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医疗质量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医疗质量建设
  • 刘振华,王吉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6804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医院-质量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医疗质量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医院质量的定义1

二、医疗质量的分类2

三、质量的本质2

四、医疗质量管理的性质及特点3

第二节 漫漫质量路3

一、6西格玛质量管理4

二、ISO9000族国际认证4

三、临床路径5

四、流程与绩效6

五、回顾与思考7

第三节 医院质量建设抓什么8

一、质量的要素8

二、从内部素质入手8

三、人的因素第一9

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9

第二章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11

第一节 医疗质量控制概述11

第二节 医疗质量控制目标13

一、如何确定目标13

二、质量目标的特点14

第三节 医疗质量控制的几个观念15

一、院长对质量负全责15

二、质量组织与控制15

三、全员参与16

四、预防为主16

五、数据是基础16

六、期待零缺陷17

七、质量成本17

八、医疗市场化18

九、服务与目标18

十、质量标准19

十一、质量的持续改进19

第四节 医院质量教育20

一、质量教育的概念20

二、质量教育的方法20

三、质量教育的内容21

四、质量教育的原则21

第五节 质量的宏观评价与控制22

一、医院质量评价体系22

二、持续改进体系23

三、外部供应机构质量控制24

四、内部质量管理24

五、中国医疗质量结构25

六、医院质量评价标准27

第六节 质量的分析与评价28

一、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28

二、医疗质量的统计方法28

三、医疗质量的数据评价29

四、医疗质量的评价指标30

第七节 提高质量的推手与抓手31

一、阶段性的活动31

二、专项性的活动32

三、文化性的渗透33

第三章 抓质量必先防风险34

第一节 概述34

一、定义34

二、历史背景35

三、国际背景37

四、医患权益的需要38

五、医疗风险与医疗安全38

六、医疗风险与医疗危机39

第二节 性质与特点40

一、发生突然40

二、逐步进展性41

三、原因多样性41

四、不断累加性42

五、情感、情绪性42

六、普遍性与多因性43

七、复杂而难以评价43

第三节 风险易发生的人群44

一、避免低级失误44

二、差错事故恋高职45

三、关注特殊的患者45

四、特殊型人格46

第四节 防范风险的思维47

一、先知人,后知病47

二、先临床,后设备47

三、设备诊断≠临床诊断47

四、诊断是一个过程48

五、急诊见微知著48

六、关注非典型48

七、高度警惕性49

第四章 质量建设的重点是科室50

第一节 科主任是关键50

一、科主任的选拔50

二、难点在于识别51

三、具备条件53

四、科主任应具备的能力53

第二节 科主任的临床思维55

一、莫把起点当终点55

二、科主任要学无常师56

三、关注非典型57

四、学科的边缘部57

五、关注结论前58

六、注重理论思维59

七、注重方法修养59

八、查房五要、五不要60

第三节 科主任管理能力培养61

一、什么是管理61

二、管理方法的产生62

三、如何管理科室64

四、现代管理理论66

第四节 科室质量的提升68

一、诊断思路要拓宽68

二、医疗方案要规范68

三、技术操作要精湛69

四、落实制度要严格70

五、管理强调灵活71

六、医疗行为要规范71

七、服务强调细与特色72

第五章 医生的培养是根本73

第一节 把握医生成长的规律73

成长周期73

第二节 医生的知识结构77

一、医学基础知识77

二、临床医学知识79

三、社会法律知识80

四、哲学与人文知识81

五、其他方面知识82

第三节 具备的素质86

第四节 医生具备的一般能力87

一、被患者接受的能力87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88

三、驾驭周边环境的能力89

四、循证医学的能力90

五、自我感知的能力91

六、自制力与同理心92

七、终生学习的能力94

第五节 医生具备的专业能力95

一、应用知识的能力95

二、识别真伪发现变异97

三、熟练的专业操作98

四、动手加动脑观察加思考99

五、知识、技巧、工具缺一不可102

第六节 能力的来源与途径103

一、四种严格要求103

二、注重“四多”104

三、强调“四会”106

四、练好五个基本功108

第六章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10

第一节 临床思维110

一、临床思维的性质110

二、缺乏明确的界限111

三、具有动态多变性112

第二节 临床思维的特点113

一、时间性极强113

二、所需资料广114

三、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并举115

四、个体差异性115

第三节 临床诊断思维的过程116

一、病史调查116

二、体格检查117

三、医技检查118

第四节 临床治疗思维过程120

一、对诊断正确性的再认识120

二、对治疗效果的观察评价121

三、治疗副作用的发现121

四、治疗方案的变更122

第五节 临床思维的分类122

一、直觉思维123

二、混沌思维127

三、经验思维131

四、理论思维134

五、形象思维135

第六节 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137

一、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138

二、坚持实践第一139

三、占有全面资料139

四、深入疾病本质140

五、不断更新知识141

第七章 药物性风险143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143

一、历史回顾143

二、国内现状144

三、院内感染145

第二节 药物过敏反应146

一、过敏反应的概念146

二、常见的过敏反应147

三、速发过敏148

四、迟发性过敏148

第三节 药物的毒性反应149

一、产生的原因149

二、药物毒副反应的防范150

三、药物副作用责任认定151

第四节 药物毒副作用的预防154

一、以循证为基础155

二、遵循临床路径155

三、用药渐进达标157

四、持续严密观察159

五、正确的用药途径160

六、控制用药时间及复合用药161

第八章 医疗意外风险162

第一节 医疗意外162

一、意外的性质162

二、应当预见而未预见163

三、客观存在却难以预见163

四、已预见却难以避免165

五、有法律选择却适用艰难165

六、意外的责任认定166

第二节 猝死167

一、猝死常见的疾病168

二、猝死易发生的环节171

三、猝死的原因172

第三节 并发症173

一、疾病的自然发展173

二、检查治疗所诱发175

三、不以结果论是非176

第四节 后遗症177

一、疾病本身的原因177

二、手术与治疗方法178

三、治疗后疾病复发179

第五节 手术相关风险179

一、手术风险179

二、手术前诊断有误180

三、术前风险原因181

四、术前风险的预防182

五、手术中的风险183

六、原因归类分析184

七、术中非事故性风险185

八、手术后的风险186

九、手术风险的预防187

第六节 输血引发的风险189

一、输血感染其他疾病189

二、关于责任的认定190

三、急诊用血的纷争190

四、正确认定应急用血行为责任191

五、应急用血该如何取舍191

第七节 院内感染的防范193

一、国内国际现状193

二、预防措施194

第八节 关注器械性风险196

一、背景与现状196

二、风险与影响197

第九章 医疗风险的管控198

第一节 医疗风险的特点198

一、医疗风险的多发性198

二、多样性与积累性199

三、医疗风险的情感性199

四、风险难以归因性200

五、社会、法律特点201

第二节 对待风险的态度201

一、建立控制机制201

二、建立健全防范措施202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203

四、限制范围204

第三节 控制风险向危机转变204

一、危机的性质与特点204

二、危机的潜在因素205

三、发生危机的征兆206

第四节 危机发展管理的阶段207

一、潜伏期和爆发期207

二、危机的处理期207

三、危机后期的处理208

第十章 防风险从防误诊入手209

第一节 医生导致误诊的思维原因209

一、固守局部209

二、拘泥于现象211

三、一成不变214

四、思维定势215

五、主观臆断216

六、满足于已知218

七、习惯于经验219

八、迷信仪器221

第二节 避免误诊的思维222

一、审验明确223

二、谋诸询问226

三、溯本穷源228

四、亲识其症229

五、治多知悉232

六、辨因识病234

七、勤于思考236

八、医无全人238

第十一章 医患纠纷的防范242

第一节 医患关系与利益冲突242

一、医患关系的演变242

二、医患间的利益冲突244

三、经济利益冲突为主245

四、发生冲突的患方以中低收入者为主246

五、医患间掺杂其他因素247

六、利益冲突的平衡247

第二节 社会原因248

一、法律意识增强248

二、价值观念的改变249

三、对新技术不了解249

四、失实的媒体炒作250

五、医学知识不普及251

第三节 医院原因252

一、法制观念落后于社会252

二、部分有效制度的废止252

三、重经济效益轻质量253

四、行业风气不端正254

五、防范措施不得力255

六、对差错事故的管理不严255

七、收费标准不统一256

第四节 医务人员的原因257

一、缺乏防范纠纷意识257

二、对病情估计不足258

三、感情用事,越界医疗259

四、私欲驱使,废弃制度260

五、关系紧张,互相拆台261

六、缺乏服务的艺术性261

七、语言不慎激怒患者262

八、首诊负责未落实263

第五节 患者的原因265

一、装“病”欺诈265

二、私欲驱使265

三、医患缺乏沟通266

四、违背常规、自以为是266

五、医闹现象增加268

第六节 防范纠纷的思维方法268

一、与日俱新268

二、依法行医269

三、未雨绸缪270

四、无中求有271

五、小处着手271

六、如履薄冰272

七、尊重同行272

第七节 防范纠纷的临床措施274

一、病史询问全面细致274

二、临床检查宁繁不减275

三、初步诊断一二三276

四、治疗方案紧循常规277

五、病案记录及时严谨278

六、预先告知主动热情279

七、判断预后留有余地280

八、熟人朋友更小心281

第八节 医疗文书中的纠纷因素282

一、医疗文书中的缺陷与风险282

二、常见病历缺陷282

三、如何写好病历285

四、学会采集病史287

五、医生下笔千斤重291

六、要尊重护士292

第十二章 护患纠纷的原因与防范296

第一节 护患纠纷的原因296

一、护士的仪表296

二、护士的表情297

三、护士的性格299

四、护士的语言301

五、技术状况不佳303

六、粗心大意304

七、责任心不强305

八、偷懒弄虚作假306

九、查对不严格306

十、操作不严谨307

十一、工作制度不落实308

十二、监护不认真309

十三、执行医嘱有误310

第二节 预防纠纷的方法311

一、主动服务311

二、预先告知312

三、严格制度313

四、书写认真313

五、依法行护314

六、及时沟通315

第十三章 科研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316

第一节 临床科研的种类与特点316

一、医学科研的概念316

二、医学研究的种类及特点317

第二节 创造性人才的素质319

一、社会、民族责任感320

二、艰苦创业不断积累321

三、抵御诱惑淡泊名利322

四、严谨实事求是323

五、敢于攻坚勇于创新324

六、善于抓住机遇324

第三节 医学创造性思维326

一、侧向思维327

二、形象思维329

三、想象联想330

四、标新立异335

五、大胆假说335

六、捕捉灵感336

第四节 临床科研的选题337

一、社会需要是方向338

二、立足于临床实际340

三、无人区里任纵横342

四、禁忌证里勤求索344

五、结合点上育奇葩346

第五节 临床科研的技巧与思路348

一、观念更新为先导348

二、从临床病例入手349

三、不满足于现状350

四、把假说付诸临床351

五、着眼床边立足长远353

第六节 创造人才的素质354

一、强烈的好奇心354

二、丰富的想象力354

三、准确的判断力355

四、敏锐的洞察力356

五、锲而不舍的耐力356

六、博览广撷的习惯357

七、强壮健康的体魄358

八、借助外脑同力协作358

第七节 创造能力的培养359

一、意志控制能力359

二、经验转移能力360

三、奇中取胜能力363

四、观察思考能力365

五、记忆综合能力367

第八节 障碍创造的自身因素369

一、满足于已知369

二、盲目胆怯371

三、拘泥于经典373

四、兴趣狭窄375

第十四章 医与法的教育377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形成377

一、场合及时间377

二、患者有求医的目的378

三、合同理论及要素378

第二节 医患关系的新特点379

一、受多学科的关注379

二、自愿与人道性379

三、文化和法律共存380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380

一、非民事法律关系380

二、不属于合同法律关系381

三、不属消费法律关系382

四、新型的社会法律关系382

第四节 医患各自的权利和义务383

一、患者应有的权利383

二、患者应有的义务385

三、医方应有的权利387

四、医方应有的义务389

第十五章 敬业、严谨的管理团队394

第一节 院长负主责394

一、以病人为中心394

二、质量建设无特区395

三、全员参与系统运转395

四、规范与制度395

第二节 核心班子396

一、选人是关键397

二、难点在于识别398

三、为人处世398

第三节 敬业严谨的管理机关399

一、机关职能人员399

二、四种职能399

三、中介与桥梁400

四、敬业严谨,数据精准400

五、独立思考与类比401

六、较强的执行力401

结束语4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