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所得税【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所得税
  • 曾国祥等主编;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 ISBN:780117519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9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所得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 中国所得税制度概述1

1.1 中国所得税制度的起源2

1.2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发展5

1.2.1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发展5

1.2.2 国营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建立和其他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完善9

1.2.3 国营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曲折发展和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统一11

1.3改革开放后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14

1.3.1 改革开放后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立14

1.3.2 1994年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全面改革17

2企业所得税20

2.1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和征税对象20

2.1.1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20

2.1.1.1判定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标准20

2.1.1.2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范围20

2.1.1.3几种特殊情况下纳税人的认定21

2.1.2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22

2.1.2.1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的确定原则22

2.1.2.2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23

2.2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23

2.2.1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方法24

2.2.2 收入总额25

2.2.2.1收入总额的概念25

2.2.2.2收入总额的内容26

2.2.2.3收入的确认29

2.2.3税前扣除项目31

2.2.3.1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32

2.2.3.2成本、费用32

2.2.3.3税金35

2.2.3.4损失35

2.2.3.5工资、薪金支出36

经费38

2.2.3.6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38

2.2.3.7利息支出39

2.2.3.8公益、救济性捐赠40

2.2.3.9业务招待费43

2.2.3.10保险费用支出44

2.2.3.11 固定资产租赁费扣除45

2.2.3.12坏账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商品削价45

准备金的扣除45

2.2.3.13管理费47

2.2.3.14经济补偿金的扣除48

2.2.3.15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扣除问题48

2.2.3.16其他扣除项目49

2.2.4税前不允许扣除项目50

2.2.5免税项目和准予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51

2.2.5.1免税的收入52

2.2.5.2准予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53

2.2.6.1什么情况下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55

2.2.6企业所得税的核定征收55

2.2.6.2核定征收的两种方式56

2.2.6.3确定核定征收方式的办理程序56

2.2.6.4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不得57

享受企业所得税各项优惠政策57

2.3资产的税务处理57

2.3.1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58

2.3.1.1 固定资产的分类58

2.3.1.2 固定资产计价和会计处理58

2.3.1.3 固定资产折旧62

2.3.1.4 固定资产的转让65

2.3.1.5固定资产盘亏、毁损和报废65

2.3.1.6固定资产的修理费和改良支出65

2.3.2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66

2.3.2.1无形资产的概念和内容66

2.3.2.4无形资产的摊销68

2.3.2.2无形资产的分类68

2.3.2.3无形资产的计价68

2.3.3存货的税务处理69

2.3.3.1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69

2.3.3.2存货的计价70

2.3.3.3存货的清查74

2.4税率75

2.4.1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税率75

2.4.2优惠税率75

2.5减免税规定76

2.5.1 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概念76

2.5.2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主要内容76

2.5.2.1 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7

内的企业77

2.5.2.2第三产业企业77

2.5.2.5 自然灾害78

2.5.2.4老、少、边、贫地区的企业78

2.5.2.3企业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减免税78

2.5.2.6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79

2.5.2.7校办企业79

2.5.2.8福利企业80

2.5.2.9乡镇企业81

2.5.2.10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81

所得税81

2.5.2.11 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的减免税82

2.5.2.12渔业企业的减免税82

2.5.2.13转制的科研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82

2.5.2.14软件产品的税收优惠82

2.5.2.15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优惠政策83

2.5.3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有关的几项规定84

2.5.3.1新办企业的概念84

2.5.4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管理85

问题85

2.5.4.1减免税的申请程序85

2.5.3.3减免税政策交叉问题85

2.5.3.4关于新办企业、单位开业之日计算85

2.5.3.2减免税的执行期限85

2.5.4.2减免税的审批86

2.5.4.3减免税的监督管理87

2.6投资的税务处理88

2.6.1 企业所得税的避免双重征税88

2.6.1.1 国际双重征税的产生88

2.6.1.2 国际双重征税的避免89

2.6.1.3我国税法对避免双重征税的规定91

2.6.2权益性投资的税务处理93

2.6.2.1股权投资所得的税务处理93

2.6.2.2股权投资转让所得(损失)的税务94

处理94

2.7.1 所得税会计的作用95

2.7所得税会计95

2.7.2所得税会计处理97

2.7.2.1应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97

2.7.2.2应纳税所得与会计利润差异的会计97

处理97

2.8企业清算所得税101

2.8.1 企业清算的概念101

2.8.2清算的程序102

2.8.3清算所得的计算102

2.8.3.1企业全部清算财产变现损益103

2.8.3.2企业的净资产或剩余财产103

2.8.3.3清算所得103

2.8.3.4清算所得税额104

2.9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104

3.1.1.1税法规定的纳税人131

范围131

3.1.1 纳税人131

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131

3.1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适用131

3.1.1.2几种特殊企业纳税人的认定133

3.1.2纳税义务的范围137

3.1.2.1税收管辖原则137

3.1.2.2居民纳税义务和非居民纳税义务137

3.1.3应纳税所得的范围138

3.1.3.1应纳税所得138

3.1.3.2所得来源地的认定139

3.1.4税率140

3.1.4.1 外商投资企业适用税率140

3.1.4.2外国企业适用税率140

3.2.1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原则141

3.2.1.1净所得征税原则141

3.2.1.2权责发生制原则141

3.1.4.3经营地与管理地不一致的税率确定141

3.2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41

3.2.1.3独立企业原则142

3.2.1.4税法高于会计制度原则142

3.2.2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43

3.2.2.1 纳税年度143

3.2.2.2计算公式143

3.2.3税法和会计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差异144

3.2.3.2时间性差异145

3.2.3.1永久性差异145

3.2.4应纳税所得额的核定146

3.2.5清算所得的计算148

3.2.6企业亏损的弥补148

3.2.7几种特殊业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50

3.2.7.1外商从事设计服务、承包工程作业、150

销售机器设备并提供相关劳务150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50

应纳税所得额的核算151

3.2.7.2外商投资企业发包经营、出租经营151

3.2.7.3从事投资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应纳税153

所得额的核算153

3.2.7.4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153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53

3.2.7.5从事医疗、教育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155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55

3.2.7.6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接受捐赠156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56

3.2.7.7文艺、体育团体演出服务的应纳税156

所得额的核算156

3.2.7.8外商投资企业收取会员费应纳税157

所得额的计算157

3.2.7.9外商投资企业重组的资产计价157

调整的税务处理157

外国企业的税务处理158

3.2.7.10从事咨询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和158

3.2.7.11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房屋159

装修费税务处理159

3.2.7.12关于中外合作海上油气)田放弃费160

税务处理160

3.3营业收入的确认和成本、费用的列支160

3.3.1 营业收入实现的确定160

3.3.1.1 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或商品160

收入的确定160

3.3.1.2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161

收入的确定161

3.3.1.3为其他企业加工、制造大型机器161

设备、船舶等收入的确定161

3.3.1.4产品分成收入的确定161

3.3.1.5非货币资产或权益收入的确定161

处理162

3.3.2.3销售退回及销售折让、折扣的会计162

3.3.3不许一次列为成本、费用的项目162

3.3.2.1销售退回162

3.3.2营业收入的抵减项目162

3.3.2.2销售折让、折扣162

3.3.3.1 固定资产的购置、建造支出163

3.3.3.2无形资产的受让、开发支出163

3.3.3.3递延资产的支出163

3.3.4不许列为成本、费用和损失的项目164

3.3.4.1资本的利息164

3.3.4.2各项所得税的税款164

3.3.4.3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165

损失165

3.3.4.4各项税收的罚款和滞纳金165

3.3.4.5 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165

部分165

3.3.4.6用于中国境内公益、救济生质以外的165

捐赠165

3.3.5.1管理费166

3.3.5限定条件准予列支的项目166

3.3.4.7支付给总机构的特许权使用费166

3.3.4.8与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其他支出166

3.3.5.2借款利息168

3.3.5.3交际应酬费169

3.3.5.4工资福利费169

3.3.5.5坏账准备171

3.3.5.6技术开发费173

3.3.5.7财产损失174

3.4资产的税务处理175

3.4.1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175

3.4.1.1 固定资产的认定和分类175

3.4.1.2固定资产的计价176

3.4.1.3固定资产的折旧177

3.4.1.4固定资产的转让收益179

3.4.2.2无形资产的摊销180

3.4.2无形资产的计价与摊销180

3.4.2.1无形资产的计价180

3.4.3筹办费的范围和摊销181

3.4.3.1筹办费的范围181

3.4.3.2筹办费的摊销181

3.4.4存货的认定和计价181

3.4.4.1存货的认定181

3.4.4.2存货的计价182

3.5关联企业的税务处理183

3.5.1关联企业的认定183

3.5.1.1关联企业的范围183

3.5.1.2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类型及其184

主要内容184

3.5.1.3关联企业交易额的确定184

3.5.2.2举证、申报义务185

3.5.2.1交易原则185

义务185

3.5.2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原则及举证、申报185

3.5.3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价格、费用186

调整186

3.5.3.1有形财产购销业务转让定价的调整186

方法186

3.5.3.2对关联企业之间融通资金的利息的187

调整187

3.5.3.3对关联企业之间的劳务费用的188

调整188

3.5.3.4对关联企业之间以租赁等形式提供188

有形财产的使用权而收取或支付188

的使用费租金)的调整188

3.5.3.5对关联企业之间转让无形财产的188

作价或收取的使用费的调整188

3.6.1.1计算公式189

3.6.1应纳所得税额计算189

3.6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和纳税申报189

3.6.1.2适用不同税率的机构合并申报应纳190

税额的计算190

3.6.1.3外币所得的应纳税额计算192

3.6.2缴纳方法193

3.6.2.1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193

3.6.2.2外币所得税款缴纳195

3.6.3申报要求196

3.6.3.1申报期限196

3.6.3.2合并申报的条件和审批197

3.6.4账簿凭证、报表198

3.6.4.1账簿凭证198

3.6.4.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198

中报表198

3.7投资所得204

3.7.2.1概念205

3.7.2利息205

3.7.2.2减免税规定205

3.7.1.1概念205

3.7.1.3减免税审批程序205

3.7.1.2减免税规定205

3.7.1股息、红利205

3.7.2.3对利息减免税的审批程序207

3.7.2.4关于担保费所得的税务处理208

3.7.3特许权使用费208

3.7.3.1概念208

3.7.3.2减免税规定209

3.7.3.3减免税审批程序210

3.7.3.4几种特许权使用费的税务处理210

3.7.4租金212

3.7.4.1概念212

3.7.4.2征免税规定213

3.7.5其他所得214

3.7.4.3减免税审批程序214

3.7.5.1转让股份、股权215

3.7.5.2转让土地使用权216

3.8税收优惠216

3.8.1减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16

3.8.1.1减按15%税率征税的地区和产业216

3.8.1.2减按24%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224

地区224

3.8.2限定行业、项目的定期减税、免税224

3.8.2.1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224

3.8.2.2从事农、林、牧业及边远地区的227

外商投资企业227

3.8.2.3从事港口建设的中外合资企业227

3.8.2.4海南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227

3.8.2.5上海浦东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227

3.8.2.8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228

3.8.2.7外资金融机构228

3.8.2.6服务性行业外商投资企业228

3.8.2.9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229

3.8.2.10外商投资举办的先进技术企业230

3.8.2.11 申请享受减免税的办理230

3.8.3再投资退税231

3.8.3.1退税率231

3.8.3.2退税额的计算232

3.8.3.3退税的限定条件232

3.8.3.4退税手续234

3.8.4投资抵免235

3.8.4.1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235

规定235

3.8.4.2投资抵免的申请办理237

3.8.4.3投资抵免的相关规定238

3.9.1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抵扣法239

3.9避免双重征税239

3.8.5地方所得税的减免239

3.9.1.1抵扣限额240

3.9.1.2买际抵扣额242

3.9.1.3抵扣凭证243

3.9.2对外国企业采用费用扣除方法243

3.9.3避免双重征税协定243

3.9.3.1营业利润244

3.9.3.2投资所得245

3.9.3.3消除双重征税246

3.9.4适用税收协定程序248

3.9.4.1中国居民248

3.9.4.2外国居民248

3.10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250

3.10.1 免税活动的范围250

3.10.2纳税业务活动的范围251

3.10.3.1外国银行代表机构253

3.10.3银行、保险、国际运输等行业代表机构的征免税253

3.10.3.2保险代表机构254

3.10.3.3国际运输公司代表机构254

3.10.3.4投资公司代表机构255

3.10.3.5外国承包商代表机构255

3.10.4应税收入额、所得额的核算255

3.10.4.1核实征收256

3.10.4.2核定征收256

3.10.4.3按经费支出额换算征收257

3.10.5申报纳税260

3.11国际运输260

3.11.1税法对国际运输收入征税的规定和261

计算261

3.11.1.1应纳税收入额的确定261

3.11.1.2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261

3.11.1.3应纳税额的计算262

3.11.1.4几种特殊经营形式纳税义务的确定263

3.11.1.5税款申报缴纳265

3.11.2双边协定对国际运输收入的征免税267

规定267

3.11.3 中国对外签订避免对所得双重征税268

协定一览表268

4个人所得税275

4.1个人所得税概述275

4.1.1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原则275

4.1.2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276

4.1.2.1纳税人276

4.1.2.2征税对象277

4.1.2.3税率278

4.1.2.4各项扣除278

4.1.2.5税收减免279

4.1.2.6征收管理及违章处罚279

4.2.1居民纳税人280

4.2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280

4.2.2所得来源地的判定282

4.2.2.1应税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282

4.2.2.2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282

4.2.2.3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283

4.2.3纳税义务的特殊处理284

4.2.3.1外籍居民纳税人取得境外所得284

征税问题284

4.2.3.2外籍纳税人的境内所得纳税问题285

4.3应纳税所得和适用税率286

4.3.1应纳税所得项目286

4.3.2所得项目的确定及所得的折算289

4.3.2.1所得项目的确定289

4.3.2.2所得的折算290

4.3.3各项应税所得的适用税率292

4.4.1.1税法规定的10项免税所得296

4.4.1免税所得项目296

4.4减免税规定296

4.4.1.2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免税的298

所得298

4.4.1.3各项改革中涉及的个人所得税优惠299

政策299

4.4.2减税优惠304

4.5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计算305

4.5.1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306

4.5.1.1工资、薪金所得306

4.5.1.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07

4.5.1.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312

4.5.1.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313

使用费所得和财产租赁所得313

4.5.1.5财产转让所得313

4.5.1.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314

4.5.2每次收入的确定322

4.5.3应纳税额的计算324

4.5.4我国个人所得税抵免方法的选择326

4.5.5境外已纳税额扣除限额的确定326

4.6征收方式和税款缴纳329

4.6.1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329

4.6.2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332

4.6.2.1税法对自行申报的规定332

4.6.2.2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332

申报规定332

4.6.2.3自行申报的办理334

4.6.3税款的缴纳336

4.6.3.1按次征收336

4.6.3.2按月征收336

4.6.3.3按年征收337

4.6.3.4缴纳期限337

4.6.4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货币339

4.7.1.1纳税人340

4.7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税340

4.7.1纳税人和征税对象340

4.7.1.2征税对象341

4.7.2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和适用税率342

4.7.2.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342

4.7.2.2适用税率342

4.7.2.3税收协定缔约国居民取得利息343

所得的税率343

4.7.3应纳税额的计算350

4.7.3.1人民币活期储蓄351

4.7.3.2人民币定期储蓄352

4.7.3.3外币储蓄存款355

4.7.4免税优惠355

储蓄存款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356

存款的利息所得免税356

4.7.4.1教育储蓄利息所得免税356

4.7.4.2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专项356

4.7.5征收管理357

4.7.5.1扣缴义务人认定357

4.7.5.2税款征收358

4.7.5.3扣缴义务人管理359

4.8违法行为的特殊处理360

4.9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及有关报表361

5.1农、林、牧、渔、水利等部门的主要税收优惠410

5主要税收优惠410

5.2能源、交通、邮电等部门的主要税收优惠412

5.3科技、教育、文化、宣传、卫生、体育等部门的主要税收优惠413

5.3.1企业所得税413

5.3.2个人所得税417

5.4与民政、民族有关的主要税收优惠418

5.4.1企业所得税418

5.4.2个人所得税419

5.5第三产业的主要税收优惠420

优惠422

5.6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有关的主要税收422

5.7主要的区域性税收优惠423

5.7.1经济特区423

5.7.2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424

技术产业开发区424

5.7.3边境对外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内陆开放城市和国家旅游度假区425

5.7.4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425

5.8与进出口有关的主要税收优惠426

5.9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员的主要427

税收优惠427

5.9.1企业所得税427

5.9.2个人所得税432

5.10外交税收豁免433

6.1税务登记、账证管理和纳税申报434

6.1.1税务登记434

6税收征收管理制度434

6.1.1.1开业登记435

6.1.1.2税务登记证件436

6.1.1.3变更登记436

6.1.1.4停业、复业登记437

6.1.1.5注销登记438

6.1.1.6外出经营报验登记438

6.1.1.7登记核查439

6.1.1.8账户管理440

6.1.2账簿和凭证管理441

6.1.3发票管理442

6.1.3.1发票的基本联次442

6.1.3.2发票的基本内容443

6.1.3.3发票的印制443

6.1.3.4发票的领购444

6.1.3.5发票的开具445

6.1.3.7发票的检查446

6.1.3.6发票的保管446

6.1.4纳税申报447

6.2税款征收和税务检查448

6.2.1税款征收448

6.2.2税务检查457

6.3税收法律责任458

6.4税务行政复议471

6.4.1复议范围472

6.4.2复议管辖473

6.4.3复议申请474

6.4.4复议受理475

6.4.5复议决定476

6.5税务行政诉讼479

6.5.1诉讼范围479

6.5.2诉讼管辖480

6.5.3诉讼参加人482

6.5.4原告和被告的权利与义务483

6.5.5审理与判决484

附录:中国所得税的基本法规488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488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492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506

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518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5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5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5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56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570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579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581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588

所得税的规定588

主要参考书和资料目录5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