和完善军队现代化建设效益评价体系256
四、坚持依法治军、依法管理259
(一)强化法制观念,落实依法从严治军的政策259
(二)进一步加快立法步伐,完善军事经济法规体系261
(三)加强依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263
第十章 改革和完善军队审计监督制度266
一、确立以效益审计为中心的审计模式266
(一)军队审计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267
(二)军队效益审计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分析268
(三)军队开展效益审计的制约因素分析273
(四)树立科学的审计观,强化军队效益审计理念275
(五)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注重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结合277
二、完善以效益审计为中心的审计制度建设279
(一)完善效益审计的法规体系279
(二)建立和健全效益审计的运行机制281
(三)重构军队审计的领导体制283
(四)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效益审计指标体系285
三、优化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的审计监督机制建设288
(一)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关键地位289
(二)健全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体系292
(三)正确处理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关系298
(四)健全与完善监督体系间的联系制度299
参考文献301
后记305
热门推荐
- 3609078.html
- 943124.html
- 2746301.html
- 304498.html
- 2474903.html
- 2233038.html
- 2874453.html
- 1410045.html
- 3109471.html
- 14000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49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37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6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8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00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03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4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8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