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壮医基础理论 第10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壮医基础理论 第10版
  • 章增加,王柏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3927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4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165页
  • 主题词:壮族-民族医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壮医基础理论 第10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壮医学和壮医基础理论的概念1

(一)壮医学的概念1

(二)壮医基础理论的概念1

二、壮医理论体系的形成1

(一)壮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2

(二)壮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依据4

三、壮医学理论的特点8

(一)融合多元文化8

(二)重阴阳轻五行9

(三)三气同步理论9

(四)以三道两路理论为核心理论9

(五)理论起源早但形成晚9

(六)强调以辨病为主9

四、壮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9

第一章 阴阳为本11

一、壮族人民对阴阳的认识11

二、阴阳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12

(一)阴阳运动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12

(二)阴阳相反13

(三)阴阳相成13

(四)阴阳的消长14

(五)阴阳转化15

(六)阴阳平衡协调15

三、壮医对阴阳为本理论的应用16

(一)对人体组织结构的属性进行归类16

(二)解释人体生理机能16

(三)解释病理变化16

(四)区分症状、证候的阴阳属性17

(五)指导确立治疗原则18

(六)指导养生与临床用药18

第二章 三气同步20

一、三气同步的概念21

二、三气同步理论的基本内容21

(一)地气与天气的同步22

(二)人与天气同步22

(三)人与地气同步24

三、人与天地同步的生命观24

(一)人的生命活动受天地之气涵养和制约24

(二)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为万物之灵25

(三)天地之气为人类生存造就了一定“常度”26

四、人体自身三气同步的整体观26

(一)人体三部之气的划分26

(二)人体三部之气的特点26

(三)人体是一个小宇宙27

五、三气同步理论的应用28

(一)解释人体生理状态28

(二)解释疾病发生机理28

(三)指导确立治则28

第三章 三道两路30

第一节 三道理论30

一、谷道(壮语:Loh haeux)31

(一)谷道的概念31

(二)谷道的生理功能31

(三)消化吸收与谷道内脏调节31

二、气道(壮语:Loh heiq)32

(一)气道的概念32

(二)气道的生理功能32

(三)呼吸运动与气道内脏调节33

三、水道(壮语:Loh raemx)33

(一)水道的概念33

(二)水道的生理功能33

(三)水液输布与水道内脏调节34

第二节 两路理论34

一、龙路(壮语Loh longz)35

(一)龙路的概念35

(二)龙路的生理功能35

(三)血液循行与龙路内脏调节35

二、火路(壮语:Loh feiz)36

(一)火路的概念36

(二)火路的生理功能36

(三)信息传感与火路调节37

第三节 三道两路理论在壮医学中的应用37

一、概括生理功能37

(一)沟通内外37

(二)联结全身,传感信息38

(三)化生气血水液38

(四)传输气血水液38

(五)排毒御毒38

二、解释病理变化38

(一)说明病变部位及轻重38

(二)说明病因病机39

三、指导疾病归类39

四、指导疾病防治39

五、指导保健养生39

第四章 内脏、骨肉、官窍41

第一节 内脏42

一、咪心头(心)42

(一)咪心头的主要生理功能42

(二)咪心头和骨肉、官窍的关系43

二、咪钵(肺)43

(一)咪钵的主要生理功能44

(二)咪钵与体窍的关系45

三、咪隆(脾)、咪曼(胰)45

(一)咪隆的主要生理功能45

(二)咪隆与体窍的关系47

四、咪叠(肝)47

(一)咪叠的主要生理功能47

(二)咪叠与体窍的关系49

五、咪腰(肾)49

(一)咪腰的主要生理功能49

(二)咪腰与体窍的关系50

六、咪背(胆)51

七、咪胴(胃)51

(一)咪胴的主要功能51

(二)咪胴的生理特点51

八、咪虽(肠)51

(一)虽叻的生理功能51

(二)虽老的生理功能52

九、咪小肚(膀胱)52

十、巧坞(脑)52

(一)巧坞为髓海53

(二)巧坞的功能53

十一、咪花肠(女子胞)53

(一)咪花肠的功能53

(二)咪花肠与咪腰和龙路等的关系53

第二节 骨肉54

一、能54

(一)能的主要生理功能54

(二)能和咪钵的关系54

二、诺(肉)55

(一)诺的主要生理功能55

(二)诺和咪隆的关系55

三、寅55

(一)寅的主要生理功能55

(二)寅与咪叠的关系55

四、夺(骨)56

(一)夺的主要生理功能56

(二)夺与咪腰的关系56

第三节 官窍56

一、惹(耳)57

(一)惹与内脏的关系57

(二)惹与两路的关系57

二、勒答(眼)57

(一)勒答的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58

(二)勒答与内脏的关系58

(三)勒答与两路的关系58

三、楞(鼻)58

(一)楞的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58

(二)楞与内脏的关系59

四、傍、豪、廪(口、牙、舌)59

(一)傍、豪、廪的结构与功能59

(二)傍、豪、廪与内脏的关系59

五、仲货(咽喉)59

(一)仲货的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60

(二)仲货与脏腑的关系60

六、亚阴(二阴)60

(一)亚阴的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60

(二)亚阴与脏腑的关系60

七、肿嘿(肛门)61

(一)肿嘿的主要生理功能61

(二)肿嘿与内脏的关系61

第五章嘘、勒、涊、精63

第一节嘘(气)63

一、嘘的概念63

二、嘘的生成64

三、嘘的生理功能64

(一)中介作用64

(二)推动作用65

(三)温煦作用65

(四)防御作用65

(五)固摄作用65

(六)气化作用66

(七)营养作用66

四、嘘的运动66

第二节勒(血)67

一、勒的概念67

二、勒的生成67

(一)营养物质和水化生为勒67

(二)精勒相互转化67

三、勒的生理功能68

(一)营养滋润全身68

(二)作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68

四、勒的运行68

(一)相关脏腑对勒运行的作用68

(二)影响勒运行的其他因素69

第三节涊(水液)69

一、涊的基本概念69

二、涊的生成69

三、涊的输布70

四、涊的排泄70

五、涊的生理功能71

(一)滋润和濡养作用71

(二)作为血液的组成部分71

(三)协调机体的阴阳平衡71

(四)运载作用71

(五)排泄废物72

第四节精72

一、精的概念72

二、精的分类72

(一)广义之精72

(二)狭义之精72

(三)生殖之精72

(四)脏腑之精72

(五)先天之精72

(六)后天之精73

三、精的生成73

(一)来源于父母73

(二)化生于水谷73

四、精的代谢74

五、精的生理功能74

(一)繁衍生殖74

(二)促进生长发育74

(三)生髓养巧坞、养骨、化血75

(四)濡养脏腑组织75

(五)抵御外邪75

第五节嘘、勒、涊、精之间的相互关系75

一、精与嘘、勒、涊的关系76

(一)精、嘘互化76

(二)精、勒互生76

(三)精、涊互用互补76

二、嘘与勒的关系76

(一)嘘对勒的作用76

(二)勒对嘘的作用77

三、嘘与涊的关系77

四、勒与涊的关系78

(一)勒对涊的作用78

(二)涊对勒的作用78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80

第一节 病因80

一、外感病因81

(一)毒邪81

(二)瘴毒85

(三)痧毒87

(四)蛊毒88

(五)风毒89

(六)寒毒90

(七)湿毒91

(八)暑、热(火)毒92

(九)燥毒93

二、内伤病因93

(一)情志内伤93

(二)饮食、劳逸95

三、外伤病因96

四、痰饮、瘀血96

(一)痰饮96

(二)瘀血97

第二节 发病99

一、发病原理99

(一)发病的概念99

(二)发病的基本原理99

二、内外环境与发病101

(一)外环境与发病102

(二)内环境与发病102

第七章 病机104

一、毒虚致病104

(一)毒邪损正105

(二)正虚毒侵105

二、天地人三气失调106

三、三道两路不畅106

四、毒正盛衰106

(一)毒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06

(二)毒正盛衰与疾病转归108

五、阴阳失调109

(一)阴阳偏盛109

(二)阴阳偏衰110

(三)阴盛阳盛110

(四)阴阳两虚111

(五)亡阴亡阳111

六、嘘勒失常113

(一)嘘的失常113

(二)勒的失常115

(三)嘘、勒失常的并存117

七、水液输布失常118

(一)水液不足118

(二)水液的输布与排泄障碍118

(三)水液失常与气血失常并存119

第八章 治则122

一、调气122

二、解毒123

三、补虚123

四、疏通124

五、固摄124

六、平衡阴阳124

(一)损其有余124

(二)补其不足125

七、调理嘘、勒、涊、精之间的关系125

(一)调理嘘(气)与勒(血)的关系125

(二)调理嘘(气)与涊(津液)的关系125

(三)调理嘘(气)与精的关系125

(四)调理精、勒(血)、涊(津液)的关系125

八、病因与症状兼顾125

(一)症状急重先缓解症状126

(二)病缓时治病因为主126

(三)病因与症状兼治126

九、天地人三气制宜126

(一)因天时制宜127

(二)因地制宜127

(三)因人制宜127

第九章 预防与养生129

一、预防养生思想129

(一)人与万物和谐的预防养生观129

(二)身心同治的心理养生理念130

(三)运动调气的养生理念130

二、预防养生方法130

(一)饮食养生防病130

(二)合理起居132

(三)适当锻炼132

(四)调畅情志133

(五)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133

附录一:壮医基础理论体系的现代研究进展137

一、壮医史的研究进展137

二、壮药理论的研究进展138

三、壮医诊断理论的研究进展139

四、壮医治疗理论的研究进展139

五、壮医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140

(一)指导临床实践140

(二)支持壮药研发140

(三)服务壮医教育141

(四)服务壮医执业考试141

(五)促进壮医条例出台141

(六)促进壮医事业发展141

附录二:壮医常见病名选录1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