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与教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心理学与教育
  • 李国强,罗求实主编 著
  • 出版社: 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8568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教育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理学与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心理学与教育概论3

第一章 心理学与教育概述3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4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

二、心理学的性质与主要分支学科8

三、心理学的研究任务9

四、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0

五、心理学与教育12

第二节 心理现象的实质13

一、心理的生理基础14

二、心理的社会制约性16

三、心理的主观能动性17

四、社会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18

第三节 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18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9

二、现代的心理学流派19

三、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4

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26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26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7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32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33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33

二、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34

三、心理发展的主要规律35

第二节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39

一、成熟论39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39

三、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43

四、相互作用观48

五、社会文化观51

第三节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52

一、遗传因素52

二、社会环境与文化因素52

三、家庭因素53

四、学校教育因素55

第四节 发展心理中的教育原则56

一、教育要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56

二、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循序渐进57

三、教育要抓住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57

四、教育要遵循系统论的观点综合运用教育资源57

第二编 普通心理学与教育61

第三章 注意与教育61

第一节 注意概述62

一、注意的含义与机制62

二、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63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64

一、无意注意65

二、有意注意66

三、有意后注意66

第三节 注意力及注意规律的教育应用67

一、注意的品质67

二、注意规律的教育应用74

第四章 感知觉与教育77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78

一、感觉的含义及意义78

二、知觉概述79

三、感知觉的种类80

四、感觉与知觉的关系81

第二节 感知觉的特性与教育82

一、感觉的特性及规律82

二、知觉的特性及规律85

三、感知规律的教育应用——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89

第三节 观察力及其培养91

一、观察与观察力的含义91

二、观察的种类91

三、观察力的意义91

四、观察的品质92

五、观察活动的规律92

六、观察力培养的教育措施93

第五章 记忆与教育96

第一节 记忆及其分类97

一、记忆的含义97

二、记忆的种类98

三、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99

第二节 记忆的过程102

一、编码102

二、存储102

三、提取102

四、遗忘103

第三节 记忆的三个阶段106

一、感觉记忆107

二、短时记忆107

三、长时记忆109

第四节 记忆规律的教育运用111

一、记忆的规律111

二、运用记忆规律提高学习与记忆效果112

第六章 想象、思维与教育115

第一节 想象与教育116

一、想象的含义与意义116

二、想象的种类117

三、想象力及其培养119

第二节 思维概述122

一、思维的含义与意义122

二、思维的种类124

三、思维与语言的关系126

第三节 思维的基本形式与过程128

一、思维的基本形式128

二、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129

三、思维的基本过程131

第四节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33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133

二、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133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34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35

一、思维的品质135

二、创造性思维的含义136

三、创造性思维的一般过程137

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育措施138

第七章 情感、意志与教育142

第一节 情感与教育143

一、情感的含义与功能143

二、情感的基本特征145

三、情感的机体变化与外部表现146

四、情感的分类149

五、情感的品质及其培养151

第二节 意志与教育154

一、意志的含义与意义154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154

三、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155

四、意志行动的过程156

五、意志品质及其培养159

第八章 动机与教育163

第一节 动机概述164

一、动机的含义164

二、动机的种类165

三、动机的功能166

第二节 动机理论167

一、行为主义的动机理论167

二、人本主义的动机理论169

三、认知学派的动机理论172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77

一、学习动机概述177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78

第九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教育185

第一节 气质与教育186

一、气质的含义186

二、气质的类型187

三、气质的教育意义190

第二节 性格与教育193

一、性格的含义193

二、性格的结构和类型194

三、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197

四、性格培养的教育措施200

第三节 能力与教育201

一、能力的含义201

二、能力的差异203

三、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206

四、能力培养的教育措施208

第三编 教育心理与教育211

第十章 学习心理与教育211

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212

一、学习的含义212

二、学习的意义212

三、学习的分类213

第二节 学习理论概述215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215

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216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217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218

第三节 学习迁移与教育219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与意义219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219

三、学习迁移的理论概述220

四、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223

五、促进学习迁移的教育措施224

第四节 知识的学习与教育225

一、知识概述225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226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229

第五节 学习策略与教育232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232

二、学习策略的种类233

三、学习策略的教育训练235

第十一章 品德心理与教育237

第一节 品德概述238

一、品德的含义与意义238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239

三、品德形成的理论概述240

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241

一、品德形成的过程241

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245

第三节 品德的培养248

一、品德培养的一般策略248

二、不良品行的成因与矫正250

第十二章 教师心理与教育254

第一节 专家型教师的品质255

一、专家型教师的含义及其特征255

二、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心理差异256

三、专家型教师的形成过程257

第二节 教师的心理角色259

一、角色的含义259

二、教师的多重心理角色259

三、教师的角色冲突261

第三节 教师的心理健康263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263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265

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267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268

第十三章 心理健康与教育271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272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272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273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275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与意义275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276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279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与途径280

主要参考文献283

热门推荐