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知识新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语知识新编
  • 张志公,庄文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12953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54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5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知识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语汇1

第一节 语素1

一 语素的确定1

前言1

二 语素的种类2

三 语素、音节、汉字的相互关系5

第二节 词8

一 词的确定8

二 词的构成9

(一) 基本词、一般词11

三 语汇的构成11

(二) 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13

第三节 熟语17

一 成语17

(一) 成语的来源17

(二) 成语的结构18

(三) 成语的使用19

二 歇后语21

三 惯用语23

(一) 理性义25

一 词义的构成25

第四节 词义25

(二) 附带义26

二 词义的种类28

(一) 单义和多义28

(二) 基本义和派生义29

(三) 同义和反义31

(四) 褒义和贬义36

(五) 确切义和模糊义37

(六) 语义场43

(七) 词义解释46

第五节 语境和词语使用49

一 语境的三个层次49

(一) 口语的前言后语或书面语的上下文49

(二) 交际双方49

(三) 社会背景50

二 语境的功能和词语使用51

(一) 确定功能51

(二) 补足功能52

(三) 选择功能52

(四) 生成功能53

三 语境蕴含文化55

一 语汇的发展变化58

(一) 新词的产生58

第六节 语汇的发展变化和规范58

(二) 旧词的消失和变化59

(三) 词义的发展变化59

二 语汇的规范60

(一) 规范词语的读音60

(二) 规范词语的形体60

(三) 规范地吸收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61

三 养成规范使用词语的习惯61

一 语音常识63

(一) 语音的性质63

第二章 语音和汉字63

第一节 语音63

(二) 语音的四要素66

(三) 语音的基本概念68

(四) 记音符号71

二 声母76

(一) 声母的分类和发音76

(二) 声母辨正87

(一) 韵母的分类和发音90

三 韵母90

(二) 韵母辨正105

(三) 双声、叠韵和押韵107

四 声调109

(一) 声调及其作用109

(二) 四声109

(三) 调类、调形和调值110

(四) 普通话的调类、调形和调值111

(五) 声调辨正113

(一) 普通话音节的结构115

五 音节115

(二)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117

(三) 音节的拼读和拼写118

六 轻声和儿化123

(一) 轻声123

附录四:声调对照表124

(二) 儿化125

七 语音规范化127

(一) 轻声和儿化的规范127

(二) 异读词的规范128

(三) 误读音正音129

附录一:国际音标简表131

附录二:汉语拼音字母、注音符号和国际音标对照表132

附录三:普通话韵辙表133

第二节 汉字136

一 汉字的性质和优缺点137

二 汉字的造字法140

(一) 独体表意字141

(二) 会意字141

(四) 半意符半记号字142

(三) 形声字142

(五) 半音符半记号字143

(六) 独体记号字143

(七) 合体记号字143

三 汉字的字量144

四 汉字的字形148

(一) 笔画149

(二) 部件154

(三) 整字162

(一) 汉字字音的特点166

五 汉字的字音166

(二) 汉字的表音功能168

六 汉字的字义170

(一) 汉字字义的特点170

(二) 汉字的表义功能172

七 汉字的字序173

(一) 音序查字法174

(二) 部首查字法175

(三) 笔画笔形查字法176

(四) 四角号码查字法177

(二) 汉字的效率178

八 汉字的应用和效率178

(一) 汉字的应用178

九 汉字的简化和规范化、标准化182

(一) 汉字的简化182

(二) 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186

十 汉字的信息处理191

(一) 汉字的输入191

(二) 汉字标准交换码193

(三) 汉字点阵194

附录五:容易数错笔画数的字195

附录六:常见多音字表196

附录七:容易读错的常用字表216

第三章 语法220

第一节 词类220

一 实词和虚词220

二 实词223

(一) 名词、动词、形容词223

(二) 数词、量词233

(三) 代词235

(一) 副词237

三 虚词237

(二) 介词244

(三) 连词246

(四) 助词250

(五) 叹词255

(六) 拟声词258

第二节 短语262

一 短语的分类和功能262

二 主谓短语和主语、谓语265

三 动宾短语和动词、宾语267

四 动补短语和补语268

五 偏正短语和定语、状语269

六 并列短语272

七 短语的扩展273

第三节 单句276

一 主谓句和非主谓句276

(一) 句子的分类276

(二) 主谓句和非主谓句277

(三) 合成词、短语、单句的结构基本一致280

二 单句的成分和主干281

三 单句的复杂化和分析282

四 特殊句式286

(一) 把字句286

(二) 被字句288

(三) 连动句289

(四) 兼语句291

(五) 是字句292

(六) 存现句293

五 单句的使用295

(一) 分析语法结构,理解语义296

(二) 使用语法结构,表达语义297

一 复句的构成和类别303

第四节 复句303

二 一重复句305

三 多重复句308

四 复句和读写311

第五节 紧缩句315

一 狭义的紧缩句315

二 广义的紧缩句316

第六节 句群318

一 句群的构成和类别318

(一) 并列句群320

(二) 承接句群321

(三) 递进句群321

(四) 选择句群322

(五) 转折句群322

(六) 假设句群323

(七) 条件句群324

(八) 因果句群324

二 句群和段、篇325

三 句群和听说读写328

一 什么是修辞334

第一节 修辞概说334

第四章 修辞334

二 修辞的基本要求335

(一) 准确335

(二) 经济335

(三) 富有表现力336

三 修辞的原则337

第二节 语汇修辞339

一 什么是语汇修辞339

二 意义的锤炼339

(一) 感情色彩鲜明342

三 色彩的选择342

(二) 语体色彩协调344

四 声音的调配345

(一) 音节匀称345

(二) 声调协调346

(三) 押韵和谐347

(四) 叠音自然347

五 几种重要的语汇修辞现象347

(一) 动词、形容词的选择347

(二) 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的运用348

(三)词性的活用350

第三节 句子修辞351

一 什么是句子修辞351

二 句子的组织351

(一) 常式句和变式句的组织351

(二) 长句和短句的组织353

(三) 整句和散句的组织355

三 句式的选择356

(一) 肯定句和否定句356

(二) 主动句和被动句357

(三)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358

第四节 辞格修辞360

一 什么是辞格修辞360

二 比喻360

(一) 明喻361

(二) 暗喻361

(三) 借喻362

三 比拟363

(一) 拟人364

(二) 拟物364

(一) 扩大夸张365

四 夸张365

(二) 缩小夸张366

(三) 超前夸张366

五 借代367

六 双关369

(一) 谐音双关369

(二) 语义双关370

七 反语371

八 摹状372

(一) 摹声372

(三) 摹形373

(二) 摹色373

九 引用374

(一) 明引374

(二) 暗引375

十 拈连375

十一 仿词376

十二 设问377

十三 反问379

十四 对比380

(二) 反对381

(一) 正对381

十五 对偶381

(三) 串对382

十六 排比383

十七 反复385

(一) 连续反复385

(二) 间隔反复385

十八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386

第五节 篇章修辞388

一 什么是篇章修辞388

二 段落和层次388

(一) 段落的组织389

(二) 层次的安排390

三 开头和结尾391

(一) 开头391

(二) 结尾392

四 衔接和过渡394

(一) 衔接394

(二) 过渡396

五 交代和照应397

(一) 内容和题目照应397

(三) 行文中前后照应398

(二) 结尾与开头照应398

一 语体400

(一) 什么是语体400

第六节 语体和风格400

(二) 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401

(三) 书面语体的变体403

二 风格409

(一) 什么是风格409

(二) 个人语言风格举例411

第五章 语言逻辑421

(一) 什么是概念423

第一节 概念和语言423

一 概念概说423

(二)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424

(三) 概念的种类424

(四) 概念之间的关系427

(五) 定义429

(六) 划分429

二 概念的语言形式430

(一) 概念的显性形式430

(二) 概念的隐性形式431

(一) 概念应当符合事实432

三 正确使用概念432

(二) 概念应当明确433

(三) 概念应保持一贯435

(四) 概括应该恰当437

(五) 并列概念应同属438

(六) 下定义应遵守定义规则441

一 判断概说443

(一) 什么是判断443

第二节 判断和语言443

(二) 判断的种类444

二 判断的语言形式447

(一) 判断的显性形式447

(二) 判断的隐性形式451

(三) 语句的逻辑分析453

三 正确使用判断454

(一) 主项和谓项应当配合455

(二) 判断应当完整457

(三) 一个句子只应表示一个判断458

(四) 意思要协调459

(五) 肯定否定要明确460

(六) 前后应一致462

第三节 推理和语言464

一 推理概说464

(一) 什么是推理464

(二) 直接推理464

(三) 演绎推理466

(四) 归纳推理467

二 推理的语言形式469

(一) 推理的显性形式469

(五) 类比推理469

(二) 推理的隐性形式471

三 正确进行推理473

(一) 演绎推理前提虚假473

(二) 归纳推理前提虚假474

(三) 结论虚假476

(四) 证明中的种种错误478

附录八:“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483

附录九: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514

参考书目538

后记5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