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三农”政策与法制建设研究 以西北贫困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场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三农”政策与法制建设研究 以西北贫困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场景
  • 潘醒,韩海,尚凌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8911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农业法-研究-西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三农”政策与法制建设研究 以西北贫困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场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12

第一节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法学研究方法12

一、从“主义”到“问题”:“三农”法制研究与问题意识12

二、为什么强调从“主义”到“问题”的法学研究方法的转变14

三、什么是法学研究中的“问题”和“问题意识”17

四、什么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法学研究方法”19

五、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法学研究方法的总体路径与分析范式22

六、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法学研究方法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25

第二节 研究的一般方法28

一、文献检索与系统分析方法28

二、过程分析方法29

三、实证分析方法29

四、具体方法与路径30

第二章 “三农”法制建设研究基本范式32

第一节 中国当前“三农”法制研究现状与述评32

一、关于中国“三农”及其法制问题的宏观研究与现状32

二、关于中国“三农”及其法制问题的具体研究现状与评述35

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三农”法制建设基本范式42

一、统筹城乡背景下“三农”法制建设的基本范式转换及意义42

二、统筹城乡背景下“三农”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47

三、统筹城乡背景下“三农”法制建设的基本趋势和重点领域49

四、统筹城乡背景下加强农业法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议50

第三章 中国当前“三农”法制建设现状、实施效果及评价55

第一节 基本现状、效果与评价55

一、“三农”基本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其实施绩效评价55

二、对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委发布的相关政策情况与评价56

第二节 “三农”法律、法规的制定及其实施绩效评价62

一、“三农”法律、法规的制定及其实施绩效总体情况62

二、关于“三农”的中央立法及其评价63

三、关于“三农”的地方立法及其评价66

四、我国“三农”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7

第三节 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以及法律监督方面的状况及其绩效评价72

一、行政执法及其绩效评价72

二、司法保护及其绩效评价75

三、法律监督及其绩效评价77

四、衔接与配套:当前“三农”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思路78

第四章 西北贫困地区地方性“三农”政策与法制现状、实施效果及评价81

第一节 农业方面的政策与法制现状、实施效果及评价81

一、西北贫困地区农业的基本情况81

二、西北贫困地区地方性农业立法82

三、西北贫困地区农业立法的意义83

四、西北贫困地区农业法制实践86

第二节 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的政策与法制现状、实施效果及评价91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91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三种模式:珠三角模式、成渝模式和云浮模式92

三、从村落到社区:西部贫困地区“三农”法律体系重构的历史契机95

第三节 关于农民的政策与法制现状、实施效果及评价100

一、西北贫困地区农民问题的基本情况100

二、发展西北贫困地区农民政策的主要措施101

三、西北贫困地区农民问题建设存在的问题107

第四节 村落社区化进程中的村民自治及其前景111

一、村落社区化与农村社区建设111

二、村落社区化:一种历史趋势112

三、从村落到社区:“共同体”的属性转变115

四、从自治到治理:村民自治的“边际创新”117

五、余论:再论局部实验与中国经验121

第五章 扶贫开发、城乡统筹和法制建设的互动与衔接124

第一节 西北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制度建设概述124

第二节 南疆垦区: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和法制建设的相互衔接与契合125

一、南疆垦区的主体功能区定位125

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南疆垦区发展的影响126

三、南疆垦区扶贫开发目标132

四、南疆垦区相关法制建设情况135

五、南疆垦区:扶贫开发、城乡统筹和法制建设“衔接度”评价137

第三节 六盘山区: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和法制建设的相互衔接与契合138

一、六盘山区的主体功能区定位138

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六盘山区发展的影响140

三、六盘山区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目标144

四、六盘山区相关法制建设情况150

五、六盘山区:扶贫开发、城乡统筹和法制建设“衔接度”评价151

第四节 甘青藏区: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和法制建设的相互衔接与契合155

一、甘青藏区的主体功能区定位155

二、主体功能定位对甘青藏区社会发展的影响157

三、甘青藏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目标163

四、甘青藏区相关法制建设情况166

五、甘青藏区:扶贫开发、城乡统筹和法制建设“衔接度”评价167

第五节 其他重点扶贫县: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和法制建设的相互衔接与契合169

一、全国主体功能区中的定位(以甘肃榆中县为例)169

二、扶贫开发的目标170

三、相关法制建设情况171

四、“衔接度”(时间、空间和内容三个“指标”)评价172

第六章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利实现的“差序格局”174

第一节 各省(自治区)比较研究174

一、关于受教育权实现方面的地区差异176

二、关于物质帮助权实现方面的地区差异178

三、关于医疗保障权实现方面的地区差异179

第二节 城乡之间比较研究180

一、关于受教育权平等实现方面的城乡差距181

二、关于社会保障等权利平等实现方面的城乡差距182

三、关于经济劳动权利平等实现方面的城乡差距183

四、关于选举权和参政权平等实现方面的城乡差距184

第三节 省(自治区)内部比较研究185

一、民族地区与民族地区、汉族地区与民族地区的比较——以甘肃省为例185

二、山区与川区的比较——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187

三、男女比较——以土地承包权的实现状况为例188

第四节 聚居区与混居区的比较研究189

第七章 游牧民社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194

第一节 游牧民定居社区建设的动力来源194

一、游牧民定居社区建设基本情况194

二、缘何从游牧走向定居195

三、为什么要选择“游牧”196

四、为什么要建立“社区”197

五、藏区牧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205

第二节 牧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试验209

一、青海省H村(社区)的基本情况209

二、什么是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11

三、为什么要在牧区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13

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建立215

五、运行与成效220

六、基本经验与发展方向222

第八章 国土规划与农村集体土地制度231

第一节 国土规划中的“法律理性”231

一、追认和完善地区发展成果232

二、防范和化解国家政治风险233

三、规制和约束政府寻租行为236

四、科学规划国“土”资源的合理布局239

第二节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建设241

一、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和法律制度设计相关理论的评价242

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要求244

三、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立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46

四、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立法建议249

第九章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户籍制度改革252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政策调整252

一、当前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252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253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条件下新农村建设路径和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256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265

一、户籍制度改革对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作用266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困难与问题268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立法建议272

第十章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275

一、“良性违法”,还是法制保障?275

二、“三农”问题与政策回应279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两种制度路径283

四、西北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农”法制建设的现实选择288

第十一章 延伸与讨论:农民的命运与前途309

一、关于农民前途问题的两种思潮309

二、“老加图主义”的观点:回归田园310

三、马克思主义的预见:农民消亡312

四、城乡统筹发展与当代中国农民的前途314

参考文献318

后记3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