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理论及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6225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滴定-无机分析-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理论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况1
1.1 引言1
1.2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分类1
1.3 控制体积滴定法2
1.3.1 线性滴定法2
1.3.2 单点滴定法4
1.3.3 双点滴定法4
1.3.4 控制体积滴定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5
1.4 控制电位滴定法6
1.4.1 计算模型6
1.4.2 测定原理7
1.4.3 滴定波谱的概念8
1.4.4 k或ki的物理意义9
1.5 两类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10
1.5.1 滴定形式的差异10
1.5.2 分析依据的差异10
1.5.3 计算模型的差异10
1.5.4 数据采集状态的差异11
1.5.5 标准溶液(或校正溶液)的差异11
1.5.6 电位误差对两类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影响12
1.6 两类计算滴定分析法的进展12
1.7 本书涉及的计算方法13
1.8 本书所介绍的主要内容14
第2章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误差分析16
2.1 关于计算滴定分析法误差分析的概述16
2.2 控制体积滴定法的误差分析17
2.2.1 电位测定误差对结果误差的影响与滴定分数的关系17
2.2.2 电位测定误差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18
2.2.3 电位测定误差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随a变化的原因21
2.2.4 影响控制体积滴定法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其他因素23
2.3 控制电位滴定法的误差分析24
2.3.1 电位控制误差及滴定剂体积误差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24
2.3.2 多组分体系的测定误差与比例系数的关系27
2.3.3 滴定曲线差异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影响28
2.3.4 提高测定结果准确度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30
2.3.5 控制电位滴定法选择合适的滴定反应或滴定形式需考虑的因素31
第3章 沉淀计算滴定法32
3.1 关于沉淀计算滴定法的概述32
3.2 关于沉淀线性滴定法计算模型的讨论32
3.2.1 [Ag+]和[X]的模拟计算32
3.2.2 计算模型的不同形式、使用条件及可做的工作34
3.3 沉淀线性滴定法的应用35
3.3.1 待测物质浓度和条件溶度积常数的同时测定35
3.3.2 滴定剂和待测物质浓度的同时测定37
3.4 沉淀单点滴定法的应用39
3.4.1 测定原理39
3.4.2 滴定位置的选择39
3.4.3 方法的适用对象39
3.4.4 应用实例40
3.4.5 关于pKsp<9的滴定体系的讨论40
3.4.6 Ag+的测定40
3.5 沉淀双点滴定法的应用40
3.5.1 测定原理40
3.5.2 滴定位置及滴定剂增量的选择40
3.5.3 方法的适用对象41
3.5.4 应用实例41
3.5.5 Ag+的测定41
3.6 本章小结41
第4章 酸碱计算滴定法43
4.1 关于酸碱计算滴定法的概述43
4.2 酸碱计算滴定法的计算模型43
4.2.1 [H+]与E的关系43
4.2.2 溶液中的平衡关系44
4.2.3 线性滴定法的计算模型47
4.2.4 用E表示的线性滴定法计算模型48
4.2.5 单点滴定法计算式50
4.2.6 双点滴定法计算式51
4.2.7 控制电位滴定法计算模型52
4.3 酸碱线性滴定法的应用53
4.3.1 单纯形最优化法在酸碱线性滴定法测定中的应用53
4.3.2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在滴定剂和待测酸浓度同时测定中的应用56
4.3.3 线性最小二乘法在酸浓度和条件质子化常数同时测定中的应用58
4.3.4 线性最小二乘法在滴定剂和待测酸浓度同时测定中的应用59
4.3.5 关于酸碱线性滴定法的小结60
4.4 酸碱单点滴定法的应用60
4.4.1 测定原理60
4.4.2 单元酸单点滴定法的应用60
4.4.3 多元酸单点滴定法的应用63
4.5 酸碱双点滴定法的应用68
4.5.1 测定原理68
4.5.2 单元酸双点滴定法的应用68
4.5.3 多元酸双点滴定法的应用72
4.5.4 关于酸碱单点滴定法和双点滴定法的小结75
4.6 单元酸单点滴定法的误差分析75
4.6.1 电位测定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75
4.6.2 酸的质子化常数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78
4.6.3 水的质子自递常数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81
4.6.4 各种因素对测定结果综合影响的小结83
4.6.5 关于单点滴定法的进一步讨论84
第5章 氧化还原计算滴定法96
5.1 关于氧化还原计算滴定法的概述96
5.2 氧化还原计算滴定法的计算模型96
5.2.1 线性滴定法计算模型96
5.2.2 单点滴定法计算式97
5.2.3 双点滴定法计算式98
5.3 氧化还原线性滴定法的应用98
5.3.1 Ce4+和Fe(Ⅱ)的同时测定98
5.3.2 Fe(Ⅲ)和Fe(Ⅱ)的同时测定100
5.4 氧化还原单点滴定法和双点滴定法的应用103
5.4.1 测定原理103
5.4.2 滴定位置对单点滴定法的影响103
5.4.3 滴定位置及滴定剂增量对双点滴定法的影响104
5.4.4 电位系统误差的影响105
5.4.5 Fe(Ⅲ)浓度的影响105
5.4.6 单点滴定法和双点滴定法的应用实例106
5.5 本章小结106
第6章 氟-金属离子配位计算滴定法107
6.1 关于氟-金属离子配位计算滴定法的概述107
6.2 氟-金属离子配位计算滴定法的计算模型108
6.2.1 相关的关系式108
6.2.2 线性滴定法计算模型的导出109
6.2.3 控制电位滴定法计算模型的导出110
6.3 乙醇-水溶液中线性滴定法对铝的测定113
6.3.1 测定原理113
6.3.2 溶液pH的选择116
6.3.3 乙醇浓度的影响118
6.3.4 条件累积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的关系118
6.3.5 应用实例119
6.3.6 方法存在的问题119
6.4 控制电位滴定法对铝、铁及镓单种离子的测定119
6.4.1 测定原理119
6.4.2 溶液pH的选择119
6.4.3 低pH条件下控制电位滴定法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可行性121
6.4.4 氟离子的酸效应和金属离子的羟基配位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22
6.4.5 应用实例123
6.5 控制电位滴定法对铝和铁或铝和镓混合离子的同时测定123
6.5.1 测定原理123
6.5.2 溶液pH的选择123
6.5.3 非平衡状态下控制电位滴定法对铝和铁同时测定的可行性124
6.5.4 铝和镓同时测定中误差大小的相对关系126
6.5.5 应用实例127
6.6 其他配位滴定体系的计算模型127
6.7 基于氟-铝配位反应的动力学-电位法对铝测定的初步探讨129
6.7.1 问题的引出129
6.7.2 式(6-86)的导出129
6.7.3 铝氟浓度比对m的影响及可能的原因130
6.7.4 式(6-86)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以采取的措施131
6.7.5 误差的分布规律132
6.7.6 动力学电位法对反应速率的要求132
6.7.7 实验条件的控制133
6.7.8 方法存在的问题135
6.7.9 方法与计时电位法的区别和联系135
6.8 本章小结136
第7章 生成函数法在稳定常数测定中的应用137
7.1 关于生成函数法在稳定常数测定中应用的概述137
7.2 生成函数法对稳定常数测定的基本原理137
7.2.1 生成函数的定义137
7.2.2 生成函数法的基本关系式139
7.2.3 生成函数与滴定剂体积及配位剂浓度或氢离子浓度的关系139
7.2.4 配位剂平衡浓度的测定方法140
7.2.5 测定步骤140
7.2.6 生成函数法的特点140
7.3 生成函数法在配合物或酸稳定常数测定中的应用141
7.3.1 氟-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141
7.3.2 氨基酸-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143
7.3.3 多元酸稳定常数的测定145
7.4 分段拟合生成函数法在稳定常数测定中的应用148
7.4.1 分段拟合生成函数法的基本原理148
7.4.2 应用实例149
7.5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在稳定常数测定中的应用149
7.5.1 生成函数与分布系数的关系149
7.5.2 半整数生成函数的定义150
7.5.3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计算式的导出151
7.5.4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的测定原理152
7.5.5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的使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152
7.5.6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使用条件的物理意义153
7.5.7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的应用实例154
7.6 等分布准生成函数的概念及其在半整数生成函数法误差分析中的应用154
7.6.1 定义等分布准生成函数的目的154
7.6.2 等分布准生成函数的定义及意义154
7.6.3 等分布准生成函数与半整数生成函数的关系155
7.6.4 半整数生成函数与等分布准生成函数的误差△?/?156
7.6.5 稳定常数测定误差△K/K与△?/?的关系160
7.6.6 半整数生成函数法对最小稳定常数差值△pKmin的要求161
7.6.7 稳定常数测定误差的估计163
7.7 关于生成函数法的进一步讨论164
7.7.1 生成函数与分布系数关系的推导164
7.7.2 数据采集位置的选择167
7.7.3 分段拟合生成函数法或半整数生成函数法对配合物或酸稳定性的要求169
7.7.4 各种生成函数法特点的比较177
7.8 本章小结179
第8章 控制电位滴定法在氨基酸测定中的应用180
8.1 关于氨基酸测定的概述180
8.1.1 氨基酸的基本概况180
8.1.2 氨基酸的酸碱性质及等电点的计算181
8.1.3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182
8.1.4 本章所介绍的内容183
8.2 传统滴定分析法测定氨基酸的可行性183
8.2.1 氨基酸测定可行性研究的意义183
8.2.2 酸性氨基酸测定的可行性184
8.2.3 碱性氨基酸测定的可行性186
8.2.4 中性氨基酸测定的可行性193
8.2.5 传统滴定分析法测定氨基酸的可行性小结194
8.3 控制电位滴定法测定单种氨基酸195
8.3.1 测定对象的选择195
8.3.2 可以考虑的滴定形式195
8.3.3 最佳滴定形式的选择195
8.3.4 单种氨基酸测定的应用实例202
8.3.5 CO2对控制电位滴定法的影响202
8.4 控制电位滴定法测定混合氨基酸203
8.4.1 测定对象的选择203
8.4.2 最佳滴定形式的选择203
8.4.3 混合氨基酸测定的应用实例213
8.4.4 关于最佳滴定形式滴定曲线的进一步讨论213
8.5 本章小结221
附录A 第4章中的有关附表222
附录B 第8章中的有关附图230
参考文献238
热门推荐
- 1413339.html
- 3286410.html
- 2345751.html
- 3663936.html
- 484726.html
- 2003212.html
- 1689294.html
- 1418876.html
- 2106050.html
- 2829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82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34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7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4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71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8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8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9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1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