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与证的对峙 反思18世纪的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病与证的对峙 反思18世纪的医学
  • 甄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1620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中西医学评论-18世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病与证的对峙 反思18世纪的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18世纪在历史学上的重要性1

二、18世纪在科学史上的重要性3

三、18世纪在医学史上的重要性4

四、反思18世纪医学的目的6

1.正确认识人对人体的了解6

2.正确认识传统中医学6

3.客观审视西医学6

4.明确病证结合是发展中医学的途径之一6

五、研究方法7

1.史学比较的方法7

2.内史与外史并重7

第一章 翻开18世纪的历史9

第一节 18世纪的世界9

一、世界概况9

1.英国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9

2.独立战争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0

3.法国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1

二、主要思想12

1.二元论12

2.唯心主义13

3.机械唯物论14

三、科学硕果16

1.航海与地理发现16

2.数学、天文学、物理学17

3.化学18

4.生物学19

第二节 18世纪的中国20

一、中国概况20

1.以农立国20

2.巩固边疆21

3.保守求安22

二、文化政策23

1.科举制度23

2.传教与禁教24

3.禁书与文字狱25

三、科学成果26

第三节 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27

一、中国重农思想对欧洲的影响27

二、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8

第四节 18世纪医学发展之基础31

一、18世纪西方医学发展之基础31

1.四体液理论31

2.对抗传染病33

3.解剖学34

4.生理学35

二、18世纪中国医学发展之基础37

1.沿袭古代医学思想37

2.保持传统医学特色37

3.继承古代药学成就39

4.金元学派41

第二章 西医疾病理论的诞生与影响43

第一节 基础医学的发展43

一、探讨生命和疾病的本质43

1.生命灵气论44

2.生命运动论46

3.生命刺激论48

二、人体解剖学49

三、生理学54

1.哈勒54

2.斯巴兰桑尼55

3.其他生理学研究56

第二节 临床医学的兴起57

一、寻找病灶的开始58

1.莫尔干尼的经历58

2.莫尔干尼的主要学术成就59

3.其他病理学家61

二、临床医家的涌现63

1.布尔哈未63

2.库仑65

3.奥恩布鲁格66

4.拉什67

三、临床各科的发展70

1.内科70

2.外科72

3.产科75

4.眼科77

5.精神病学78

四、治疗方法的沿革81

1.一般疗法81

2.特殊疗法82

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形成87

一、传染病流行87

二、征服天花90

1.天花流行史90

2.人痘术外传90

3.牛痘接种法93

三、卫生改革95

1.公共卫生状况95

2.公共卫生新开端98

3.卫生设施改良101

4.预防医学的诞生105

第四节 医业状况和医学建制107

一、医业状况107

1.诊所和医院107

2.医生的类别112

3.医生的地位与分工115

4.文学艺术对医业状况的反映117

二、创办医学刊物118

1.医学杂志118

2.医学相关书籍120

三、正规医学教育初具规模121

1.教育形式121

2.教科书123

3.学校管理123

第三章 中医临证医学的继续与发展126

第一节 医学著作硕果累累126

一、编辑大型医书126

1.《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126

2.《四库全书》126

3.《医宗金鉴》127

二、注释古代医书129

1.注释《内经》和《难经》129

2.注释《神农本草经》130

3.注释《伤寒论》131

4.其他校注作品132

三、中医医案繁荣132

1.魏之琇与《续名医类案》133

2.叶天士与《临证指南医案》134

3.俞震与《古今医案按》135

四、药学著作发展136

1.《本草纲目》的影响136

2.《本草求真》139

3.方剂学的成就140

五、中医普及著作142

1.《医学心悟》142

2.《医学三字经》和《医学实在易》142

3.《串雅》143

六、中医著作外传144

1.《本草纲目》传入欧洲144

2.《医生诊脉表》145

3.外传医书的影响145

第二节 中医理论创新147

一、温病理论的提出147

二、温病理论的阐释149

1.卫气营血辨证149

2.温疫五辨与治疫五法152

3.湿热理论154

4.三焦辨证157

三、其他温病学家的贡献160

1.余霖与温病160

2.杨栗山与温病162

第三节 临证各科进展163

一、外科和骨科163

二、女科165

三、五官科167

1.眼科167

2.咽喉科167

四、小儿科169

1.儿科理论169

2.儿科诊断169

3.儿科治疗170

4.人痘接种术171

5.儿科专著172

五、针灸173

第四节 瘟疫防范与医药机构175

一、瘟疫流行175

1.天花流行及防治175

2.大疫流行表178

二、卫生状况181

1.监狱卫生181

2.军队卫生182

3.卫生法律183

三、医药机构184

1.太医院184

2.抚恤机构184

3.中药店186

第四章 病与证的对峙189

第一节 病与证的差异189

一、疾病本质189

1.疾病分类方法189

2.病理解剖学的影响193

3.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196

4.诊断与治疗的关系198

5.小结199

二、发展规律202

1.西医学202

2.中医学204

3.小结206

三、临床实践206

1.外科207

2.妇科208

3.五官科208

四、药物治疗209

五、预防措施211

1.西医学预防211

2.中医学预防212

3.小结215

第二节 病证差异原因的探讨215

一、自然科学对医学的影响215

二、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220

三、统治者对中医学的影响225

1.康熙与医学225

2.雍正与医学227

3.乾隆与医学228

4.三帝与三教228

四、地理因素对医学的影响230

五、教育对医学的影响231

1.西方的医学教育231

2.中国的医学教育233

六、思想方法对医学的影响235

1.整体思想235

2.机械分析思想237

3.整体思想与机械分析思想比较239

第五章 反思18世纪的医学242

第一节 人的复杂性242

一、人与机器不同243

二、人与动物不同245

第二节 机械唯物论对近代西方医学的影响246

一、机械唯物论对西方基础医学的影响246

二、机械唯物论对西方临床医学的影响248

三、机械唯物论使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淡化251

第三节 对中医温病理论的思考252

一、历史环境促使重视253

二、温病流行丰富经验255

三、实践创新求得发展256

第四节 对中医学价值的认识257

一、中医学的性质257

二、中医学的主要特色264

1.和谐的整体观264

2.温和的继承性265

3.概念的联系性265

4.思维的直觉性267

三、中医学的前景269

四、继承与发扬中医学272

1.强调继承 不忘发展272

2.坚持特色 发扬中医274

五、论病证结合274

1.中西医结合实践史简要回顾274

2.对病证结合的看法276

结束语281

主要参考文献2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