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通史 第4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通史 第4卷
  • 龚廷泰,程德文主编;公丕祥,龚廷泰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11945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76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通史 第4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 公丕祥 龚廷泰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概念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界定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时间3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西方社会思潮的关系3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定义4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总体特征5

多元化的理论形态5

批判性的理论指向5

缺乏主体根基的方法论倾向6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历程7

思想准备时期8

创立时期8

发展时期9

当代时期10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11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的视域12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资源12

有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宝库13

本卷的叙述结构13

第二章 卢卡奇的法律思想(上)18

第一节 物化论的法哲学本体观20

物化与商品拜物教20

物化与工具理性23

物化与法律结构24

物化与法律的嬗变26

物化与法律科学发展27

第二节 总体性的法哲学辩证法29

总体性的内涵分析30

总体性是主客体统一辩证法的实质32

总体性的法学功能观33

第三节 主体性的法哲学历史观36

历史发展的主体性36

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主体38

第三章 卢卡奇的法律思想(下)43

第一节 劳动模式论的法律本体论43

社会存在本体论实际上就是劳动本体论43

社会分工决定法的产生和法的功能45

社会存在形式决定法的产生、发展和性质48

第二节 法的目的论设定与社会主体的目的论设定52

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化是有限度的53

法的形式具有普遍性54

法律形式化所具有的普遍性与单个主体目的设定之间的矛盾55

法的新偶像化55

普遍正义和个案正义的矛盾与经济和其他社会整体之间的差别密切关联59

法律本身无法解决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之间的矛盾60

第三节 法律意识形态与观念因素62

意识不仅是社会存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社会连续性得以保持的中介因素63

法学家阶层的兴起是法律意识形态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主体条件70

劳动是包括法律上的自由在内的一切自由的解释模式72

由物化导致的国家异化决定了法律和法律意识形态的异化73

第四节 异质性与不平衡发展75

经济发展条件是不平衡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因76

城市的不平衡发展对法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80

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法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82

不平衡发展体现总体的发展规律82

第四章 柯尔施的法律思想84

第一节 柯尔施的法律思想概述84

共产国际时期的法律思想85

流亡时期的法律思想86

第二节 对资产阶级法社会学理论的批判87

历史主义的方法论87

经验发展理论89

革命的批判91

第三节 社会经济生活与法的运动93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与革命理论94

《资本论》的法律思想评价97

第四节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法律发展与进步的规律100

市民社会决定法100

物质生活关系决定法101

第五章 葛兰西的法律思想103

第一节 葛兰西的著述与实践103

葛兰西的经历103

葛兰西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106

第二节 实践哲学与法学世界观114

葛兰西早期哲学观的基础114

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方法116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119

以实践为中心的法哲学观123

第三节 法律革命的基本思路125

葛兰西法律革命思想的理论来源125

主观革命的法律观128

“阵地战”与知识分子问题130

政党与法律革命134

夺取领导权的战略与战术137

第六章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思想140

第一节 法哲学观的理论基础141

性格结构、无意识:经济基础与法律上层建筑的中介141

“原罪”与“禁忌”:法律的起源与发展144

理性与自由:黑格尔法哲学的基础147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法哲学价值观的重要前提151

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对黑格尔的批判154

经济自由、政治自由和思想自由与新的社会控制形式160

第二节 法西斯主义的群众心理基础及其法律意识形态165

法西斯主义产生的群众心理基础165

人类的恶意侵犯、破坏性的心理分析167

父权制与家庭权威主义173

第三节 权威主义家庭法权关系的性前提分析175

“性格结构”理论175

“性革命”与政治法律革命176

苏联法律的“性革命”意义及其受挫之原因178

权威主义家庭的性经济学前提179

第四节 劳动民主、爱欲与人类自由180

劳动民主的实质180

劳动民主与自由的联系183

自由与爱欲185

人类自由的武库189

第七章 哈贝马斯的法律思想(上)192

第一节 哈贝马斯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法律观192

哈贝马斯对法兰克福社会批判主义法律观的传承193

范式转换与交往行动理论的目标194

第二节 交往行动、商谈与法律196

社会行动的类型196

交往行动与策略性行动的区分199

行动合理性与交往合理性207

交往合理性与商谈210

第三节 生活世界、系统与法律合理化213

生活世界的概念及结构要素213

生活世界的合理化218

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区分222

法律化与生活世界的内在殖民化224

法律的合理化与系统的发展226

第四节 事实性与有效性:现代法律的重建及其方法228

哈贝马斯的法律理论贡献228

从实践理性到交往理性:法律理论的基础性变革231

事实性与有效性:哈贝马斯重建现代法律的方法235

法律的有效性向度238

第八章 哈贝马斯的法律思想(下)242

第一节 法律商谈的伦理基础242

商谈的意义解说242

理想的言语环境243

商谈伦理学的原则246

第二节 法律商谈论的基本范畴249

融贯性250

原则251

适用商谈、恰当性与范式253

法律商谈254

第三节 商谈论视野下的法律合法性论证256

现代法律的合法性问题256

人权与人民主权的关系260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264

“商谈原则”与基本权利的范畴268

第四节 走向程序主义的法律范式277

自由主义的法律范式及其特征278

私法的实质化与福利国家的法律范式279

法治国的危机与程序主义的法律范式282

第九章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思想290

第一节 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的法社会学思想293

异化理论与“全面的人”构成日常生活批判与法社会学的理论基础293

日常生活及其批判297

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异化及其法社会学批判299

第二节 存在、自由与责任——萨特的自由观301

自由与存在301

自由与处境304

选择与责任306

民主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310

第三节 萨特的人道主义法哲学观313

历史人学辩证法:人道主义法哲学观的方法论基础313

人类关系的展开机制:人道主义法哲学的历史动力观315

人类关系的组织范型317

主持正义、积极介入生活的人道主义实践观319

第十章 德拉—沃尔佩的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322

第一节 评卢梭的平等自由观324

卢梭平等自由观的自然法基础324

卢梭的平等自由观:一份积极的理论遗产330

第二节 卢梭的平等自由观的继承与发展332

卢梭“平等难题”的解决332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对卢梭及其著作的自觉倾向3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合法性340

对马克思“社会革命”思想的质疑340

现代自由和民主的两个灵魂341

社会主义的合法性:一种比较先进的历史例证348

第十一章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思想351

第一节 马克思法律思想发展“阶段论”354

问题框架:发现和建构马克思法哲学的方法论354

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分野355

“认识论断裂”与马克思法律思想发展阶段性35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多元决定论361

马克思法哲学方法论与黑格尔的辩证法361

马克思的总体性法学观与结构因果性362

多元决定性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364

第三节 生产关系结构与法律结构366

生产关系结构与法律结构的关系366

国家和法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权力368

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特征与根源370

第四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法律观批评372

马克思法律思想中的认识论断裂372

生产关系的发展有其客观的自然逻辑373

人道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历史存在374

对反人道主义法哲学观的简要评述375

第十二章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思想378

第一节 经济结构与所有权378

经济和法律的两种视角:经济结构与所有权379

所有权的定义380

所有权的分配状况381

无产者所有权的状况382

第二节 经济基础与法律上层建筑,权力与权利384

上层建筑概念分析384

权力和权利385

权力和权利的含义385

与经济基础有关的权力与权利387

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388

第三节 对剥削的法理分析390

罗默“分配论”的剥削概念391

赖曼“强迫论”的剥削概念395

剥削理论的特点397

第四节 正义、自由与平等398

马克思的正义观399

权利(正义)的道德和解放的道德400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资产阶级自由观的区别401

马克思的平等观403

第十三章 南斯拉夫“实践派”的法律思想407

第一节 “实践派”法哲学的基本观念与方法407

“实践派”法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407

“实践派”的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410

第二节 社会冲突与法律417

社会冲突不可避免,政治和法律必不可少417

政治并不意味着政治专政,政治的权威必须由法律来确立419

第三节 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421

“实践派”视野中的文化421

法律文化在社会制度中的地位与功能423

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42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官僚制度与自治428

社会主义:以劳动人民的名义实行统治428

官僚制度:一种以极端的形式主义看待法律的制度429

自治: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相统一的民主制度430

第十四章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思想432

第一节 加达默尔:法律理解与法学解释学432

解释学的源流432

理解与解释:加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433

法学解释学:加达默尔解释学与法律解释的联系435

第二节 福柯:权力的内在机制438

福柯的生平与思想轨迹438

对传统本质主义权力观的批判439

非本质主义的权力分析446

第三节 德里达:解构主义与公正的可能性449

解构主义的源流449

解构主义的方法论453

解构主义与公正的可能性458

第四节 利奥塔:元叙事、公正和后现代性460

“元叙事”危机460

语言游戏和“语用学”461

异教主义的正义理论462

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465

主要参考文献467

后记4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