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史学史纲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史学史纲要
  • 宋衍申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208932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史学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史学史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史学的产生1

第一节 史学的萌芽1

一、史·历史·史学1

二、口叙史事和三代史诗4

三、史官·档案·编年记6

第二节 我国第一部史学著作--《春秋》12

一、《春秋》诞生的历史条件12

二、孔子生平及其与《春秋》的关系13

三、《春秋》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14

第三节 战国时代史学领域的拓宽16

一、战国时代文化的特点16

二、完备的编年史书《左传》17

三、多种体裁史书的编定21

四、诸子历史观的主要内容25

第二章 封建史学的奠定29

第一节 秦汉的社会与史学29

一、秦的社会与史学29

二、汉初的社会与文化特色31

三、汉初的史学34

四、纪传体史书的兴起36

五、西汉的史家与史学38

第二节 伟大的司马迁与《史记》39

一、司马迁生平39

二、《史记》撰述宗旨与体例41

三、《史记》在史学史上的地位44

第三节 封建正统史学的确立--《汉书》的诞生49

一、班氏修《汉书》49

二、《汉书》的正统观50

三、《汉书》的成就52

第四节 两汉的官方史学57

一、政府对修史的重视57

二、刘向刘歆的学术贡献59

三、第一部官修国史--《东观汉记》60

四、荀说《汉纪》的修撰61

第三章 封建史学的初步发展65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65

一、史学发展的表现65

二、史学发展的原因68

第二节 纪传体史书与编年体史学竞相发展72

一、纪传体史书地位的巩固72

二、编年体史书的发展75

三、陈寿与《三国志》77

四、范晔与《后汉书》80

五、《宋书》·《南齐书》·《魏书》82

第三节 史学领域的扩大86

一、《文心雕龙·史传》86

二、古史的新撰88

三、地方史志和历史地理学89

四、谱学93

第四章 封建史学的成熟95

第一节 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95

一、隋代禁绝私修国史95

二、唐初设史馆96

三、起居注、实录、国史的修撰98

四、八部“正史”的修撰102

五、五代的实录和《旧唐书》117

第二节 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刘知几的《史通》120

一、刘知几生平120

二、《史通》的内容124

三、刘知几的史学思想126

第三节 典制体史书的创建134

一、杜佐和《通典》134

二、会要、会典和专门性典制体史书145

第五章 封建史学的鼎盛149

第一节 宋代史学的繁荣及原因149

第二节 纪传体“正史”的编修152

一、《旧五代史》的修撰152

二、《新唐书》、《新五代史》的修撰154

三、欧阳修的史学思想157

第三节 《资治通鉴》及其姊妹篇159

一、司马光生平159

二、《通鉴》诞生的条件161

三、《通鉴》编修的助手及编修方法162

四、《通鉴》的姊妹篇164

五、《通鉴》学166

六、司马光的史学思想170

第四节 《通鉴纪事本末》与《通鉴纲目》175

一、袁枢和《通鉴纪事本未》176

二、纪事本宋体在史学上的影响179

三、《通鉴纲目》与纲目体史书181

第五节 主通明变的《通志》183

一、郑樵生平183

二、《通志》的内容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184

三、郑樵的史学思想187

第六章 辽金元史学及其特点191

第一节 辽金元史学概述191

第二节 元修宋、辽、金三史196

一、对三史义例的争论196

二、《宋史》的编修及特点198

三、《辽史》的编修及特点201

四、《金史》的编修及特点204

第三节 官修和私修典制体史书207

一、《经世大黄》的修撰207

二、《元典章》208

三、马端临和《文献通考》210

第四节 地理著作和野史笔记的发展213

一、《元一统志》213

二、游记·行记215

三、辽、金、元私修诸史217

四、辽、金、元人笔记文集218

第七章 封建史学的衰微221

第一节 明代社会与史学概观221

第二节 明代官修史书223

一、史馆制度223

二、《元史》的编修225

三、《明会典》227

四、《永乐大典》227

第三节 明后期的私人撰史229

一、杂史笔记的繁盛229

二、王世贞的史学231

三、李贽的史论233

四、柯维骐、陈邦瞻、焦竑、王圻、胡应麟、钱谦益等人的史学成就235

第八章 封建史学的终结240

第一节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史学240

一、顾炎武的史学240

二、黄宗羲的史学243

三、王夫之的史学247

四、清初经世致用史学250

第二节 清代官修诸史252

一、《明史》的修撰252

二、官修国史256

三、“六通”和《会典》259

四、《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262

五、方略266

第三节 乾嘉史学267

一、乾嘉史学的形成267

二、王鸣盛和《十七史商榷》269

三、赵翼和《廿二史札记》273

四、钱大昕和《廿二史考异》276

五、方志与谱牒的发展279

六、旧史的改写、补作和考证282

七、校注、辨伪和辑佚283

第四节 章学诚与《文史通义》284

一、章学诚生平284

二、《文史通义》的内容286

三、章学诚的史学思想288

四、章学诚和方志学293

第九章 救亡图变的清后期史学295

第一节 重开经世致用史学的新风295

一、龚自珍的史学思想295

二、魏源的历史著作298

三、徐继畲、姚莹的著述303

第二节 边疆史地和元史学的研究308

一、祁韵士、徐松、俞正燮、沈?的史地著述308

二、张澍、张穆、何秋涛、丁谦的史地研究317

三、洪钧、屠寄、柯绍忞的元史学326

第三节 外国史的介绍与研究332

一、王韬的外国史著述332

二、黄遵宪及其《日本国志》336

三、唐才常对外国史的介绍与研究341

第四节 当代史著述和明史研究346

一、当代史著述的特色346

二、夏燮的史学成就349

三、徐鼒、陈鹤的明史研究353

第五节 资产阶级史学的产生357

一、严复的西学译著357

二、梁启超对封建史学的批判361

三、夏曾佑、柳詒徵、刘师培的历史教科书365

四、章太炎的史学思想369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斗争中成长374

第一节 封建史学的余绪374

第二节 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37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388

第四节 新中国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401

第五节 港、台史学407

附录 中国史学史大事年表4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