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危机调查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 美国金融与经济危机起因调查委员会著;王欣红,刘洪峰,肖艳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4286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95页
  • 文件大小:277MB
  • 文件页数:741页
  • 主题词:金融危机-调查报告-美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融危机调查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委员简介1

前言1

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的结论1

第一部分祸端3

第一章 近在眼前3

第二部分 搭台35

第二章 影子银行35

商业票据和回购:“脱缰的市场”37

储贷危机:“监管机构遭遇巨大压力”43

第三章 证券化与衍生品49

房利美与房地美:“游说兵团”49

结构性融资:“风险并未降低”55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此前十年中金融业最重大的事件”58

第四章 再提放松管制67

银行业活动扩张:“《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破灭”67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历史为证”73

互联网崩溃:“陷入危机的泥沼”76

金融业的薪酬:“跟风”80

金融行业的增长:“金融业做过头了”84

第五章 次级抵押贷款87

抵押贷款证券化:“谁搞得懂这么复杂的产品呢?”88

更多的借款机会:“这种生意还是能让我们赚点钱的”93

次级抵押贷款风暴:“市场形势不利”95

监管机构:“哦,是这样”96

第三部分 盛衰105

第六章 信用扩张105

房地产:“强大的维稳力量”106

次级抵押贷款:“购买者将支付高溢价”111

花旗集团:“引来监管审查”117

联邦法律:“准备遏制不公平违规贷款”118

各州:“一贯立场”123

社区贷款机构承诺:“我们未改初衷”124

银行资本标准:“套利”127

调查委员会结论129

第七章 抵押贷款机器130

国外投资者:“不可抗拒的获利机会”131

抵押贷款:“良好的贷款”133

联邦监管当局:“不受州级法律约束大有益处”143

抵押贷款证券参与者:“华尔街渴求我们的产品”145

穆迪:“得到了空白支票”151

房利美和房地美:“市场竞争力下降”157

调查委员会结论161

第八章 担保债务凭证机器163

担保债务凭证:“我们创造了投资者”165

贝尔斯登对冲基金:“崩溃前一直运转良好”172

花旗集团流动性期权:“潜在的利益冲突”175

美国国际集团:“华尔街的金鹅”179

高盛投资公司:“增加次级贷崩溃的效应”182

穆迪:“点石成金”187

证券交易委员会:“一团糟”193

调查委员会结论198

第九章 悉数登场200

泡沫:“信贷引发的热潮”201

抵押证券欺诈行为:“滋生犯罪的温床”205

信息披露和尽职调查:“企业的质量控制问题”212

监管机构:“市场总是会自我纠正”219

杠杆贷款和商业地产:“舞曲未终,接着跳”224

雷曼兄弟:从“行动”到“存储”227

房利美和房地美:“两个艰难的抉择”230

调查委员会结论244

第十章 疯狂245

担保债务凭证经理:“我们不是租来的经理”246

信用违约掉期:“愚蠢的问题”248

花旗集团:“无法相信我们已经无计可施”256

美国国际集团:“我们拿到的钱还不足以让我们去冒险”261

美林:“不惜一切代价”264

监管机构:“过度集中的风险正在加剧吗?”269

穆迪:“一切都与收入有关”271

调查委员会结论279

第十一章 泡沫破裂281

违约:“房地产市场的转折”282

信用降级:“史无前例”291

担保债务凭证:“翻越次贷忧虑之墙”293

法律修改:“基于信息”295

损失:“谁来承担住房信用风险?”298

调查委员会结论302

第四部分 瓦解307

第十二章2007年初:次贷恐慌四处蔓延307

高盛:“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分散风险”309

贝尔斯登对冲基金:“状况不佳”314

信用评级机构:“猝不及防”320

美国国际集团:“意料之外”321

调查委员会结论324

第十三章2007年夏天:资金链断裂325

德国工业银行:“现金投资者”325

国民金融公司:“新的9·11”328

法国巴黎银行:“警报响起”331

结构性投资工具:“荒漠绿洲”333

货币基金和其他投资者:“饮鸩止渴”335

调查委员会结论338

第十四章 2007年底至2008年初:数十亿的次级贷款损失340

美林银行:“对夏季的反省”340

花旗集团:“微不足道”344

美国国际集团与高盛的争论:“前所未有的损失”352

美联储:“贴现窗口失灵”364

单一险种保险公司:“没有预料到的损失”367

调查委员会结论370

第十五章2008年3月:贝尔斯登倒闭371

“我们需要宽容”372

“可以适当怀疑我们”374

“死亡旋涡”375

“保护投资者的责任”379

“政府不会批准更高的价格”384

“走向黑洞”386

调查委员会结论387

第十六章2008年8月:系统性风险隐患388

美联储:“当人们感到恐惧”389

摩根大通“拒绝‘解除’交易——将不可饶恕”392

美联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脆弱的流动性”393

金融衍生品:“系统性风险的早期评估”396

银行业:“极为脆弱的市场”399

美联银行:“收购金西金融集团是个错误”403

调查委员会结论408

第十七章2008年9月:收购房地美和房利美410

收购的最佳时机411

市场上唯一的玩家413

“这是一场时间的游戏——保持冷静”414

“这个想法在我看来是适得其反”417

这样做会增加市场的信心419

“既不安全又不合理的做法”422

“毫无预警,直接陷入泥潭”424

“一塌糊涂的金融机构”427

“辜负了我的薪水”428

调查委员会结论429

第十八章2008年9月:雷曼破产430

“获得更多稳妥的资金来源”431

“这绝不是好消息”434

“惊扰市场”436

“充分发挥想象”440

“华尔街的首席执行官们”443

“告诉他们缓一缓”445

“这并不意味着美好的结局”446

“雷曼倒闭是最好的选择”449

“一场大灾难”450

调查委员会结论454

第十九章2008年9月:援助美国国际集团456

“现金流动面临危险”458

“溢出效应”460

“蚊子如何监管大象”464

调查委员会结论466

第二十章 危机与恐慌468

货币市场基金:“交易员甚至不再接听电话”471

摩根士丹利:“我们会是下一个”476

场外衍生品交易:“戛然而止”481

华盛顿互惠银行:“归你们了”484

美联银行:“在其他银行倒下后站在了多米诺骨牌的最前面”485

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综合方案”493

美国国际集团:“必须给病人的伤口止血”500

花旗集团:“我们不会让另一个雷曼出现”505

美国银行:“拉郎配的婚姻”510

调查委员会结论516

第二十一章 经济衰退518

普通家庭:“寝食难安”519

企业“松鼠储藏坚果”524

商业房地产:“毫无进展”528

政府:“各州在努力填补缺口”530

金融部门:“几乎是三年前的三倍水平”534

第二十二章 房屋止赎危机536

抵押品止赎的上升:“市场复苏极其渺茫”536

房屋止赎的发端:“持续的不理会”539

进程中的漏洞:“投机和最糟糕的情况”542

相邻效应:“我不会搬家”545

调查委员会结论548

反对意见一549

反对意见二576

附录一 两种情景下的假设损失670

附录二 词汇表674

附录三 相关机构和公司名678

附录四 相关人名表686

后记6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