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拓展知识读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雪甫,贾启艾,杨铤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56407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医学-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拓展知识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医学史3
绪论3
一、医学史的定义3
二、学习医学史的目的和意义3
第1章 人类社会早期的疾病与卫生保健活动5
一、古老的疾病5
二、社会发展与疾病演化6
三、早期的疾病观念与治疗7
第2章 古希腊及其前后的医学9
一、埃及医学9
二、巴比伦和亚述医学9
三、古希腊医学10
四、亚历山大利亚时期的医学13
五、古罗马帝国医学13
第3章 中世纪的医学15
一、医学的黑暗时期15
二、拜占庭医学16
三、阿拉伯医学16
四、最早的医学校——萨勒诺17
五、医院的建立18
六、传染病流行18
第4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20
一、自然科学的兴起20
二、医学的革命20
三、人体解剖学建立21
四、外科的改革22
五、内科学和传染病23
第5章 17世纪的医学24
一、自然科学的兴起24
二、近代生理学的开始24
三、哈维发现血液循环25
四、显微镜的应用25
五、化学的进步26
六、医学理论上的三个医学学派26
七、临床医学和西登哈姆27
八、17世纪医学的其他特点28
第6章 18世纪的医学29
一、自然科学和生理学的进步29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30
三、病理解剖学的建立31
四、临床教学的开始31
五、叩诊法的发明32
六、外科学和产科学的进步32
七、统计学的应用32
八、卫生状况的改善和牛痘法的发明33
第7章 19世纪前半期的医学35
一、社会背景和自然科学35
二、细胞学和细胞病理学35
三、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36
四、药理学37
五、生理学和生物化学37
六、诊断学的进步38
七、落后的临床医学38
第8章 19世纪后半期的医学39
一、细菌学39
二、免疫学研究39
三、外科学40
四、预防医学的兴起42
五、法医学的建立42
六、护理学的兴起43
七、国际红十字会成立43
第9章 20世纪前半期的医学44
一、社会背景和科学革命44
二、X线等的应用44
三、螺旋体和病毒的发现45
四、立克次体和立克次体病45
五、生物化学和维生素46
六、对内分泌的认识47
七、治疗学的划时代进步48
八、精神病学的建立49
九、医学杂志、医学会和医学史研究50
第10章 20世纪后半期的医学51
一、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51
二、分子生物学51
三、医学遗传学52
四、免疫学53
五、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54
六、传染病的新动向55
七、生命伦理学的建立56
八、医学模式的转变57
九、展望57
第二篇 医学与社会61
第1章 概论61
第一节 医学社会学的性质61
一、医学社会学的含义和特征61
二、医学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62
三、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62
四、医学社会学的作用62
第二节 医学社会学发展简史63
一、国外医学社会学发展简史63
二、国内医学社会学的发展63
第2章 医学社会学基本理论65
第一节 医学与社会的相关性65
一、医学的人学特征65
二、医学的社会性66
第二节 医学模式转变的社会学意义67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67
二、现代医学模式的社会学意义68
第三节 科学的健康观68
一、不同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观69
二、健康的科学内涵69
第四节 疾病及其定义70
一、什么是疾病70
二、不同的文化模式对于疾病的定义70
第3章 医学与社会的诸关系72
第一节 医学与文化72
一、医学模式的文化解读72
二、文化对健康的影响72
第二节 医学与乡村人口、经济发展74
一、医学与乡村人口问题74
二、医学与经济发展75
第三节 医学与社会生活76
一、医学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质量76
二、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77
第4章 医疗工作的社会互动79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性质79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与因素79
二、人际关系的内容、特点、规律80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81
四、人际关系的作用82
第二节 医务人员在各种关系沟通中的角色83
一、社会角色及其社会确定角色83
二、自我角色——PAC分析理论84
第三节 医疗工作关系86
一、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86
二、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87
三、医务人员与其他有关人员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88
第四节 人际冲突论88
一、人际冲突的含义和特点88
二、人际冲突的类型89
三、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89
第5章 卫生服务与健康92
第一节 农村卫生管理概述92
一、农村卫生管理的概念92
二、农村卫生管理的内容和特点92
第二节 农村卫生服务的管理93
一、农村卫生管理体制93
二、乡镇卫生院的内部运行机制93
三、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94
第三节 农村医疗保障管理96
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96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选择96
第四节 社区卫生服务概述97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97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要求97
三、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98
第6章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途径——医疗社会工作99
第一节 医疗社会工作性质99
一、医疗社会工作概况99
二、医疗社会工作的现实意义100
第二节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途径101
一、医疗社会工作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途径101
二、医疗社会工作者是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践行者102
第7章 健康教育103
第一节 健康教育概述103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103
二、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103
三、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03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104
一、行为概述104
二、行为与健康105
三、疾病相关行为与生活方式105
四、健康相关行为106
五、健康相关行为改变模式107
六、健康教育的方法108
第三篇 老年医学111
第1章 绪论111
第一节 老化和老年111
一、老化111
二、老年的标准111
三、我国人口老化的现状及其特点112
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112
第二节 老化的机制112
一、老化的生物学学说112
二、老年心理改变对老化的影响113
三、社会学对老化的影响113
第三节 老年与老年疾病114
第2章 老年生理、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115
第一节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15
第二节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16
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116
二、老年人的智力特点117
三、老年人的思维特点117
四、老年人的人格特征118
第三节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和精神问题及影响因素118
一、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和精神问题118
二、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120
第四节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121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121
二、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121
第3章 老年保健123
第一节 老年保健的目标和实施原则123
一、老年保健的目标123
二、老年保健实施的原则123
第二节 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和预防124
一、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124
二、老年保健的四级预防124
第三节 健康老年人与健康老龄化125
一、健康老年人的标准125
二、健康老龄化125
第四节 老年人的自我保健与健康促进126
一、自我保健的意义126
二、自我保健的内容126
三、自我保健的基本环节126
四、老年人的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127
第4章 老年人的安全用药129
第一节 老年人药物代谢特点129
一、药物的吸收129
二、药物的分布129
三、药物的代谢130
四、药物的排泄130
第二节 老年人用药的原则130
一、老年人用药不安全因素分析130
二、老年人安全用药的原则130
三、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131
四、老年人家庭安全用药指导131
五、老年人安全用药误区132
第5章 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133
第一节 老年性高血压133
一、临床表现及特点133
二、治疗133
第二节 老年冠心病134
一、老年心绞痛135
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136
第6章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138
第一节 老年性肺炎138
一、临床表现和特点138
二、治疗139
第二节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40
一、临床表现140
二、治疗140
第7章 老年消化系统疾病142
第一节 老年慢性胃炎142
一、临床表现142
二、治疗143
第二节 慢性胰腺炎143
一、临床表现144
二、治疗144
第8章 老年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疾病145
第一节 老年糖尿病145
一、临床表现145
二、治疗145
第二节 肥胖症147
一、分型147
二、临床表现147
三、治疗148
第9章 老年运动系统疾病149
第一节 老年骨质疏松症149
一、临床表现149
二、治疗149
第二节 老年颈椎病150
一、临床表现150
二、治疗151
第10章 老年感觉器官疾病152
第一节 老年性白内障152
一、临床表现152
二、治疗153
第二节 老年性青光眼153
一、临床表现153
二、治疗153
第三节 老年性聋153
一、临床表现154
二、治疗154
第11章 老年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55
第一节 前列腺增生症155
一、临床表现155
二、治疗156
第二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156
一、临床表现156
二、治疗157
第12章 老年神经系统疾病158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8
一、临床表现158
二、治疗158
第二节 原发性脑出血159
一、临床表现159
二、治疗159
第三节 老年性痴呆160
一、临床表现160
二、治疗161
第13章 临终关怀162
第一节 临终关怀的基本特点162
一、服务对象既包括临终病人也包括病人家属162
二、服务的内容广泛全面162
三、服务形式多样化、本土化162
四、临终关怀淡化治疗,强调照护163
第二节 临终关怀机构的设施与活动164
一、明亮舒适的环境164
二、尊重宗教信仰164
三、可口随意的饮食164
四、体贴入微的关怀165
五、多种多样的活动165
第三节 临终关怀机构的服务165
一、缓解性医疗服务165
二、临终护理165
三、临终心理咨询166
四、社会支援166
第四篇 人口学概论169
第1章 绪论169
第一节 人口学的基本范畴169
一、人口学的基本范畴169
二、人口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70
第2章 生育与死亡172
第一节 生育的基础知识172
一、生育、生育率与出生率172
二、影响生育率的因素172
三、我国的低生育率的问题174
第二节 死亡分析175
一、死亡现象与死亡率的分析175
二、生育模式与死亡模式176
第三节 生育观177
一、生育观的概念与内容177
二、影响生育观转变的因素178
第3章 人口再生产179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的基本概念179
一、人口再生产的概念179
二、人口再生产的分类179
三、人口再生产的特点180
四、影响人口再生产的因素180
第二节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181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涵义181
二、人口转变的内涵及条件182
第三节 人口转变理论简介182
一、西方人口学家的人口转变论182
二、孩子成本—效用理论183
第4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城市化184
第一节 人口分布184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184
二、人口分布的特征185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86
四、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分布概况186
第二节 人口迁移187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187
二、人口迁移的类型188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88
四、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影响188
五、当代人口移动的相关问题189
第三节 人口城市化190
一、人口城市化190
二、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国家类型190
三、影响人口城市化的因素和人口城市化的社会经济作用191
四、中国的人口城市化191
第5章 人口素质193
第一节 人口素质的基本内容193
一、人口素质的基本内容193
二、人口的素质指标体系194
第二节 人口素质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95
一、人口素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195
二、人口素质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195
三、我国人口素质现状及对策建议195
第三节 影响人口素质的因素196
一、优生与人口素质196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素质的关系197
三、自然环境影响人口素质198
四、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198
五、其他社会因素对人口素质的影响199
第6章 人口结构200
第一节 人口结构及其分类200
一、人口结构的概念200
二、人口结构的分类200
第二节 人口的自然结构200
一、人口的性别结构200
二、人口的年龄结构201
三、中国人口自然结构演变的历史和未来趋势202
第三节 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204
一、人口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构成204
二、人口民族结构的构成和发展204
三、人口教育结构的构成和发展204
四、人口在业结构的构成和发展205
第四节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206
一、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6
二、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上的几种观点208
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210
第7章 人口政策与计划213
第一节 人口政策213
一、人口政策的性质213
二、人口政策的种类213
三、人口政策的制定214
第二节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214
一、中国的计划生育道路214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215
三、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216
四、中国计划生育的特点217
五、计划生育的成就218
第三节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18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的主要内容218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218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立法基本精神219
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若干授权法规定219
第四节 人口计划220
一、人口计划的概念220
二、人口计划的特点220
三、人口计划的作用220
四、人口计划的编制220
五、人口计划的分类221
六、人口计划的组织实施222
热门推荐
- 1672940.html
- 1222973.html
- 3450901.html
- 854037.html
- 1679890.html
- 3547777.html
- 2741161.html
- 3461459.html
- 1375009.html
- 679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6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6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1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1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4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58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0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9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