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品最新临床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与失误应急处理 第1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药品最新临床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与失误应急处理 第1卷
  • 亓枰主编 著
  • 出版社: 银声音像出版社
  • ISBN:780606404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66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药品最新临床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与失误应急处理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药效学3

第一节 药物作用与治疗效果3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3

二、治疗效果3

三、不良反应4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5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7

第一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7

一、药物体内过程7

二、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10

三、药动学参数11

第二节 给药方案的制定14

第三节 治疗药物监测16

一、概述16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内容16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24

四、治疗药物监测的程序和注意事项27

五、目前常需要监测的药物及其应用31

六、氨基甙类抗生素37

第三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与合理用药原则39

第一节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39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39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41

三、饮食与其他因素43

第二节 临床合理用药的原则44

一、明确诊断,确定药物治疗目的44

二、分析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实施个体化用药方案44

三、规范处方行为,力求临床用药有效、安全、经济、方便45

四、加强治疗药物监测,把握治疗转归46

第四章 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监测47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概念47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47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47

三、药物的副作用48

四、毒性作用(毒性反应)48

五、二重感染(菌群失调)48

六、过敏反应(超敏反应)48

七、后遗反应(后作用)48

八、特异质反应49

九、药物依赖性49

十、致癌作用49

十一、致畸作用49

十二、致突变作用50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50

一、A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50

二、B型不良反应的机制51

第三节 影响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51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51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52

三、环境因素55

第四节 国际上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55

一、自发呈报系统56

二、集中监测系统57

三、记录联结58

四、记录应用59

五、新的ADR监测技术59

六、计算机在ADR监测中的应用60

第五节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设计中的应用62

第六节 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65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65

二、几种严重的不良相互作用70

第七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开展状况71

一、WHO国际药品监察合作中心的建立71

二、国外不良反应监察制度简介72

三、我国的不良反应监察工作76

第五章 临床药物相互作用及联用禁忌81

第一节 药物相互作用概述81

一、体外药物相互作用82

二、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83

三、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84

四、有实际意义的药物不良相互作用91

五、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93

六、药物对实验检查结果的影响95

第二节 临床中西药物联用禁忌99

一、中西药物联用99

二、中西药物配伍禁忌101

第六章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的防治103

第一节 防止药物滥用103

第二节 药物依赖的防治104

一、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与成瘾表现104

二、药物依赖的脱瘾治疗106

第七章 国家基本药物与药品分类管理112

第一节 国家基本药物112

一、概念与实施背景112

二、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的指导思想和制定原则113

三、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实施现状113

第二节 药品的分类管理114

一、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115

二、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116

三、非处方药的管理与注意事项116

第八章 处方的书写及其评价管理118

第一节 处方概述118

一、处方的类型118

二、处方的格式与项目119

第二节 处方的书写119

一、中文处方120

二、拉丁文处方120

三、中拉合写处方121

四、中药处方122

第三节 处方用药禁忌122

一、处方用笔禁忌122

二、处方格式禁忌123

三、处方书写资格禁忌123

四、处方书写前后禁忌124

五、处方配伍禁忌124

第四节 处方的评价与管理124

一、处方的评价124

二、处方的管理125

第二篇 药源性疾病135

第一章 药源性疾病135

第一节 概述135

第二节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概论136

一、概述136

二、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137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138

四、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138

五、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144

六、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147

七、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148

第三节 药物性肾脏疾病149

一、概述149

二、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机制150

三、药物性肾损害的病理类型及其相关药物150

四、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151

五、药物性肾损害的危险因素152

六、引起肾损害的常见药物153

第四节 药源性血液病154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155

二、药源性血小板减少157

三、药源性过敏性紫癜158

四、药源性溶血性贫血159

五、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症160

六、药源性白血病161

第五节 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162

一、概述162

二、神经精神不良反应发生机制162

三、临床表现166

四、神经精神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169

第六节 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171

一、药源性鼻塞(鼻充血)171

二、药源性气道阻塞172

三、药源性反射性支气管狭窄173

四、药源性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174

五、药源性肺水肿175

六、药源性肺血管栓塞175

七、药源性肺水肿176

八、肺动脉高压症178

九、肺血管炎178

十、药源性呼吸抑制178

十一、药物相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炎179

第七节 药物变态反应180

一、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简述181

二、药物变态反应的反应类型182

三、非免疫机制假变态反应类型184

四、药物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184

五、药物变态反应的诊断193

六、药物变态反应的预防198

七、药物变态反应的治疗199

第八节 药物依赖性200

一、概述200

二、依赖性药物的种类202

三、药物依赖的病因学202

四、各类药物的依赖性特征203

五、药物滥用状况210

六、药物滥用的危害210

七、药物依赖患者的医学治疗212

第三篇 抗感染药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试验219

第一节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219

一、微生物基本概念219

二、病原性细菌220

第二节 病原性病毒222

第三节 抗菌药的常规选择与报告223

一、常规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223

二、预测药物224

三、报告方式228

第四节 药敏试验稀释法229

一、琼脂稀释法231

二、肉汤稀释法233

三、药敏试验的操作流程236

第五节 特殊耐药菌问题的检测236

一、肠球菌236

二、耐青霉素和氯霉素的肺炎链球菌242

三、耐青霉素和四环素的淋病奈瑟菌244

四、偶发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复合物247

第二章 抗生素类药物249

第一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249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267

第三节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278

第四节 氨基甙类抗生素285

一、氨基甙类抗生素的共同特性285

二、氨基甙类抗生素的合理用药288

三、氨基甙类治疗无效的原因289

第五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304

第六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313

第七节 多肽类抗生素330

第八节 其他抗生素339

一、林可霉素类339

二、其他类343

第三章 合成抗菌药物347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347

第二节 喹诺酮类药物358

第三节 硝基呋喃类药物367

第四节 硝咪唑类药物369

第五节 其他合成抗菌药371

第四章 抗结核药与抗麻风病药374

第一节 抗结核药374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385

第五章 抗真菌药387

第一节 抗真菌抗生素387

第二节 咪唑类抗真菌药物389

第三节 嘧啶类抗真菌药物392

第四节 烯丙胺类抗真菌药393

第六章 抗病毒药395

第一节 广谱抗病毒药396

第二节 抗疱疹病毒药398

第三节 抗流感病毒药406

第四节 其他抗病毒药407

第五节 抗钩端螺旋体病药411

第六节 抗艾滋病药412

第四篇 神经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催眠药、镇静药及抗惊厥药423

第一节 催眠药与镇静药423

一、苯二氮?类423

二、巴比妥类428

三、醛类432

四、其他催眠药与镇静药433

第二节 抗惊厥药435

第二章 抗癫痫药436

第三章 抗焦虑药446

第四章 抗帕金森病药464

第五章 镇痛药469

第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及抗偏头痛药479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479

第二节 抗炎抗风湿药484

第三节 复方解热镇痛制剂494

第四节 抗偏头痛药495

第七章 治疗精神障碍药物497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497

第二节 治疗情感障碍药物514

第八章 精神兴奋药及脑功能改善药530

第九章 中枢兴奋药536

第十章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及抗眩晕药541

第一节 拟肾上腺素药541

一、α与β受体激动药542

二、主要激动α受体药544

三、β受体激动药547

四、β1受体激动药549

五、β2受体激动药553

六、多巴胺受体激动药554

第二节 抗肾上腺素药557

一、α受体阻断剂557

二、β受体阻断剂559

第三节 拟胆碱药560

第四节 抗胆碱药561

一、阿托品及有关药物561

二、合成的季铵化合物563

三、用于内脏疾病的叔胺类564

四、主要作用于帕金森病的药物564

第五节 抗眩晕药565

第五篇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抗贫血药569

第二章 升白细胞药579

第三章 促凝血药和止血药586

第四章 抗凝血、抗血小板和溶血栓药601

第一节 抗凝血药601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610

第三节 溶血栓药616

第五章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623

第六章 静脉输液628

一、输液的一般不良反应628

二、血浆代用品629

三、糖、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632

四、全胃肠道外营养641

第七章 血液制品646

第六篇 心血管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强心药653

第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661

第三章 抗高血压药671

第四章 抗心绞痛药683

第五章 抗休克药692

第六章 调节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695

第七章 脑血管药及周围血管扩张药701

第七篇 呼吸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镇咳药713

第二章 祛痰药727

第三章 平喘药732

第一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732

第二节 M胆碱受体拮抗剂745

第三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746

第四节 过敏介质阻滞剂749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752

第六节 中药制剂753

第四章 其他呼吸系统用药758

第八篇 内分泌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影响血糖药767

第二章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用药778

第一节 甲状腺用药778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782

第三节 甲状旁腺用药与降血钙用药785

第三章 生长抑素789

第四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792

第九篇 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制酸及促溃疡愈合药801

第二章 胃肠解痉与动力药816

第三章 健胃药821

第四章 助消化药824

第五章 催吐药与镇吐药827

第六章 泻药831

第七章 止泻药834

第八章 利胆药837

第九章 肝病用药842

第十篇 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利尿药859

第一节 强效利尿药859

第二节 中效利尿药863

第三节 弱效利尿药865

第二章 脱水药868

第三章 抗尿崩症药871

第四章 抗遗尿药873

第五章 泌尿道平滑肌解痉剂875

第六章 治疗前列腺肥大药物878

第七章 防治尿结石的药物883

第八章 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885

第九章 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药889

第十章 子宫兴奋药及抗早孕药892

第十一章 保胎药与退乳药903

第一节 保胎药903

第二节 退乳药905

第十二章 生殖健康及生育调节药906

第一节 女性生育调节药906

一、女用避孕药的主要成分906

二、女用避孕药的主要制剂914

三、女用甾体避孕药的不良反应、发全性及有利作用922

四、女性绝育用药923

第二节 外用避孕药924

第三节 男性生育调节药925

一、男用甾体避孕药925

二、其他男性节育药925

第四节 妊娠期、哺乳期用药选择927

一、妊娠斯用药危险性等级分类927

二、妊娠期对胎儿危害927

三、妊娠期可安全使用的药物928

四、临产期用药要点930

五、哺乳期禁忌药物930

六、孕妇应用中药的要点931

第十一篇 临床其他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第一章 抗寄生虫病药935

第一节 抗疟病935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936

二、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941

三、主要用于预防的抗疟药942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和抗滴虫病药942

一、抗阿米巴病药943

二、抗滴虫病药946

第三节 抗吸虫病药、抗丝、虫病药和抗黑热病药947

一、抗吸虫病药948

二、抗丝虫病药949

三、抗黑热病药950

第四节 驱肠虫药951

一、驱肠线虫药952

二、驱绦虫药955

第二章 抗肿瘤药957

第一节 烷化剂类958

第二节 抗代谢药类965

第三节 抗生素类969

第四节 抗肿瘤植物成分药974

第五节 其它药物977

第三章 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983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983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988

第三节 免疫生物制品994

第四章 解毒药1002

第一节 金属中毒解毒药1002

第二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药1009

第三节 氰化物中毒解毒药1012

第四节 有机氟中毒解毒药1013

第五节 治疗有毒动物蜇伤的药物1016

一、蛇咬伤1016

二、蜂蜇伤(Bee Bites)1021

三、蜘蛛蜇伤1021

四、蜈蚣蜇伤1021

五、蝎蜇伤1021

第六节 解酒药与戒毒药1022

一、解酒药1022

二、戒毒药1024

第五章 组胺与抗组胺药1028

第一节 组胺与组胺受体激动药1028

第二节 组胺受体阻断药1030

一、乙醇胺类药1031

二、烷基胺类药1034

三、乙二胺类药1037

四、吩噻嗪类药1039

五、哌嗪类药1042

六、吡咯烷类药1046

七、其他组胺受体阻滞药1046

第六章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药物1053

第一节 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1053

第二节 酸碱平衡药1057

第七章 维生素、微量元素与高能营养药1060

第一节 维生素类药1060

一、水溶性维生素1060

二、脂溶性维生素1065

第二节 微量元素1071

第三节 高能营养药1073

第八章 酶类制剂与生化药1080

第一节 酶类制剂1080

第二节 生化药1090

第九章 减肥药物1095

第十章 延缓衰老及保健药物1100

第一节 延缓衰老药1100

第二节 老年保健用药1107

第三节 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物1123

第四节 治疗某些老年病的其他药物1129

第十一章 杀虫驱蚊灭螺毒鼠药1131

第一节 卫生杀虫剂1131

第二节 灭螺药1140

第三节 毒鼠药1142

第十二篇 临床有关科室的合理用药第一章 诊断用药1147

第一节 X线造影剂1147

一、钡造影剂1147

二、碘造影剂1148

三、油脂类造影剂1155

四、气体造影剂1158

第二节 磁共振造影剂1159

第三节 超声造影剂1159

第四节 检查辅助用药1160

第五节 器官功能检查用药1161

一、肝功能检查用药1161

二、肾功能检查用药1162

三、心血管功能检查的药物1163

四、胃酸分泌功能查检药1164

第二章 消毒防腐药1165

第一节 醇类1165

第二节 酚类1167

第三节 醛类1169

第四节 酸类1170

第五节 卤素类1173

第六节 氧化剂1175

第七节 染料类1176

第八节 重金属化合物1177

第九节 表面活性剂1181

第三章 外科用药1184

第一节 皮肤消毒药1184

第二节 创面用药1186

第三节 局部保护药1191

第四节 局部涂擦用药1191

第五节 灌肠及灌洗用药1192

第六节 外科常用中成药1193

第四章 麻醉药及辅助用药1196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1196

一、吸入麻醉药1196

二、静脉麻醉药1204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1212

一、局麻药的作用1212

二、局麻药的异常反应及防治措施1213

三、局麻药一般使用注意事项1215

第三节 骨骼肌弛药1221

一、肌松药的作用机理1222

二、骨骼肌松弛的顺序和特征1222

三、影响肌松药效能的因素1222

四、肌松药的应用1223

五、临床使用注意事项1223

第五章 皮肤科用药1230

第一节 粉剂1230

第二节 洗剂1231

第三节 溶液剂1233

第四节 油剂1234

第五节 乳膏剂1235

第六节 软膏1240

第七节 酊剂1245

第八节 其他外用药剂1246

第六章 眼科用药1250

第一节 磺胺类药1250

第二节 抗生素1251

第三节 抗病毒药1255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1257

第五节 酶类1258

第六节 免疫抑制剂1259

第七节 散瞳剂1259

第八节 降眼压药1261

第九节 血管扩张药1264

第十节 表面麻醉剂1266

第十一节 中和药1267

第十二节 螯合剂1267

第十三节 收敛腐蚀剂1268

第十四节 促吸收剂1269

第十五节 其他药物1270

第七章 耳鼻咽喉科用药1272

第一节 血管收缩药1272

第二节 抗菌药1274

第三节 消毒防腐剂1276

第四节 抗过敏药1277

第五节 刺激剂及腐蚀剂1279

第六节 粘膜缓和药1280

第七节 蒸气、雾化吸放剂1281

第八节 含漱、含化剂1282

第九节 硬化剂1284

第十节 清洁剂及软化剂1284

第十一节 表面麻醉剂1284

第十二节 中药制剂1285

第八章 口腔科用药1288

第一节 牙齿硬组织疾病用药1288

第二节 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用药1294

第三节 牙龈病和牙周病用药1305

第四节 口腔粘膜病用药1309

第五节 口腔科其他常用药剂1315

第十三篇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中药及其应用基础知识1319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和发展1319

一、中药的起源1319

二、中药学的发展1320

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和采收1325

一、中药的产地1326

二、中药的采收1326

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和制剂1328

一、中药的炮制1328

二、中药的制剂1331

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1335

一、性和味1335

二、升降浮沉1337

三、归经1338

四、有毒与无毒1339

第五节 中药的成分和功效1340

一、中药的成分1340

二、中药的基本作用1341

三、中药的功效1342

第六节 中药的配伍和用药禁忌1344

一、中药的配伍1344

二、中药的用药禁忌1346

第七节 中药的用量和用法1347

一、用量1347

二、用法1348

第八节 中药的保管和养护1350

一、做好中药保管养护的意义1350

二、中药的成分、性质和保管养护的关系1351

三、自然因素对中药储存保管的影响1352

四、区分中药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1353

五、特殊药品的保管方法1355

六、抓好中药储存保管的几个环节1366

第二章 解表药1368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1368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1389

第三章 清热药1407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1409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1416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1424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1429

第五节 清退虚热药1450

第四章 泻下药1455

第一节 攻下药1455

第二节 润下药1460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1463

第五章 温里药1471

第六章 祛风湿药1486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1486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1498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1506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1510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1510

第二节 利水通淋药1528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1537

第八章 芳香化湿药1541

第九章 理气药1545

第十章 止血药1570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1570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1575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1579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1583

第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1585

第十二章 消食药1608

第十三章 开窍药1616

第十四章 安神药1624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1624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1630

第十五章 补虚药1637

第一节 补气药1637

第二节 补血药1648

第三节 补阴药1658

第四节 补阳药1667

第十六章 止咳平喘化痰药1682

第一节 止咳平喘药1682

第二节 化痰药1691

第十七章 平肝熄风药1707

第十八章 涌吐药1724

第十九章 收涩药1735

第一节 止汗药1736

第二节 止泻药1738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1746

第二十章 驱虫药1753

第二十一章 外用药1765

第二十二章 常用中成药1775

第十四篇 中药不良反应及防范处理第一章 中药不良反应1795

第一节 概述1795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历史及现状1795

二、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796

三、毒物对机体的作用方式和原理1796

四、影响毒素作用的各种因素1797

第二节 各论1798

第十五篇 临床用药失误的防范处理第一章 临床用药失误概论1929

第一节 临床用药失误的类型1929

第二节 临床用药失误的后果1930

一、金属类毒物中毒1931

二、脑脊髓功能障碍性药物1933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1936

第二章 临床用药常见失误的防范处理1940

第一节 临床疾病常见用药失误的防范处理1940

一、西医用药例1940

二、中西药合用例1943

三、中医用药例1944

第二节 临床急救常见用药失误的防范处理1947

一、青霉素G钾注射液1947

二、亚胺培能针剂——氨苄青霉素针剂1947

三、氨苄青霉素注射剂——氢化可的松注射剂1947

四、先锋霉素Ⅰ号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1948

五、妥布霉素注射液——哌拉西林针剂1948

六、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二性霉素B注射液1948

七、碳酸氢钠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1948

八、甘露醇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1949

九、西地兰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1949

十、氨茶碱注射液——尼可刹米注射液1949

第三节 常见药物性过敏的防范处理1950

一、庆大霉素注射液1950

二、青霉素钠盐针剂1950

三、色甘酸二钠气雾剂1950

四、普萘洛尔片1951

五、扑尔敏片1951

六、氨苄青霉素钠针剂——赛庚啶片1951

七、氨茶碱针剂——异丙嗪针剂1951

八、葡萄糖酸钙片——茶1952

九、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1952

十、异丙嗪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1952

十一、苯海拉明片——西咪替叮片1952

十二、干漆1953

十三、双黄连注射液1953

第四节 常见药物性中毒的防范处理1953

一、青霉素G钠注射液1953

二、环丙氟哌酸片1953

三、氟哌酸片1954

四、多潘立酮片1954

五、碳酸氢钠溶液——强酸1954

六、高锰酸钾溶液——乐果1954

七、高锰酸钾溶液——苯巴比妥1955

八、苯巴比妥——硫酸镁溶液1955

九、阿托品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1955

十、阿托品注射液——新斯的明注射液1955

十一、敌百虫片——碳酸氢钠溶液1956

十二、松节油1956

十三、火麻仁1956

十四、藜芦1957

十五、苍耳子1957

十六、巴豆霜1957

十七、七叶一枝花1957

十八、红升丹1958

十九、山豆根1958

二十、黄药子1958

二十一、牵牛子1958

二十二、钩吻1959

二十三、天南星1959

二十四、商陆1959

二十五、常山1960

二十六、白附子1960

二十七、京大戟1960

二十八、苦杏仁1960

二十九、朱砂1961

三十、细辛1961

三十一、荨麻1961

三十二、闹羊花1961

三十三、夹竹桃1962

三十四、雷公藤1962

三十五、马钱子(1)1962

三十六、马钱子(2)1963

三十七、木通1963

三十八、白头翁1963

三十九、草乌1963

四十、川乌1964

四十一、三七1964

四十二、圣愈汤1964

四十三、五虎追风汤1964

四十四、雄黄酒1965

四十五、半夏——胆矾1965

四十六、雷公藤片1965

四十七、参茸丸1966

四十八、蕲蛇药酒——甲硝唑注射液1966

四十九、大活络丹1966

五十、小活络丹1966

五十一、甘麦大枣汤1967

第五节 临床麻醉用药失误的防范处理1967

一、麻醉前用药的失误1967

二、麻醉期间药物的失误1969

第六节 常见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1976

一、生物碱类中药1976

二、鞣质类中药1979

三、甙类中药1980

四、有机酸类中药1981

五、药酒及酒制中药1982

六、矿物药1983

七、动物药1985

八、其它类中药1986

第三章 医院药剂工作失误的防范处理1991

第一节 药剂工作失误概述1991

一、药品制剂事故1991

二、药房调剂事故1992

三、药剂科工作失误的特点1994

四、药剂科医疗事故的认定1994

第二节 药剂工作失误的防范处理1995

一、药剂工作失误的原因分析1995

二、药剂科工作失误的防范处理方法1997

第四章 临床用药失误防范典型病例分析1999

一、给病员误服石碳酸溶液1999

二、错将口服中药静脉点滴1999

三、误用利多卡因过量2000

四、误用石炭酸灌肠致死2000

五、误用酒精给2名病员灌肠2001

六、误用酒精做局麻药2001

七、误用水合氯醛给病员灌肠2002

八、酒精误当麻药注射2002

九、误用超大量硝普钠的处理2003

十、用药不恰当的诊疗失误2004

十一、用药过度引起龟头湿疹2007

十二、注射庆大霉素致过敏性休克2007

十三、庆大霉素迟缓性过敏反应引起死亡2008

十四、麻黄素误推静脉发生严重副作用2008

十五、使用阿托品过量的教训2009

十六、静脉注射乙胺碘呋酮致心源性休克2011

十七、眼科手术中误用福尔马林致双眼失明2011

十八、误将丁卡因当普鲁卡因肌肉注射致产妇中毒死亡2012

十九、静脉推注氯化钾致心脏骤停2012

二十、静脉推注普鲁卡因青霉素、链霉素致死2013

二十一、错注青霉素,致再次过敏2013

二十二、氯化钾误为小苏打静脉推注2014

二十三、误用硫酸镁中毒致死2015

二十四、误注复方冬眠灵致新生儿死亡2015

二十五、氯化钾误为氯化钙静脉注入2016

二十六、误将产妇用药给其婴儿注射致死2016

二十七、错用青霉素、链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2017

二十八、正常临产误用催产素2017

二十九、错发百喘朋、可的松致两例新生儿死亡2018

三十、抗生素使用不当造成神经性耳聋2018

三十一、庆大霉素过量致死的诊疗失误2019

第十六篇 临床用药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2023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2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38

卫生部、总后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部分品种目录的通知2048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2049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西药、中成药(第一批)2050

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2077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2084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管理工作的通知2086

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2088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2090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2090

关于印发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及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2099

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及监督管理办法2100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通知2103

国家计委印发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的通知2104

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2105

卫生部关于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的通知2106

关于印发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106

卫生部关于禁止LAK细胞制剂非法临床使用的通知2109

关于在医疗活动中严禁临床促销费开单费等回扣行为的通知2110

卫生部关于宁波市传染病药品“回扣”案处理情况新闻通报稿2111

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2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21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2121

中医师、士管理办法(试行)2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2127

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2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监制2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监制2136

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2139

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2144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2146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2147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通知2148

卫生部关于加强临床营养工作的意见214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2157

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试行)2167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2169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2173

消毒管理办法2175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2180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184

医院感染的监测2185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2188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2193

关于下发《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205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2205

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220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211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222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2229

卫生部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管理办法2236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255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259

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试行)2303

全国医院工作条例2306

全国中医医院工作条例(试行)2311

医院工作制度2315

医院工作制度的补充规定(试行)2347

附录Ⅰ 药物不良反应的上市前监察2350

附录Ⅱ WHO合作中心的不良反应分类和代码2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