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题研究 “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人权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题研究 “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人权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杨松才,肖世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145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题研究 “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人权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专题一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基本理论3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理性思考&樊崇义 吴光升3

一、以斗争哲学为指导转向,以和谐哲学为指导9

二、国家本位转向国家、社会与个人本位并重15

三、一元化价值观转向多元化价值观18

四、权力治人转向权利保障22

五、有罪推定转向无罪推定25

六、口供本位转向物证本位28

七、客观真实转向法律真实31

八、重实体、轻程序转向两者并重,最终转向程序本位35

九、高压从重转向宽严相济38

十、国内优位转向国际优位42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理念&徐静村47

一、“理念”诠释47

二、1979年《刑事诉讼法》立法理念探微47

三、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正理念简析48

四、提出对我国《刑事诉讼法》进行再修改的理由49

五、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基本理念51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理念与原则&宋英辉 罗海敏62

一、控制犯罪与人权保障的有机统一62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64

三、公正优先,兼顾效率65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平衡66

五、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外国有益经验67

六、重点问题与全面修改相结合,注重法律的可操作性67

联合国人权公约与中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熊秋红69

一、中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意见分歧70

二、联合国人权公约及其最新发展71

三、面向未来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78

我国刑事诉讼理念问题及其解决探讨&庄春英82

一、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立法基本理念中存在的问题83

二、与转变理念有关的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建议8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迷与返——浅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回归与完善&饶朝生92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现实价值92

二、倾听当事人的呼声和审判实务一线情况92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完善的迫切需要94

四、附带性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98

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完善的初浅设想101

刑事诉讼法完善之社会学思考&谢建社 陈小茗105

一、《刑事诉讼法》结构的社会学分析106

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要以发挥其社会功能为宗旨108

从规范统一的上诉期探讨杜绝歧视性法律的途径&王晓先112

一、上诉期的不统一的规定涉嫌歧视性法律112

二、歧视性法律隐藏着刑讯逼供的合法性根据114

三、造成歧视性法律产生的主要根源115

四、杜绝歧视性法律产生的途径117

“和谐社会”的创建与刑事司法理念的解放——以杨佳袭警案为例&左德起120

一、杨佳袭警案的争议121

二、杨佳袭警案的启示127

三、刑事司法理念的解放128

也谈刑事诉讼法任务的修改&蔡国芹131

一、刑事诉讼法任务的立法历程回溯131

二、刑事诉讼法任务的法理属性判断133

三、刑事诉讼法任务的逻辑结构分析134

四、刑事诉讼法任务的规范功能反思136

五、修改《刑事诉讼法》任务的学界建言138

六、《刑事诉讼法》任务规定的应然走向140

专题二 羁押合法性与权利告知143

刑事案件“延长羁押期限”问题研究&廖荣辉143

一、刑事案件延长羁押期限的现状和问题144

二、对策与建议149

结语153

附条件逮捕的正当性底限&彭海青155

一、附条件逮捕的特殊性156

二、附条件逮捕的理念偏向与正当性底限157

三、附条件逮捕正当性底限的制度保障159

关于逮捕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杜国强 姜德安164

一、关于逮捕制度的立法缺陷分析164

二、完善逮捕措施的建议169

揭开附条件逮捕的面纱&陈亚平 郭明文172

一、附条件逮捕的由来——检察机关实践中的摸索173

二、西方法治国家视野中的逮捕——强制到案的措施175

三、附条件逮捕辨析——游离于逮捕制度之外的创设177

结语182

未成年被指控人权利告知程序研究&杨建广 唐琪183

一、未成年被指控人权利告知程序现状考察184

二、未成年被指控人权利告知程序缺失的原因分析188

三、完善未成年被指控人权利告知程序的相关建议191

结语192

刑事强制措施中的同意因素研究&李明194

一、同意的法理基础194

二、同意的要件及法律效果196

三、同意的自愿性判断及其保障198

四、瑕疵同意的表现及处理201

结语203

试议超期羁押&周魏辉204

一、超期羁押的概念和现状204

二、超期羁押的危害205

三、超期羁押的原因206

四、超期羁押的抑制对策209

专题三 刑事证据制度213

中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陈光中213

一、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指导理念213

二、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几个重要问题217

结语223

侦查阶段辩护方取证权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韩旭224

一、引言224

二、侦查阶段辩护方取证权确立的必要性分析225

三、侦查阶段辩护方取证权确立的可行性分析230

论程序性作证——侦查人员作证的新解释&曾新华237

一、问题与方法237

二、程序性作证的实证分析239

三、对程序性作证的认识242

四、程序性作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244

结语246

证人为何不出庭作证&刘志强248

一、引言:调查缘起与文本旨意248

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249

三、法律失范与实务异化255

四、程序责任与救济阙如258

结语:为什么法律会异化261

专题四 起诉裁量权、刑事辩护与刑事审判265

论审判公开的障碍及其克服——以刑事审判为视角&谭世贵265

一、审判公开的主要障碍265

二、审判公开障碍存在的原因分析268

三、审判公开的理论重构270

四、克服审判公开障碍的若干设想272

关于改革、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几个重要问题——写在我国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十周年&顾永忠275

引言275

一、关于无罪推定原则的问题277

二、关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问题281

三、关于《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不一致的问题284

起诉裁量权行使状况之实证分析&侯晓焱289

一、真实的不起诉率——纳入隐性不起诉的计算方式289

二、将隐性不起诉纳入视角的起诉裁量权行使实况293

三、我国起诉裁量权的行使特点解读297

四、科学行使起诉裁量权的建议302

检察院起诉裁量权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以《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为核心&蔺存宝 林海红304

前言304

一、我国检察院起诉裁量权制度的发展历程305

二、现行《刑事诉讼法》施行的检察院起诉裁量权制度306

三、《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设计的检察院起诉裁量权制度体系307

四、新形势下检察院起诉裁量权设定的基本原则308

五、对《建议稿》拟设检察院起诉裁量权的建议309

结语310

专题五 死刑案件特别程序315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几个问题&张春和315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316

二、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期限317

三、死刑复核文书的说理性322

四、其他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323

中国死刑正当程序的发展趋向&陈果325

一、死刑正当程序概述325

二、中国死刑程序正当化的合理趋向328

专题六 刑事被害人337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比较研究&梁玉霞 贾学胜337

一、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对象338

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条件340

三、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范围341

四、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资金342

五、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限度344

六、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裁定机关344

谈刑事庭审中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万云峰 翟健锋346

一、一个信访案例引发的思考346

二、当前我国刑事被害人之尴尬地位347

三、刑事被害人作为诉讼主体的正当化根据349

四、刑事庭审诉讼主体关系的合理架构351

五、刑事庭审中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机制354

结语359

被害人陈述与证据补强&欧卫安360

一、被害人陈述在证明力上的特征360

二、印证与补强361

三、被害人陈述应当适用证据补强规则365

四、如何对被害人陈述进行补强367

专题七 调研报告371

刑事诉讼取保候审制度实证调查报告&刘焱焱371

一、中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现状371

二、取保候审现状之原因分析374

三、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设计构想3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