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同行评议专家遴选问题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的视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贺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8067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同行评议专家遴选问题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1
一 问题的提出1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4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述评5
一 同行评议在科学评价实践中的界定5
二 国内文献述评8
三 国外文献述评16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24
一 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24
二 内容安排26
三 研究的理论依据29
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36
一 准确判定评议专家学术范式,提供智能遴选系统理论可能36
二 准确判定专家擅长研究主题,提供专家学术研究佐证信息38
三 准确判定交叉学科相近领域,提供交叉领域热点研究主题39
第二章 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的理论基础41
第一节 科学共同体41
一 关于科学共同体的含义及理解41
二 “范式”与“科学共同体”43
三 科学共同体的基本特征45
第二节 科学评价46
一 科学评价的概念46
二 科学评价的重要作用48
三 科学评价的基本功能——科研管理的支持工具49
第三节 同行评议50
一 同行评议——科学共同体内的科学评价50
二 同行评议的本质——科学共同体的民主决策52
第四节 科学计量55
一 科学计量——科学共同体外的科学评价55
二 科学计量学在科学评价中的作用57
三 科学评价活动中科学计量指标的引入及其方法论原理58
四 基于科学计量指标的科研评价60
第三章 相同学术范式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问题66
第一节 跨学术范式的同行评议存在的问题66
第二节 科学结构中的多学术范式67
一 科学学派多理论纲领并存的原因67
二 科学学派及学术范式的特性68
第三节 找寻相同学术范式同行评议专家的意义70
一 将不同学术范式导致的同行评议误判率降至最低70
二 “非共识”和创新性项目评审专家意见分歧的判断依据71
第四节 解决方案:可视化著者同被引(ACA)技术73
一 著者同被引(ACA)的理论基础73
二 可视化著者同被引(ACA)方法75
三 国外成熟的可视化著者同被引(ACA)技术——AuthorLink75
第五节 实例:利用可视化(ACA)技术辨别评议专家的学术范式79
一 数据来源的选定79
二 过程说明80
三 结果分析80
第六节 给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系统的启示89
一 准确判定同行评议专家的学术范式89
二 为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系统的智能遴选提供理论可能90
第七节 本章小结91
一 利用可视化ACA技术发现同行评议专家的学术范式91
二 科学评价研究需要可视化ACA技术92
第四章 科学评价中“小”同行专家的选择问题94
第一节 传统同行评议专家选择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94
第二节 “小”同行评议专家所具有的本质特性95
一 具有相同的科学语境背景96
二 具有相同的科学概念体系和思维方式96
第三节 同行评议专家的科学语境97
一 语言学视角中的科学共同体97
二 语境与科学共同体的特征99
第四节 解决方案:领域本体概念网100
第五节 实例:共词分析建立领域本体概念网辨别“小”同行专家103
一 共词分析原理103
二 实验目的104
三 数据来源的选定104
四 过程说明104
五 结果分析105
第六节 给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系统的启示120
一 准确判定同行评议专家擅长的研究领域和主题120
二 为同行评议专家推荐表的科研信息提供准确佐证资料121
三 为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系统的智能筛选提供科学合理的凭据121
第七节 本章小结122
一 科学语境是科学共同体的基础122
二 科学语境是选择真正同行的判断依据123
第五章 交叉学科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问题124
第一节 当前交叉学科同行评议的难点124
第二节 交叉学科的特有属性125
一 交叉学科研究是产生新领域新观念的主要途径125
二 交叉学科研究是产生新观念的主要途径126
三 交叉学科研究是产生原始创新的主要途径127
第三节 交叉学科产生——科学共同体的互动127
第四节 解决方案:交叉融合的科学知识图谱131
一 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131
二 科学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132
第五节 案例:利用科学知识图谱选择交叉学科同行评议专家133
一 数据源说明133
二 过程说明134
三 结果分析134
第六节 给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系统的启示150
一 准确判定交叉学科相近研究领域151
二 准确判定交叉学科热点研究主题151
三 准确判定交叉学科最合适的同行评议专家152
第七节 本章小结152
一 创新是科学共同体互动的结果152
二 利用科学知识图谱选择交叉学科同行评议专家153
第六章 基于科学贡献程度的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问题154
第一节 当前同行评议中评审专家科学贡献程度评定指标的局限154
第二节 解决方案:利用h指数选择贡献突出的同行评议专家156
第三节 h指数对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的实际意义157
第四节 本章小结161
第七章 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系统模型构建问题163
第一节 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的基本标准163
一 同行评议专家的道德标准163
二 同行评议专家的学术标准164
第二节 基于科学计量的同行评议专家研究领域的准确判定164
一 传统同行评议专家研究领域的确定方式164
二 基于科学计量的同行评议专家研究领域的判定166
第三节 同行评议专家的评价指标167
一 同行评议专家基本指标167
二 同行评议专家个人素质指标171
三 同行评议专家评议工作业绩指标174
第四节 基于因子分析的同行评议专家遴选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177
一 因子分析方法和综合评价模型177
二 分析步骤178
第五节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系统模型180
一 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系统建设的原则180
二 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系统模型构想及其释义182
第六节 本章小结185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186
第一节 结论186
第二节 展望191
附录193
参考文献199
后记215
热门推荐
- 2877908.html
- 2340779.html
- 2530968.html
- 3540422.html
- 2612973.html
- 3439664.html
- 3619146.html
- 1700764.html
- 544756.html
- 522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95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87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53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6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1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8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1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5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11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