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诗人玉屑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诗人玉屑 下
  • (宋)魏庆之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10186·5
  • 出版时间:1959
  • 标注页数:63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6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诗人玉屑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诗辨第一1

沧浪谓当学古人之诗凡五条1

卷之一1

诗法第二4

晦庵谓胸中不可着一字世俗言语4

晦庵抽关启?之论4

诚斋翻案法5

诚斋又法5

赵章泉谓规模既大波澜自阔6

赵章泉诗法6

赵章泉论诗贵乎似7

赵章泉题品三联7

章泉谓可与言诗7

赵章泉学诗8

吴思道学诗8

?圣任学诗9

白石诗说凡二十九条9

沧浪诗法12

卷之二14

诗评14

诚斋品藻中兴以来诸贤诗14

诚斋题品诸杨诗15

诚斋评李杜苏黄诗体16

诚斋评为诗隐蓄发露之异17

以画为真以真为画18

臞翁诗评18

沧浪诗评19

诗体上23

沧浪编诸名家诗体凡百十一条23

诗体下32

总论凡三条○实仅一条32

江左体33

蜂腰体33

隔句体33

五仄体34

绝弦体34

折腰体34

偷春体34

囘文体35

五句法35

六句法35

促句法36

平头换韵法36

促句换韵法36

七言变体37

拗句37

绝句变体38

第三句失粘38

八句仄人格38

进退格凡二条39

平侧各押韵40

双声叠韵凡二条40

扇对法 此与前隔句体同41

离合体41

药名42

人名42

卷之三44

句法44

有三种句44

错综句法44

影略句法44

象外句45

折句45

佳句45

雄伟句46

雄健句46

一人名而分用之句46

两句纯好难得47

两句不可一意47

置早意于残晚中 置静意于喧动中47

句中有眼47

句法不当重叠48

句中当无虚字48

言简而意不遗之句49

句豪而不畔于理49

句中有问答之词49

诚斋论一句有三意49

诚斋论惊人句50

诚斋称李大方警句50

诚斋论瞥句50

蒋道士诗句51

少陵坡谷句法51

陵阳论警句51

省题诗句52

滩声句52

清健句52

诗句可入画52

燕诗53

唐人句法53

朝会53

怀古54

宫掖54

送别55

地名56

人名57

写景57

咏物58

造理59

入画60

清新61

典重61

奇伟62

绮丽63

刻琢64

自然65

寒苦65

豪壮66

工巧67

闲适68

精绝68

幽野69

羁旅70

佳境71

警策72

引带72

连珠句中字相对73

合璧句中意相关74

眼用活宇75

眼用响字76

眼用拗宇76

眼用实字○自眼用活字至本目凡四则,古松堂本目与文俱缺,校补。参校勘记77

实字妆句78

虚字妆句79

首用虚字79

上三下二七言上五下二80

五言81

宋朝警句81

轻重对81

七言83

卷之四85

风骚句法85

五言凡百八十六联○校补后得二二入联85

七言凡一百联102

四深110

四不110

八句法110

口诀110

二要111

二废111

四离111

六迷111

七至111

七德111

十戒112

十易112

三多112

三偷112

十难112

十贵113

二十四名113

初学蹊径113

初学113

学古○凡三条114

晦庵诲人学陶柳选诗韦苏州114

晦庵诲人学六朝李杜114

陵阳诲人学韦诗115

又读少陵诗学古人诗凡三条115

吕居仁诲人115

向背凡四条○实仅三条115

悟人○凡二条116

去陋116

勤读多为117

忌俗117

忌随人后117

陵阳谓诗本于读书118

陵阳论诗本于学118

?熟必精118

不可彊作○凡二条118

不可泛泛119

不可费力119

不可作意119

不露斧凿119

不可露斧凿粘皮骨二119

不可粘皮着骨120

言其意不言其名120

不可太着题120

得其短处120

次韵121

诗贵传远○凡二条121

诗意贵开辟121

诗要联属121

诗有正邪122

得人印可122

自成一家122

诗不可言什122

诗有力量122

焚诗123

以意为主124

先意义后文词○凡二条124

卷之六124

总说○凡二条124

命意124

古诗之意○凡二条125

晦庵论诗有两重125

有浑然意思126

诚斋论句外之意126

不带声色127

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二条127

思而得之127

意在言外○凡二条128

有不尽之意○凡二条129

诗要有野意129

状索寞之意129

立意深远130

用意精深130

句中命意130

含意131

委曲131

语新意妙131

措意131

说愁意132

用意太过132

东坡工于命意132

意脉贯通○凡二条133

陵阳论用禅语134

陵阳论荆公造语134

造语134

诚斋论造语法134

语要警策135

忌用工太过135

语不可熟135

点石化金136

简妙136

绮?136

句中眼137

咏物诗造语○凡二条137

作不经人道语137

笔力高妙138

务去陈言138

下字139

诚斋论用字○凡二条139

陵阳论下字之法139

又140

一字师140

陵阳论下字140

响字140

改一字141

一字用意141

一字之工141

妙在一字142

欧阳公下字142

东坡下字142

善用俗字143

倒一字语乃健143

下字人不能到144

下双字极难144

下连绵字不虚发144

用字颠倒○末二目古松堂本目与文俱缺,校补。参校勘记145

不可有意用事146

三易146

诗不贵用事146

用事146

卷之七146

使事不为事使○凡二条147

反共意而用之○凡二条147

用事要无迹148

事如已出天然浑厚148

用其事而隐其语148

两句用一事149

作诗须饱材料149

用自己诗为故事150

用其意用其语150

妙于用事150

不拘故常151

用事天然151

用事亲切151

用事的当151

用事精确○凡三条152

用人名153

叙事详尽153

用事精密○凡二条153

用经史中语154

皆用古语154

一字不苟154

不可牵彊155

不可牵出处155

晦翁诗155

诚斋论使事法156

陵阳论用事156

诚斋论用事以俗为雅156

诚斋论用经语156

误用事○凡二条157

失事实157

用事失照管158

用事未尽善158

用事重叠158

率尔用事158

巧于押韵159

古今诗用韵159

压韵159

工于押韵159

落韵160

不可强押韵160

古诗不拘韵160

重押韵凡三条○实仅二条161

和韵工妙164

卷之八164

六对165

属对165

为韵所牵165

诚斋称木天金地之对166

陵阳谓对偶不必拘?墨166

巧对166

属对精切167

对偶亲切167

铢两不差167

不可参以异代168

一字不苟168

无斧凿痕168

老杜对偶168

佳对169

的对169

奇对170

借对凡三条○实有四条170

不可泥对171

退之古诗故避属对171

炼字172

炼格172

煅炼172

总论172

炼意173

炼韵173

旬锻月炼173

句中有眼173

剩一字174

诗贵造微174

求其疵而去之174

老杜175

陵阳谓少陵改诗175

乐天175

皮日休176

欧公176

东坡○凡二条176

山谷○凡二条176

王仲至177

荆公177

王平甫177

韩子苍○凡二条178

论用工之过178

沿袭179

诚斋论沿袭179

陵阳论山谷180

东坡180

诚斋论东坡介甫诗流丽相似180

诚斋论渊明子美无己诗相似180

诚斋论山谷诗181

山谷取唐人诗181

山谷仿欧公诗181

简斋182

吴可182

同机轴182

有家法182

暗合子美183

模写东坡183

承袭其意183

用其意183

取其意184

意同辞异184

辞同意异184

剽窃185

摹拟185

即旧为新185

相袭凡三条186

袭全句186

依仿太甚187

屋下架屋187

着力太过187

不约而合187

古人亦有所祖188

祖习不足道188

述者工于作者189

述者不及作者189

不沿袭189

不蹈袭○凡二条190

夺胎换骨190

总说190

意同辞异191

诚斋论夺胎换骨191

当有别意192

点化192

尤更精巧○凡二条192

用古人意193

精彩数倍193

点化古语193

句优于古194

诚斋论比拟195

托兴195

卷之九195

取况195

托物195

托物以寓意196

托物197

子美托物198

戒讪谤199

诗有补于世199

讽兴199

兴与讪异199

有三百篇之旨200

欧阳公诗200

荆公诗200

秋后竹夫人诗201

闻蝉诗201

归燕诗201

红梅诗202

御柳诗202

啄木诗202

赠钓者诗202

夏云诗203

初月诗203

于渎诗203

唐备诗203

魏野诗204

子美诗204

温厚之气204

规诫204

规劝205

白战205

禁体物语205

欧苏雪诗206

溪堂雪诗207

蒲鞋诗208

诚斋霰诗208

尚意209

句含蓄意含蓄209

卷之十209

总说209

含蓄209

子美含蓄210

元微之诗210

语意有无穷之味211

诗趣211

天趣211

奇趣○凡二条211

登高临远之趣212

野人趣212

诗思213

总说213

有佳思213

诗思凄惋213

诗境214

体用214

十不可214

诗味214

诗思不出二百里214

言用勿言体215

言其用而不言其名215

不名其物216

如咏禽须言其标致只及羽毛飞鸣则陋矣○此目古松堂本原缺,依文补216

胡五峯谓晦庵此诗有体而无用216

风调217

高古为难217

薛能刘白217

卒造平淡218

非力所能218

平淡218

先组丽而后平淡218

晦庵云219

闲适219

苕溪渔隐诗219

车盖亭绝句219

自得220

要到自得处方是诗220

变态220

缚虎手220

韩文公220

唐扶诗220

不能变态221

圆熟221

好诗如弹丸221

不可以绮丽害正气222

绮丽222

小石调○凡二条222

词胜222

富贵223

富贵佳致223

非穷儿家语223

诗原乎心224

善言富贵224

寒乞○古松堂本无此门,目舆文俱缺,校补。参校勘记。224

乞儿相224

知音自?附○古松堂本无此门,目与文或缺或?乱,校补。参校勘记。225

李义府225

无神气225

贫眼所惊225

任涛226

冯道明226

韩栩226

鲍孤雁227

谢蝴蝶227

赵倚楼227

项斯227

白乐天227

夏英公228

王文穆228

王琪228

薛简肃公229

荆公以三诗取三士229

苏后湖230

曹翰230

贺方囘230

葛敏修230

伍乔231

刘子先231

龙太初232

姚嗣宗232

白马诗232

毛国英233

诗病有八234

诗病234

品藻○此门古松堂本迳接富贵门。目有韩退之、柳子厚、杜牧之、贾阆仙、李长吉、刘萝得、常建、李义府、王荆公、项斯等凡二十九则,项斯以下各目,其上知音门项斯条下诸目同。茲存其门目,文删。参校勘记。234

卷之十一234

细较诗病235

至宝丹235

点鬼簿算博士235

倒用字236

狂怪236

金山诗236

方池诗237

樱桃诗237

水仙诗237

竹诗237

中秋月238

孤雁诗238

雪诗蛙诗○自金山诗至本目,凡八则,古松堂本目与文俱缺,校勘。参校勘记238

近似○凡五条239

害理240

碍理240

鹅腿子240

漫塘评刘启之诗病240

句好而理不通241

碍理241

长恨歌古柏行242

鹧鸪诗242

鹭莺诗242

邑人诗242

考证○本门凡三十七条,有门无目,古松堂本有『评考证』目一则,但正文中无,兹删目243

韩诗249

诸公品藻相如249

卷之十二249

品藻古今人物249

六代250

初日芙蓉弹丸脱手250

评鲍谢诸诗250

品藻古今胜语251

历论诸家251

论子厚乐天渊明诗252

左太冲诗252

鲍昭渊明252

韩杜253

四家集253

诗人各有所得254

老杜之仁心优于乐天254

诗句伟丽254

气象雄浑句中有力255

评唐人诗255

李杜诸人255

裴迪丘丹○自诗句伟?至本目凡四则,古松堂本目与文俱缺,校补。参校勘记。256

唐人256

方干256

苦吟句蹈袭句○凡四条257

擅场258

诗中有助语258

诗言志258

蔡伯衲诗评259

萧慤259

评本朝诸贤诗260

温公忠义之志○自萧慤至本目凡四则,古松堂本目与文俱缺,校补。参校勘记260

王苏黄杜261

王黄晚年诗261

苏黄261

韩无咎261

苏子美吕吉甫261

慈母溪262

四雨262

先得之句262

谢伯景263

田舍翁火炉头之作263

诗可以观人263

古诗○本门及以下律诗、绝句等共三门凡九目,古松堂本门、目与正文俱缺,校补。参校勘记263

晦庵之论263

诚斋评七言长韵264

诚斋评五言长韵要典雅重大264

诚斋之论264

诚斋评五言长韵264

律诗265

陵阳论王介甫律诗265

金针诗格265

诚斋非金针265

诚斋评七言律265

绝句266

诚斋之论266

晦庵谓学诗者必本之三百篇凡二条267

晦庵论读诗看诗之法凡七条267

卷之十三267

三百篇○本门及以下楚词等二门凡八目,古松堂本门、目与正文俱缺,?以尔汉门置卷首,校补。参校勘记。267

晦庵论国风雅颂268

晦庵论六义268

?溪论四始六义268

陵阳发明思无邪之义269

楚词270

晦庵论楚词凡十一条270

两汉272

古诗十九首○凡二条272

沧浪论楚词凡二条272

苏李○凡二条273

晦庵论垓下帐中之歌273

晦庵论大风歌273

晦庵论贾谊273

晦庵论班倢伃蔡琰凡二条○自晦庵论贾谊至本目共二则,古松堂本目与文俱缺,校补。又古松堂本将建安门王仲宣、刘公幹等二目,?入本门晦庵论大风歌目下,校删。参校勘记。274

建安○本门及首三目,古松堂本门、目?正文俱缺,王仲宣以下二目,?入两汉门,兹为补正。參校勘记275

总论275

魏文帝275

曹子建275

六代276

总论○凡二条276

王仲宣276

刘公幹276

褒贬不同277

五言之?策277

阮嗣宗277

张茂先277

潘安仁○原无安字278

张景阳278

陆士衡278

郭景纯○凡二条279

三谢279

刘越石○凡二条279

灵运280

惠连280

元晖280

靖节281

清淡之宗281

萧统论渊明281

不可及281

悠然见南山281

休斋论归去来辞282

李格非论归去来辞282

欧阳公论归去来辞282

晦庵论归去来辞282

诃简理足283

诗人以来无此句283

得此生283

酒诗284

知道284

悟道284

辨诗品所论渊明诗284

坡谷叹渊明之绝识285

东坡论渊明诗285

秦太虚效渊明挽辞286

山谷论渊明诗286

止酒诗287

贫士诗287

责子诗288

卷之十四289

谪仙○本门及以下李杜等共二门凡二十六目,古松堂本门、目与正文俱缺,迳以草堂门置卷首,校补。参校勘记。289

千载独步289

论太白人物289

惊动千古290

气盖一世290

论太白作诗290

人中凤凰麒麟291

歌诗291

见古人用意处291

百世之下想见风采291

逸诗292

奇语292

云烟中语292

晦庵谓太白圣于诗292

晦庵论太白诗凡二条293

瀑布诗293

夜怀诗293

太白之学本出纵横294

辨集中有非李白之作294

不主故常294

白不识理295

李杜296

诚斋谓李神于诗杜圣于诗296

一世冠296

杜甫光掩前人后来无继296

二公优劣297

思赜深远298

文章心术298

草堂299

墓志铭元稹作299

少游进论300

宋子京赞300

冷斋鲁?序301

王彦辅序302

半山老人画像赞302

三百篇之后便有子美302

老杜似孟子303

晦庵论杜诗303

陵阳论诗能尽写物之工303

用诗书语304

诗史○凡二条304

学老杜之法305

胸中吞几云梦305

工妙至到人不可及306

一饭未尝忘君306

妙绝古今307

古今绝唱307

高雅大体307

优柔感讽307

高深308

诗有近质处308

大雅堂308

画山水诗309

三种句309

词气如百金战马311

有抔土障黄流气象311

九日诗312

送人诗312

八哀诗纪行诗○本目古松堂本目录中缺,依正文补312

夔州后诗312

贵其备313

村陋句313

造意之妙与造物相表里314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14

王维314

辋川之胜314

卷之十五314

晦庵谓诗清而少气骨315

章苏州315

清深妙丽315

自成一家316

已为当时所贵316

逸诗316

韦诗流丽316

绝唱317

苏后湖读韦诗而有感317

古诗胜律诗317

诗有深意318

孟浩然318

坐诗穷318

高远318

韵高才短318

岑参诗319

山谷赞319

秀句319

用意320

变诗格320

掀雷抉电320

韩文公320

改一字遂失一篇之意321

公末年诗闲远有味321

南溪始泛321

后山论退之诗322

琴操322

送李愿归盘谷序322

晋公赓酬322

评退之诗323

弹琴诗323

联句323

子由陋圣德诗324

韩柳警句324

柳仪曹325

东坡评柳州诗325

休斋评子厚诗325

诗眼秤子厚诗326

南涧中诗绝妙古今327

古今绝唱327

天赋不可及327

论郊岛诗328

两句有不尽之意328

寒?329

僧敲月下门329

桑乾长江二诗330

苦吟330

棹穿波底月330

韩愈诗331

郊之胸次形于诗句331

枯寂气味331

唐人陋于闻道331

玉川子332

月蚀诗332

郊寒岛瘦332

有所思飘逸可喜333

评茶歌333

山中绝句335

李长吉335

高轩过336

古锦囊336

晦庵论李贺诗336

刘宾客337

桃花乱落如红雨337

独步元和337

杨花扑帐春云热337

明月可中庭338

平淮西诗338

用意深远338

常建339

碁诗339

佳句339

乐天评诗339

造理341

五长341

达道341

白香山○正文中门目无白字341

卷之十六341

秀句342

工于对342

达者之词342

寒食诗343

昭君词○原作昭君同?,依正文中目改343

桑落酒343

草诗343

海图屏风诗344

玲珑歌344

纤艳不逞345

老妪解诗○本目古松堂本列于本门之末,正文中次序亦然,校移。参校勘记345

甘露诗345

东坡似乐天345

玉溪生346

九日诗346

陵阳重厚之论346

杀风景○凡二条347

斫桂树348

词意深妙348

高情远意349

浅近349

王建350

?实350

花蕊夫人诗尤工351

宫词杂它人诗351

宫词351

山居诗352

望夫石诗352

旧跋352

二十八字史论353

好异353

杜牧之353

遣怀诗354

陵阳论赤壁诗354

绝句354

命意之失355

吴兴张水戏355

杜荀鹤356

惟在一联中○凡二条。本门正文中有门无目,兹仍存目。356

分司洛阳356

不忘君357

看天忆帝都357

韩致元357

诗小巧无风骚气味358

晚唐358

陵阳论晚唐诗格卑浅358

香奁集358

绝句358

诚斋论晚唐诗359

佳句361

宗李义山361

欧公矫昆体361

西昆体361

卷之十七361

荆公晚年喜称义山○凡二条362

温公称其佳句362

六一之义363

欧公自负363

六一居士363

只欲平易365

佳句365

会赵公诗366

才高不见牵强之迹366

绝句367

以诗得名367

圣俞子美367

苏子美367

句句精链368

工于平淡自成一家368

寄马遵诗368

梅都官368

石曼卿369

晦庵论其诗369

莫打鸭369

西湖处士370

疎影横斜○凡三条。本门正文中有文无目,兹仍存目。370

邵康节371

出处大略○凡二条371

半山老人372

一唱三叹372

得子美句法373

讬意373

少作373

晚年诗374

精深华妙374

格高体下374

力去陈言375

善下字375

用意高妙375

清景376

霜筠雪竹376

用事精切376

纪实377

落星寺诗377

自然377

西山寺诗378

梅花诗378

碁诗379

虎图379

集句380

猿鹤不知380

诗病381

秋菊落英○凡二条,并按382

如天花变现383

长于譬喻383

雪堂383

梅花诗○正文中此目无花字384

芙蓉城诗○凡二条384

海棠诗384

三良诗385

与王庆源诗386

语意高妙386

诗意佳绝387

咏物诗首四句便能写尽387

南迁以后精深华妙388

文过有理388

失于粗389

簟纹如水帐如烟389

苏过诗389

波澜浩渺389

涪翁391

宗派图391

卷之十八391

少作○凡二条392

乞猫诗392

奇语392

得意句392

句相似393

苏黄相?393

过于出奇394

出奇之过394

用新奇字394

少游文潜评论394

有补于世394

得意诗395

陈履常395

相似句395

诚斋纪逸诗395

雁诗396

近世诗人莫及396

秀句396

秦太虚397

寇国宝诗397

品题397

学诗如学仙397

衒耀太甚397

诗甚?398

严重高古398

诸诗398

捨旧图新○本门正文中有门无目,兹仍存目。399

佳句○凡四条399

张文潜399

张秦399

自然奇逸400

不食烟火人语400

韩子苍401

语意妙绝401

冬日诗401

茶筅子诗401

申王画马图诗402

佳句402

蔡天启402

王逢原402

佳句403

荊公诗403

俞秀老清老404

品藻404

警联○凡二条404

遒丽奇壮405

荊公手写其诗405

袁世弼405

郭功甫406

凤凰台诗406

警句406

金山行407

山居407

清逸诗407

圣俞以为李白后身408

贺方囘408

望夫石408

佳句409

三影409

张子野409

东坡诗410

谢无逸410

有古意410

佳句410

邢敦夫411

龙眠图诗411

幼敏411

潘邠老412

天下奇才412

胡少汲413

与刘邦直诗413

山字韵诗413

佳作414

杨公济414

莼菜诗○原脱莼字,正文中目并脱,校补。参校勘记。414

徐仲车414

唐子西415

西征二绝415

佳句415

张芸叟415

联句416

绝句416

王仲至416

诚斋白石之评417

中兴诸贤417

周益公417

卷之十九417

曾茶山○凡三条418

陆放翁○凡三条418

刘忠肃劝驾诗419

韦斋先生419

病翁420

杨诚斋○凡三条420

康伯可○凡二条421

姜尧章421

赵章泉422

韩涧泉422

敖器之422

欧阳伯威○凡二条423

曾景建○凡二条425

马古洲425

吴明老425

萧千岩黄白石426

孙花翁426

孙南叟426

萧梅坡427

刘伯宠427

游伯庄428

刘改之428

赵南塘428

赵天乐○凡三条428

东阜子429

戴石屏○凡五条430

高菊?杜小山○原缺杜小山三字依正文补。431

杜小山431

高九万431

刘后村432

李庄简432

黄景说433

徐思叔433

王武臣433

黄小园○凡二条434

冯双溪434

刘溪翁435

游塘林435

左经臣435

危逢吉436

裘元量436

方北山436

王从周437

刘良佐437

赵伯林437

黄岩老438

武允蹈438

陈觉民438

邹应可438

叶水心论唐诗与严沧浪异○原无『与严沧浪异』五字,依正文目补439

壁闲诗440

诸贤绝句440

高九万○正文目作高菊磵,小字注九万。441

龙洲道人441

叶靖逸岳王坟诗441

酸?气443

禅林443

无蔬筍气443

卷之二十443

船子和尚444

道潜○凡二条444

灵彻○凡二条444

仲殊○凡三条445

惠洪○校增至六条446

惠诠448

清顺○校增至二条449

癞可○凡二条449

庆老○本目古松堂本目与文俱缺,校补。参校勘记。450

悟清450

显忠450

福州僧○本目古松堂本在惠洪目后,正文中亦然,校移。参校勘记。451

景淳○本目古松堂本日与文俱缺,校补。参校勘记。451

志南451

希?451

方外452

病僧452

吕洞宾○凡三条452

圆悟452

韩湘453

唐求454

希夷先生○凡二条454

玄真子454

蜀道士455

?药翁455

闲却一溪云456

张亶诗○原脱诗字,正文目亦然,校补。参校勘记。456

罗浮仙456

闺秀○本门古松堂本仅薛氏、慎氏、二十八字媒、费氏、七岁女、荊公女、倡周氏等七目,其馀各目与正文俱缺;校补。参校勘记457

蔡真人词457

双头牡丹457

六言诗457

费氏458

国亡时458

薛氏459

慎氏459

七岁女459

李易安460

三英诗460

荊公女460

二十八字媒460

虞美人草行歌行也461

黄糓城母夫人孙氏461

蒨桃462

倡周氏462

营妓僧儿*463

鬼仙464

湘中女464

砑光帽464

灵异464

卷之二十一○古松堂本仅二十卷,本卷中之灵异、诗馀两门均并入上卷内,目与正文并多脱漏;中兴词话门全缺;校补。参校勘记464

小碧笺题诗465

鬼诗465

吴城龙女465

纪梦465

诗馀466

绿裙红袖466

晁无咎评466

巴峡夜吟466

李易安评467

六一469

东坡469

太白469

东坡卜算子470

东坡蝶恋花470

荊公山谷471

聂冠卿471

山谷?括醉翁亭记471

贺方回472

秦少游。凡三条472

宇文元质472

林和靖473

晁无咎朱希真474

柳耆卿474

晏叔原474

王逐客475

章质夫476

旧词476

李景舒信道476

中兴词话477

张仲宗477

僧惠洪凡二条477

叶石林478

陆放翁478

范石湖479

辛稼轩479

马古洲480

杨诚斋480

辛稼轩马古洲480

朱希真481

刘伯宠481

卢申之481

龙洲道人482

刘招山482

戴石屏483

游寒岩484

游龙溪484

孟东野贾浪仙5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