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制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郭建等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8211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法制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法制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传统法律总论3
【体系导读】历史理性的重建——为什么法律史可以不断重写3
一、法律与历史3
二、历史理性的重建——为什么法律史可以不断重写6
三、法的概念与中国法制史9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专题15
第一节 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存在15
第二节 法源的取向与法律体系的关系16
第三节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结构和形式18
一、礼法结构18
二、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中制定法的表现形式20
三、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内容——“天理国法人情”并行不悖21
【资料文献】23
第二章 历代的法制指导思想专题24
第一节 夏商周三代——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制指导思想25
一、“从何说起”的问题25
二、夏商周——中国“青铜时代”26
三、从“祀”到“礼”28
四、从“戎”到“灋”——《吕刑》篇中的法律思想31
第二节 春秋战国——中国“轴心时代”的法律思想一瞥38
一、春秋战国——中国的“轴心时代”38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40
第三节 秦统一后法制指导思想的大体演变56
一、秦统一后中国社会的性质56
二、秦汉以后法制指导思想的大体演变57
【资料文献】60
第三章 中国传统法制的特点专题64
第一节 民国时期有关中国传统法制特点的探讨64
一、吴经熊的看法64
二、陈顾远的看法6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以刑为主说”的笼罩及其原因66
第三节 “风起于青萍之末”——对中国传统法制特点的再认识70
一、法律文本角度的质疑70
二、行动中法角度的质疑71
三、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74
【资料文献】75
第二编 中国传统法律分论81
【体系导读】中国传统法律的基本体系与基本原则81
一、官僚贵族的特权81
二、尊卑长幼制86
三、良贱差别87
第四章 刑事法律制度专题89
第一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89
一、法律对于“化外人”的效力89
二、刑法的溯及力92
第二节 犯罪论举要94
一、犯罪的成立94
二、紧急行为107
三、共同犯罪109
第三节 刑罚制度专题112
一、早期的刑罚112
二、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刑罚体系化122
三、五刑体制的确立124
四、对五刑体系的补充126
第四节 刑法中的主要罪名132
一、违反纲常的重罪——“十恶”132
二、侵害人命的犯罪——“七杀”及其他137
三、计赃定罪的罪名——“六赃”及其他139
【资料文献】144
第五章 财产法专题150
第一节 所有权150
一、早期的所有权形态150
二、历代法律对于私有土地的规范152
三、无主土地、遗失物、埋藏物的处理156
第二节 契约159
一、契约的形式及其成立要件159
二、买卖契约163
三、借贷契约168
四、寄存契约173
第三节 其他财产权173
一、质押174
二、指抵175
三、不动产的典权176
四、“一田二主”式的“永佃权”178
第四节 损害赔偿179
一、汉唐时期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179
二、唐律对于侵损人身行为的规定180
三、元明清时期对于人身伤害行为的赔偿原则181
第五节 继承制度专题182
一、嫡长子继承制——身份继承的原则182
二、继承开始的时间183
三、财产继承人的范围及其顺序185
四、财产继承的份额189
五、遗嘱继承191
【资料文献】193
第六章 中国古代的司法体系198
第一节 司法机构198
一、中央司法机构198
二、地方司法机构202
第二节 诉讼制度206
一、诉讼的限制206
二、管辖210
三、诉讼时效211
四、代诉212
五、起诉与传唤213
六、证据216
第三节 审判制度219
一、和息219
二、“辨告”和“三审”220
三、“五听”纠问与刑讯制度220
四、逐级复审制度222
五、裁判的形式223
六、会审制度224
七、申诉与直诉226
八、法官个人责任制227
【资料文献】229
第三编 20世纪中国法律的转型233
【体系导读】近代中国法律转型的背景233
一、沉重的遗产与艰巨的任务233
二、法律移植中的观念因素——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变法改制为例239
三、回到沈家本 超越沈家本——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反思245
第七章 清末变法:中国法律发展的新纪元257
第一节 清末修律的主要内容257
一、刑律的修订257
二、《大清民律草案》260
三、商事立法261
四、“官制改革”与行政法规262
五、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262
六、清末修律简评263
第二节 清末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264
一、《钦定宪法大纲》及《逐年筹备事宜清单》的颁行264
二、各省咨议局的筹设及国会请愿运动266
三、资政院的组建与《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268
【资料文献】270
第八章 民国法学家的理想与梦想273
第一节 法学家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273
第二节 法治理想的树立276
一、尝试制定良法,构建近代法律体系276
二、创制根本法,追求宪政精神277
三、收回司法主权,捍卫国家主权278
四、争取司法独立,倡导司法公正281
五、强调依法而治,注重保障人权283
六、享誉国际法庭284
第三节 理想与梦想的交织285
第四节 两难处境及人生归宿290
第九章 民国时期立法专题294
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期的立法活动294
一、刑法的修订294
二、创制民法典的努力296
三、判例法的盛行298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立法299
一、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299
二、刑法典的创制施行300
三、民法典的创制施行302
四、中西民法原则的融合303
第三节 民国立法与中国社会近代化306
一、社会近代化决定法制近代化走向306
二、民国时期法制近代化的“非常态”307
三、民国法制效力的脆弱309
第四节 民国立法得失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启示310
一、无独立主权便无独立法权310
二、法律移植必须具备相应的土壤条件312
【资料文献】313
第十章 民国司法体制改革专题315
第一节 司法体制的创制与改革315
一、近代司法体制的肇兴315
二、近代司法体制的初步构建316
三、县级司法体制改革318
四、近代司法体系发展的转折321
第二节 司法体系独立的障碍323
一、司法党化对司法体系独立的羁绊323
二、司法体系完整性被破坏324
三、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预325
第三节 司法主体地位、待遇及品行操守328
一、司法官的地位329
二、司法官的实际待遇333
三、司法官的品行操守335
第四节 借鉴与反思338
一、无司法权的独立,便无法建成法治国家338
二、现代司法制度依存于现代政治民主环境338
三、要全面提高司法主体的地位和素质339
【资料文献】340
热门推荐
- 750357.html
- 1511553.html
- 506222.html
- 598334.html
- 366763.html
- 3773417.html
- 2902310.html
- 1927953.html
- 55488.html
- 1064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9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96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5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5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30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8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59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