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品双层供给理论与实证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宝廷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2994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公共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共品双层供给理论与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第一节 公共品供给效率问题的提出1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意义6
第二节 研究思路7
一、解决思路与结构安排7
二、研究方法12
三、贡献与不足14
第二章 公共品及其供给的文献综述16
第一节 公共品概念的演变16
一、公共品思想的初现阶段18
二、公共品理论的萌芽阶段21
三、公共品理论的系统发展阶段24
四、公共品理论的成熟阶段29
五、公共品理论的扩展阶段35
第二节 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文献综述35
一、公共品自愿供给理论:基于加总技术视角36
二、公共品供给的立宪选择理论40
三、公共品供给机制理论42
四、公共品供给的3P分析方法:历史视角44
第三章 公共品概念的扩展与双层供给理论的框架47
第一节 物品的公共性:相互依赖性与合作剩余47
一、相互依赖性及其原因48
二、合作剩余及其来源53
三、公共品的本质:基于物品公共性的思考54
第二节 经济人异质性和有限理性假设与公共品需求55
一、经济人的异质性与有限理性56
二、个人公共品需求的特点60
第三节 公共品概念的扩展:软品与硬品的一种组合63
一、软品与硬品:概念与性质63
二、公共品概念的扩展70
三、专用性软品的成本与收益分析75
第四节 效率标准与公共品供给效率77
一、帕累托效率及其局限78
二、帕累托效率问题的两种解决办法80
三、公共品供给效率标准:一致同意、补偿原则与帕累托效率的结合84
第五节 公共品双层供给理论的框架88
一、公共品供给的第一层次:公共选择与软品的供给88
二、公共品供给的第二层次:市场化与硬品的供给89
三、公共品供给的两个层次的关系90
四、公共品最优均衡的图解91
五、关于公共品概念及其供给的再思考96
第四章 公共品双层供给的第一层次:公共选择与软品的供给98
第一节 公共选择及其理论与博弈分析98
一、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理论98
二、公共选择及其理论的本质105
三、公共选择的博弈分析110
第二节 软品供给的公共选择演化博弈分析114
一、软品的定义:博弈分析角度115
二、软品供给:过程与模型119
三、软品的特点130
第三节 软品供给模型一:国家创生模型135
一、国家的创生135
二、国家创生模型136
第四节 软品供给模型二:边缘性进入的软品变迁模型142
一、边缘性进入:概念与原因142
二、边缘性进入的软品变迁模型146
三、边缘性进入及其软品变迁的特征、效应与意义151
第五章 公共品双层供给的第二层次:市场化与硬品的供给154
第一节 市场化、可竞争理论与公共品硬品的市场化155
一、市场化概念及其发展155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及其扩展157
三、公共品硬品供给的市场化161
四、关于公共品硬品供给的几点认识167
第二节 公共品硬品供给的市场化模式:特许权竞标与经营169
一、特许经营权170
二、特许经营权竞标及其竞标规则171
三、特许权经营的发展与形式178
四、公共品硬品市场供给的影响因素与条件184
第六章 公共品双层供给理论应用(一):中国公路供给体制改革187
第一节 公路的公共品性质与中国公路供给188
一、公路的公共品性质188
二、中国公路供给的现状195
第二节 中国公路供给体制的改革199
一、中国公路供给体制改革的过程199
二、中国公路供给体制改革的影响因素217
第七章 公共品双层供给理论应用(二):中国公路供给效率的实证分析219
第一节 变量与样本219
一、研究目的219
二、变量的选择219
三、样本的选取222
第二节 计量模型及其分析222
一、计量方程的确定223
二、计量分析224
三、计量结果的解释236
参考文献239
后记256
热门推荐
- 274597.html
- 2481793.html
- 409800.html
- 3528301.html
- 1300073.html
- 955836.html
- 3334797.html
- 1568114.html
- 1464652.html
- 37916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6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46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8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89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5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7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9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1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0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