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李金和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1456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价值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1

第一章 近代中国社会价值转型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中国选择12

一、传统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初表达及其异化13

(一)敬德保民:西周时期天道人伦的转向13

(二)仁爱与民本:传统中国核心价值的原初体系15

(三)三纲五常:传统中国核心价值原初体系的异化18

二、传统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近代裂变与重估22

(一)进化主义:社会价值观的转换22

(二)臣民到新民:人生价值观的变革25

(三)民主、科学、人权:近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估28

三、中国最早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叙说31

(一)《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之价值视阈31

(二)《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之价值立场34

(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价值表达37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者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价值“本源”41

(一)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42

(二)柯祖基著《阶级争斗》46

(三)克卡樸著《社会主义史》49

五、孙中山三民主义价值观的转向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中国选择52

(一)“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三民主义的价值观基点53

(二)联俄、容纳共产党、扶助农工:三民主义价值观的政策转向56

(三)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选择的历史证明5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与现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建构62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哲学基础的中国化模式62

(一)阶级斗争模式63

(二)生产力模式67

(三)以人民为本模式70

二、以“革命”为主题的“阶级斗争”核心价值观74

(一)实事求是的实践论75

(二)民族独立79

(三)人民解放82

三、以“建设”为主题的“生产力”核心价值观85

(一)鼓实劲、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85

(二)富强、民主、文明88

(三)共同富裕92

四、以“发展”为主题的“以人民为本”核心价值观96

(一)民生为本97

(二)公平正义101

(三)社会和谐10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抽象107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成果的体系化107

(一)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观108

(二)“三个有利于”价值评价观111

(三)先进文化价值构念观114

(四)科学发展价值战略观118

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化与承继121

(一)和为贵122

(二)民惟邦本124

(三)“治”国“平”天下127

三、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批判与超越130

(一)个人主义131

(二)自由主义134

(三)实用主义137

四、“前三十年”价值观的省思与调整140

(一)平均主义140

(二)政治本位144

(三)“唯上”、“唯书”、“唯风”147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生价值观的反思与提升150

(一)理性主义151

(二)功利主义154

(三)改革创新精神157

第四章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主体161

一、范导主体:中国共产党161

(一)垂“范”162

(二)导“向”165

二、责任主体:公共管理组织168

(一)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168

(二)承载“社会利益”的企业172

(三)旨在增进“公益”的NGO175

三、核心主体:人民群众177

(一)大众参与178

(二)大众创建180

(三)大众认同182

四、重点学习主体:领导干部、青少年和公众人物185

(一)领导干部186

(二)青少年189

(三)公众人物192

第五章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机制196

一、范导机制196

(一)“言传”范导196

(二)“身教”范导199

二、监督机制201

(一)法制监督202

(二)行政监督205

(三)舆论监督208

(四)网络监督211

三、激励机制213

(一)利益协调激励214

(二)道德“资本”激励216

(三)环境和谐激励219

四、教育机制222

(一)理论“学理”教育222

(二)实践“体验”教育225

(三)榜样示范教育227

结语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实践:为何?何为?230

主要参考文献242

后记2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