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维超,时颖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3
1.1.1移动通信的组成3
1.1.2移动通信的特点4
1.2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工作方式4
1.2.1移动通信的分类4
1.2.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5
1.3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6
1.3.1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6
1.3.2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11
1.3.3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12
1.4移动通信的使用频段12
1.5标准化组织13
本章小结15
习题115
第2章 移动信道16
2.1无线电波传播特性18
2.2移动信道的特点20
2.2.1移动通信信道的3个主要特点20
2.2.2移动通信信道中的电磁波传播20
2.3三类主要快衰落21
2.3.1空间选择性衰落21
2.3.2频率选择性衰落22
2.3.3时间选择性衰落22
2.4多径效应对数字传输的影响23
2.5多径延时和相关带宽及信道模型28
2.5.1多径延时和相关带宽28
2.5.2多径信道的脉冲响应特性与信道模型31
2.5.3数字无线信道的测试方法32
2.6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33
2.6.1接收机输入电压、功率与场强的关系33
2.6.2地形、地物分类35
2.6.3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35
2.6.4不规则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38
2.6.5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的中值41
本章小结42
习题242
第3章 数字调制技术44
3.1数字调制技术基础46
3.2线性调制技术48
3.2.1二进制移相键控48
3.2.2差分移相键控49
3.2.3正交四相移相键控51
3.2.4交错正交四相移相键控53
3.2.5 π/4-QPSK55
3.3恒包络调制技术60
3.3.1最小频移键控60
3.3.2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64
3.4扩频调制技术67
3.4.1扩频调制的理论基础67
3.4.2 PN码序列68
3.4.3直接序列扩频68
3.4.4直扩的性能69
3.4.5跳频扩频技术71
3.4.6跳频扩频的性能72
本章小结73
习题374
第4章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75
4.1信息传输概述77
4.2无失真信源编码79
4.2.1编码的有关概念79
4.2.2等长码与等长信源编码定理81
4.2.3变长码与变长信源编码定理83
4.2.4霍夫曼码85
4.3信道编码90
4.3.1信道编码的定义90
4.3.2信道编码的分类90
4.3.3线性分组码90
4.3.4循环码92
4.3.5检错码93
4.3.6卷积码94
4.3.7级联码95
4.3.8 Turbo码97
4.3.9交织编码100
本章小结101
习题4101
第5章 多址接入技术103
5.1多址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104
5.2多址接入方式105
5.2.1频分多址105
5.2.2时分多址106
5.2.3码分多址108
5.2.4空分多址111
5.3多信道共用112
5.3.1话务量与呼损率的定义112
5.3.2完成话务量的性质与计算113
5.3.3呼损率的计算114
5.3.4用户忙时的话务量与用户数115
5.3.5空闲信道的选取117
本章小结119
习题5119
第6章 分集接收与均衡技术120
6.1分集接收122
6.1.1分集接收原理122
6.1.2分集合并性能的分析与比较125
6.1.3数字化移动通信系统的分集性能130
6.1.4 RAKE接收132
6.2均衡技术134
6.2.1均衡概念及原理134
6.2.2线性均衡技术138
6.2.3非线性均衡技术140
本章小结146
习题6146
第7章 移动通信网的组网技术148
7.1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150
7.2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150
7.2.1区域覆盖150
7.2.2信道(频率)分配156
7.3网络结构158
7.3.1基本网络结构158
7.3.2模拟蜂窝网与数字蜂窝网159
7.3.3多服务区的蜂窝网160
7.3.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接口161
7.4信令系统162
7.4.1接入信令163
7.4.2网络信令166
7.5越区切换168
本章小结170
习题7170
第8章GSM移动通信系统172
8.1系统概述174
8.1.1 GSM系统的发展历程174
8.1.2系统基本特点175
8.1.3网络结构176
8.1.4 GSM区域与号码181
8.1.5 GSM承担业务185
8.2 GSM的无线接口189
8.2.1无线传输特征190
8.2.2 GSM的帧结构191
8.2.3 GSM的信道类型195
8.2.4语音和信道编码200
8.2.5跳频和间断传输技术202
8.3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203
8.3.1位置登记203
8.3.2鉴权与加密207
8.3.3呼叫接续211
8.3.4越区切换与漫游213
8.4通用分组无线业务218
8.4.1 GPRS概述218
8.4.2 GPRS网络总体结构218
8.4.3 GPRS的业务220
8.4.4 GPRS系统的移动性管理221
本章小结223
习题8223
第9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225
9.1系统概述227
9.1.1 CDMA技术的标准化227
9.1.2 CDMA系统的基本特性227
9.1.3 CDMA技术的优点228
9.2 CDMA蜂窝系统的无线链路231
9.2.1前向信道231
9.2.2反向信道241
9.3 CDMA自动功率控制248
9.3.1反向开环功率控制248
9.3.2反向闭环功率控制249
9.3.3前向功率控制250
9.4 CDMA蜂窝系统的控制功能251
9.4.1登记注册251
9.4.2切换253
9.4.3呼叫处理255
本章小结256
习题9257
第10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258
10.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259
10.1.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259
10.1.2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260
10.1.3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争263
10.1.4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的过渡263
10.1.5未来移动通信业务264
10.2 3G系统的4个标准264
10.2.1 WCDMA264
10.2.2 CDMA2000268
10.2.3 TD—SCDMA272
10.2.4 WiMAX275
10.2.5三大CDMA标准比较279
10.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280
10.3.1软件无线电280
10.3.2智能天线289
10.3.3多用户检测295
本章小结298
习题10299
第11章 移动通信系统的未来展望300
11.1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302
11.1.1 4G的产生背景302
11.1.2 4G的定义及其技术要求303
11.1.3 4G的特点303
11.1.4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304
11.1.5国内外对4G的研究现状313
11.1.6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面临的问题314
11.2认知无线电CR315
11.2.1引言315
11.2.2认知无线电基本原理315
11.2.3认知无线电发展现状与趋势318
本章小结318
习题11319
参考文献320
热门推荐
- 959356.html
- 3768931.html
- 1396323.html
- 2107805.html
- 1189479.html
- 3024181.html
- 3281671.html
- 103970.html
- 3363488.html
- 38628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9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3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1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66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42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5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0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10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49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