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地理学探究性学习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经济地理学探究性学习教程
  • 李小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2912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经济地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地理学探究性学习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贯穿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思维理念1

二、着重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点2

三、相关的辅助教学及激励4

四、结语6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的定位和发展7

第一节 经世致用的经济地理学7

一、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发展中的理论意义13

二、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发展中的实践意义14

三、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15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19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19

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23

三、经济地理学的新近发展趋势24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24

一、研究对象24

二、学科体系25

推荐阅读28

参考文献36

第二章 农业区位论38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理论概要38

一、相关概念38

二、杜能生平简介39

三、理论要点41

第二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宏观和中观案例42

一、欧洲农业分区案例42

二、上海市郊区20世纪80年代农业区位模式42

三、北京市郊区种植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45

第三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微观案例47

一、以村为中心的带状农业格局48

二、影响农户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49

第四节 技术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50

一、距离对农业区位的制约作用变小51

二、农业生产趋于区域集中53

探究性学习思考题56

推荐阅读56

参考文献57

第三章 工业区位论59

第一节 工业区位论的基本原理60

一、工业区位论提出的背景与渊源60

二、工业区位论的基本概念与假设61

三、工业区位论的构建过程63

四、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评价68

第二节 工业区位论的理论局限与拓展68

一、工业区位论的理论局限68

二、工业区位论的实践应用70

三、工业区位论的理论拓展71

第三节 首钢集团钢铁主业区位选择探究74

一、首钢集团发展史74

二、首钢集团区位因素分析75

三、首钢集团搬迁原因76

四、曹妃甸区位因素分析76

探究性学习思考题77

参考文献78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79

第一节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原理79

一、中心地理论的背景与渊源79

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假设80

三、中心地理论的构建及其系统模型86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的局限与拓展94

一、中心地理论的评价94

二、中心地理论的局限94

三、中心地理论的拓展95

第三节 中心地理论的案例研究102

一、北京市城市商业、服务业网点的空间结构102

二、成都平原上乡镇集市的时空结构102

三、江苏省赣榆县和灌云县城镇网103

探究性学习思考题106

参考文献106

第五章 行为区位论108

第一节 信息获取与港商内地投资区位的行为分析109

一、初始投资区位及区位因素109

二、新建工厂区位及区位因素110

三、广东以外投资区位因素111

第二节 非经济目标与经济区位112

一、回报家乡与丹尼斯百货区位112

二、政治目标与汉阳铁厂区位选择113

三、占领市场与银行区位战略115

第三节 能人与专业村形成116

一、能人与专业村形成的理论分析116

二、苹果种植专业村——岳寨村案例分析118

探究性学习思考题122

参考文献122

第六章 区位论新论124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研究的新趋势124

一、区位因子的软化124

二、研究对象的服务业化126

三、区位决策现实化126

第二节 信息产业区位127

一、中国软件产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27

二、上海软件企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30

三、苏州信息通信企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34

第三节 金融业区位136

一、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区域差异137

二、郑州市银行网点的空间分布以及影响因素142

第四节 文化创意产业区位145

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45

二、深圳广告企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48

探究性学习思考题151

参考文献151

第七章 企业(公司)空间扩张153

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156

一、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156

二、企业的空间扩张158

第二节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160

一、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160

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161

三、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162

四、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163

五、企业空间演变模式在中国的应用164

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168

一、公司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168

二、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168

探究性学习思考题171

推荐阅读171

参考文献177

第八章 跨国公司区位178

第一节 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178

一、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178

二、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181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185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185

二、公司研究与开发(R&D)机构的区位特征189

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194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94

一、跨国公司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194

二、跨国公司对中国区域经济影响实例198

三、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200

探究性学习思考题201

参考文献201

第九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理论205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理论要点205

一、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205

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基础理论206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理论拓展207

一、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207

二、工业结构演变规律210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案例212

一、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212

二、三大地带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比较215

三、河南焦作产业结构转型分析222

探究性学习思考题224

参考文献224

第十章 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226

第一节 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要点226

一、相关概念226

二、区域空间结构演变227

三、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230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拓展232

一、“点-轴”渐进扩散理论232

二、网络空间结构理论233

三、双核结构理论235

四、区域城市对称分布理论236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实例238

一、浙江省空间结构演变239

二、河南省空间结构演变242

三、陕西省空间结构演变245

四、几点思考249

探究性学习思考题250

参考文献250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252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252

一、区域经济增长概念252

二、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253

三、区域经济增长过程257

第二节 芝加哥的发展259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259

二、运河修建促进了早期发展260

三、铁路助推芝加哥成为中西部贸易中心261

四、循环累积效应促进经济多样化262

五、路径依赖与经济转型263

六、总结263

第三节 外商投资与东莞发展264

一、经济发展变化264

二、外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65

三、东莞吸引外资的优势267

四、路径依赖与转型压力268

探究性学习思考题269

参考文献269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27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差异概述274

一、相关概念274

二、测度指标276

三、测度方法277

第二节 倒U形曲线理论278

一、缪尔达尔和赫希曼对区域差异的理论解释279

二、库兹涅茨的倒U形曲线假说280

三、威廉姆森的倒U形曲线理论282

四、倒U形曲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87

第三节 案例分析290

一、采用地区间经济增长率差异程度进行分析290

二、采用区域经济差异测度方法进行分析291

探究性学习思考题292

推荐阅读292

参考文献295

第十三章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296

第一节 极化-涓滴效应296

一、极化效应297

二、涓滴效应297

三、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的关系298

四、河南省固始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298

五、极化效应、涓滴效应和东、中、西部关系299

第二节 中心-外围理论300

一、中心-外围思想的演进300

二、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301

三、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模型304

四、中国区域间关系的演变分析307

第三节 梯度推移理论315

一、梯度的概念315

二、基本理论316

三、案例分析318

探究性学习思考题321

推荐阅读321

参考文献322

第十四章 贸易与区位324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解释327

一、规模收益327

二、外部性327

三、市场结构328

四、产业贸易329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与区位329

一、比较优势理论329

二、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332

三、贸易理论与区位理论的结合333

第三节 新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333

一、新贸易理论333

二、新经济地理理论335

第四节 贸易与区位案例337

一、中日双边贸易的区位决定因素337

二、美日汽车贸易与区位340

三、案例启示344

探究性学习思考题345

参考文献345

第十五章 经济地理学认知与探究347

第一节 认知性实习347

一、经济活动区位认知347

二、经济活动空间组织认知350

第二节 学理层面认知359

一、理论验证模式359

二、文献讲解模式361

第三节 理论探究363

一、现代农业区位与理论探究363

二、产业集群与创新关系的争论365

参考文献368

第十六章 经济地理学课堂研讨369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课堂研讨的作用369

一、对课堂研讨的认识369

二、课堂研讨的地位369

三、经济地理学课堂研讨的意义370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课堂研讨设计370

一、研讨目标370

二、研讨内容371

三、研讨步骤372

四、研讨方式373

五、研讨场景设计375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课堂研讨实例376

一、研讨目标376

二、研讨内容376

三、研讨方式376

四、研讨步骤与场景设计377

参考文献378

第十七章 经济地理学专题研究379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专题研究概述379

一、专题研究的含义379

二、专题研究的作用379

三、专题研究的基本步骤380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专题研究的确定382

一、专题研究的类型382

二、专题研究的选题原则382

三、专题研究的来源383

四、专题研究举例385

第三节 文献研究387

一、文献的检索387

二、文献的阅读388

三、文献评述390

第四节 数据收集390

一、统计数据的收集390

二、调查数据的收集391

三、定性资料的收集393

四、空间数据的收集395

第五节 数据整理和分析395

一、定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395

二、定性资料的分析398

三、空间数据的整理和分析400

参考文献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