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长孙博编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5439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类名词解释2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2
一、先秦2
葵丘之盟2
城濮之战2
践土之盟2
弭兵之会2
初税亩3
商鞅变法3
三家分晋3
田氏代齐3
马陵之战3
长平之战4
都江堰4
合纵与连横4
二、秦汉4
三公九卿制4
郡县制5
焚书坑儒5
巨鹿之战5
约法三章5
郡国并行制5
《削藩策》5
七国之乱6
中朝6
刺史6
推恩令6
五铢钱6
均输6
平准6
算缗7
告缗7
五均与六管7
轮台罪己诏7
丝绸之路7
西域都护7
尚书台8
度田事件8
党锢之祸8
五斗米道8
太平道8
今古文经之争8
昆阳之战9
三、魏晋南北朝9
官渡之战9
赤壁之战9
夷陵之战9
平定南中10
九品中正制10
户调式10
占田制10
西晋户调制10
占田荫客制10
八王之乱11
永嘉南渡11
淝水之战11
侨置11
土断11
侯景之乱12
北府兵12
宗主都护12
九品混通12
均田制12
三长制12
北魏户调制13
露田与桑田13
六镇13
魏晋玄学13
四、隋唐五代14
三省六部14
开皇律14
大索貌阅14
输籍之法15
州县制15
租调力役制15
玄武门之变15
开元之治16
折冲府16
《唐律疏议》16
节度使16
都护府16
安史之乱16
藩镇17
永贞革新17
甘露之变17
南衙北司之争17
牛李党争17
河朔三镇18
永业田与口分田18
安西四镇18
唐蕃会盟碑18
羁糜府州18
榷盐法18
两税法19
五、宋辽西夏金元19
枢密院19
头下军州19
南北面官19
陈桥兵变20
澶渊之盟20
海上之盟20
庆历新政20
燕云十六州20
圩田20
市舶司21
交子21
勃极烈制21
猛安谋克制21
黄天荡之战21
顺昌大捷21
《绍兴和议》22
会子22
怯薛军22
大札撒22
合州之战22
经总制钱22
站赤23
科差23
军户23
行省制度23
中书省23
辽阳行省23
岭北行省24
宣政院24
澎湖巡检司24
达鲁花赤24
驱口24
程朱理学24
六、明清(前期)25
内阁25
科道官25
《大明律》25
胡蓝之狱26
靖难之役26
三法司26
厂卫26
卫所26
轮班工匠制26
粮长制26
赋役黄册27
鱼鳞图册27
金花银27
本色与折色27
一条鞭法27
开中法27
考成法28
复社28
东林党28
土木之变28
夺门之变28
大礼仪28
三响加派29
萨尔浒之战29
山海关之战29
南明29
三藩之乱29
改土归流29
扎萨克制度30
更名田30
八旗制度30
绿营兵30
摊丁入亩30
金瓶掣签30
驻藏大臣30
议政王大臣会议31
南书房31
军机处31
理藩院31
内务府31
总督31
巡抚32
《尼布楚条约》32
《布连斯奇条约》32
《恰克图条约》32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33
一、列强的对华侵略33
《穿鼻草约》33
《虎门条约》33
《五口通商章程》33
《望厦条约》34
《黄埔条约》34
领事裁判权34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34
亚罗号事件34
马神甫事件35
《瑷珲条约》35
马尾海战35
镇南关大捷35
《中法新约》35
马嘉理事件35
《中英烟台条约》35
门户开放36
天津教案36
《马关条约》36
三国干涉还辽36
《朴茨茅斯和约》37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37
《中俄密约》37
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37
《天朝田亩制度》37
乡官制度38
安庆保卫战38
常胜军38
三、晚清政局38
湘军38
淮军39
新建陆军39
辛酉政变39
海关总税务司39
江南制造总局39
海军衙门40
北洋水师40
总理衙门40
三口通商大臣40
五口通商大臣40
轮船招商局40
官督商办41
京师同文馆41
《校邠庐抗议》41
帝后党争41
《东南互保章程》41
预备立宪41
《钦定宪法大纲42
《十九信条》42
咨议局42
资政院42
国会请愿运动42
四、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43
海国图志》43
汇丰银行43
子口税43
厘金制度43
《资政新篇》44
《钦定学堂章程》44
《奏定学堂章程》44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44
五、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45
《民报》45
南北议和45
中国同盟会45
《新民丛报》45
《中外纪闻》45
《国闻报》46
《应诏统筹全局折》46
保国会46
《时务报》46
《变法通议》46
强学会46
时务学堂47
《劝学篇》47
《国粹学报》47
华兴会47
政闻社47
光复会47
苏报案48
《申报》4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8
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48
宋教仁案48
善后大借款49
二次革命49
中华革命党49
欧事研究会49
《天坛宪草》49
洪宪帝制50
护国战争50
西姆拉会议50
麦克马洪线50
府院之争50
张勋复辟50
护法运动51
安福国会51
直皖战争51
北京政变51
直鲁联军51
联省自治52
北伐战争52
西山会议派52
黄埔军校52
整理党务案52
中山舰事件52
新文化运动53
《新青年》53
新民学会53
少年中国学会53
七、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53
宁汉合流53
改组派54
济南惨案54
东北易帜54
关税自主54
改订新约运动54
大学区制55
新生活运动55
新县制55
《五五宪草》55
八七会议55
南昌起义56
两广事变56
中原大战56
遵义会议56
瓦窑堡会议56
中东路事件56
法币改革57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57
八、抗日战争57
九·一八事变57
一·二八事变57
西安事变58
一二·九运动58
卢沟桥事变58
李顿调查团58
《何梅协定》58
淞沪会战59
台儿庄战役59
徐州会战59
武汉会战59
陶德曼调停59
陕甘宁边区60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60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60
《论持久战》60
百团大战60
大生产运动60
三三制61
延安整风61
皖南事变61
中国远征军61
滇缅公路61
《中国之命运》61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2
国民参政会62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62
九、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62
重庆谈判62
《双十协定》63
重点进攻63
行宪国大63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63
《中国土地法大纲》63
十、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64
中国科学社64
中央研究院64
国立中央大学64
中国青年党64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64
十一、共和国史65
四马分肥65
北戴河会议65
大跃进运动65
七千人大会65
西楼会议66
《二月提纲》66
《五·一六通知》66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6
第三章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67
一、古代西亚诸文明67
《吉尔伽美什史诗》67
乌鲁卡吉那改革67
阿卡德王国67
乌尔第三王朝67
《汉谟拉比法典》68
巴比伦之囚68
铁列平改革68
士师时代68
犹太教68
《贝希斯敦铭文》69
大流士一世改革69
琐罗亚斯德教69
二、古代埃及文明69
卡迭什战役69
埃赫那吞改革70
三、古代印度文明70
瓦尔那制度70
婆罗门教70
耆那教70
顺世论派71
孔雀王朝71
大乘佛教71
四、古代希腊文明71
《荷马史诗》71
提秀斯改革72
僭主政治72
来库古改革72
梭伦改革72
克利斯提尼改革72
陶片放逐法73
希波战争73
马拉松战役73
提洛同盟73
伯罗奔尼撒同盟73
伯罗奔尼撒战争73
科林斯会议74
希腊化时代74
托勒密王朝74
塞琉古王朝74
伊壁鸠鲁学派74
五、古代罗马文明75
库里亚大会75
塞尔维乌斯改革75
元老院75
布匿战争75
格拉古兄弟改革75
马略军事改革76
同盟者战争76
斯巴达克起义76
前三头同盟76
后三头同盟76
《十二铜表法》77
安敦尼王朝77
隶农制77
六、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77
《米兰敕令》78
《罗马民法大全》78
保罗派78
马其顿王朝78
普洛尼亚制78
圣像破坏运动79
东正教79
七、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79
《古兰经》79
穆斯林公社79
什叶派80
逊尼派80
倭马亚王朝80
阿拔斯王朝80
伊克塔制80
五功80
希吉拉81
八、欧洲基督教文明81
墨洛温王朝81
丕平献土81
查理·马特改革81
加洛林王朝82
查理曼帝国82
特恩权82
采邑制82
封建庄园制82
封君封臣制82
普瓦提埃之战83
《凡尔登条约》83
神圣罗马帝国83
什一税83
克吕尼运动83
格里哥利改革84
阿维农之囚84
十字军东征84
拉丁帝国84
《沃姆斯宗教协定》84
教父哲学84
经院哲学85
《教皇赦令》85
卡诺莎事件85
诺曼底征服85
《末日审判书》85
《自由大宪章》86
《牛津条例》86
金雀花王朝86
模范议会86
恢复失地运动86
《黄金诏书》87
英法百年战争87
三级会议87
红白玫瑰战争87
汉萨同盟87
三十年战争87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88
胡司战争88
九、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88
基辅罗斯88
留里克王朝89
索贡巡行89
《罗斯法典》89
《往年纪事〉》89
库里克沃战役89
特辖领地制89
米勒特制90
笈多王朝90
德里苏丹国90
柴明达尔制90
扎吉尔制度90
曼萨布达尔制91
科田法91
部民制91
圣德太子改革91
大化改新91
班田制91
壬申之乱92
《大宝律令》92
《养老律令》92
奈良时代92
平安时代92
摄关政治92
院厅政治93
幕府政治93
《贞永式目》93
建武中兴93
御家人制度93
室町幕府94
南北时代94
应仁之乱94
德川幕府94
锁国令94
十、古代美洲文明95
玛雅文化95
阿兹特克文化95
印加帝国95
第四章 世界近现代史96
一、16世纪的欧洲96
人文主义96
教皇子午线96
《托得西拉斯条约》96
《九十五条论纲》97
沃姆斯帝国会议97
《奥格斯堡和约》97
耶稣会97
《南特敕令》97
清教运动97
《至尊法案》97
英国国教98
《三十九条信条》98
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98
独立派98
长老派98
《权利请愿书》99
短期议会99
长期议会99
《大抗议书》99
普特尼辩论99
普莱德清洗99
《布列达宣言》100
掘土派100
平等派100
光荣革命100
《权利法案》100
《嗣位法》101
《排斥法案》101
辉格派101
托利派101
《航海条例》101
英法七年战争101
《五月花公约》102
大觉醒运动102
波士顿倾茶事件102
《不可容忍法令》102
莱克星顿枪声102
大陆会议103
《独立宣言》103
《常识》103
萨拉托加大捷103
约克镇战役103
《邦联条例》103
谢斯起义104
开明专制104
网球场宣誓104
斐扬派104
吉伦特派104
雅各宾派105
《八月法令》105
《人权宣言》105
瓦尔密大捷105
《1791年宪法105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06
1793年宪法106
国民公会106
救国委员会106
热月政变106
督政府106
雾月政变107
奥斯特利茨战役107
《拿破仑法典》107
《亚眠和约》107
《提尔西特和约》107
大陆封锁107
《教务专约》108
《肖蒙条约》108
百日王朝108
滑铁卢战役108
青年意大利党108
1832年议会改革109
1867年议会改革109
《谷物法》109
西进运动109
《西北条例》109
《密苏里妥协案》109
《堪萨斯一内布拉斯加法案》110
《宅地法》110
《解放宣言》110
《重建南方方案》110
彼得一世改革110
克里米亚战争111
俄国农奴制改革111
《安政条约》111
倒幕运动111
戊辰战争111
明治维新112
自由民权运动112
《大日本帝国宪法》112
《江华条约》112
宪法纠纷112
铁血政策113
普法战争113
《法兰克福条约》113
《非常法》113
德雷福斯事件113
英布战争114
马赫迪起义114
祖国党114
1884年柏林会议114
三、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114
正义者同盟114
《共产党宣言》115
共产主义者同盟115
工联主义115
巴塞尔宣言115
四、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115
海地革命115
阿亚库巧战役116
门罗主义116
印度民族大起义116
青年土耳其党116
巴布教徒起义116
大棒政策116
金元外交117
《普拉特修正案》117
五、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117
百科全书派117
重农学派117
重商主义117
功利主义118
实证主义118
六、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18
维也纳会议118
神圣同盟118
四国同盟119
三皇同盟119
《地中海协定》119
光荣孤立119
世界政策119
美西战争120
英日同盟120
三国同盟120
三国协约120
巴尔干战争120
波斯尼亚危机121
萨拉热窝事件121
马恩河战役121
日德兰海战121
凡尔登战役121
索姆河战役122
无限制潜艇战122
七、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22
俄国二月革命122
布尔什维克122
孟什维克123
《四月提纲》123
十月革命123
《布列斯特和约》123
《和平法令》123
八、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23
十四点原则124
《凡尔赛和约》124
《色佛尔条约》124
洛桑条约》124
道威斯计划124
杨格计划125
洛桑协定125
华盛顿会议125
四国条约》125
《五国海军条约》125
《九国公约》126
国际联盟126
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26
战时共产主义126
新经济政策127
魏玛共和国127
阿姆利则惨案127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27
凯末尔革命128
卡德纳斯改革128
柯立芝繁荣128
《洛迦诺公约》128
中立法》128
罗斯福新政129
东方会议129
国会纵火案129
集体安全政策129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29
十、第二次世界大战130
《慕尼黑协定》130
远东慕尼黑130
敦刻尔克大撤退130
斯大林格勒战役130
库尔斯克战役131
太平洋战争131
中途岛海战131
《大西洋宪章》131
阿拉曼战役131
开罗会议131
《开罗宣言》132
德黑兰会议132
雅尔塔会议132
《雅尔塔协定》132
波茨坦会议133
纽伦堡审判133
东京审判133
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33
雅尔塔体系133
《联合国宪章》134
铁幕演说134
杜鲁门主义134
布鲁塞尔条约组织134
西欧联盟134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35
华沙条约组织135
经济互助委员会135
古巴导弹危机135
蒙巴顿方案135
埃及七月革命136
古巴革命136
伊拉克革命136
万隆会议136
不结盟运动136
阿拉伯国家联盟137
七十七国集团137
东南亚国家联盟137
石油输出国组织137
南南合作137
南北对话138
《洛美协定》138
十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38
布雷顿森林体系138
凯恩斯主义138
货币主义139
马歇尔计划139
麦卡锡主义139
民权运动139
星球大战计划139
三环外交140
柏林危机140
哈尔斯坦主义140
新东方政策140
柏林墙140
戴高乐主义140
《欧洲煤钢联营协定》141
欧洲共同体141
尤里卡计划141
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41
苏共二十大141
波兹南事件142
匈牙利事件142
布拉格之春142
第二部分 提高型名词解释144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144
《法经》144
上计制144
郑国渠144
灵渠144
司隶校尉144
《治安策》144
贵粟政策145
马复令145
漕渠145
董仲舒145
谶纬之学145
?胜之书146
合市146
白狼歌146
戾陵堰146
士家制146
元嘉之治146
河阴之变147
《齐民要术》147
吐谷浑147
僧袛户与寺户147
公廨田147
政事堂147
《氏族志》148
恒罗斯之战148
鉴真148
彍骑148
枢密使148
泾原兵变148
《茶经》149
柜坊149
禅宗149
更戍法149
差遣制度149
五等版籍149
主户与客户150
王唯一150
将兵法150
青苗法150
保甲法150
方田均税法150
三经新义151
《营造法式》151
元祐更化151
《隆兴和议》151
嘉定和议》152
郭守敬152
《梦溪笔谈》152
沈括152
和买与括马152
马可·波罗152
《农桑辑要》153
《王祯农书》153
奴儿干都司153
庚戌之变153
皇庄153
矿监税使153
漕粮154
辽沈之战154
宁远之战154
利玛窦154
《天工开物》154
王夫之155
夔东十三家155
逃人法155
伯克155
帐房155
廷寄155
耗羡归公155
马噶尔尼访华156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157
魏源157
龚自珍157
姚莹157
金田团营157
永安建制157
苏福省158
赫德158
福州船政学堂158
会审公廨158
中美续增条约158
王韬158
严复159
《天演论》159
黄遵宪159
梁启超159
《孔子改制考》160
《新学伪经考》160
南学会160
中国通商银行160
南社160
国粹派161
军国民教育会161
科学补习所161
《蓝辛石井协定》161
西原借款161
金法郎案161
《孙文越飞宣言》162
《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62
安国军政府162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62
行政院162
立法院163
司法院163
考试院163
监察院163
满铁163
《训政纲领》164
中国营造学社164
庐山军官训练团164
古田会议16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64
废两改元164
国难会议165
福建事变165
洛川会议165
天羽声明165
工业内迁165
《抗战建国纲领》166
减租减息166
田赋征实166
仁安羌战役166
史迪威事件166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6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67
梁漱溟167
制宪国大167
金圆券167
人权派168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6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68
第三章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69
腓尼基字母169
尼布甲尼撒二世169
大流士169
释迦牟尼169
阿育王169
苏格拉底170
柏拉图170
亚里士多德170
毕达哥拉斯170
伊壁鸠鲁170
赫拉克利特170
伯里克利171
亚历山大大帝171
汉尼拔171
坎尼战役171
朱古达战争171
西塞罗171
奥古斯都172
条顿堡森林战役172
戴克里先172
君士坦丁172
查士丁尼172
立奥三世(拜占庭)173
奥古斯丁173
七艺173
君士坦丁恩赐173
英诺森三世173
托马斯&阿奎那174
安茹王朝174
盾牌钱174
勃艮第公国174
天主教会大分裂174
阿尔比派174
使徒兄弟会175
扎克雷起义175
圣女贞德175
黑死病175
弗拉基米尔一世175
莫斯科公国176
顿斯科伊176
穆罕默德176
《黄金草原》176
萨拉丁176
织田信长177
丰臣秀吉177
阿克巴改革177
第四章 世界近现代史178
但丁178
《神曲》178
彼特拉克178
乔叟178
哥伦布178
麦哲伦179
米开朗基罗179
拉斐尔179
马基雅维利179
《君主论》179
《乌托邦》180
《波伦亚条约》180
宗教改革180
马丁·路德180
闵采尔180
亨利八世180
加尔文181
《基督教原理》181
再洗礼派181
哥白尼181
布鲁诺181
开普勒181
伽利略182
《天体运行论》182
莎士比亚182
维萨里182
哈维182
弗兰西斯·培根182
笛卡儿183
温斯坦莱183
萨法维王朝183
胡格诺战争183
英国东印度公司183
掷出窗外事件184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84
克伦威尔184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84
霍布斯185
洛克185
伏尔泰185
孟德斯鸠185
《论法的精神》185
卢梭185
《社会契约论》186
狄德罗186
托马斯·潘恩186
乔治·华盛顿186
杰斐逊186
富兰克林187
汉密尔顿187
弗朗索阿·魁奈187
亚当·斯密187
《国富论》187
贡斯当187
《霞不列法》188
忿激派188
罗伯斯庇尔188
亚琛会议188
特洛波会议188
维罗纳会议189
马尔萨斯主义189
社会达尔文主义189
阿里改革189
圣马丁189
玻利瓦尔189
考迪罗主义190
林肯190
孔德190
德意志关税同盟190
小德意志派190
俾斯麦191
赫尔岑191
穆勒191
加里波第191
尼采191
福泽谕吉192
废藩置县192
欧洲人内阁192
奥地利学派192
弗洛伊德192
马克斯·韦伯193
费边社193
布朗热事件193
巴拿马丑闻193
橡皮决议案193
巴枯宁194
列夫·托洛茨基194
泰罗制194
美国进步运动194
德国十一月革命194
魏玛宪法195
《圣日耳曼条约》195
《纳伊条约》195
《特里亚农条约》195
寇松线195
弗莱明196
协调外交196
甘地主义196
《威斯敏斯特法》196
《霍尔—赖伐尔协定》196
二·二六暴乱197
《钢铁盟约》197
卡廷惨案197
丘吉尔197
戴高乐197
曼哈顿计划198
德国历史学派198
托管制度198
《五国和约》198
《世界人权宣言》19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9
公平施政199
艾森豪威尔主义199
新边疆199
尼克松主义200
水门事件200
卡特主义200
里根主义200
纳赛尔200
赫鲁晓夫201
苏伊士运河事件201
马丁·路德·金201
《埃维昂协议》201
法国五月风暴201
撒切尔202
供应学派202
《戴维营协议》202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2
第五章 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203
一、中国史学史203
《春秋》203
《左传》203
《战国策》203
《竹书纪年》203
《史记》204
《汉书》204
《后汉书》204
《三国志》204
《晋书》204
《宋书》205
《南齐书》205
《梁书》205
《陈书》205
《魏书》205
《北齐书》205
《周书》206
《隋书》206
《南史》206
《北史》206
《旧唐书》206
《旧五代史》》206
《新唐书》207
《新五代史》207
《宋史》207
《辽史》207
《金史》207
《元史》207
《明史》208
《清史稿》208
《新元史》208
《春秋繁露》208
司马迁208
《汉书·艺文志》209
陈寿209
范晔209
《白虎通义》209
唐修八史209
《贞观政要》209
刘知几209
《史通》210
杜佑210
《通典》210
《太平广记》210
《太平御览》210
《册府元龟》210
欧阳修211
司马光211
《资治通鉴》211
十三经211
郑樵211
《通志》211
袁枢212
《通鉴纪事本末》212
马端临212
《文献通考》212
胡三省212
《蒙古秘史》212
《经世大典》213
《永乐大典》213
《古今图书集成》213
《国榷》213
黄宗羲213
《明儒学案》214
《明夷待访录》214
顾炎武214
《日知录》214
王鸣盛214
《十七史商榷》214
赵翼215
《廿二史札记》215
钱大昕215
《廿二史考异》215
《四库全书》215
《东华录》215
《皇朝经世文编》216
章学诚216
《铁云藏龟》216
《文史通义》216
乾嘉学派217
《筹办夷务始末》217
《圣武记》217
《清史列传》217
《新史学》217
《殷商贞卜文字考》217
《流沙坠简》218
王国维218
章太炎218
顾颉刚218
《古史辨》219
陈垣219
陈寅恪219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219
《台湾通史》219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219
二、西方史学史220
希罗多德220
《希腊波斯战争史》220
修昔底德220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220
色诺芬220
波里比阿220
李维221
《高卢战记》221
《埃涅阿斯纪》221
普鲁塔克221
塔西佗221
《日耳曼尼亚志》221
普罗科匹厄斯222
《罗马帝国衰亡史》222
斯宾格勒222
托克维尔222
兰克学派222
年鉴学派223
马克·布洛赫223
吕西安·费弗尔223
费尔南·布罗代尔223
《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224
汤因比224
计量史学224
第六章 历史地理学与史学理论225
《尚书·禹贡》225
《汉书·地理志》225
云梦泽225
裴秀225
《佛国记》226
《华阳国志》226
郦道元226
《水经注》226
《洛阳伽蓝记》226
《大唐西域记》226
《东京梦华录》227
《元和郡县图志》227
《太平寰宇记》227
《河源志》227
《徐霞客游记》227
江西填湖广228
湖广填四川228
《天下郡国利病书》228
顾祖禹228
《读史方舆纪要》228
《蒙古游牧记》229
《康輶纪行》229
《瀛环志略》229
禹贡学会229
整理国故229
夏商周断代工程230
热门推荐
- 3813502.html
- 2714123.html
- 2771820.html
- 3475564.html
- 2140972.html
- 1893829.html
- 2232675.html
- 962284.html
- 2551665.html
- 24158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0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8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2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82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46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8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7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60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95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