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金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际金融
  • 何璋,胡松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4424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国际金融-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金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国际收支3

第1章 国际收支概述3

【学习目的与要求】3

1.1 国际收支平衡表3

1.1.1 国际收支的定义3

1.1.2 国际收支平衡表4

1.1.3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8

1.2 国际收支分析8

1.2.1 国际收支差额的概念8

1.2.2 国际收支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9

1.2.3 经常差额与资本净流出的关系11

1.2.4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1

1.2.5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经济影响12

1.3 中国的国际收支13

1.3.1 21世纪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13

1.3.2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13

1.3.3 长期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14

1.3.4 解决长期持续双顺差的对策14

【思考题】15

第2章 国际收支调节16

【学习目的与要求】16

2.1 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16

2.1.1 金本位下的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16

2.1.2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18

2.1.3 牙买加体系的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19

2.1.4 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19

2.2 政府的国际收支调节20

2.2.1 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目标20

2.2.2 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一般原则21

2.2.3 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手段22

2.2.4 我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23

2.3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25

2.3.1 本币贬值对本国出口的作用25

2.3.2 本币贬值对本国进口的作用26

2.3.3 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与外汇供求曲线的形状26

2.3.4 外汇供求弹性与净出口27

2.3.5 商品供求弹性与净出口28

2.3.6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eshall-Lerner Condition)29

2.3.7 小国弹性分析30

2.3.8 进出口缺乏弹性条件下贬值的滞胀效应30

2.3.9 J曲线效应(J-Shaped Curve Effect)31

2.3.10 冲击、短期和长期弹性31

2.4 吸收分析32

2.4.1 吸收分析(Absorption Approach)的基本思路32

2.4.2 贬值对收入的影响32

2.4.3 贬值对吸收的效应33

2.4.4 吸收分析与弹性分析的比较34

2.5 小国国际收支货币分析35

2.5.1 小国国际收支货币分析假设条件35

2.5.2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36

2.5.3 本币对外贬值的效应37

2.5.4 小国国际收支货币分析的特点38

2.6 典型国际收支货币分析38

2.6.1 典型国际收支货币分析的核心假设38

2.6.2 典型国际收支货币分析的基本方程39

2.6.3 收入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39

2.6.4 价格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39

2.6.5 利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39

2.6.6 国内信贷扩张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40

【思考题】40

第3章 国际储备41

【学习目的与要求】41

3.1 国际储备概述41

3.1.1 国际储备概念41

3.1.2 国际清偿能力42

3.1.3 国际储备多元化43

3.1.4 国际储备的作用43

3.2 国际储备总量管理44

3.2.1 适度国际储备量44

3.2.2 影响国际储备要求的主要因素45

3.2.3 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47

3.3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47

3.3.1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47

3.3.2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48

3.3.3 储备货币流动性结构管理49

3.4 我国国际储备49

3.4.1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数量居世界首位49

3.4.2 我国保持高额储备的经济理由50

3.4.3 我国保持高储备的代价50

3.4.4 中国投资公司51

【思考题】52

第2篇 汇率55

第4章 汇率基础55

【学习目的与要求】55

4.1 外汇与汇率55

4.1.1 外汇55

4.1.2 汇率55

4.1.3 有效汇率57

4.1.4 实际汇率57

4.1.5 实际有效汇率58

4.1.6 汇率供求分析58

4.2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59

4.2.1 影响汇率变动的长期因素59

4.2.2 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62

4.3 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63

4.3.1 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64

4.3.2 汇率变动与贸易条件64

4.3.3 汇率对资本流动的影响65

4.3.4 汇率对外汇储备的影响65

4.3.5 汇率的价格效应66

4.3.6 汇率的资源配置效应66

4.4 汇率制度67

4.4.1 汇率制度的类型67

4.4.2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69

4.4.3 汇率制度的选择70

【思考题】71

第5章 经典汇率理论72

【学习目的与要求】72

5.1 购买力平价72

5.1.1 国内经济的一价定律72

5.1.2 开放经济之间的一价定律73

5.1.3 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73

5.1.4 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74

5.1.5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价值和基础75

5.1.6 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75

5.2 贸易品购买力平价理论76

5.2.1 贸易品购买力平价76

5.2.2 国内需求结构变动与购买力平价77

5 2.3 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77

5.3 长期均衡汇率理论79

5.3.1 长期均衡汇率模型基本假设条件79

5.3.2 长期均衡实际汇率需要满足的条件80

5.3.3 模型主要推论和长期均衡实际汇率81

5.3.4 考虑关税和出口退税的长期均衡实际汇率81

5.4 利率平价82

5.4.1 套利82

5.4.2 无抵补利率平价83

5.4.3 抵补套利(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83

5.4.4 抵补利率平价(The Covered Interest Parity)84

5.4.5 远期汇率的决定84

【思考题】84

第6章 人民币汇率问题85

【学习目的与要求】85

6.1 人民币汇率制度和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85

6.1.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85

6.1.2 钉住美元汇率制86

6.1.3 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87

6.1.4 双重汇率制和人民币贬值政策88

6.1.5 人民币汇率下调政策88

6.1.6 管理浮动汇率制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政策90

6.2 当前人民币汇率问题91

6.2.1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外部原因92

6.2.2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理论解释93

6.2.3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国内因素94

6.2.4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产生的积极作用96

6.2.5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97

【思考题】98

第7章 现代汇率理论99

【学习目的与要求】99

7.1 购买力平价基础上汇率的货币分析99

7.1.1 货币分析的基本假设99

7.1.2 货币分析的基本方程100

7.1.3 汇率的冲击分析100

7.1.4 汇率货币分析的经验检验102

7.1.5 汇率货币分析的扩展103

7.2 利率平价基础上汇率的货币分析103

7.2.1 本节模型的假设条件103

7.2.2 无预期机制的汇率货币分析104

7.2.3 有预期机制的汇率货币分析105

7.2.4 模型的检验105

7.3 小国汇率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106

7.3.1 超调模型的基本假设106

7.3.2 多恩布施模型中的曲线107

7.3.3 汇率超调109

7.3.4 调整过程110

7.4 实际利差模型及其检验111

7.4.1 实际利差模型111

7.4.2 实际利差模型的检验112

【思考题】112

第8章 当代汇率理论113

【学习目的与要求】113

8.1 有效市场假说113

8.1.1 有效市场(Efficient Market)114

8.1.2 有效市场的类型114

8.1.3 超额收益115

8.1.4 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116

8.1.5 无偏性假设116

8.1.6 无偏性假设检验117

8.1.7 有效市场假说的意义117

8.2 汇率随机走动模型119

8.2.1 汇率随机走动方程120

8.2.2 汇率随机走动模型的检验120

8.2.3 带趋势变量的汇率随机走动模型121

8.2.4 偏移的风险报酬解释121

8.2.5 以欧拉跨时方程为基础的风险报酬分析122

8.3 理性预期与汇率基本因素决定论的结合123

8.3.1 带随机项的无抵补利率平价123

8.3.2 无抵补利率平价为基础的汇率随机走动模型中的风险报酬123

8.3.3 理性预期与汇率弹性价格货币分析的结合124

8.3.4 考虑基本因素的随机走动模型125

8.4 理性投机泡沫125

8.4.1 股市泡沫125

8.4.2 汇率的理性投机泡沫126

8.4.3 对汇率泡沫的基本因素预期解释126

8.5 汇率的新闻模型127

8.5.1 新闻模型概述127

8.5.2 新闻模型的推导127

8.5.3 弗兰克尔的新闻分析128

【思考题】129

第3篇 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危机第9章 资本国际流动概述133

【学习目的与要求】133

9.1 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133

9.1.1 资本国际流动的概念133

9.1.2 国际直接投资134

9.1.3 国际间接投资135

9.1.4 国际信贷135

9.1.5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135

9.2 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动机和制约因素136

9.2.1 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动机136

9.2.2 国际间接投资的经济动机137

9.2.3 资本国际流动的制约因素138

9.3 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139

9.3.1 资本国际流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39

9.3.2 资本国际流动对输出国的经济效应141

9.3.3 资本国际流动对输入国的经济效应141

9.4 卢卡斯悖论142

9.4.1 卢卡斯悖论(Lucas Paradox)的概念142

9.4.2 经常账户余额表示资本净流动143

9.4.3 对国际资本流动悖论的解释143

9.4.4 国际资本逆流的可持续性145

9.4.5 我国应对资本逆流的对策145

【思考题】146

第10章 国际金融危机147

【学习目的与要求】147

10.1 国际金融危机概述147

10.1.1 国际金融危机的概念147

10.1.2 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147

10.1.3 美元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148

10.1.4 1982年国际债务危机148

10.1.5 1992年英镑危机149

10.1.6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49

10.1.7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50

10.1.8 次级债务抵押债券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152

10.2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155

10.2.1 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背景155

10.2.2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156

10.2.3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内部因素157

10.2.4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机制159

10.3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160

10.3.1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60

10.3.2 国际金融危机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161

10.4 加强金融安全的对策163

10.4.1 金融安全的概念163

10.4.2 政府加强金融安全的措施164

10.4.3 资本国际流动的国际协调165

【思考题】165

第11章 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167

【学习目的与要求】167

11.1 我国利用外资167

11.1.1 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方式167

11.1.2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概述168

11.1.3 我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168

11.1.4 我国对外债的管理169

11.1.5 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71

11.1.6 利用外资对我国的消极影响171

11.1.7 我国加强金融安全的措施173

11.2 我国对外投资175

11.2.1 我国对外投资概述175

11.2.2 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的历程176

11.2.3 我国对外投资的管理177

11.2.4 我国对外投资的原因178

【思考题】181

第4篇 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货币体系第12章 国际金融组织185

【学习目的与要求】185

12.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5

12.1.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概述185

12.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187

12.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189

12.1.4 我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190

12.2 世界银行集团191

12.2.1 世界银行集团概述191

12.2.2 世界银行集团的主要业务活动193

12.2.3 国际开发协会的主要业务活动195

12.2.4 国际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活动196

12.2.5 我国与世界银行集团的关系196

12.2.6 世界银行的近期改革198

【思考题】199

第13章 国际货币体系200

【学习目的与要求】200

13.1 国际货币制度概述200

13.1.1 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的概念200

13.1.2 国际复本位制201

13.1.3 国际金本位制201

13.1.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货币体系202

13.2 布雷顿森林体系203

13.2.1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内容204

13.2.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204

13.2.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205

13.2.4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持206

13.2.5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207

13.3 牙买加体系207

13.3.1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208

13.3.2 牙买加体系的基本特征208

13.3.3 牙买加体系的内在缺陷209

13.4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案210

13.4.1 《改革大纲》210

13.4.2 学术界提出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210

13.4.3 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要求212

13.4.4 全球金融危机后关于货币制度改革的设想213

【思考题】213

第5篇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第14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217

【学习目的与要求】217

14.1 基本的MF模型217

14.1.1 MF模型的意义217

14.1.2 基本的MF模型的假设条件217

14.1.3 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218

14.1.4 开放经济中的LM曲线218

14.1.5 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的BP曲线219

14.1.6 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219

14.2 汇率制度与政策效应220

14.2.1 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220

14.2.2 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效力221

14.2.3 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222

14.2.4 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效率223

14.3 金融隔离经济中的MF模型223

14.3.1 金融隔离经济中的BP曲线223

14.3.2 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224

14.3.3 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225

14.3.4 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226

14.3.5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226

14.4 两国MF模型227

14.4.1 两国MF模型的基本框架227

14.4.2 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227

14.4.3 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228

14.4.4 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229

14.4.5 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230

【思考题】231

第15章 汇率的资产结构平衡分析232

【学习目的与要求】232

15.1 资产市场的短期均衡232

15.1.1 基本假设233

15.1.2 资产结构平衡模型的图形分析233

15.1.3 资产市场的短期均衡235

15.2 资产市场的比较静态分析236

15.2.1 公开市场销售本国债券的效应236

15.2.2 货币融资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237

15.2.3 经常项目顺差的效应238

15.2.4 公开市场购买本国债券的效应239

15.2.5 公开市场购买外国债券的效应239

15.2.6 冲销干预(Sterilized Intervention)的效应240

15.2.7 小结240

15.3 资产结构平衡模型的长期分析241

15.3.1 关于商品市场的假设241

15.3.2 商品市场的均衡242

15.3.3 公开市场购买本国债券的长期分析243

15.3.4 小结和进一步说明244

15.4 资产结构平衡模型的检验与评价245

15.4.1 布兰森检验245

15.4.2 杜利和伊萨德的检验方法246

15.4.3 对资产结构平衡模型的评价247

【思考题】247

第16章 斯旺模型248

【学习目的与要求】248

16.1 斯旺模型中的离散性政策调节248

16.1.1 斯旺图形(Swan Diagram)248

16.1.2 离散性政策调节(Discrete Policy Adjustment)249

16.1.3 政策工具的行为方程250

16.1.4 离散性政策的调节过程251

16.1.5 系统的稳定性252

16.2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持续性政策调节252

16.2.1 持续性政策调节中的等待和信息搜寻252

16.2.2 四种基本状态下的政策选择253

16.2.3 IB线的移动与持续性政策调节254

16.2.4 马歇尔—勒纳条件与持续性政策调节256

【思考题】257

第17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政策选择理论258

【学习目的与要求】258

17.1 开放条件下货币调节的动态分析258

17.1.1 静态分析中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258

17.1.2 汇率制度与利率政策的动态分析260

17.1.3 资本流动性与固定汇率制下的动态过程261

17.1.4 资本流动性与浮动汇率制下的动态过程263

17.1.5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264

17.2 收入—汇率系统中的政策选择264

17.2.1 收入—汇率系统264

17.2.2 资本缺乏流动性下的财政政策效应266

17.2.3 资本流动条件下利率政策的效应268

17.2.4 限制性贸易政策的效应269

17.3 固定汇率制下的政策搭配理论270

17.3.1 丁伯根规则(Tinbergen's Rule)271

17.3.2 预算盈余—利率空间中的内部与外部均衡271

17.3.3 合理与不合理的政策搭配273

17.4 国际非均衡系统中的政策选择274

17.4.1 金本位制下的静态国际均衡系统274

17.4.2 金本位制下的动态分析276

17.4.3 纸币流通下的国际非均衡系统277

17.5 价格可变的MF模型279

17.5.1 价格可变的MF模型的假设条件279

17.5.2 世界价格水平上升的效应280

17.5.3 世界利率上升的效应281

17.5.4 潜在收入增加的效应281

17.5.5 本币对外贬值的效应282

【思考题】2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