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 兼论对西部开发的影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 兼论对西部开发的影响
  • 张根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206383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人口迁移-研究-中国-1937~194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 兼论对西部开发的影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学术史概况与本书写作的缘起1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方法8

三、资料来源与结构安排11

上篇 人口迁移概论第一章 背景分析16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政区16

一、自然环境16

二、政区的沿革17

第二节 战前人口数量与分布19

一、人口数量19

二、人口分布22

第三节 战时政治与军事形势24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24

二、互相依存的两个战场26

三、国、共、伪三方政权的并存局面29

第四节 战祸与灾害31

一、战祸31

二、灾害34

第二章 数量、过程与分布38

第一节 迁移数量38

第二节 迁移的过程41

一、全面抗战初期的人口迁移41

二、全面抗战中、后期的人口迁移43

第三节 人口回迁问题45

一、战时人口回迁——以浙江省为例45

二、战后人口回迁48

第四节 迁移人口的地理分布50

一、西南、西北大后方50

二、省内或邻省安全区58

三、租界与港、澳地区61

四、抗日根据地63

五、东北及沦陷区城市66

第三章 结构分析68

第一节 籍贯构成68

第二节 年龄和性别构成73

一、年龄构成73

二、性别构成76

第三节 职业构成77

第四章 有组织社会群体的迁移82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迁移82

一、迁移过程及机构分布82

二、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缘由87

第二节 高校的迁移89

一、高校迁移概况90

二、高校迁移的特点97

第三节 工厂的西迁101

第四节 银行的西迁与西部金融网的构建111

第五章 难民的迁移121

第一节 华北地区121

一、北平市121

二、天津市123

三、河北省124

四、河南省128

五、山东省、青岛市135

六、山西省137

七、察哈尔省142

八、绥远省143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144

一、上海市144

二、南京市147

三、江苏省148

四、安徽省152

五、江西省158

六、湖北省160

七、湖南省163

第三节 东南沿海地区170

一、浙江省170

二、福建省175

三、广东省177

第四节 其他地区182

一、东北地区182

二、西部地区185

下篇 人口迁移与西部开发第六章 人口迁移与经济开发192

第一节 工业192

一、西部地区现代工业发展基础的奠定192

二、工业技术、管理经验的推广与应用194

三、矿产、水利的勘测与开发197

第二节 农业198

一、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199

二、推广优良品种,传播生产技术200

三、兴修农田水利203

第三节 商业205

一、西部地区新型商业的输入206

二、中心城市、交通沿线商业的繁荣208

第四节 交通212

一、近代公路网的构筑213

二、铁路的兴建215

三、传统驿运的复兴216

四、内河航运的整治与开辟218

第五节 金融219

一、战时新的金融中心的形成219

二、金融业的改制与进步221

三、对西部地区经济开发的配合与支持222

第六节 城市226

一、城市人口的增加226

二、市区面积的拓展227

三、中小城镇的兴起229

四、大中城市市政建设的发展229

第七章 人口迁移与社会影响231

第一节 社会生活231

一、饮食方面231

二、服饰方面232

三、居住方面233

第二节 婚姻生活235

一、婚姻圈的扩大235

二、婚恋自主性的提高236

三、婚姻习俗与形式的变革238

第三节 妇女地位238

一、妇女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239

二、女子受教育机会的增加与识字率的提高240

三、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工作的女子增多240

第四节 民众意识242

一、地域观念的淡化242

二、民智民风的开启243

第八章 人口迁移与文化教育245

第一节 新闻出版245

一、报刊业的兴盛245

二、图书出版的繁荣248

三、多向度新闻传播方式的形成249

第二节 文学创作250

一、文学作品的异彩纷呈251

二、大众文学的蓬勃发展254

第三节 戏剧电影255

一、戏剧种类日趋多样255

二、话剧的推广与地方戏曲的改造257

三、电影事业的发展259

第四节 教育事业261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261

二、中小学教育的发展265

三、社会教育的发展270

第九章 人口迁移的负面作用271

第一节 民众负担加重271

第二节 物价飞涨275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艰辛278

第四节 疾病流行279

结语282

一、战时各省市的人口迁移既有一些共同的规律与特征,也有其特殊性282

二、战时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数量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其最终转化为移民的只是少数283

三、战时人口迁移,特别是国民政府的迁移,对中国的抗战局势发生重大的影响,对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284

四、高素质的迁移人口是推动战时西部地区开发和文化变迁的决定性力量286

五、由战时人口迁移推动的西部开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287

参考文献2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