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宫翁夜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二宫翁夜话
  • (日)福住正兄原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5592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二宫尊德(1786~1856)-哲学思想;二宫尊德(1786~1856)-农学思想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二宫翁夜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天之卷 报德之根本2

第一篇 诚之大道2

〔一〕诚之道2

〔二〕吾道以天地为经文4

〔三〕用慧眼领悟不书之经文4

〔四〕肉眼与慧眼,法与德4

(五)入口虽多,大道一条6

〔六〕报德的出发点8

〔七〕回报根本10

〔八〕吾道乃开天辟地之大道10

〔九〕光明普照之道12

〔十〕真正的神道14

〔十一〕神道乃开天辟地之大道14

〔十二〕大道是水,书籍是冰16

〔十三〕文字乃传道的器具18

〔十四〕明一理18

〔十五〕以身积德20

〔十六〕医社会之疾之道20

〔十七〕进入极乐的平坦之路22

〔十八〕益世为正道22

〔十九〕诸道相争是妄念24

〔二○〕神魂、真心、道心24

〔二一〕中庸之所在24

〔二二〕言传身授26

〔二三〕修行吾道的入口28

〔二四〕身体力行重于道理30

〔二五〕吾道乃至诚与实行30

〔二六〕至诚应主动为之32

〔二七〕圣人大欲34

〔二八〕圣人之名乃实行之结果34

〔二九〕利己利人之事36

〔三○〕发掘被埋没之德36

〔三一〕常见黎明之残月36

〔三二〕老、佛之道与吾道38

〔三三〕以一草穷万理40

〔三四〕大极与无极40

〔三五〕神儒佛同为一根40

〔三六〕神儒佛实质一味丸42

〔三七〕末世的神儒佛44

〔三八〕《大学》的三纲领实为二纲领44

〔三九〕佛教的宗旨46

〔四○〕以天地人之功德为佛46

〔四一〕对食肉娶妻的批评46

〔四二〕僧侣的堕落为自然趋势48

〔四三〕悟道是实行难50

〔四四〕万物皆神佛50

〔四五〕天上天下唯我独尊52

第二篇 天道与人道54

〔四六〕在天道中建立人道54

〔四七〕人道如水车之中庸56

〔四八〕人道乃制情欲而立56

〔四九〕施人事于天命58

〔五○〕人道是作为的延续58

〔五一〕畜道是自然,人道乃作为60

〔五二〕克己乃人道60

〔五三〕人道与老、佛62

〔五四〕落叶与人道62

〔五五〕规定与用心64

〔五六〕人道的罪人64

〔五七〕人道以人的立场而为64

〔五八〕预料天变地异乃人道66

〔五九〕沙洲与人道68

〔六○〕人为,不勤则亡70

〔六一〕人道兴废之兆70

〔六二〕天道与人道之尊贵72

〔六三〕心田的开发72

〔六四〕人道在日常的衣食住74

〔六五〕仁义礼法为人道76

〔六六〕尽人道的祈愿76

〔六七〕悟道乃达观、人道乃建造78

〔六八〕守成的人道80

〔六九〕老子之道违反人道82

〔七○〕狮子舞的后腿84

〔七一〕人道之灯塔84

〔七二〕天份与人道88

〔七三〕端平墨88

〔七四〕改父道88

〔七五〕大久保忠邻之失败90

〔七六〕人道之一得一失90

〔七七〕人道与杀生戒92

〔七八〕权量与法度94

〔七九〕物之势、水之势94

〔八○〕酒与人道96

〔八一〕见圆与人道96

地之卷 报德之法则100

第三篇 因果轮回之法则100

〔八二〕阴阳结合而相继100

〔八三〕运与因果之理100

〔八四〕豆子的三世104

〔八五〕轮回循环之理与人道104

〔八六〕洁净与污秽之循环106

〔八七〕先积善因106

〔八八〕佛教曰因果、儒教曰天命108

〔八九〕阴阳循环之成规108

〔九○〕阴阳相对110

〔九一〕不止不转循环之理110

〔九二〕色即是空之寓意110

〔九三〕古池之句与有无观112

〔九四〕舍己之一圆观112

〔九五〕有常无常之半圆观114

〔九六〕草的彼岸是种子114

〔九七〕诸行无常之悟116

〔九八〕贫富之因果明明白白118

〔九九〕一家一国兴衰的因果118

〔一○○〕善因善果是必然轮回120

第四篇 吉凶祸福善恶之法则122

〔一○一〕吾之道乃全乐之道122

〔一○二〕恶因恶果乃神明保佑124

〔一○三〕一器之增减与幸与不幸124

〔一○四〕祸福非方位,乃因果报应126

〔一○五〕吉凶祸福乃相对之物128

〔一○六〕祸福之根源128

〔一○七〕善恶之根源130

〔一○八〕善恶乃食米虫的定规132

〔一○九〕善恶乃实行上的评价134

〔一一○〕贫富之隔仅在一念134

〔一一一〕何谓贫、富136

〔一一二〕地狱、极乐之有无138

〔一一三〕现世之极乐138

第五篇 从无财到发财的勤俭法则142

〔一一四〕积小为大142

〔一一五〕兴家始于积小142

〔一一六〕种稻的积小为大142

〔一一七〕不要讲究小事144

〔一一八〕今播树种后世成阴144

〔一一九〕不顾细谨者乃大道之罪人146

〔一二○〕处事之术——勤俭让146

〔一二一〕勤俭让乃鼎足146

〔一二二〕家业须勤奋,欲望须抑制148

〔一二三〕勤惰、贫富之相148

〔一二四〕先节俭150

〔一二五〕储蓄是让道之一150

〔一二六〕毫厘千里之差乃事实152

〔一二七〕不足则少取152

〔一二八〕安全之道在于俭朴152

〔一二九〕灭亡之源在奢华154

〔一三○〕勤惰的分界156

〔一三一〕首先出让劳力156

〔一三二〕劳动获取粘糕钱158

〔一三三〕赎不回来的东西160

〔一三四〕砥炼仁义礼智的方法162

〔一三五〕重要的是今世勤行报恩164

〔一三六〕富贵在天的意思166

〔一三七〕无为而为168

〔一三八〕富裕之道惟农工商168

〔一三九〕变污秽为清洁170

〔一四○〕真诚务农无灾年170

〔一四一〕农业乃根本之道172

〔一四二〕富农子弟的学问174

〔一四三〕不牟高利可繁荣176

〔一四四〕须遵守商道的诚意176

〔一四五〕坚实的商人178

〔一四六〕恭己而勤于本业178

〔一四七〕后做难事的变通之道180

第六篇 安稳生活的分度法则182

〔一四八〕知止守分182

〔一四九〕吾法之基础在确立分度182

〔一五○〕定分度则无荒地、欠债184

〔一五一〕勿将分外之好纳入分内186

〔一五二〕离任现职之后应降分度188

〔一五三〕分度是花盆里的松树190

〔一五四〕彻法与花盆之分度190

〔一五五〕树木的移植和分度的转换192

〔一五六〕按分度推让乃永安之道192

〔一五七〕非理法权天194

〔一五八〕保全天禄之道196

〔一五九〕木材之性与人性196

〔一六○〕平时节食不如增产198

〔一六一〕富人只要穿着简朴便是功德200

〔一六二〕以身发财乃穷人之道200

第七篇 永保幸福的推让法则202

〔一六三〕四海困穷则天禄永终202

〔一六四〕夺与不贪与让204

〔一六五〕宥座之器与分度、推让204

〔一六六〕让道乃富贵永安之法208

〔一六七〕地界与让夺之界208

〔一六八〕人道的根本乃让道208

〔一六九〕不让者一事无成210

〔一七○〕贷方之心、借方之心212

〔一七一〕推让的阶段212

〔一七二〕浴池的教训214

〔一七三〕开启无尽仓的大道216

〔一七四〕凡事刀尖朝自己218

〔一七五〕马因草料桶而治218

〔一七六〕不知推让的富人是马粪菌218

〔一七七〕现代文化是前代的推让220

人之卷 报德仕法224

第八篇 国家兴衰之根本224

〔一七八〕衰亡源自权力之争224

〔一七九〕真正的利益存在于利少之处224

〔一八○〕藩政改革与民政与共224

〔一八一〕阻止恶民而培育良民226

〔一八二〕功成而退非仁者228

〔一八三〕防备意外之道228

〔一八四〕贪婪的勤劳农民230

〔一八五〕多积少散之大原则230

〔一八六〕一家的经济与天下的经济232

〔一八七〕家康遗训与一家永安法232

〔一八八〕振民风应率先巡视村情234

〔一八九〕惰民与人口减少都源于弊政236

〔一九○〕贿赂之恶弊236

〔一九一〕教导中村兵左卫门238

〔一九二〕天智天皇之和歌242

〔一九三〕真正的忠谏244

〔一九四〕人与身份、职业无关244

〔一九五〕考虑长远者富246

〔一九六〕穷神、瘟神的落脚处246

第九篇 治国之方略248

〔一九七〕振兴颓败之村始于干部的德行248

〔一九八〕人所不弃之无物248

〔一九九〕开发一切荒芜250

〔二○○〕居其位行其道252

〔二○一〕首先开发心田之荒芜252

〔二○二〕安而后虑254

〔二○三〕仕法模式乃大藏经254

〔二○四〕表彰善行与无利息金借贷256

〔二○五〕复兴应基于开天辟地之大道258

〔二○六〕至诚可使萝卜变粗258

〔二○七〕农民不要离开地德260

〔二○八〕以荒拓荒,以欲制欲262

〔二○九〕解决名主贪污之纠纷264

〔二一○〕浮岛沼的排水造田与填拓266

〔二一一〕鱼、酒也会上山268

〔二一二〕喜欢的事后做268

〔二一三〕使乡村成仁的仕法270

〔二一四〕尧之大仁272

〔二一五〕尧舜犹病的大道274

〔二一六〕租税要应土地的天分274

〔二一七〕威势亦有寿数276

〔二一八〕复兴过程中的当务之急276

〔二一九〕仕法亦不应照应过度278

〔二二○〕仕法半途而废如冬天之天命278

〔二二一〕《中庸》实行容易而《孟子》难280

〔二二二〕未生根、干、枝叶称为种282

〔二二三〕无利息金之妙用282

〔二二四〕复仇不如立志济民284

〔二二五〕天灾人祸在于平时预防286

〔二二六〕应亡者必亡286

〔二二七〕预知歉收288

〔二二八〕预知洪水288

〔二二九〕饥荒时也不吃草根树皮288

〔二三○〕储藏稻谷以备饥荒290

〔二三一〕不依赖草根而屯谷290

〔二三二〕稗子的食用方法290

〔二三三〕救助饥民的实施方法292

〔二三四〕乌山的救急仕法296

〔二三五〕救急与劝业之法296

〔二三六〕预备歉收的种植法298

〔二三七〕饥荒与暴动298

〔二三八〕天宝饥荒的预知与对策300

〔二三九〕饥荒时的余粮推让302

〔二四○〕骏东郡的救急与小田原藩302

〔二四一〕御厨乡的救急仕法304

〔二四二〕救急的决心与食物的准备306

第十篇 一元融合之报德修炼308

〔二四三〕喻一家为船308

〔二四四〕精通家道、守护家道308

〔二四五〕父子之道天性也310

〔二四六〕真正的孝行310

〔二四七〕以父母之心专一效力社会312

〔二四八〕继子须知314

〔二四九〕让儿媳、婆婆反省314

〔二五○〕男子勿读《女大学》316

〔二五一〕报恩无思不服318

〔二五二〕形式上的报恩与真实的报恩318

〔二五三〕刻苦经验通神技320

〔二五四〕言行常需真实320

〔二五五〕内实则外显322

〔二五六〕无瑕疵则被选择322

〔二五七〕居为官职应竭尽谦让324

〔二五八〕礼法是人世的规矩326

〔二五九〕交际之道应效仿围棋和象棋326

〔二六○〕与人之所长为友328

〔二六一〕无我定一心328

〔二六二〕随机应变之言非仁330

〔二六三〕危急时刻豁出一切330

〔二六四〕假不能抗真330

〔二六五〕茭白之德332

〔二六六〕尊崇不动之心332

〔二六七〕讲演之妙,实现之不妙332

〔二六八〕绝技至极而通道334

〔二六九〕藩中第一可信得过者336

〔二七○〕要识破巧妙的阿谀336

〔二七一〕驯马之法,治村之法338

〔二七二〕恶习变善,涩柿接枝338

〔二七三〕恶居下流340

〔二七四〕孔子回答不知的妙趣340

〔二七五〕相当努力才是普通人340

〔二七六〕才智疏于道德342

〔二七七〕攀登至尽头,只有救世一条路342

〔二七八〕禅定的茄子不会沉没于波涛342

〔二七九〕佛像是巧妙的方法344

〔二八○〕常人的愿望无益344

〔二八一〕翁的遗言346

附录348

著者后记348

解题358

二宫尊德时代的日本度量衡3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