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心理学理论前提的批判与重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冯大彪著(内蒙古财经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5900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心理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方心理学理论前提的批判与重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作为西方心理学理论前提的人性观3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人性观的研究现状3
一、国外研究现状3
二、国内研究现状5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的人性观及其理论建构10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及其理论建构11
二、认知心理学的人性观及其理论建构13
三、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人性观及其理论建构14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及其理论建构16
五、后现代心理学的人性观及其理论建构18
第二章 本体论式的人性观诱导西方心理学步入困境21
第一节 学科内部的分裂21
一、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立场23
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立场25
第二节 研究方式的物化29
一、验证心理的物质本体29
二、还原心理的精神本体30
第三节 价值取向的迷失34
一、西方心理学的主要价值观37
二、西方心理学价值观的局限40
第三章 中国本土心理学对西方心理学人性观的突围46
第一节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孕育与兴起46
一、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孕育47
二、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兴起52
第二节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内容57
一、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历程57
二、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60
第三节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代表性理论63
一、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框架64
二、新心性心理学的学术价值68
第四节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困境74
一、以“文化人假设”为理论前提75
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77
三、以“回避现实问题”为主要特征79
第四章 西方心理学人性观的批判与重构83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人性观的批判83
一、否定人的独特性83
二、忽视人的实践性84
三、瓦解人的多重性85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人性观的重构86
一、以马克思人性观为理论前提86
二、马克思对人性的科学阐释87
三、马克思人性观的核心要义92
第五章 冲破西方心理学藩篱的心理学本土化再探索98
第一节 心理学科学观的重建98
一、研究对象的重新理解99
二、研究方式的重新确立100
三、研究目的的重新定位102
第二节 心理学本土化立场的转变105
一、摆脱个体主义的困境105
二、注重真实的社会存在107
三、直面具体鲜活的国情109
第三节 内隐学习理论的本土化探索115
一、内隐学习理论的概述117
二、内隐学习的适用领域120
三、内隐学习研究的理论意义124
四、内隐学习理论的应用价值128
第四节 中国大学生自我满意度的本土化探索133
一、中国大学生自我满意度的研究方法134
二、中国大学生自我满意度的基本状况135
三、中国大学生自我满意度的多重分析140
四、中国大学生自我满意度的一般特征145
第五节 当代中国人社会化的本土化探索147
一、当代中国人社会化的背景147
二、当代中国人社会化的目标149
三、当代中国人社会化的内容150
四、当代中国人社会化的途径152
五、当代中国人社会化的困境153
六、当代中国人社会化的出路158
第六节 中国人人格的本土化探索163
一、古代先秦儒家的人格思想163
二、近现代中国人人格的演进174
三、当代中国人的人格特质178
第六章 西方心理学的未来展望192
第一节 霸主地位的颠覆,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192
一、霸主地位的削弱与颠覆192
二、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195
第二节 分裂危机的弱化,推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整合199
一、分裂危机引发各方质疑199
二、学派争鸣推动相互整合201
三、走出分裂危机的路径202
第三节 心理本体的解构,面向生活世界204
一、心理本体的双重解构205
二、从瓦解走向虚无207
三、通往生活世界的坦途209
第四节 价值中立的退隐,兼顾实然探索和应然设计213
一、价值中立的源起213
二、价值负载的事实215
三、实然与应然的统一217
主要参考文献219
后记226
热门推荐
- 476965.html
- 303856.html
- 1329388.html
- 677085.html
- 2696410.html
- 2319025.html
- 2891158.html
- 413037.html
- 2747791.html
- 2951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4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92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4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6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4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6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0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0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