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能源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能源经济学
  • 陈昭玖,翁贞林主编;滕玉华,王火根,曹大宇副主编;金志农丛书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7810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新能源-能源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能源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篇3

第1章 导论3

1.1 新能源概述3

1.1.1 能源及其分类3

1.1.2 新能源的概念6

1.2 国际新能源利用现状6

1.2.1 太阳能7

1.2.2 生物质能7

1.2.3 风电7

1.2.4 地热能7

1.2.5 海洋能8

1.3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8

1.4 全球新能源的发展趋势9

1.4.1 各国政府都积极推动新能源发展9

1.4.2 新能源的发展前景10

1.5 新能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0

1.5.1 系统分析方法10

1.5.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1

1.5.3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结合的方法11

1.5.4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1

1.6 新能源经济学的研究意义12

1.6.1 新能源经济学为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12

1.6.2 新能源经济学为建立可持续能源系统提供科学依据12

1.6.3 新能源经济学为发展区域经济和企业经济提供基本指导思想12

第2章 新能源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3

2.1 人类生存发展面临能源危机13

2.2 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环境日益恶化14

2.2.1 “酸雨”频发15

2.2.2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16

2.2.3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17

2.3 可再生能源是永不枯竭的生态能源18

2.3.1 世界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衡18

2.3.2 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19

2.3.3 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19

2.4 技术的发展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能22

第3章 新能源经济学理论基础24

3.1 自然科学基础24

3.1.1 热力学基础25

3.1.2 动力学基础26

3.1.3 生物学基础28

3.2 经济学基础30

3.2.1 西方经济学理论30

3.2.2 循环经济理论32

3.2.3 新制度经济学33

3.2.4 可持续发展理论35

第二篇 经济运行篇41

第4章 新能源需求41

4.1 新能源需求的基本概念41

4.2 新能源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42

4.2.1 新能源价格42

4.2.2 技术进步42

4.2.3 经济发展状况43

4.2.4 政府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政策44

4.3 新能源消费现状分析44

4.3.1 全球新能源消费现状44

4.3.2 我国新能源消费现状45

4.4 新能源需求的发展趋势46

4.5 新能源需求预测模型47

4.5.1 新能源需求预测的意义47

4.5.2 能源需求预测模型48

第5章 新能源供给53

5.1 新能源供给的基本概念53

5.2 新能源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53

5.2.1 新能源资源赋存53

5.2.2 技术进步54

5.2.3 政策因素54

5.2.4 投入机制55

5.2.5 市场环境56

5.3 新能源供给的基本特点56

5.3.1 新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56

5.3.2 新能源供给的不稳定性56

5.3.3 新能源供给的技术禀赋较强57

5.4 新能源供给现状及发展前景57

5.4.1 新能源供给现状57

5.4.2 新能源发展趋势63

第6章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融资分析67

6.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资67

6.1.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资现状67

6.1.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特点69

6.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融资分析70

6.3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特点72

6.4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体系73

6.4.1 固定电价体系73

6.4.2 浮动价格体系74

6.4.3 招标电价体系75

6.4.4 绿色电力价格体系76

6.5 可交易绿色证书机制76

6.5.1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76

6.5.2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国际经验79

第三篇 产业发展篇85

第7章 核能的经济价值及其经济利用85

7.1 核能概述85

7.1.1 核能及其用途85

7.1.2 核电技术发展的历史85

7.1.3 核能的优势88

7.2 世界主要国家的核能发电进展89

7.2.1 世界核电发展概况89

7.2.2 美国核电发展概况89

7.2.3 法国核电发展概况90

7.2.4 日本核电发展概况91

7.2.5 俄罗斯核电发展概况92

7.3 中国核电发展状况93

7.3.1 我国发展核电的意义93

7.3.2 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核电站93

7.3.3 我国核电的成本分析95

7.3.4 我国核电供应能力分析95

7.4 核能发展的前景展望97

7.4.1 全球核电发展的潜力97

7.4.2 我国核电产业的市场前景98

第8章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及其经济利用100

8.1 太阳能概述100

8.1.1 太阳能的概念100

8.1.2 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100

8.1.3 太阳能利用的特点101

8.2 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102

8.2.1 太阳能热利用的效益102

8.2.2 我国的太阳能热产业发展状况104

8.3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106

8.3.1 世界主要光伏国家光伏产业的发展概况106

8.3.2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110

8.3.3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前景113

第9章 风能的丰富性及其经济利用117

9.1 风能利用概述117

9.2 全球风能资源状况118

9.2.1 全球陆地风能资源总体介绍118

9.2.2 中国风能资源状况120

9.3 全球风电市场发展概况122

9.3.1 世界风电市场发展现状122

9.3.2 全球风电市场区域发展情况123

9.3.3 世界风电发展前景127

9.4 中国风电市场发展概况127

9.4.1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情况127

9.4.2 中国风电发电量情况128

9.4.3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128

9.4.4 传统能源企业进军海上风电项目情况128

9.4.5 风电上网电价情况分析128

9.5 风电产业投资分析129

9.5.1 风电设备介绍129

9.5.2 投资机会分析130

9.5.3 投资风险分析131

第10章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物质能133

10.1 生物质能概述133

10.1.1 生物质能的概念133

10.1.2 生物质能的分类133

10.1.3 生物质能的特点134

10.1.4 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135

10.2 国内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分析136

10.2.1 国外生物质能利用状况136

10.2.2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意义及政府态度137

10.2.3 我国生物质能技术现状分析137

10.3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途径分析138

10.3.1 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发展模式138

10.3.2 油菜籽—生物柴油模式138

10.3.3 纤维素—乙醇模式139

10.3.4 能源作物—生物液体燃料模式139

10.3.5 林木生物质—生物柴油发展模式140

10.4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现状140

10.4.1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现状140

10.4.2 生物柴油市场发展回顾141

10.4.3 我国燃料乙醇的发展概况143

10.4.4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发展概况145

10.4.5 我国生物发电存在的问题147

第11章 其他新能源的利用及其他经济评价148

11.1 地热能的利用及其经济评价148

11.1.1 地热资源的分布149

11.1.2 地热资源的利用149

11.1.3 地热能开发利用中的问题152

11.1.4 浅层地热能资源利用的经济评价153

11.2 海洋能的利用及其经济评价157

11.2.1 海洋能的储量分布及研究开发现状157

11.2.2 我国海洋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63

11.2.3 我国海洋能发展前景163

11.2.4 温差能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164

11.3 氢能的利用及其经济评价166

11.3.1 氢能及其利用方式167

11.3.2 氢能系统的综合效益分析168

第四篇 新能源政策篇177

第12章 影响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177

12.1 安全因素177

12.2 技术因素178

12.3 市场因素181

12.4 体制与政策因素183

第13章 世界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政策185

13.1 美国的新能源政策185

13.1.1 国家宏观战略政策185

13.1.2 基础研究及产业化的政策186

13.1.3 保护与培育市场的政策188

13.2 欧盟的新能源政策188

13.2.1 德国的新能源政策189

13.2.2 法国的新能源政策190

13.2.3 英国的新能源政策192

13.2.4 丹麦的新能源政策192

13.2.5 芬兰的新能源政策193

13.3 日本的新能源政策193

13.3.1 日本制定有关新能源的法律、法规194

13.3.2 日本政府在财政金融方面对新能源产业进行政策上的倾斜197

13.3.3 日本新能源政策的完整的实施体系198

13.4 印度的新能源政策199

第14章 中国的新能源政策202

14.1 国际能源的竞争202

14.1.1 规则竞争202

14.1.2 格局竞争204

14.1.3 新能源竞争的表现205

14.2 国际能源的合作206

14.2.1 国际能源合作的必要性206

14.2.2 国际能源合作的可能性207

14.2.3 国际新能源合作的表现208

14.3 我国新能源政策的历史演变208

14.3.1 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萌芽阶段208

14.3.2 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起步阶段209

14.3.3 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强化阶段209

14.4 我国新能源政策的积极影响210

14.4.1 太阳能产业迅速发展210

14.4.2 风能应用发展迅猛211

14.4.3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较快211

14.4.4 核电发展潜力巨大212

14.4.5 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发展212

14.5 我国的新能源政策的完善212

14.5.1 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213

14.5.2 重视传统节能技术的研发213

14.5.3 完善财税政策213

14.5.4 完善金融政策214

14.5.5 加强新能源的国际合作214

后记215

参考文献2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