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印文化交流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印文化交流史
  • 薛克翘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ISBN:978750009997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中印关系-文化交流-文化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印文化交流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一、撰写本书的意义和宗旨1

二、中国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现状2

三、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分期8

第二章 先秦至两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世纪以前~公元265)12

第一节 关于中印文化交流开端的推测13

一、关于棉花和海贝13

二、关于二十八宿和月兔传说14

三、关于支那15

第二节 汉代中国与印度的交通18

一、西域道18

二、滇缅道23

三、南海道24

第三节 两汉三国时期中印文化交流26

一、物质文化交流26

二、佛教的传入29

三、科技交流30

四、文艺交流31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265~581)37

第一节 政府间往来和物质交流37

一、两晋时期37

二、南北朝时期38

第二节 佛教人员的往来41

一、概况41

二、鸠摩罗什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46

三、求法运动的先行者47

四、法显巡礼五印度49

第三节 印度佛教与魏晋南北朝宗教哲学51

一、佛教与魏晋玄学51

二、佛教与儒家思想52

三、佛教与道教55

第四节 印度佛教与两晋南北朝文学58

一、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书58

二、佛教与魏晋南北朝诗歌60

第五节 印度佛教与两晋南北朝艺术63

一、建筑63

二、雕塑69

三、绘画72

四、乐舞76

第六节 印度佛教与两晋南北朝的科技77

一、天文历算77

二、医药80

三、工艺技术82

四、语言学83

五、翻译学89

第七节 民俗交流93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96

第一节 求法运动的高涨与唐代佛教的繁荣96

一、玄奘与《大唐西域记》97

二、义净与他的著作109

三、唐代佛教的繁荣111

四、“开元三大士”与唐代的密教112

第二节 政府间频繁接触与物质交流115

一、王玄策出使印度115

二、五印度各国“来朝”与物质交流116

第三节 科学技术交流121

一、天文历算121

二、医药128

三、技术133

第四节 精神文明交流136

一、随佛教传入的印度古代哲学136

二、中国道教在印度139

三、因明学145

四、语言学148

五、翻译学156

第五节 文学交流160

一、佛教与唐代诗歌160

二、佛教与诗论165

三、唐传奇166

四、变文168

第六节 艺术交流169

一、建筑169

二、雕塑172

三、绘画174

四、乐舞175

五、戏剧182

第七节 民俗交流182

一、印度民俗的文献记载182

二、佛教与隋唐民俗184

第五章 宋元明时期(960~1644)189

第一节 宋元明时期的中印交通189

一、宋代中印交通189

二、内地求法运动的终结191

三、藏传佛教的后弘期192

四、忽必烈经略南洋195

五、郑和宝船访问印度200

第二节 中印海上贸易203

一、东南沿海的中印贸易203

二、印度输华物产204

三、中国输印物产207

第三节 科技交流215

一、天文历算215

二、医药218

三、工农业技术222

四、语言学225

五、翻译学228

第四节 文学交流230

一、宋代传奇230

二、元明小说232

三、宋代诗词238

四、元明诗词241

第五节 艺术交流242

一、建筑242

二、雕刻245

三、戏剧245

四、绘画251

第六节 民俗交流253

一、对印度民俗的记载253

二、佛教对中国民俗的影响255

第六章 清至民国时期(1644~1949)272

第一节 清代中印关系概述272

一、鸦片战争前国人的对印关注273

二、鸦片战争后国人的对印关注275

三、大起义中的相互同情279

四、哲学家辨喜对中国的预言281

五、戊戌变法与前车之鉴282

第二节 民国前后的中印关系285

一、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印革命志士285

二、印度名士对华抗战的声援288

三、印度援华医疗队290

四、尼赫鲁访华与蒋介石访印296

第三节 物质文化交流297

一、中国茶叶与印度茶园297

二、近代中印贸易299

三、民国时期的中印贸易301

第四节 精神文明交流303

一、甘地主义在中国的反响303

二、泰戈尔访华的风波305

三、谭云山与印度的中国学312

四、陶行知、徐悲鸿访问印度318

五、中国的印度学研究321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2000)335

第一节 半个世纪的回顾335

一、高潮期335

二、中断期337

三、恢复期337

四、平稳发展期338

第二节 科技教育合作342

第三节 文学交流346

一、人员往来346

二、作品译介347

第四节 艺术交流351

一、美术351

二、音乐舞蹈352

三、戏剧354

四、电影电视355

第五节 杂技体育交流357

一、杂技357

二、体育357

第六节 中国印度学的现状359

一、壮大时期359

二、辉煌时期359

三、重要成果360

第七节 印度中国学的现状370

一、50年代370

二、60年代以后371

索引379

后记3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