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创新与高校“两课”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芙华,吴恒亮,韩新忠,周双娥,姚秀强,宋素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780170220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诗歌-作品集-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创新与高校“两课”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创新:迎接未来的挑战——教育创新与高校“两课”教学1
第一节 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培养1
一、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1
二、创新型人才能力及其培养3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7
第二节 德才统一:创新型人才的价值目标指向11
一、价值概述11
二、德的社会价值13
三、才的社会价值15
四、德才统一的社会价值17
第三节 德才统一: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决定性条件18
一、德:创新型人才的灵魂18
二、才:创新型人才的基础21
三、德才统一: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决定性条件24
第二章 教育创新的先导——新时期的“两课”教育26
第一节 教育创新,“两课”为先26
一、提高对“两课”教育重要性和科学性的认识26
二、科学分析“两课”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28
三、加强大学生“两课”教育方法的科学性30
第二节 “两课”改革,势在必行32
一、课程设置改革32
二、必修课课程内容改革要点34
三、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两课”的实效性36
第三节 专题教学,必然选择36
一、专题教学法的特点36
二、专题教学法的步骤38
三、专题教学法的利弊39
四、专题教学法的完善40
第四节 党的领导:政治保证41
一、强化党的领导,加大建设力度42
二、强化科学管理,建构合理体制42
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43
第三章 教育创新的总航标—“两课”与思想政治教育45
第一节 党的领导:保驾护航45
一、确定高校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45
二、坚持党的领导的本质内容46
三、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47
四、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根本保证47
五、高校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48
第二节 反“和平演变”的前沿阵地49
一、“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既定战略50
二、高校是反“和平演变”的前沿阵地50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反“和平演变”的主要途径51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沿革和成效52
一、沿革追朔52
二、举措概述53
三、形式多样59
四、成效显著64
第四章 教育创新的精神动力—“两课”与学校德育教育新路径69
第一节 人才培养德育为先69
一、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径69
二、保持德育工作新活力72
三、增强德育工作有效性75
第二节 试点先行 以点带面77
一、试点目的78
二、试点内容与要求78
三、试点的方法与途径79
四、考核与评估81
第三节 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82
一、进行系统学习,奠定知识基础82
二、坚持智能结合,促进全面发展82
三、投入社会实践,磨练意志,增长才干82
第五章 教育创新的引导方法——“两课”课堂导入法84
第一节 课堂导入法的呼之欲出84
一、课堂导入法呼之欲出的动因84
二、课堂导入法之于教学效果的意义86
三、课堂导入法的摸索和实践87
四、课堂导入法运用之教师素质的思考88
第二节 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88
一、教学中优秀文学作品的导入89
二、运用优秀文学作品教学产生的效果91
第三节 体育教学中德育价值的实现93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作用93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功能94
三、体育教学中道德价值实现的要求98
第四节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98
一、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独特品格99
二、“两课”中的多媒体教学实践100
三、多媒体教学在“两课”教学中的现实意义102
第六章 教育创新的实践环节——两种德育效果之辨析105
第一节 两种德育效果的区别与联系105
一、两种德育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106
二、两种德育效果之间的差异107
三、积极促进两种德育效果的真正统一110
第二节 大学生“三脱离”的根源112
一、大学生“三脱离”的思想根源113
二、大学生“三脱离”的历史根源115
三、大学生“三脱离”的社会根源117
第三节 德育教育及其实践基地建设120
一、学生成才的基本要求120
二、德育知行结合的优化途径122
三、德育实践基地操作优势125
四、德育实践基地操作策略126
第七章 教育创新的传承——大中学校德育衔接128
第一节 中学德育的前瞻性128
一、德育的前瞻性和超前性128
二、中学德育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理论根据130
三、中学德育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现实依据131
四、积极贯彻中学德育的前瞻性134
第二节 大中学校德育衔接的客观必然性136
一、衔接是实现大中学校德育任务的必然要求137
二、衔接是实施大中学校德育内容的必然要求137
三、衔接是大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必然要求138
四、衔接是德育过程规律的必然要求138
第三节 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必须从实际出发139
一、大学和中学的德育建构的差异性140
二、大学和中学德育具体工作的复杂性141
三、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必须从实际出发143
第四节 高校与中学德育衔接之策略147
一、高校与中学在德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147
二、德育衔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后果150
三、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的可行性及基本对策152
第八章 教育创新的主导力量——“两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155
第一节 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155
一、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155
二、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157
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162
第二节 发展和优化自我意识166
一、自我意识的一般问题166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69
三、坚持自我意识发展的正确方向176
第三节 提高行为的控制能力179
一、大学生行为的基本准则179
二、大学生行为控制的主要方法183
三、大学生行为的自我控制185
第九章 教育创新的中坚力量——“两课”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90
第一节 教师素质:教育创新的根本190
一、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是教育之本191
二、教师素质:素质教育的关键192
三、教师职业道德:内在品质的凝结196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198
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198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客观标准和依据203
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06
第十章 教育创新的灵魂——“两课”与新“三进”214
第一节 “两课”教育的神圣职责214
一、积极推动新“三进”214
二、全面统领“两课”教学217
第二节 新“三进”的主渠道地位219
一、贯彻落实新“三进”的实质219
二、贯彻落实新“三进”的根本方法222
三、贯彻落实新“三进”的根本途径225
第三节 以新“三进”推进“两课”教学改革228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228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230
第十一章 教育创新的新途径——“两课”教学与网络化233
第一节 机遇与挑战233
一、网络媒体的特点234
二、网络化带来的新机遇236
三、网络化面临的新挑战238
第二节 网络时代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对策241
一、面对挑战,提高教师网络文化素质242
二、积极建设,增加教育科技含量243
三、完善规章,加强网络道德教育243
四、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244
五、必须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245
第十二章 教育创新的基石——“两课”与图书馆的教育职能250
第一节 发挥图书馆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250
一、图书馆思想教育的特征及优势251
二、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254
第二节 营造图书馆环境育人氛围255
一、必须增强图书馆“三育人”功能255
二、必须重视环境文化育人257
三、必须重视制度文化建设259
四、必须加强活动文化的建设260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思想教育工作新特点261
一、图书馆现代化发展趋势的教育261
二、爱岗敬业教育263
三、网络安全教育264
第四节 二十年图书馆思想教育职能研究与实践265
一、确定思想教育职能首要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馆方向265
二、不断发展探索思想教育职能的理论研究266
三、履行思想教育职能的实践成效270
四、未来展望273
附录:参考文献275
后记277
热门推荐
- 526024.html
- 608303.html
- 1624665.html
- 548130.html
- 3288502.html
- 2336852.html
- 2895871.html
- 2989401.html
- 2838808.html
- 3181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71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32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3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1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6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8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10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8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9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